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觉传达角度看现代书籍装帧的表现艺术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hong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书籍是最古老的文化载体。现代书籍装帧表现的不仅是美工设计的艺术,而是融合文字、图像、色彩和材料多方面的视觉传达艺术。本文从视觉传达的角度,以现代书籍装帧的文字、图像、色彩和材料四个方面分析其艺术表现。
  关键词:视觉传达 书籍装帧 艺术
  引言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书籍的演变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现代书籍装帧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新时期艺术表现的发扬。下面本文将从视觉传达的角度,从现代书籍装帧的文字、图像、色彩和材料四个方面分析其艺术表现。
  一 文字表现艺术
  文字是书籍的最基本组成要素,同时也是书籍装帧最重要的视觉传达艺术元素。文字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和艺术表现形式,也是最重要的视觉传达艺术元素。从文字诞生的基本诉求来看,便是以视觉的方式满足人们之间信息的传达。而从书籍装帧的角度来看,最早的文字装帧艺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甲骨文。早在甲骨文时期,人们便通过上、下、左、右不同的文字排列顺序来表达书籍装帧中的布局之美。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中国的书籍装帧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受制于印刷技术的限制,中国传统的书籍装帧并不注重于对图像的视觉传达,因此对文字的艺术表现便十分重视。这种文字在书籍装帧中的表现艺术一直传承到现代的书籍装帧之中,影响着现代书籍装帧的艺术表现。
  从视觉传达的角度,书籍装帧对于书法艺术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封面设计中对于书法和美术字的运用。书法是与汉字共同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在不同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中,书法的运用都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主要设计元素。在河南工程学院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彷徨》一书的封面设计中,设计者将作者“鲁迅”二字用草书写成,表达了作者内心广袤的思想和心中的凌乱,书名“彷徨”二字用行书写成,表现出了作者彷徨与心中广袤的理想和残酷的现实之间的对比。封面上的四个汉字整体书法厚重、敦实,很好地突出了小说的写实艺术风格和主题情感。对于美术字的运用则是近些年书籍装帧发展起来的对于文字艺术表现的再创造,美术字对于文字的创造并不受制于传统书法的字体限制和写法限制,可以运用更多的美学元素进行设计。例如,在一本科普读物《数字的故事》封面中,设计者将数学符号与书籍的名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很好地表达出了数学的神奇和文化的底蕴。随着书籍装帧的发展,书籍封面设计中还出现了对于书法和艺术字混合运用的设计效果,例如,在北京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世界·中国》的封面设计中,设计者将“世界”二字设计成现代经典的黑体美术字,“中国”二字则采用中国传统书法中的行书书写。美术字表达的是时代的动感,传统书法表达的是文化底蕴,两者之间的融合充分表现出中国这个具有着深厚文化沉淀的东方古国,在新的时代下所散发出来的勃勃生机和时代气息。除了在封面设计中对于书法和艺术字的运用之外,设计者还对封面中文字的立体感进行设计,例如,通过凹凸的设计可以将封面上的文字呈现出浮雕或者烙印等立体的效果,从而更加增强了书籍装帧的艺术表现力。
  二 图像表现艺术
  随着书籍装帧的发展,更多的艺术元素被引入到这项具有艺术表现的空间平台。艺术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也为书籍装帧在视觉传达上多元化的艺术表达提供了重要的审美思想基础,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图书装帧中对于图像的视觉表现更加容易。图像便是在这样的审美背景和技术背景下被引入到书籍装帧设计之中,并且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相对于人们对于书法的鉴赏来说,其艺术欣赏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而图像艺术的受众则更加广泛,因此更能被广大读者所认知和赏识。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当前中国的绘画种类更加丰富,因此书籍装帧中的图像艺术的表现也更加多元化。版画、水墨画、水彩画、油画、漫画、照片、拓片、手绘设计,以至各种图像的拼贴等都可以运用到中国现代书籍装帧之中。随着现代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革新,人们对于图像的创作有了大限度的发挥空间,人们甚至可以借助于电脑技术设计出具有三维效果的图像。这为书籍装帧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设计空间,人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更加丰富的书籍内容借助于图像表达出来。
  从视觉传达的角度来看,书籍装帧中对于图像的表现有更多的表现空间,例如,封面、插图、符号、纹饰、线条等都可以作为图像视觉传达的表现平台。在现代书籍装帧的封面设计中,图像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视觉传达艺术元素,通过封面中的图像,读者可以对书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有较为直观的印象。对于封面中图像的选择,不同的设计者给出了不同的设计方案,有的设计者是将书籍中的主题图像作为封面,有的则是截取书籍中最重要的事件内容作为封面,有的则是将书籍中的线索作为封面等。不同的封面设计中不同的图像表达着同样的艺术内涵,即通过更具艺术表现力的图像设计吸引读者阅读书籍。书籍装帧中的插图也和书籍装帧中的封面表达着同样的艺术诉求。作为封面的辅助图像,插图能够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更加直观的方式理解书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事件。因此书籍装帧中对于插图内容的选取和图像设计是需要经过精心设计的。例如,《西游记》这种故事性和章回性都比较强的小说中,图像的设计在书籍装帧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版本的《西游记》在封面上通常设计成师徒四人取经的场景,用以表现出故事中师徒西天取经的艰辛,在一些重要的故事情节中,配上相关的插图,这样读者随手一翻便可从封面和插图中了解书中的基本内容,也可以从封面设计和插图设计中衡量出书籍的做工水平。
