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省身,已故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籍华人,在整体微分几何领域贡献卓越,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陈省身是几代数学家的偶像,可是,对于他的两个子女来说,陈省身却是一位“标准派父亲”,对孩子不幽默,也不严厉,孩子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也不着急,只是顺其自然。但也正是他这种顺其自然的人生观,深深影响了自己的一双儿女。
儿子:他不强迫我去做他想让我成为的那种人
陈省身的儿子陈伯龙和女儿陈璞都继承了陈省身过人的智商。但是,他们都没有继承父业。
陈伯龙读研究生时曾念过数学专业。他说:“当时,这对我来说好像是非常自然的选择。”因为,当他还是个本科高年级学生的时候,就修过一门微分几何课。遇上难题时,他周末回家就向被公认为“微分几何之父”的父亲求助。
对于儿子最初的选择,陈省身不和儿子一起探讨他是否适合研究这个领域的理论,而是只要儿子有问题,他就亲自教他。
“可惜,我不是个很好的学生。我从未真正理解过螺旋的数学。”陈伯龙渐渐感到了困难。
尽管在微分几何上面临困难,行事慎重的陈伯龙还是决定以数学为研究生的专业,直到他参加了数学讨论班。在参加了一个数学讨论班之后,他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数学家。
回家后,陈伯龙告诉了父亲自己的想法。此时,陈省身才早有预料地建议儿子尝试一下精算学,让他进入商业而不是学术领域。
“他认为,我是个做事负责任、有条理的人,商业或许更适合我。”陈伯龙笑着说。
在父亲的建议下,陈伯龙学习了精算,最终进入保险业,迄今为止,他成功地做了大约40年的养老保险顾问,业绩为业界称道。回头来看,已经年过七旬的陈伯龙认为精算这个职业完全适合自己,他感激父亲当时的建议。“他不强迫我去做他想让我成为的那种人。他会帮我寻找使我最有机会成功的位置,并且给我最好的建议。但他从来不暗示我应该成为什么人。”
因此,陈伯龙觉得爸爸陈省身是一位“标准的父亲”。这对父子之间的交流跟别的传统家庭一样,没有什么是不同寻常的:在合适的时间,在儿子需要的时候,父亲负责提供意见和建议。
“他对于一个人该做什么不会有先入为主的看法。他会为人寻找与能力相配的岗位。我个人的情况就是例证。”陈伯龙说。
女儿:他不发火,我错了,他就以身作则做给我看
同样,陈省身也将选择的自由给了女儿陈璞。陈璞十几岁时就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了物理学的学士学位,后来转学经济,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她创办过银行,一直在金融界工作。
“他在家里的时候,其实对我们都是很放纵的。他觉得没有必要给孩子们管制,让我们自由发展。”陈璞觉得爸爸这是因为自己小时候就没有人约束,完全是自由自在地成长,结果“做得不错”,所以他后来对子女也是如此。而陈璞那时候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还曾经跟父亲说:“您比较特别,跟别人的爸爸不一样。可我们普通的人是需要人来管的。”所以有时候她就故意做些错事给父亲看。记得有一次她犯了很大的错误,父亲作势要打她手心,但结果是她没有被父亲的样子吓到,反而对父亲说:“您可以再打得稍微疼一点,否则没有用。”可父亲反而笑了。所以,除此之外,她再也记不起父亲还有什么时候在家里发过火。
“他是一位慈父,对我们一点也不严厉,但他有原则。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都有原则。只不过他的‘教’,就是直接‘做’,凡事都以身作则地做给我们看。我们跟他谈话的时候,他从不做空洞的说教,而是谈天。比如他对人非常宽容,但不跟我们讲应该怎么宽容,而是给我们讲一些别人的例子。然后他自己做,我们就跟着他学。”
陈璞说,父亲虽不严厉,但对孩子的话却很认真。有时候她和陈伯龙跟父亲谈完一件事情,父亲不会立即发表意见,因为他需要想一想。“他常常在晚上想,第二天吃早饭时,再把他晚上想出来的跟我们讲,让我们明白他是多么重视和我们谈的这件事。”
从父亲那里,陈璞得到的最深的印象是“他对每个人都很好。他看人的时候就是看你这个人,并不是看你穿什么衣服、去什么地方玩过、有钱没有钱。他对每一个人都很公平,对每一个人都很尊敬”。
在读物理学硕士时,陈璞结识了自己的丈夫——后来成为世界著名超导物理学家的朱经武。当时,作为爸爸,尚未见过女儿男友的陈省身也很重视女儿的终身大事,想了解未来女婿的才能和人品,曾委托自己的弟子兼好友杨振宁向朱经武的老师打听此人。经过一番打探,杨振宁告诉陈省身:“朱经武很聪明,但陈璞更聪明。”
