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技术的滥用,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课堂的大容量、过度追求知识展现的直观化和忽视对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对此,从适当、适量两个角度,提出了几点应对方法。
高中语文多媒体滥用应对方法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与趋势。对于其优势与特点,它的广泛使用已经做了最好的说明,此处已无需赘述;而对于其在课堂教学使用中的局限及其过度使用带来的后果,也多有研究。本文针对后者,做一简单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多媒体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及发展有所裨益。
一、多媒体使用上的“滥用”表现与分析
结合教学实践、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与访问同行,我发现对多媒体在高中语文课堂使用上的“滥用”的研究,虽角度有所不同,但基本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过分强调课堂信息的“大”容量。传统课堂上,教师仅靠口耕舌耘无法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与信息,而多媒体使用对接网络资源为教师的这一愿望和行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本是多媒体使用的特点也是优点。但这种信息提供应该是有限度的,不能淹没与影响学生对主体知识的学习。那种唯恐知识传授不够深广,恨不能“一日观尽长安花”,把自己所有知道与收集来的东西一股脑儿都塞进学生脑袋里的做法,使课堂的容量大是“大”了,却使接下来的教学出现影响主体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陷入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不良现象,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过度追求知识展现的直观化、形象化。文本信息的局限之一是语言描述的抽象性与模糊性,对应这一点,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即是使文本信息借助图片、视频等变得直观而形象,因而很多老师在制作课件时特别注重课件的精美——主要表现在使用大量精美的图片与视频上。追求图片的精美本没有一点错误,错就错在其数量之“多”,多到令学生眼花缭乱、六神无主,只顾及图片欣赏而忘记了知识的学习。事实上,第一,借助多媒体技术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景物描绘等在学生头脑中再现,仅是语文学习的手段且仅仅是一种对文本信息的最为初步的审美处理,它无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西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谓,哈姆雷特的大致形象在读者那里是一致的,但在细节上却千差万别。这一点,再精美的图片也无法到达;第二,图片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暗示学生作品中的景物描绘或者人物形象“只能如此”,统一了学生心中“千差万别”的形象与认识,久而久之,必会导致学生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萎缩且不易形成持久的印象,不知道“心骛八极,神游万仞”为何物了。
三是忽视对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学习包括多个方面,这不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全部解决的。仅以读为例。俗语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但在以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的语文课堂上,既看不到教师的范读——由声情并茂的音频资料替代,这对有效指导学生朗读显然利少弊多;也看不到学生的朗声阅读——早已习惯了看和听,朗读已经是遥远的记忆,这对于学生学习显然也是弊多利少,但师生双方似乎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研究朗读的重要作用,它至少可以幫助朗读者认知文字、体味词句、发展语感、感受声律、品味意境、领会情感等。如果一篇课文的学习,只让学生去看图片看视频听音乐,语文学习的语文味道在哪里体现呢?等到实际运用时,让学生说什么、写什么呢?即便只是生活,拿什么样的语文素养来享受美好的生活呢?所以,语文是离不开读的,“语文本是一门读的学科”(叶圣陶语),“要教出语文味儿,就要引导学生读,反复读,决不只读一遍,两遍”(张定远语)。只可惜,到了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不少语文课上快餐式的‘读图’几乎取代了‘读文’的训练,这又进一步加重了语文教学失魂落魄的症状”,教育家钱梦龙曾在《为语文教学招“魂”》一文中,如此无奈地说。
二、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合理应用的思考
教学实践已经告诉我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并非每一内容的教与学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技术,教师在备课阶段即应思考是否有使用多媒体展开教学的必要及其使用程度如何,不必需时不用,用即是浪费;必需时适用,恰到好处最好。换言之,要思考多媒体技术使用的质量与效果。
一是适当。这是多媒体使用“质”的要求。在确定必需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才可以取得最优、最大的教学效益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其课堂使用的环节与时点,是否必需而不是可有可无,是否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而不致喧宾夺主造成教学重点游离,是否利于优化教学而不致弊端产生或使弊端最小化,是否有内容拓展的必要而不致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效果,等等。这些都应是决定教师是否使用多媒体技术、何时使用、何地使用、使用到何种程度、如何为学生所用等以辅助教学的衡量标准。
二是适量。就像吃饭,八分饱刚刚好,吃多了再无吃的欲望,肚子也撑得难受。多媒体的使用也要适量,过分依赖、过度泛滥也会适得其反,既会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过量的信息冲击也会浪费学生时间、使学生在分不清主次的大量信息面前无所适从,进而降低学习能力、影响学习效果。至于具体的“量”的控制,一要根据教师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把控,二要看具体的教学内容是否需要,三要借鉴他人的经验。
总之,“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严复语),教师要“在继承中求创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要努力避免“滥用”现象,尽量使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走出误区,以多媒体技术服务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素秋.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N].语文周报,2012,15.
[2]姜淑红.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现代阅读,2010,(05):104-105.
[3]倪辉,王文娟.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28):41.
