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每一种不同的语言都承载了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映射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思想,甚至个人思维方式,日语的表达方式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本文简单概述了日本民族内外意识的形成以及影响和作用,并对受日本民族内外意识影响下语言中的敬语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日本;民族文化;语言表达
从实际情况看,日语的表达方式严重受本国民族内外意识所影响,使日语的表达也极具内外意识性,这也日常学习之中最为复杂的地方。历史和地理是形成日本民族内外意识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学习日本语言就要先从了解日本文化开始,其次就是清楚的认识到敬语使用方式,最后方能建立良好沟通关系。
一、日本民族内外意识的概述
历史上,由于日本在中国东边的海上,故又称东瀛。日本是一个久居孤岛的国家,曾经一度落后的科技和交通,使其几乎没有外交关系,并且自古以来日本所推崇的政策就是“闭关锁国”,唐朝时期的东渡日本的和尚鉴真,可以说对如今日本的外交有一定影响。对于一个实行闭关政策的国家来说,首先人们对外界的心理就很排斥,其次就是对外界状况一无所知。日本是一个群体独立性很强的国家,主要是因为民族比较单一,有98%是大和族,所以更容易实现语言统一,这也是日本比较明显的民族特征,这种特征更容易形成民族凝聚力,久而久之变产生的内外意识。
二、日本民族内外意识的影响与作用
1.内外意识的影响
日本人心理受内外意识严重影响,对外界的人与事物非常排斥。例如,日本人往往都是集体行动参加海外旅行,在海外与别国民众交流也是极少的,更不会独自一人出行,因为他们强度的自信和依靠完全来源与集团。另外,就算在本国,日本人也会认为只有朋友可以依赖,对外部事物一直持有比较冷淡的态度。
2.内外意识的作用
内外意识对日本文化具有优化作用,因为日本人以双重性格去选择和学习外来文化。完全拒绝和抵制对民族不利的外来文化,只学习吸取民族有利的,并通过精心改造和融入后,形成属于具有本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从日本的绳文文化时代截止到七世纪,日本开始学习先进文化。在吸纳吸收了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仁”,日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忠”。自西方文化传入日本以后,日本“和化”了所有东、西方文化,将最有利的部分囊括本国文化之中。
三、日本的语言表达方式
既然日本民族内外意识如此强烈,那么在语言表达也有内外之分。通常以说话人为中心的“内”,是指与说话人有亲密关系的人,如血缘关系、家庭成员、社会组织关系等。与说话人没有亲密关系的人,则被成为“外”。所以在面对内、外这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对象时,其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内、外这种区分会随着对话双方心理距离变化而变化,而导致这种变化则是由于立场发生了改变,而敬语则是这种改变中最典型的体现。
1.企业与职场中内外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日本,从民族内外意识上讲,公司内部人员属于“内”,反之,则被称为“外”,所以,语言表达上有很大不同,敬语和自谦语的使用也有不同。例如,职员与上级对话使用敬语时,「部長、出張用の車をすでに手配いたしました」、「明日、会議用の資料を準備しておりました」、「社長、お先に失礼
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等等敬语的使用,意在表达职员自身的作为下级的谦虚,另一方面是对上级领导尊敬的一种表现。这与面对客户时,所采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对话要考虑企业的内外关系,此时上、下级属于平等立场,因为客户是整个企业一致尊敬的对象。例如,此时客户询问社长是否在公司时,最好的回答是「社長はただいま席をはずしております」,这是一种尊敬的表达方式,如果用「社長はいまいらっしゃいません」回答客户就很失礼。
2.关系亲疏中的语言表达方式
日语语观中,敬语只在与关系疏远或陌生人对话中使用,近亲关系的人之间不会使用。在与长辈对话时,很少使用自谦语,而是更注重礼貌,与兄弟姐妹同辈人对话就比较随意。如果与他人讨论父母时,一般只称呼父或母即可,而很少用“お父さん”和“お母さん”,但这里的他人是指关系疏远的外人。如果与亲戚朋友聊天时,提及到父母会用“内のお父さん”“内のお母さん”来称呼。综上所述,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心理、语言表达等很多方面都由内外意识来决定,并且这种内外意识区分化明显和细致。
日本民族内外意识与语言表达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内外意识会将不同的语言表达对象进行区域划分,在与不同对象交流时,所使用的敬语也是不同的。这种语言表达受民族内外意识影响的表现,更明显的反应了日本文化与国民思想,要想深刻的理解日语表达方式,只有从日本的文化背景着手,如此才能更好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杨静,张卫娣.日本人内外意识的言语表现[J].科技视界,2014(7):176.
