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葡萄灰腐病,俗称“烂花穗”,病原菌为灰葡萄孢霉,是葡萄生产上危害较大的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葡萄设施栽培面积的扩大,葡萄灰霉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再加上设施棚内温度高、湿度大、光照差、栽植密度大、葡萄枝蔓生长较弱等原因,使灰霉病成为设施栽培中最容易发生、经常性发生的病害,造成葡萄产量和品质的下降,严重影响果农的经济效益。
1 发生规律
葡萄灰霉病是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丝和菌核及分生孢子在被害部位越冬。次年春季棚内湿度大时,菌丝菌核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花穗。病斑上又可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并导致浆果发病。该病具有潜伏侵染特点,当遇通风不良、湿度偏大、昼夜温差大时,葡萄易发病。葡萄灰霉病在设施栽培中,一年有两个发病高峰期。第1次是在葡萄开花前后,此时温度低、空气湿度大,常造成花序大量受害;第2次是在果实着色至成熟期,其间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引起裂果,病菌易从伤口侵入,导致果粒大量腐烂。该病的发病温度为5~31℃,最适宜发病温度为20~23℃,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当湿度90%以上时发病严重。在春季多雨,气温20℃左右,空气湿度超过95%达3天以上的年份均易流行灰霉病。此外,管理措施不当,如枝蔓过多,种植密度过大,氮肥过多或缺乏,管理粗放等,都可引起灰霉病的发生。
2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花序、幼果和已经成熟的果实,有时也危害新梢、叶片和果梗。花穗多在开花前发病,花序受害初期似被热水烫状,呈暗褐色,病组织软腐,表面密生灰色霉层,被害花序萎蔫,幼果极易脱落;果梗感病后呈黑褐色,有时病斑上产生黑色块状的菌核;果实在近成熟期感病,先产生淡褐色凹陷病斑,很快蔓延全果,使果实腐烂;发病严重时,整花穗或一部分花穗腐烂,新梢叶片也能感病,产生不规则的褐色病斑,病斑有时出现不规则轮纹,受害部分以后干枯脱落;成熟果实及果梗被害,果面上出现褐色凹陷的病斑,扩展后整个果实腐烂。在空气潮湿时,各病部均产生绒毛状灰色霉层。
3 防治措施
(1)彻底清洁果园,消灭越冬菌源。葡萄落叶后休眠期,清除园内病残体及杂草,集中焚烧,减少菌源越冬。
(2)选择抗病品种。如玫瑰香、黑汉、京亚、京优等。
(3)避免间作其他作物。因灰霉菌寄主范围广,除危害葡萄外,还危害草莓、番茄、茄子、黄瓜等。如与其他作物间作时易造成交叉重复感染,增加防治成本。
(4)加强栽培管理,控制氮肥、控制徒长,防止架面与棚内郁闭,是预防灰霉病发生的根本办法。在葡萄新梢生长期适时抹芽、摘心、剪副枝,避免枝叶过密,及时绑扎枝蔓,使架面通风透光;夏剪时应避免造成过多伤口,有条件的可套袋防病。如葡萄生长期内,棚中发现病花穗、病果等应及时摘除并带出大棚深埋,以防止病原菌继续侵染。适当施腐熟有机肥、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在保证葡萄稳产的基础上,适期定量追施。通常在葡萄芽前和新梢生长到25厘米左右时,开沟分别追施催芽和壮芽肥,一般每株施尿素60克,磷酸二氢钾50克加适量腐熟人畜粪尿;浆果期再施1次壮果肥,过磷酸钙500克、硫酸钾50克、硼肥3克加适量腐熟人畜粪尿,促进果株平衡吸收,增强免疫能力,提高果品品质。施肥切忌过量,防止植株旺长,施后要及时用土将沟盖平,防止肥料挥发。
(5)控制棚内温湿度,防止病害蔓延。葡萄生长期间,有喜干怕湿的特性,应保证棚内排水通畅。为防湿度过大,棚内应采用滴灌或渗灌,忌大水漫灌。可采取开沟小水洇灌然后覆土的方式,也可采用地面铺地膜或铺干稻草的方式。花期忌温度忽高忽低,中午注意通风降温。设施棚内空气湿度控制在80%以下;晴天当棚温升至33℃时开始放风,下午棚温保持20~25℃,傍晚棚温降至20℃左右关闭风口;上午尽量保持较高棚温,使棚顶露水雾化;夜间棚温应保持15℃左右,不要太低,尽量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阴天也应注意通风;采用地膜覆盖,膜下暗灌,用喷粉或熏烟方式施药,采用无滴膜均可有效地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6)适期喷药防治。葡萄灰霉菌抗药性较强,用药时应选择不同类型的杀菌剂和保护剂交替使用,提高药剂防效。一般在萌芽期,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在开花前,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葡萄开花后,用65%的甲霜灵800倍液或80%的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雾;果实膨大期至着色前,用50%灰霉灵1 000倍液或保果灵粉剂500倍液喷雾;葡萄采收后,为控制病害的扩展危害和降低越冬病菌基数,可喷洒1次1∶1∶160~180倍液的波尔多液。如棚内湿度过大,可以用烟剂熏蒸的方法,一般每亩用速克灵烟剂250克,于傍晚闭棚熏蒸。
