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再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题目解析
根据材料,我们不难提炼出以下关键词:车、时代、发展、生活、真情、观念、人生哲理。看到这些词语,我们几乎会本能地产生一种想法——写我(包括家人、亲人、朋友)坐过或买过的车的故事。这些车基本遵循了從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而在故事的叙述和描写中,要能折射生活的影子,体现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上的飞速发展。
车是一个载体,它承载着作者的情绪。材料提醒考生可由车提炼出几个思考的角度——“时代的发展”“世间的真情”“观念的变迁”“人生的哲理”,那这些角度又能衍生出哪些内容来写作呢?
不妨先看看与车相关的成语:丢卒保车、螳臂当车、引车卖浆、覆车之鉴、辅车相依、奔车朽索……这些能否引发你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能否带来一点儿灵感,让你想起曾经经历过或者听说过的故事?
关于“时代的发展”“观念的变迁”,不知命题人是否希望考生能联想到最近出现的共享单车问题,考虑所谓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便捷和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带来的社会矛盾等问题;或是希望考生能够回望历史,想一想我们从依靠畜力的“老牛破车”“驷马高车”到自行车,再到现在依靠发动机的各式车辆……“车来车往”的确“见证着时代的发展”。这类构思可能是大多数考生的思维走向,虽不会出错,却必然会“泯然众人”。那能否放开思路,换个角度想想呢?
比如从历史发展来看,早期的牛车、马车不仅是脚力,是交通工具,也可能是战车,春秋战国时期的“千乘之国”已经是实力中等的诸侯国。但要承认的是,在两千多年前,由于生产力相对低下,一个家庭是否拥有车,一个诸侯国拥有多少战车,是衡量其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时代发展到21世纪,车也改头换面,走进了千家万户。据统计,中国每年增加的汽车数量十分庞大,而在经济发达地区,车更是很多家庭的标配。从这一点而言,我们是能从车中看到“时代的发展”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否购置一辆解决出行问题的汽车,主要是由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的。假如排除“战车”这一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特例,时代带来的是车型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等,但其内核——由经济实力决定——却一直未曾改变。
再从“世间的真情”角度来看,多少故事都可以假车之名展开。例如不少考生写坐在爸爸自行车后座上的故事,满含温馨与真情。或者是为了方便“我”上学,家里特意买了汽车,好让“我”在上学路上能背会儿单词或者小憩片刻。然而,这样写又很容易沦为同质化的素材。当然也可以通过细节和真情来打动人,但我想每位考生在写下这些故事的时候,都是真心怀念自己曾经(或现在)的某种感受,如对父亲的爱、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对青春的深切感受……此外呢,倾箱倒箧地铺叙故事真的好吗?你的故事凭什么能“脱颖而出”?
以下面这段文字为例:
双手合十,举过头顶,扣额,扣口,扣心。双手从膝盖滑向前方,全身匍匐于地。双手再次合十,以额扣地。
旁边是疾驰而过的机动车。
抬头,和着血肉凝结而成的创疤,虽是深红色,却格外明显,像是佛祖在他们的额前留下的慧根。
几个月前,或是一年前,他们从家里出发了,像是有意同现代科技作对似的,他们用马或者牛拉着装满行装的小车,开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南京师大附中 杨雨帆)
这篇文章,作者冠以“朝圣路”这一标题,可谓超出了一般考生所写的内容。作者明确表达主人公“像是有意同现代科技作对似的”,显然,在这里车已不只是交通工具,作者在文中将“信仰”的力量置于一辆“小车”上,而“疾驰而过的机动车”则意味着当下社会的喧嚣、浮躁,乃至信仰的缺失。对比之下,尤其凸显了作者对朝圣的深入思考。
至于材料中所说的“人生的哲理”,可写的范围就更广了。各事各物,但凡能带来一点儿启示、令人心有所感的都可视作“哲理”。更何况,所有的哲理都需要人去感悟理解,大半离不开生活。比如车的发展经历了由简至繁的过程,人类的发展亦是如此,对此,你有何话说?车不在于豪华与否,而在于谁用、怎么用。乘车者有怎样的感受,其中有何人生况味?路边的渣土车呼啸而过,你会想到什么?高速路上豪车违规竞赛,你想到了什么?看到推着小车一路走一路吆喝的商贩,你又想到了什么?哪怕是小时候看的故事书,也折射出了生活的某些方面,如灰姑娘的南瓜车为何一定要变成豪华马车才能进入王宫参加舞会呢?