[2]单澄.从内外意识看授受动词的习得[J].文教资料,2014(35):195.
[3]张东亚.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4):127-131.
(作者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关键词:日本;民族文化;语言表达
从实际情况看,日语的表达方式严重受本国民族内外意识所影响,使日语的表达也极具内外意识性,这也日常学习之中最为复杂的地方。历史和地理是形成日本民族内外意识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学习日本语言就要先从了解日本文化开始,其次就是清楚的认识到敬语使用方式,最后方能建立良好沟通关系。
一、日本民族内外意识的概述
历史上,由于日本在中国东边的海上,故又称东瀛。日本是一个久居孤岛的国家,曾经一度落后的科技和交通,使其几乎没有外交关系,并且自古以来日本所推崇的政策就是“闭关锁国”,唐朝时期的东渡日本的和尚鉴真,可以说对如今日本的外交有一定影响。对于一个实行闭关政策的国家来说,首先人们对外界的心理就很排斥,其次就是对外界状况一无所知。日本是一个群体独立性很强的国家,主要是因为民族比较单一,有98%是大和族,所以更容易实现语言统一,这也是日本比较明显的民族特征,这种特征更容易形成民族凝聚力,久而久之变产生的内外意识。
二、日本民族内外意识的影响与作用
1.内外意识的影响
日本人心理受内外意识严重影响,对外界的人与事物非常排斥。例如,日本人往往都是集体行动参加海外旅行,在海外与别国民众交流也是极少的,更不会独自一人出行,因为他们强度的自信和依靠完全来源与集团。另外,就算在本国,日本人也会认为只有朋友可以依赖,对外部事物一直持有比较冷淡的态度。
2.内外意识的作用
内外意识对日本文化具有优化作用,因为日本人以双重性格去选择和学习外来文化。完全拒绝和抵制对民族不利的外来文化,只学习吸取民族有利的,并通过精心改造和融入后,形成属于具有本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从日本的绳文文化时代截止到七世纪,日本开始学习先进文化。在吸纳吸收了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仁”,日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忠”。自西方文化传入日本以后,日本“和化”了所有东、西方文化,将最有利的部分囊括本国文化之中。
三、日本的语言表达方式
既然日本民族内外意识如此强烈,那么在语言表达也有内外之分。通常以说话人为中心的“内”,是指与说话人有亲密关系的人,如血缘关系、家庭成员、社会组织关系等。与说话人没有亲密关系的人,则被成为“外”。所以在面对内、外这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对象时,其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内、外这种区分会随着对话双方心理距离变化而变化,而导致这种变化则是由于立场发生了改变,而敬语则是这种改变中最典型的体现。
1.企业与职场中内外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日本,从民族内外意识上讲,公司内部人员属于“内”,反之,则被称为“外”,所以,语言表达上有很大不同,敬语和自谦语的使用也有不同。例如,职员与上级对话使用敬语时,「部長、出張用の車をすでに手配いたしました」、「明日、会議用の資料を準備しておりました」、「社長、お先に失礼
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等等敬语的使用,意在表达职员自身的作为下级的谦虚,另一方面是对上级领导尊敬的一种表现。这与面对客户时,所采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对话要考虑企业的内外关系,此时上、下级属于平等立场,因为客户是整个企业一致尊敬的对象。例如,此时客户询问社长是否在公司时,最好的回答是「社長はただいま席をはずしております」,这是一种尊敬的表达方式,如果用「社長はいまいらっしゃいません」回答客户就很失礼。
2.关系亲疏中的语言表达方式
日语语观中,敬语只在与关系疏远或陌生人对话中使用,近亲关系的人之间不会使用。在与长辈对话时,很少使用自谦语,而是更注重礼貌,与兄弟姐妹同辈人对话就比较随意。如果与他人讨论父母时,一般只称呼父或母即可,而很少用“お父さん”和“お母さん”,但这里的他人是指关系疏远的外人。如果与亲戚朋友聊天时,提及到父母会用“内のお父さん”“内のお母さん”来称呼。综上所述,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心理、语言表达等很多方面都由内外意识来决定,并且这种内外意识区分化明显和细致。
日本民族内外意识与语言表达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内外意识会将不同的语言表达对象进行区域划分,在与不同对象交流时,所使用的敬语也是不同的。这种语言表达受民族内外意识影响的表现,更明显的反应了日本文化与国民思想,要想深刻的理解日语表达方式,只有从日本的文化背景着手,如此才能更好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杨静,张卫娣.日本人内外意识的言语表现[J].科技视界,2014(7):176.
[2]单澄.从内外意识看授受动词的习得[J].文教资料,2014(35):195.
[3]张东亚.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4):127-131.
(作者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