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价值的多元化与重构

来源 :中国艺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on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浩繁纷杂,无法穷尽,从中国古代文艺学价值论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能见出一点独特的面目: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博大精深,而且有着与西方美学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形态特征。中国古代文艺学的诸种价值论,无论是功利性的还是非功利性的,都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而当今社会新媒介的强势介入和与之而来的商业化促使文艺审美开始重构,并提出一系列关于人类本身的生存意义的新问题。新时期如何在保持文艺价值特质不变的前提下发掘文艺理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新课题。
  关于文艺价值的论争古已有之,笔者认为,文艺存在其独特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即便道家抨击礼乐制度,究其出发点,主要是对自然全美的崇尚,道家“有成与亏”与“无成与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等思想理论,一方面否定了“有为”的文艺活动,另一方面又恰恰可以作为文艺作品或者文艺理论形而上的境界祈向。钟嵘《诗品序》追求的“自然”和“真美”,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倡导的“以全美为工”都是道家这一观点的引申与发挥,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然天成、不事雕琢的最高的艺术境界。又如白居易《琵琶行》“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句,其旨趣类似于老庄所言之“大音希声”。但倘若没有之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等“有声”之音,也就不会彰显出“此时”的“无声胜有声”。所以道家这种对文艺的否定与文艺本身之间形成了一种“无”与“有”的张力,其实是形而上的境界追求与形而下具体的文艺创作间的相辅相成与相得益彰。墨家和法家也否定文艺的价值,但都发现了文艺具有的“观乐玩好”的审美功能和娱乐作用。令人讽刺的是,这种娱乐性恰恰成为文艺在当今生存与发展的主流方向与价值所在,这更加说明了墨、法两家对文艺价值的否定是站不住脚的。
  儒家以社会政治功利为标准,充分肯定了文艺的价值,并赋予文艺显赫的地位和崇高的使命。这种以儒家为滥觞的功利性价值论的核心是围绕教化而言的:“兴、观、群、怨”说影响深远,后来逐渐演变为反对脱离社会现实或缺乏积极内容的文学创作的理论资源。刘勰针对缺乏怨刺内容的汉赋提出:“炎汉虽盛,而辞人夸毗,诗刺道丧,故兴义销亡。”(《文心雕龙?比兴》)唐代反对齐、梁遗风,强调诗歌的“兴寄”,新乐府作者强调“讽谕美刺”和“以诗补察时政,以歌泄导人情”(白居易《与元九书》),都是对“兴、观、群、怨”说重视文学社会功能传统的继承。杜甫“诗史”,苏轼、陆游、辛弃疾等的文学创作亦是“兴、观、群、怨”说的体现。教化说、劝惩说、美刺说、明道说、垂名不朽说等功利性价值论亦主要是围绕文学教化的社会政治功利而言。教化说、劝惩说、美刺说、明道说各自从不同侧面补充和明确了文艺“化成天下”的途径和内容,垂名不朽说将文艺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相联系,提出个人价值的有效实现途径之一是创作出有意义、有价值的文艺作品,而这又与其他诸种价值论相勾连。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诸种以社会政治功利为标准来衡量文艺价值的理论往往由于过分注重社会功用而忽视文学艺术自身的特点及规律,从而造成一定的偏颇,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功利性价值论之外还有非功利性价值论,其着眼点主要在于文艺的“无用之用”与“无益之益”,主要即审美价值。尽管非功利性价值论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并非主流,但在当今社会文化大背景下,文艺的价值与作用主要是依靠文艺独特的审美功能发挥的,因此,笔者认为,非功利性价值论在当下更为适宜。在审美的意义上,主客体间的关系最能得到彰显。不管是宣泄说、补偿说还是自娱说,讨论的都是审美主体从审美客体中获得的某种满足。文学艺术这种对审美主体某种需求的满足功能也正是其在当下仍然具有鲜活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当下,文学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为文艺的发展和推广注入了活力,而商业需求反之也在不断侵吞文艺的生存空间。文学艺术走向市场,不再把艺术自身特性作为主要的关注点,文艺创作不再被“兴”意所激活,而是以对大众的揣测和屈迎为出发点,创作出符合市场口味与品位的所谓“作品”,这虽然可以说是满足了审美客体的某种健康或不健康、积极或消极的审美需求,但也消解和弱化了原本深邃的文艺意象与审美价值。刘勰《文心雕龙?神思》道:“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在刘勰看来,文艺创作者的神思经由意象连通,而意象又是由情感的变化孕育而成。作为审美客体的物象,它们在创作者(审美主体)的视域中往往具有超时空的特性,以其蕴涵的宇宙生命与审美主体相晤对。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所言:“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在精神世界里不断提升自己,在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于是文艺的作用与意义更集中在审美层面,例如驱散文艺受众内心的悲凉,或者是为其精神世界寻找某种共鸣等等。毫无疑问,人们需要文艺。文艺本身是超越功利和物质层面的,但伴随市场经济而来的商业化对文艺造成了致命的影响,从根本上改造着人们对于文艺的认知和价值理解。本文并非从创作论的角度展开讨论,这里的审美主体不单单是指那些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及出色的表现能力的文学创作者和理论家或者是从事文艺生产的商业团体,同时也指向广大的文艺受众,由于普通受众所获得的审美感受大多是个人化的文艺认知,审美价值正不断趋于多元化和广泛化,并且作为市场需求引导着文艺创作和生产,因此审美价值的重构对于当今文艺发展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时代问题面前,必然要求文艺创作者和生产者谨慎思量与探索,禁得起时代的诱惑与考验,而文艺受众也当以一颗亲近文艺的坦诚之心去对待文艺,怀着人文主义精神去关注文艺,让文艺的价值保持其特有的宁静与深远。
