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民,重点在农业。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农业在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也面临新的挑战: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外出人员不愿回乡种地,留守的农民种不好地,农业生产面临后继乏人的尴尬境地。要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需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而此次教育部、农业部联合推出《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首次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纳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对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意义重大。
方案在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上更具针对性。方案提出,50岁以下具有初中或以上学历的农民均可报名参加学习,这一规定首次打破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年龄上的限制。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而之前的职业教育大多面对的是年轻人,很多40岁以上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等都有再学习的强烈愿望,却鲜有接受系统培育的机会。方案的此项规定,向更多有需求的农民敞开了职业教育的大门,也抓住了这些真正有意愿、有能力务农的农民,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学习的积极性。方案提出,要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这样的培训目标也是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标准的再一次诠释和界定:新型职业农民不仅需要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更需要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需要现代化的理念和科学精神。可以说,这样的培训目标针对性更强,也更符合我国现代农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方案在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上则更具可操作性。方案提出实行弹性学制,有效学习年限为2~6年,允许学生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在专业设置上基本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并提出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做调整。此外,在教育方式上也突破了传统“围墙学习”的概念,更加侧重农业生产实践,主张将课堂办在示范园、办在田间地头,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学习。可以说,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中等职业教育方式将更加灵活,课程设计更加贴合实际,也更加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
时代的发展需要和呼唤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不容置疑的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也将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战略任务,它将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可谓任重而道远。此次方案的出台不仅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满足了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需求,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创造了更好的时机,是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一项重大的创新,迈出的重要一步。伴随着方案的出台和落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大批具有现代理念、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必将不断涌现,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农民日报 肖力伟 吴 佩)
方案在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上更具针对性。方案提出,50岁以下具有初中或以上学历的农民均可报名参加学习,这一规定首次打破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年龄上的限制。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而之前的职业教育大多面对的是年轻人,很多40岁以上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等都有再学习的强烈愿望,却鲜有接受系统培育的机会。方案的此项规定,向更多有需求的农民敞开了职业教育的大门,也抓住了这些真正有意愿、有能力务农的农民,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学习的积极性。方案提出,要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这样的培训目标也是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标准的再一次诠释和界定:新型职业农民不仅需要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更需要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需要现代化的理念和科学精神。可以说,这样的培训目标针对性更强,也更符合我国现代农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方案在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上则更具可操作性。方案提出实行弹性学制,有效学习年限为2~6年,允许学生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在专业设置上基本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并提出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做调整。此外,在教育方式上也突破了传统“围墙学习”的概念,更加侧重农业生产实践,主张将课堂办在示范园、办在田间地头,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学习。可以说,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中等职业教育方式将更加灵活,课程设计更加贴合实际,也更加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
时代的发展需要和呼唤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不容置疑的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也将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战略任务,它将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可谓任重而道远。此次方案的出台不仅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满足了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需求,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创造了更好的时机,是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一项重大的创新,迈出的重要一步。伴随着方案的出台和落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大批具有现代理念、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必将不断涌现,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农民日报 肖力伟 吴 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