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禅,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代君主,在世人的心目中,刘禅是平庸的昏聩之君,在市井街头的百姓眼里,刘禅的形象始终是碌碌无为的庸主一个,更有甚者,称他为“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因刘禅小名阿斗,于是被冠以“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他的软弱无能、胸无大志。“扶不起的阿斗”也成为庸人的代名词。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笔者认为,除了刘禅自身的性格使然外,诸葛亮应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刘禅登基时只有十七岁,相当于现在的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如同一块璞玉。刘禅登基后,“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事必躬亲,大小政事都亲自料理,刘禅只是作为看客,诸葛亮也没有对他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试想,不给他实践的机会,他怎么会有经验呢?俗话说“素丝无常,唯所染之”。
由此,联想到现代教育中的班级管理,从各类媒体有关教育的报道中,我们会经常看到批评中国教育的文章,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自主、独立、动手、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与发达国家的中学生相比,差距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许多专家、学者都在探讨这方面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国正在进行课程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素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这里只就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大家共同讨论,暂且把它分为两种模式:
1. “诸葛亮式”的班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对学生自主、独立、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百害而无一利,它只看重结果不重视过程。但这种管理模式却是校领导所大力提倡的,因为这种管理能给学校带来表面的虚荣或减少一些潜在的问题。这种模式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的具体表现有:要求班主任从起床到就寝一直与学生在一起,有的要求班主任在自习课时要与学生在一起,更有甚者,还要求毕业班的班主任住进学生宿舍并美其名曰“保姆式服务”。试想,毕业班学生的学业负担已经如此沉重,想释放心中的压力,班主任却住在宿舍,他们能有发泄的地方吗?这只是班主任或是学校领导的一厢情愿罢了。
学生真的是自理能力差吗?看一看汶川地震中小英雄林浩的表现:不到十岁的他,不仅能从废墟中救出小伙伴,还能步行十几里的山路,把小伙伴带到安全地方。林浩的表现不是对“诸葛亮式”的班主任的一种莫大讽刺吗?“诸葛亮式”的班主任虽有时会被某些领导赏识,但他们的做法真真切切地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2. “陈平式”的班级管理模式。文帝刘恒在一次上朝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有多少案子判决?”周勃谢罪说不知;文帝又问:“一年钱粮收入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内心感到惶恐惭愧,汗流浃背。文帝转向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专主其事的人。”文帝说:“专主其事的是谁?”陈平回答说:“陛下要知道断案之事,就问廷尉;要知道钱粮之事,就问治粟内史。”文帝说:“如果各司其职,那么你所负责的是什么事?”陈平谢罪说:“陛下不知道我才智低劣,让我担任丞相。丞相的职责是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创造万物生长的条件;对外要镇抚四方夷狄和诸侯;对内要使百姓归附,让卿大夫们都能安心的担任各自的职务。”文帝称赞他回答得好。此后,周勃自知不如陈平,托病辞去右丞相一职。陈平独自担任全部的丞相职务。留下了一段“陈平不知钱粮之数”的佳话。
这种管理模式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但在多数学校中却没有市场,得不到推广。在这种管理模式中,班主任只是班集体活动的引导者,主体是学生。班级的各种活动,班主任只是提出合理化建议,至于学生如何去操作、实施,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样做可以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结果评比、赏罚分明,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自己也会感受到班主任的信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
这两种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劣,不是班主任们不清楚,关键在于办学理念的转变。“陈平式”的班级管理模式虽然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但它是一个长期工程,短期内不会见到效果,而“诸葛亮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却是“短平快式”的工程,领导期望的效果会立竿见影。这就是“陈平式”班级管理模式得不到推广的原因所在。
老鹰为了小鹰能够自立,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把它抛下山崖,让它练习飞翔,我们为什么不能为了学生的成长,而放弃眼前短暂的虚荣。美国儿科专家詹姆斯博士有一段对家长的著名忠告:“依赖本身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为了学生的未来,要让“陈平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在学校中大放异彩;正如一首歌中唱得那样:“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