其他文献
张江舟,1961年生,祖籍安徽。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院委、研究员。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高大魁梧、性格豪爽,军人出身的张江舟,说到自己的作品,谈到近期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生命?墨语——张江舟水墨艺术展”时,流露出性格
期刊
2012年11月29日,在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2012中国海峡两岸将军论坛暨第三届中国海峡两岸将军书画展”上,一幅气势磅礴名为《中国钓鱼岛》的画作吸引了两岸民众的眼球,赢得了声声赞叹,成为此次展会的一大亮点,引来诸多海峡两岸的将军及各界名人在画前合影留念,作品强烈地表达了两岸同胞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情感。  这幅《中国钓鱼岛》的作者,就是来自厦门的著名画家李钟铭先生。在书画展开幕上,李钟铭接受了
期刊
新时期乃至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诗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几十年之间,似乎走过了西方数百年之流变的探索和创造之路。这种变化与大量翻译和引进经典的美学专著与诗歌文本有着密切关系。诚然,整个世界精神的血液循环增强了中国新诗的生命力,曾经历了一场美丽的混乱与泥沙俱下的大潮冲击,多元的艺术观念、对诗之本质的不同理解,以及不同向度的探索和创造,构成了新诗纷繁复杂却又呈现勃勃生机的局面。在当今的世界,任何国度
期刊
王永芬,又名王妤姮,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荣宝斋画院马海方人物画工作室助教,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人物画工作室画家,中国军创画院副院长。主要参展:2008年:《七里堡市场》全国首届线描展(中国美协)、《赶大集》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2011年:写意人物《夏日》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美协)、《荷风细雨》全国花鸟画展(中国美协);2012 年:《北斗七星高
期刊
奥地利皇家歌剧院的首席歌唱家黑海涛原本不过是北京音乐学院的一位来自陕北地区的学生,他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  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到北京来的时候,顺便去了趟北京音乐学院。机会难得,当时许多有背景的人都想让这位歌王听一听自己子女的歌唱。帕瓦罗蒂捺着性子听,不置可否。这时,窗外有一男孩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无人入睡》,歌者就是从陕北山区来的学生黑海涛。他知道自己没有机会见到帕瓦罗蒂,只能凭借歌声推荐自
期刊
如果说大部分人做艺术讲得是聪明才智和天赋,那么陈文令就是艺术家中的另类,不过他也可以很成功。打不垮拖不死的战斗精神和以千斤拨千斤的真心经营,是造就今日陈文令的秘诀。  “小红人”火了  要讲艺术血统,那陈文令是最不具科班“高帅富”的资质的。少年时穷困潦倒的他,背着一化肥袋子简单的行李奔波在安溪乡下与县城美术班之间,吃干粮就咸菜在南方的烈日下刻木雕砸石像。苦熬到工艺美院毕业,去了趟中央美院进修之后,
期刊
作为一家网络公司的合伙人,杨嘉伟的收藏经历也是从网络开始的。虽然不是专业的藏家,但是凭着对艺术的兴趣,杨嘉伟一直在关注艺术品市场的相关资讯。  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艺术品网络交易平台HIHEY.COM举行首次在线拍卖。抱着试试的态度注册,通过挑选和比较报价,第三天他就拍下了自己第一幅藏品——王丛博的《暗香醉梅花》,价格为1.3万元。后来杨嘉伟又陆续在HIHEY.COM上买下了赵一浅的《明日之
期刊
2010年11月,福建省第七届“武夷奖”青年演员比赛活动正如火如荼准备进行中。为参加这次比赛,启蒙老师尤士伟根据我自身的表演特点,精心为我挑选并编排芗剧现代剧目《碧水赞》(暨《龙江颂》)里的“探水”一折,让我饰演刺花一角。  《碧水赞》是1963年龙溪地区由汤印光、陈志亮、吴毅、陈曙、芗人和庄火明根据当时闻名全国的被誉为“榜山风格”的渚江抗旱事迹编剧,至1965年始定稿。同年春天由龙溪地区芗剧团参
期刊
7月30日,由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曲协、中国文联机关党委承办的201 2年“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中国文联专场演出中,一个个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通过刘兰芳、田连元、牛群、佟长江、闫淑平、史琳、刘朝、宋丹红等艺术家们的倾情演绎,令现场数百名中国文联干部职工深受感动。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在演出结束后表示,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深情讲述,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震
期刊
(一)“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8月19日到20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振聋发聩。  有一组概念,正在改变世界——  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云计算、全媒体、3G、虚拟技术……  有一组数字,正在震撼中国——  全国网民近6亿,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