得知未来的岳丈打听自己的才能和人品,朱经武惴惴不安,一度担心陈省身不接受自己。当时有朋友甚至开玩笑建议朱经武先复习一遍微积分和微分方程,再去见这位数学家岳父的面。但出乎他意料的是,陈省身只是程序化地了解一下女儿的婚姻大事,并没发表任何意见。所以,虽然朱经武准备得很充分,然而与岳丈第一次见面时,他却不禁失望——陈省身根本没有问自己数学方面的任何问题。相处久了,朱经武更是发现,这位著名的数学家说话是那么随和,而且像孩子一样有一颗珍贵的童心,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任何人跟他谈事情,他从不会说“这不可能”,而是耐心地听人们讲,帮他们想方法。
女婿:他教育我们儿孙自有儿孙福,别给孩子太多压力
朱经武记得,他与陈璞刚有孩子时,岳父就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告诫他们夫妇俩不要太为孩子操心,操太多的心反而加大了双方压力,成为负担。
朱经武说,陈省身对所有的孙辈都很关心,但他从来没有说要孩子长大成为什么家。他教育孩子们好好学习,但也要随着兴趣走,并不是一定要功课好才好,他觉得随便让孩子做什么都好,只要能学到知识。
“他是一个不会让人感到压力的人。我们跟他在一块儿的时候,都很快活。我们做出了一点儿成绩,他就很高兴。”
朱经武说,在科学研究领域,陈省身有许多真知灼见,这都源于他的很多“谬论”,他一向和别人想法不一样,他自己一生做的事情都是跟别人不一样的。他觉得人应该从框框里跳出来,做一些别人没想过的事情。他总是鼓励我,不要跟在别人的后头走,要开创自己的领域。他还常常问我,可不可以把我的超导跟他的几何连在一起?说我们做的晶体跟几何有关系,为什么不能弄一块试试呢?朱经武说,岳父这一点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这帮助他在研究领域解决了许多问题。
晚年的陈省身对孙子辈尤为关心。朱经武和陈璞的女儿学医,女婿学生化。陈省身对他们说,你们是最佳搭档,要相互学习,联手创造更多佳绩。后来外孙朱俊杰学建筑,陈省身也应他的请求,专门带他去拜访杰出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师从贝聿铭后,朱俊杰的学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陈省身去世之后,朱俊杰亲手为他设计了写有他最得意的数学公式的黑板式墓碑。
陈璞和她领导的基金会则资助国际数学联盟,在陈省身去世后创立了表彰全球数学家终身成就的数学大奖“陈省身奖”,以纪念陈省身。
数学大师一生都未强迫自己家庭的任何一个成员继承自己的事业。他只是在为女儿取名时表达了一下自己对所研究领域的热爱,“陈璞”这个名字,源于他所研究的拓扑学。
大师离开我们已经数年,然而,他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以及他的教育思想,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我们心中充满怀念之际,更要学习大师做学问、做人和做父母的理念和精神境界。
【编辑:王奉霞】
儿子:他不强迫我去做他想让我成为的那种人
陈省身的儿子陈伯龙和女儿陈璞都继承了陈省身过人的智商。但是,他们都没有继承父业。
陈伯龙读研究生时曾念过数学专业。他说:“当时,这对我来说好像是非常自然的选择。”因为,当他还是个本科高年级学生的时候,就修过一门微分几何课。遇上难题时,他周末回家就向被公认为“微分几何之父”的父亲求助。
对于儿子最初的选择,陈省身不和儿子一起探讨他是否适合研究这个领域的理论,而是只要儿子有问题,他就亲自教他。
“可惜,我不是个很好的学生。我从未真正理解过螺旋的数学。”陈伯龙渐渐感到了困难。
尽管在微分几何上面临困难,行事慎重的陈伯龙还是决定以数学为研究生的专业,直到他参加了数学讨论班。在参加了一个数学讨论班之后,他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数学家。
回家后,陈伯龙告诉了父亲自己的想法。此时,陈省身才早有预料地建议儿子尝试一下精算学,让他进入商业而不是学术领域。
“他认为,我是个做事负责任、有条理的人,商业或许更适合我。”陈伯龙笑着说。
在父亲的建议下,陈伯龙学习了精算,最终进入保险业,迄今为止,他成功地做了大约40年的养老保险顾问,业绩为业界称道。回头来看,已经年过七旬的陈伯龙认为精算这个职业完全适合自己,他感激父亲当时的建议。“他不强迫我去做他想让我成为的那种人。他会帮我寻找使我最有机会成功的位置,并且给我最好的建议。但他从来不暗示我应该成为什么人。”
因此,陈伯龙觉得爸爸陈省身是一位“标准的父亲”。这对父子之间的交流跟别的传统家庭一样,没有什么是不同寻常的:在合适的时间,在儿子需要的时候,父亲负责提供意见和建议。
“他对于一个人该做什么不会有先入为主的看法。他会为人寻找与能力相配的岗位。我个人的情况就是例证。”陈伯龙说。
女儿:他不发火,我错了,他就以身作则做给我看
同样,陈省身也将选择的自由给了女儿陈璞。陈璞十几岁时就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了物理学的学士学位,后来转学经济,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她创办过银行,一直在金融界工作。
