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有关专家预计,到2010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要实现会计电算化,这为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需要我国的职业教育培养出大量的优秀实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实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解决。在我所接触到的会计老师中有很大一部分都表示会计电算化这门课难教:“理论课上没啥讲,实践课上学生没兴趣”,但我认为讲好会计电算化课并不难。
首先,教师本身素质要不断提升。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不仅应具备丰富的系统理论知识,还应具备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即要熟练掌握软件各系统的操作,能够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操作问题,还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更要了解当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教学需要。
其次,要了解现在中专业的实际。会计电算化课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綜合技能课,应用性实践性极强,一般在中专第二年开设。中专学生本身入学成绩差异十分明显,在中专一年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后,学生个体差异优为明显。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先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了解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分析,正视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素质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管理,即符合当前中专学校办学实际需要,又体现了“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思想。
再次,要上好会计上好电算化的实践课。这也是学习好会计电算化的关键所在。教师上好会计电算化课的,可以说是学生学好这门的灵魂,我在会计电算化实践课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分层、竞赛式教学,具体做法是:综合学生的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考试成绩等因素,先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1.分层务课,教师要认真备好实践课,自身能脱离实践,根据学科和学生实际制定好实践内容,并在办公室先上机反复操作,操作过程中随时记录容易出错的有关问题,然后,在备课本上安排好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同时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2.分层要求,针对教材内容,按其重要性和难易程度,划分 为若干层次:有所有学生都应达到的“基本层次”,有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中等层次”,有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达到的“较高层次”。例如:填制凭证那一节我这样要求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会上机填制任意一张凭证。让大多数学生经过自己的操作练习学会对凭证的修改并领会其原理,让一少部分学生从中体会手工与电算化的部分核算方法的不同之处,从而把有关这部分实操与理论系统结全起来。
3.分层练习。实践课上,我根据备课时准备的一些资料下发给各小组,让小组内根据实践任务再进一步细分:一般是各小组长(即A类学生)起巡视、指导、记录作用,B类学生进行提高练习,C类学生巩固练习。各组长进行组内巡视指导质疑解难,教师全面监督,根据小组完成情况,由小组长在黑板上记录下来。整个实践处于竞赛状态。即紧张又有序。所有各组实践全结束后,教师组织小组长现场核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然后再让小组之间互查(主要通过由组长抽查对方C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全部通过后,最后,师生共同评出本节课的优胜组,(优胜组可以适当给一定的奖励,如:得一次优胜组,期末考试成绩全组加1分等形式)下课后,教师布置作业,让每位学生写出上机实践报告及得失体会。
4.分层指导总结。根据实践课堂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践内容,教师的指导其实是心中有数的,对困难生实行“倾斜”政策,做到A、B加教师多方倾斜,从而使他们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积极乐观的人生信念,使学生坚信“人人脚下有条路”,只要学有一技之长,就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最后,取得的成效:
1.分层次分组教学,课堂上学生活动面宽,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分层分组教学的实施为每个学生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所有学生都能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
2.分层分组教学不仅体现了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提高质量与减轻学生负担的辩证关系。而且还形成了师生间团结协作精神。分层分组教学培养了学生即有竞争意识,又有合作意识,小组长能不厌其烦地帮助组员,组员也能够为小组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奋起直追。
首先,教师本身素质要不断提升。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不仅应具备丰富的系统理论知识,还应具备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即要熟练掌握软件各系统的操作,能够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操作问题,还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更要了解当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教学需要。
其次,要了解现在中专业的实际。会计电算化课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綜合技能课,应用性实践性极强,一般在中专第二年开设。中专学生本身入学成绩差异十分明显,在中专一年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后,学生个体差异优为明显。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先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了解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分析,正视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素质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管理,即符合当前中专学校办学实际需要,又体现了“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思想。
再次,要上好会计上好电算化的实践课。这也是学习好会计电算化的关键所在。教师上好会计电算化课的,可以说是学生学好这门的灵魂,我在会计电算化实践课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分层、竞赛式教学,具体做法是:综合学生的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考试成绩等因素,先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1.分层务课,教师要认真备好实践课,自身能脱离实践,根据学科和学生实际制定好实践内容,并在办公室先上机反复操作,操作过程中随时记录容易出错的有关问题,然后,在备课本上安排好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同时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2.分层要求,针对教材内容,按其重要性和难易程度,划分 为若干层次:有所有学生都应达到的“基本层次”,有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中等层次”,有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达到的“较高层次”。例如:填制凭证那一节我这样要求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会上机填制任意一张凭证。让大多数学生经过自己的操作练习学会对凭证的修改并领会其原理,让一少部分学生从中体会手工与电算化的部分核算方法的不同之处,从而把有关这部分实操与理论系统结全起来。
3.分层练习。实践课上,我根据备课时准备的一些资料下发给各小组,让小组内根据实践任务再进一步细分:一般是各小组长(即A类学生)起巡视、指导、记录作用,B类学生进行提高练习,C类学生巩固练习。各组长进行组内巡视指导质疑解难,教师全面监督,根据小组完成情况,由小组长在黑板上记录下来。整个实践处于竞赛状态。即紧张又有序。所有各组实践全结束后,教师组织小组长现场核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然后再让小组之间互查(主要通过由组长抽查对方C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全部通过后,最后,师生共同评出本节课的优胜组,(优胜组可以适当给一定的奖励,如:得一次优胜组,期末考试成绩全组加1分等形式)下课后,教师布置作业,让每位学生写出上机实践报告及得失体会。
4.分层指导总结。根据实践课堂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践内容,教师的指导其实是心中有数的,对困难生实行“倾斜”政策,做到A、B加教师多方倾斜,从而使他们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积极乐观的人生信念,使学生坚信“人人脚下有条路”,只要学有一技之长,就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最后,取得的成效:
1.分层次分组教学,课堂上学生活动面宽,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分层分组教学的实施为每个学生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所有学生都能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
2.分层分组教学不仅体现了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提高质量与减轻学生负担的辩证关系。而且还形成了师生间团结协作精神。分层分组教学培养了学生即有竞争意识,又有合作意识,小组长能不厌其烦地帮助组员,组员也能够为小组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奋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