(作者单位:江苏东海县洪庄中学)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笔者认为,除了刘禅自身的性格使然外,诸葛亮应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刘禅登基时只有十七岁,相当于现在的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如同一块璞玉。刘禅登基后,“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事必躬亲,大小政事都亲自料理,刘禅只是作为看客,诸葛亮也没有对他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试想,不给他实践的机会,他怎么会有经验呢?俗话说“素丝无常,唯所染之”。
由此,联想到现代教育中的班级管理,从各类媒体有关教育的报道中,我们会经常看到批评中国教育的文章,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自主、独立、动手、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与发达国家的中学生相比,差距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许多专家、学者都在探讨这方面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国正在进行课程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素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这里只就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大家共同讨论,暂且把它分为两种模式:
1. “诸葛亮式”的班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对学生自主、独立、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百害而无一利,它只看重结果不重视过程。但这种管理模式却是校领导所大力提倡的,因为这种管理能给学校带来表面的虚荣或减少一些潜在的问题。这种模式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的具体表现有:要求班主任从起床到就寝一直与学生在一起,有的要求班主任在自习课时要与学生在一起,更有甚者,还要求毕业班的班主任住进学生宿舍并美其名曰“保姆式服务”。试想,毕业班学生的学业负担已经如此沉重,想释放心中的压力,班主任却住在宿舍,他们能有发泄的地方吗?这只是班主任或是学校领导的一厢情愿罢了。
学生真的是自理能力差吗?看一看汶川地震中小英雄林浩的表现:不到十岁的他,不仅能从废墟中救出小伙伴,还能步行十几里的山路,把小伙伴带到安全地方。林浩的表现不是对“诸葛亮式”的班主任的一种莫大讽刺吗?“诸葛亮式”的班主任虽有时会被某些领导赏识,但他们的做法真真切切地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2. “陈平式”的班级管理模式。文帝刘恒在一次上朝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有多少案子判决?”周勃谢罪说不知;文帝又问:“一年钱粮收入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内心感到惶恐惭愧,汗流浃背。文帝转向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专主其事的人。”文帝说:“专主其事的是谁?”陈平回答说:“陛下要知道断案之事,就问廷尉;要知道钱粮之事,就问治粟内史。”文帝说:“如果各司其职,那么你所负责的是什么事?”陈平谢罪说:“陛下不知道我才智低劣,让我担任丞相。丞相的职责是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创造万物生长的条件;对外要镇抚四方夷狄和诸侯;对内要使百姓归附,让卿大夫们都能安心的担任各自的职务。”文帝称赞他回答得好。此后,周勃自知不如陈平,托病辞去右丞相一职。陈平独自担任全部的丞相职务。留下了一段“陈平不知钱粮之数”的佳话。
这种管理模式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但在多数学校中却没有市场,得不到推广。在这种管理模式中,班主任只是班集体活动的引导者,主体是学生。班级的各种活动,班主任只是提出合理化建议,至于学生如何去操作、实施,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样做可以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结果评比、赏罚分明,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自己也会感受到班主任的信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
这两种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劣,不是班主任们不清楚,关键在于办学理念的转变。“陈平式”的班级管理模式虽然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但它是一个长期工程,短期内不会见到效果,而“诸葛亮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却是“短平快式”的工程,领导期望的效果会立竿见影。这就是“陈平式”班级管理模式得不到推广的原因所在。
老鹰为了小鹰能够自立,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把它抛下山崖,让它练习飞翔,我们为什么不能为了学生的成长,而放弃眼前短暂的虚荣。美国儿科专家詹姆斯博士有一段对家长的著名忠告:“依赖本身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为了学生的未来,要让“陈平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在学校中大放异彩;正如一首歌中唱得那样:“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
(作者单位:江苏东海县洪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