“他在家里的时候,其实对我们都是很放纵的。他觉得没有必要给孩子们管制,让我们自由发展。”陈璞觉得爸爸这是因为自己小时候就没有人约束,完全是自由自在地成长,结果“做得不错”,所以他后来对子女也是如此。而陈璞那时候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还曾经跟父亲说:“您比较特别,跟别人的爸爸不一样。可我们普通的人是需要人来管的。”所以有时候她就故意做些错事给父亲看。记得有一次她犯了很大的错误,父亲作势要打她手心,但结果是她没有被父亲的样子吓到,反而对父亲说:“您可以再打得稍微疼一点,否则没有用。”可父亲反而笑了。所以,除此之外,她再也记不起父亲还有什么时候在家里发过火。
“他是一位慈父,对我们一点也不严厉,但他有原则。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都有原则。只不过他的‘教’,就是直接‘做’,凡事都以身作则地做给我们看。我们跟他谈话的时候,他从不做空洞的说教,而是谈天。比如他对人非常宽容,但不跟我们讲应该怎么宽容,而是给我们讲一些别人的例子。然后他自己做,我们就跟着他学。”
陈璞说,父亲虽不严厉,但对孩子的话却很认真。有时候她和陈伯龙跟父亲谈完一件事情,父亲不会立即发表意见,因为他需要想一想。“他常常在晚上想,第二天吃早饭时,再把他晚上想出来的跟我们讲,让我们明白他是多么重视和我们谈的这件事。”
从父亲那里,陈璞得到的最深的印象是“他对每个人都很好。他看人的时候就是看你这个人,并不是看你穿什么衣服、去什么地方玩过、有钱没有钱。他对每一个人都很公平,对每一个人都很尊敬”。
在读物理学硕士时,陈璞结识了自己的丈夫——后来成为世界著名超导物理学家的朱经武。当时,作为爸爸,尚未见过女儿男友的陈省身也很重视女儿的终身大事,想了解未来女婿的才能和人品,曾委托自己的弟子兼好友杨振宁向朱经武的老师打听此人。经过一番打探,杨振宁告诉陈省身:“朱经武很聪明,但陈璞更聪明。”
得知未来的岳丈打听自己的才能和人品,朱经武惴惴不安,一度担心陈省身不接受自己。当时有朋友甚至开玩笑建议朱经武先复习一遍微积分和微分方程,再去见这位数学家岳父的面。但出乎他意料的是,陈省身只是程序化地了解一下女儿的婚姻大事,并没发表任何意见。所以,虽然朱经武准备得很充分,然而与岳丈第一次见面时,他却不禁失望——陈省身根本没有问自己数学方面的任何问题。相处久了,朱经武更是发现,这位著名的数学家说话是那么随和,而且像孩子一样有一颗珍贵的童心,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任何人跟他谈事情,他从不会说“这不可能”,而是耐心地听人们讲,帮他们想方法。
女婿:他教育我们儿孙自有儿孙福,别给孩子太多压力
朱经武记得,他与陈璞刚有孩子时,岳父就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告诫他们夫妇俩不要太为孩子操心,操太多的心反而加大了双方压力,成为负担。
朱经武说,陈省身对所有的孙辈都很关心,但他从来没有说要孩子长大成为什么家。他教育孩子们好好学习,但也要随着兴趣走,并不是一定要功课好才好,他觉得随便让孩子做什么都好,只要能学到知识。
“他是一个不会让人感到压力的人。我们跟他在一块儿的时候,都很快活。我们做出了一点儿成绩,他就很高兴。”
朱经武说,在科学研究领域,陈省身有许多真知灼见,这都源于他的很多“谬论”,他一向和别人想法不一样,他自己一生做的事情都是跟别人不一样的。他觉得人应该从框框里跳出来,做一些别人没想过的事情。他总是鼓励我,不要跟在别人的后头走,要开创自己的领域。他还常常问我,可不可以把我的超导跟他的几何连在一起?说我们做的晶体跟几何有关系,为什么不能弄一块试试呢?朱经武说,岳父这一点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这帮助他在研究领域解决了许多问题。
晚年的陈省身对孙子辈尤为关心。朱经武和陈璞的女儿学医,女婿学生化。陈省身对他们说,你们是最佳搭档,要相互学习,联手创造更多佳绩。后来外孙朱俊杰学建筑,陈省身也应他的请求,专门带他去拜访杰出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师从贝聿铭后,朱俊杰的学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陈省身去世之后,朱俊杰亲手为他设计了写有他最得意的数学公式的黑板式墓碑。
陈璞和她领导的基金会则资助国际数学联盟,在陈省身去世后创立了表彰全球数学家终身成就的数学大奖“陈省身奖”,以纪念陈省身。
数学大师一生都未强迫自己家庭的任何一个成员继承自己的事业。他只是在为女儿取名时表达了一下自己对所研究领域的热爱,“陈璞”这个名字,源于他所研究的拓扑学。
大师离开我们已经数年,然而,他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以及他的教育思想,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我们心中充满怀念之际,更要学习大师做学问、做人和做父母的理念和精神境界。
【编辑:王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