  三 色彩表现艺术
  色彩是视觉传达中重要的艺术元素,因为色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所以不同的色彩能够在短时间内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视觉传达的速度来看,色彩无疑是艺术和情感传递最快的艺术形式。书籍装帧中对于色彩的运用可以表现在封面设计和书中内页设计。
  封面设计中无论文字也好、图像也好都是需要用色彩才能更好的表达出书籍的内涵。从这个角度而言,色彩是书籍装帧中最基本的艺术元素,也是读者最直接的视觉体验和情感体验。中国对于色彩的文化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沉积,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体现形式。因此,书籍装帧中对于颜色的运用同样反映出这些色彩本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现。例如,在上文所述的《彷徨》的封面设计中,由于小说中故事的社会背景是黑暗的旧社会,因此设计者将封面的整体背景设计成黑色,表达出了作者在黑暗中彷徨和摸索的主题。同时将封面中鲁迅的肖像用红色轻轻衬托,表现了作者对于革命和牺牲的决心。封面上的文字用白色突显了当时恐怖社会色彩,整个封面用黑、红、白三种颜色组合而成。从表现上看,红色蕴藏在黑色之中,象征作者的内心虽然彷徨和昏暗,但仍然没有放弃斗争、放弃希望的革命心态。封面中的白色是辅助色,使得红与黑之间的对比更加鲜明。再如,《世界·中国》的封面设计中,设计者选用黄色作为基本的背景色,其中点缀着一些绿色的图像。黄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推崇、最为高贵的颜色,因此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绿色则象征着生机、新意,整个封面设计从颜色搭配的第一直观感受便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这也符合书中的主题内涵。图像和文字都是通过颜色来表达的,设计者在进行封面设计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将文字、图像、色彩分别来设计,而是从整体的艺术表达角度来看待不同视觉传达艺术元素之间的设计组合和融合,这样设计的封面才能够更加具有艺术表现力,从而更加吸引读者。   相对于封面,书籍中内页的颜色运用就相对有限,但仍然可以通过颜色来表达出作品所要营造的主题意境和情感。从书籍装帧的角度来看,书籍中内页的背景色通常为暖色调,且相对较淡,这是由于书籍中的文字通常为黑色,如果使用冷色调和较暗的颜色会影响阅读效果。因此在一些散文的书籍装帧中,设计者通常使用暖色调的内页设计,这样符合散文温暖、清新的主题表达和情感体验。
  四 材料表现艺术
  材料是书籍装帧的重要载体。书籍装帧中的所有内容及艺术元素都是需要以材料为载体才能实现的。而书籍装帧材料的演变同样是具有深厚的文化沉淀和艺术表现。从甲骨到简犊到绢帛再到现在广泛使用的纸,可以说书籍装帧中每一次材料的转变都蕴含着巨大的文化变革。在现代书籍装帧中,纸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的材料,由于造纸技术的发展,纸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因此在书籍装帧过程中不同纸的材质有着不同的视觉艺术传达。
  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发展的初期阶段,按材料可以将书籍装帧分为平装和精装两种。平装本便是普通的读物,对于纸的要求相对简单,装帧的风格也以简约为主。而精装本则是具有收藏价值的读本,对于纸的要求相对较高,装帧的风格也相对豪华。虽然在早期的书籍装帧中,材料的风格相对简单,但仍然表现着当时两种主要的审美取向,即平实、简约的审美取向和华丽、典雅的审美取向。
  随着造纸技术的发展,书籍装帧中的材料也越来越丰富,丰富的材料带来的是更加多元化的艺术表现。与此同时,设计者开始越来越注重对于书籍装帧材料的选取和设计,由于纸的材料日趋丰富,而不同的材料代表着不同的属性,所以书籍装帧中的材料可以呈现出更多属性的艺术特质,例如,铜版纸、牛皮纸、荧光纸、卡纸等不同材料的纸已经超脱于原来纸的属性,而被赋予了更具复合性的属性,例如,金属、皮革、丝绸等属性。丰富的材料变化使得书籍装帧的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可以有更加广阔的设计空间。近些年受环保理念的影响,书籍装帧中也运用了更多的环保材料,例如,2008年北京申办奥运会的申报书便是由环保材料装帧而成,在凸显了环保奥运这一主题的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人文精神注入其中。
  现代书籍装帧深受当前艺术审美思想发展的影响,讲究审美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也就是书籍装帧对于材料的选取和设计,必须从书籍装帧整体的艺术表现主题出发,与其它的视觉传达艺术元素和谐、自然地搭配在一起,而非单独、割裂地设计。同时在书籍装帧材料的选择上还要充分考虑到印刷工艺的时代性,只有这样才能因材施艺,通过材料的选择为书籍装帧增添更加有力的艺术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材料的发展可能会日新月异,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材料,也有可能一些已有的材料被重新利用,这都将可能是中国未来书籍装帧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结语
  现代书籍装帧中的各个视觉传达艺术元素,不仅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表现的传承,也是对新时期审美思想和艺术理念的表现。本文从视觉传达的角度,从现代书籍装帧的文字、图像、色彩和材料四个方面分析其艺术表现。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书籍装帧的艺术设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探索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迪:《浅谈书籍设计的现状与前瞻》,《大众文艺》,2011年第16期。
  [2] 黄金霞:《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宿州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3] 黄冰:《浅谈书籍的装帧》,《山花》,2009年第16期。
  [4] 李爱红:《书籍装帧与书籍设计——谈与书籍相关的两个概念》,《艺术教育》,2009年第1期。
  [5] 钱君匋:《书籍装帧漫谈》,《读书》,1984年第7期。
  (陈芳,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