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观念的更新,培养模式的创新,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等问题都植根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之中,放眼世界,课程改革往往被视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与切入点,对于大学而言,高等教育最微观的落脚点就在课程。课程折射出整个高校改革,而高校改革的落脚点在课程。在大学课程被日益关注的同时,课程资本主义基于学术资本主义的大环境也应运而生,课程资本主义行为的实质是大学课程资本理念的演绎。大学课程资本是指大学教育主体(组织系统及相关教师)所有或控制的,在能给其带来经济效益的课程资源的前提下,经由课程载体开发并以商品的形式发生交换,从而实现价值增值的课程价值存量资产总和。本文创新地提出大学课程资本概念,并遵循大学课程资本成立何以可能,大学课程资本为何,大学课程资本对课程管理适用性的逻辑论证了大学课程资本理论。在大学课程资本理论视域下,针对课程管理中的课程开发、课程实施流通、课程评价等环节展开对我国高校课程管理改革的研究。大学课程资本理论是本文的理论依据,所涉及的主要是规定性研究。通过梳理大学课程资本的理论起源、实践背景以及运用政治经济学及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相关理论证明了大学课程资本的存在并对其定义,对大学课程资本所具有的特性及功能等加以论述。根据课程管理基于课程演绎的逻辑,以及课程资本通过课程资本主义作用于课程管理的现实依据,验证了通过课程资本理论更有助于我们解决涉及课程改革中课程管理的诸多问题的假设,并对大学课程资本应用于课程管理的边界和分析逻辑加以限定。对于我国的大学课程开发而言,存在课程目标知识本位、课程导向政府本位、教师课程开发主动性缺失等问题。从大学课程资本角度考量而言,其原因主要由于“国家本位”思维惯性下的人才培养目标锁定,课程资源配置市场环境不完善以及大学课程产权被忽视。对大学课程资本的观念借鉴,可促使我国大学课程开发管理从改革政府课程决策体制、改善课程资源配置市场环境和明晰大学课程产权进行改革。课程资源流通问题是我国高校课程管理实施环节的重要问题,其主要体现在校内课程资源“诸侯割据”,校际间学分互换阻碍重重,开放性课程资源获取裹足不前。究其根本,从大学课程资本角度看来,其主要原因在于课程流通交易成本过高,课程管理变迁存在制度阻碍,开放性课程资源建设诱致性因素缺失。参考西方大学课程流通管理中的课程流通“货币流动化”、课程流转协同合作化以及独立课程市场认证化等可借鉴经验。主要针对“学分货币”对课程管理改革提出建议,通过学分互换机制建设倒逼校际课程流通管理改革,加大开放性课程资源认证力度促进独立课程市场建设。课程效益评价是整个课程管理中重要的反馈与质量保障环节。在我国的课程评价中,往往存在课程评价主体单一,课程评价对象窄化,课程评价方法单调等问题。对大学课程资本而言,课程评价管理问题主要成因于政府垄断供给侧课程评价导致课程评价效益不均衡,课程评价体系计划经济思维影响课程评价指向,高校基于成本-收益预期降低自身课程评价标准。通过以第三方评价打破原有课程评价垄断,丰富课程评价标准体系和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突围原有课程评价困局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大学课程评价管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