(作者联系电话:0315-2450171)
1 发生规律
葡萄灰霉病是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丝和菌核及分生孢子在被害部位越冬。次年春季棚内湿度大时,菌丝菌核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花穗。病斑上又可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并导致浆果发病。该病具有潜伏侵染特点,当遇通风不良、湿度偏大、昼夜温差大时,葡萄易发病。葡萄灰霉病在设施栽培中,一年有两个发病高峰期。第1次是在葡萄开花前后,此时温度低、空气湿度大,常造成花序大量受害;第2次是在果实着色至成熟期,其间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引起裂果,病菌易从伤口侵入,导致果粒大量腐烂。该病的发病温度为5~31℃,最适宜发病温度为20~23℃,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当湿度90%以上时发病严重。在春季多雨,气温20℃左右,空气湿度超过95%达3天以上的年份均易流行灰霉病。此外,管理措施不当,如枝蔓过多,种植密度过大,氮肥过多或缺乏,管理粗放等,都可引起灰霉病的发生。
2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花序、幼果和已经成熟的果实,有时也危害新梢、叶片和果梗。花穗多在开花前发病,花序受害初期似被热水烫状,呈暗褐色,病组织软腐,表面密生灰色霉层,被害花序萎蔫,幼果极易脱落;果梗感病后呈黑褐色,有时病斑上产生黑色块状的菌核;果实在近成熟期感病,先产生淡褐色凹陷病斑,很快蔓延全果,使果实腐烂;发病严重时,整花穗或一部分花穗腐烂,新梢叶片也能感病,产生不规则的褐色病斑,病斑有时出现不规则轮纹,受害部分以后干枯脱落;成熟果实及果梗被害,果面上出现褐色凹陷的病斑,扩展后整个果实腐烂。在空气潮湿时,各病部均产生绒毛状灰色霉层。
3 防治措施
(1)彻底清洁果园,消灭越冬菌源。葡萄落叶后休眠期,清除园内病残体及杂草,集中焚烧,减少菌源越冬。
(2)选择抗病品种。如玫瑰香、黑汉、京亚、京优等。
(3)避免间作其他作物。因灰霉菌寄主范围广,除危害葡萄外,还危害草莓、番茄、茄子、黄瓜等。如与其他作物间作时易造成交叉重复感染,增加防治成本。
(4)加强栽培管理,控制氮肥、控制徒长,防止架面与棚内郁闭,是预防灰霉病发生的根本办法。在葡萄新梢生长期适时抹芽、摘心、剪副枝,避免枝叶过密,及时绑扎枝蔓,使架面通风透光;夏剪时应避免造成过多伤口,有条件的可套袋防病。如葡萄生长期内,棚中发现病花穗、病果等应及时摘除并带出大棚深埋,以防止病原菌继续侵染。适当施腐熟有机肥、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在保证葡萄稳产的基础上,适期定量追施。通常在葡萄芽前和新梢生长到25厘米左右时,开沟分别追施催芽和壮芽肥,一般每株施尿素60克,磷酸二氢钾50克加适量腐熟人畜粪尿;浆果期再施1次壮果肥,过磷酸钙500克、硫酸钾50克、硼肥3克加适量腐熟人畜粪尿,促进果株平衡吸收,增强免疫能力,提高果品品质。施肥切忌过量,防止植株旺长,施后要及时用土将沟盖平,防止肥料挥发。
(5)控制棚内温湿度,防止病害蔓延。葡萄生长期间,有喜干怕湿的特性,应保证棚内排水通畅。为防湿度过大,棚内应采用滴灌或渗灌,忌大水漫灌。可采取开沟小水洇灌然后覆土的方式,也可采用地面铺地膜或铺干稻草的方式。花期忌温度忽高忽低,中午注意通风降温。设施棚内空气湿度控制在80%以下;晴天当棚温升至33℃时开始放风,下午棚温保持20~25℃,傍晚棚温降至20℃左右关闭风口;上午尽量保持较高棚温,使棚顶露水雾化;夜间棚温应保持15℃左右,不要太低,尽量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阴天也应注意通风;采用地膜覆盖,膜下暗灌,用喷粉或熏烟方式施药,采用无滴膜均可有效地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6)适期喷药防治。葡萄灰霉菌抗药性较强,用药时应选择不同类型的杀菌剂和保护剂交替使用,提高药剂防效。一般在萌芽期,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在开花前,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葡萄开花后,用65%的甲霜灵800倍液或80%的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雾;果实膨大期至着色前,用50%灰霉灵1 000倍液或保果灵粉剂500倍液喷雾;葡萄采收后,为控制病害的扩展危害和降低越冬病菌基数,可喷洒1次1∶1∶160~180倍液的波尔多液。如棚内湿度过大,可以用烟剂熏蒸的方法,一般每亩用速克灵烟剂250克,于傍晚闭棚熏蒸。
(作者联系电话:0315-245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