题目材料给大家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写作空间,只要考生能够由车写出一点儿情或理,则不难成为佳作。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题目解析
根据材料,我们不难提炼出以下关键词:车、时代、发展、生活、真情、观念、人生哲理。看到这些词语,我们几乎会本能地产生一种想法——写我(包括家人、亲人、朋友)坐过或买过的车的故事。这些车基本遵循了從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而在故事的叙述和描写中,要能折射生活的影子,体现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上的飞速发展。
车是一个载体,它承载着作者的情绪。材料提醒考生可由车提炼出几个思考的角度——“时代的发展”“世间的真情”“观念的变迁”“人生的哲理”,那这些角度又能衍生出哪些内容来写作呢?
不妨先看看与车相关的成语:丢卒保车、螳臂当车、引车卖浆、覆车之鉴、辅车相依、奔车朽索……这些能否引发你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能否带来一点儿灵感,让你想起曾经经历过或者听说过的故事?
关于“时代的发展”“观念的变迁”,不知命题人是否希望考生能联想到最近出现的共享单车问题,考虑所谓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便捷和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带来的社会矛盾等问题;或是希望考生能够回望历史,想一想我们从依靠畜力的“老牛破车”“驷马高车”到自行车,再到现在依靠发动机的各式车辆……“车来车往”的确“见证着时代的发展”。这类构思可能是大多数考生的思维走向,虽不会出错,却必然会“泯然众人”。那能否放开思路,换个角度想想呢?
比如从历史发展来看,早期的牛车、马车不仅是脚力,是交通工具,也可能是战车,春秋战国时期的“千乘之国”已经是实力中等的诸侯国。但要承认的是,在两千多年前,由于生产力相对低下,一个家庭是否拥有车,一个诸侯国拥有多少战车,是衡量其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时代发展到21世纪,车也改头换面,走进了千家万户。据统计,中国每年增加的汽车数量十分庞大,而在经济发达地区,车更是很多家庭的标配。从这一点而言,我们是能从车中看到“时代的发展”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否购置一辆解决出行问题的汽车,主要是由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的。假如排除“战车”这一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特例,时代带来的是车型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等,但其内核——由经济实力决定——却一直未曾改变。
再从“世间的真情”角度来看,多少故事都可以假车之名展开。例如不少考生写坐在爸爸自行车后座上的故事,满含温馨与真情。或者是为了方便“我”上学,家里特意买了汽车,好让“我”在上学路上能背会儿单词或者小憩片刻。然而,这样写又很容易沦为同质化的素材。当然也可以通过细节和真情来打动人,但我想每位考生在写下这些故事的时候,都是真心怀念自己曾经(或现在)的某种感受,如对父亲的爱、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对青春的深切感受……此外呢,倾箱倒箧地铺叙故事真的好吗?你的故事凭什么能“脱颖而出”?
以下面这段文字为例:
双手合十,举过头顶,扣额,扣口,扣心。双手从膝盖滑向前方,全身匍匐于地。双手再次合十,以额扣地。
旁边是疾驰而过的机动车。
抬头,和着血肉凝结而成的创疤,虽是深红色,却格外明显,像是佛祖在他们的额前留下的慧根。
几个月前,或是一年前,他们从家里出发了,像是有意同现代科技作对似的,他们用马或者牛拉着装满行装的小车,开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南京师大附中 杨雨帆)
这篇文章,作者冠以“朝圣路”这一标题,可谓超出了一般考生所写的内容。作者明确表达主人公“像是有意同现代科技作对似的”,显然,在这里车已不只是交通工具,作者在文中将“信仰”的力量置于一辆“小车”上,而“疾驰而过的机动车”则意味着当下社会的喧嚣、浮躁,乃至信仰的缺失。对比之下,尤其凸显了作者对朝圣的深入思考。
至于材料中所说的“人生的哲理”,可写的范围就更广了。各事各物,但凡能带来一点儿启示、令人心有所感的都可视作“哲理”。更何况,所有的哲理都需要人去感悟理解,大半离不开生活。比如车的发展经历了由简至繁的过程,人类的发展亦是如此,对此,你有何话说?车不在于豪华与否,而在于谁用、怎么用。乘车者有怎样的感受,其中有何人生况味?路边的渣土车呼啸而过,你会想到什么?高速路上豪车违规竞赛,你想到了什么?看到推着小车一路走一路吆喝的商贩,你又想到了什么?哪怕是小时候看的故事书,也折射出了生活的某些方面,如灰姑娘的南瓜车为何一定要变成豪华马车才能进入王宫参加舞会呢?
题目材料给大家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写作空间,只要考生能够由车写出一点儿情或理,则不难成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