[4]邹春阳.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利弊分析[J].中学语文,2010,(24):44.
高中语文多媒体滥用应对方法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与趋势。对于其优势与特点,它的广泛使用已经做了最好的说明,此处已无需赘述;而对于其在课堂教学使用中的局限及其过度使用带来的后果,也多有研究。本文针对后者,做一简单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多媒体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及发展有所裨益。
一、多媒体使用上的“滥用”表现与分析
结合教学实践、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与访问同行,我发现对多媒体在高中语文课堂使用上的“滥用”的研究,虽角度有所不同,但基本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过分强调课堂信息的“大”容量。传统课堂上,教师仅靠口耕舌耘无法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与信息,而多媒体使用对接网络资源为教师的这一愿望和行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本是多媒体使用的特点也是优点。但这种信息提供应该是有限度的,不能淹没与影响学生对主体知识的学习。那种唯恐知识传授不够深广,恨不能“一日观尽长安花”,把自己所有知道与收集来的东西一股脑儿都塞进学生脑袋里的做法,使课堂的容量大是“大”了,却使接下来的教学出现影响主体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陷入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不良现象,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过度追求知识展现的直观化、形象化。文本信息的局限之一是语言描述的抽象性与模糊性,对应这一点,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即是使文本信息借助图片、视频等变得直观而形象,因而很多老师在制作课件时特别注重课件的精美——主要表现在使用大量精美的图片与视频上。追求图片的精美本没有一点错误,错就错在其数量之“多”,多到令学生眼花缭乱、六神无主,只顾及图片欣赏而忘记了知识的学习。事实上,第一,借助多媒体技术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景物描绘等在学生头脑中再现,仅是语文学习的手段且仅仅是一种对文本信息的最为初步的审美处理,它无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西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谓,哈姆雷特的大致形象在读者那里是一致的,但在细节上却千差万别。这一点,再精美的图片也无法到达;第二,图片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暗示学生作品中的景物描绘或者人物形象“只能如此”,统一了学生心中“千差万别”的形象与认识,久而久之,必会导致学生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萎缩且不易形成持久的印象,不知道“心骛八极,神游万仞”为何物了。
三是忽视对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学习包括多个方面,这不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全部解决的。仅以读为例。俗语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但在以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的语文课堂上,既看不到教师的范读——由声情并茂的音频资料替代,这对有效指导学生朗读显然利少弊多;也看不到学生的朗声阅读——早已习惯了看和听,朗读已经是遥远的记忆,这对于学生学习显然也是弊多利少,但师生双方似乎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研究朗读的重要作用,它至少可以幫助朗读者认知文字、体味词句、发展语感、感受声律、品味意境、领会情感等。如果一篇课文的学习,只让学生去看图片看视频听音乐,语文学习的语文味道在哪里体现呢?等到实际运用时,让学生说什么、写什么呢?即便只是生活,拿什么样的语文素养来享受美好的生活呢?所以,语文是离不开读的,“语文本是一门读的学科”(叶圣陶语),“要教出语文味儿,就要引导学生读,反复读,决不只读一遍,两遍”(张定远语)。只可惜,到了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不少语文课上快餐式的‘读图’几乎取代了‘读文’的训练,这又进一步加重了语文教学失魂落魄的症状”,教育家钱梦龙曾在《为语文教学招“魂”》一文中,如此无奈地说。
二、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合理应用的思考
教学实践已经告诉我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并非每一内容的教与学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技术,教师在备课阶段即应思考是否有使用多媒体展开教学的必要及其使用程度如何,不必需时不用,用即是浪费;必需时适用,恰到好处最好。换言之,要思考多媒体技术使用的质量与效果。
一是适当。这是多媒体使用“质”的要求。在确定必需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才可以取得最优、最大的教学效益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其课堂使用的环节与时点,是否必需而不是可有可无,是否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而不致喧宾夺主造成教学重点游离,是否利于优化教学而不致弊端产生或使弊端最小化,是否有内容拓展的必要而不致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效果,等等。这些都应是决定教师是否使用多媒体技术、何时使用、何地使用、使用到何种程度、如何为学生所用等以辅助教学的衡量标准。
二是适量。就像吃饭,八分饱刚刚好,吃多了再无吃的欲望,肚子也撑得难受。多媒体的使用也要适量,过分依赖、过度泛滥也会适得其反,既会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过量的信息冲击也会浪费学生时间、使学生在分不清主次的大量信息面前无所适从,进而降低学习能力、影响学习效果。至于具体的“量”的控制,一要根据教师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把控,二要看具体的教学内容是否需要,三要借鉴他人的经验。
总之,“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严复语),教师要“在继承中求创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要努力避免“滥用”现象,尽量使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走出误区,以多媒体技术服务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素秋.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N].语文周报,2012,15.
[2]姜淑红.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现代阅读,2010,(05):104-105.
[3]倪辉,王文娟.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28):41.
[4]邹春阳.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利弊分析[J].中学语文,2010,(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