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应用信息化教学,可突显课程的三大特点:综合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结合具体课例,从三维立体的情境、网络环境的課堂、信息技术的呈现、教学方法的多样等四个方面,讨论了信息化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融合运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以及教学监督与评价模式正在发生根本变革。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信息化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能更好地凸显该课程的三大特点:综合性、实践性与开放性。下面将以苏教中图版五年级上册“让我们来寻根——为什么是母亲河”一课的教学为例,讨论信息化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
这一课要求学生了解长江和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缘由,感受长江和黄河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做出的贡献,歌颂对母亲河的赞美、热爱之情,并将保护母亲河的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对母亲河(特别是黄河)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了形象、生动的长江、黄河,让母亲河在学生的脑海中奔流起来,鲜活起来。这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包括“云班课”和多媒体课件,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实现了课堂多种形式的交互。借助移动智能设备——平板电脑或手机,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帮助他们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根据教材与学情,笔者设计了本课教学重难点:了解“母亲河”的含义,提高环保意识,设计方案并积极参与保护身边河流的行动。
本课教学流程共分五个板块:回顾导入、母亲河之旅、母亲河之歌、母亲河之忧和古语提升。其中学生活动有:知路线、做导游、诵诗句、猜歌名、交流现状和实施行动。以下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网络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时光隧道中穿梭
以往的教学,在创设情境时,通常运用语言、音乐或实景模拟等方法。但用语言与音乐创设情境,学生进入情境较慢;实景模拟的课前准备又太耗时,消费也更大;而利用网络创设情境,既迅速又经济。
在第一个板块“回顾导入”,教师首先用三张图片引入:我们的老祖宗——盘古氏,我们的祖先——猿人,我们都是——炎黄的子孙,形象、简洁地对此前三课时的内容进行了回顾;接着,播放视频《母亲河简介》,将学生们一会儿带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边,感受到九曲黄河的壮观,一会儿又带到了景色秀丽的长江边,欣赏滚滚奔腾的长江水。这个环节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了三维立体的音像情境,让学生在时光隧道中任意穿梭,比传统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简洁明了。
在第四个板块“母亲河之忧”,课件中链接了关于母亲河现状的相关报道与视频。当学生们看到声声歌咏的母亲河、无私哺育中华儿女的母亲河如今却在痛苦地呻吟着,悲伤地哭泣着,他们震撼了!穿梭在今昔母亲河之间,强烈的画面对比,使学生们真切地体会到保护母亲河是每一位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下定决心积极参与到保护身边河流的行动之中。
二、网络环境的课堂,
让教与学的效率得到双提升
品德与社会课程力图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网络环境下的品德与社会课堂,让教与学的效率得到双提升。
在第二个板块“母亲河之旅”中,高效教学的体现可用大容量、快节奏来进行概括。本堂课教师运用了“蓝墨云班课”,在课前将教学活动设计好,上课时按照教学进度依次发布,使学生瞬间就能在自己的页面接收到活动要求。此举不仅比传统活动要求展示方式经济高效,而且更具体形象。在活动要求中,有文字、图片,还有视频等。这一板块的第一个活动是“知路线”。首先,师生登录“云班课”,接着,教师在其中发布活动“母亲河之旅——知路线”,学生可直接查看母亲河的相关资料,课堂检测母亲河流经的路线时,学生下载地图后可用“美图秀秀”中的彩笔进行描画,然后保存提交。第二个活动是“做导游”。教师在活动中提供了39张相关图片和近4000字的文档,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印象最深的进行讲解。如此大容量、高效率的教学,在传统课堂上是无法实现的。
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大大提升。“知路线”活动检测的是母亲河流经的路线。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云班课”管理系统可即时查看活动检测完成的人数,可实现学生学习状态的可视化。接着,通过屏幕放大显示学生的作业,师生即时查看作业并进行评价。这种快速高效的检测反馈,让学生学习的反馈与互动更加及时,这是以往的课堂做不到的。随后,学生点击课件介绍长江、黄河的流经路线,其中Flash的动画效果,让学生轻松地记住了母亲河流经的省、自治区,认识到长江、黄河流经大半个中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难怪人们称其为母亲河。在这个环节,信息化教学的运用使品德与社会课堂真正做到了“资源丰富,扎实高效”。在“做导游”这个活动,教师先在电子教材中提供了母亲河沿线名胜古迹的相关图片与资料,各组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进行讲解。展示时,由主持人播放课件、学生代表介绍,实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活动,学生懂得了母亲河如何哺育一代代华夏儿女。
三、信息技术的呈现,
让课程建设和师生素养得以快速发展
品德与社会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一是信息技术的呈现效果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高度融合。在第三板块“母亲河之歌”,教师在“云班课”中提供了赞美母亲河的诗歌和歌曲,有文本格式的,有音频的,也有视频的,让学生尽情地欣赏。随后,让学生看图片诵诗句,听音乐猜歌名。画面与音乐的渲染,强烈地激发了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使其在诗音画曲中感受到了家国情怀,理解了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二是师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了发展。本节课的所有活动均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生熟练使用移动智能设备,实现了无纸化学习。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想要学习新知识、想出游访友时,都会自然地应用信息化工具。所以,信息化教学的运用,让品德与社会课程建设和师生信息素养得以迅速发展。
四、教学方法的多样,
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呈现全景交互
本课信息化教学的方法多样,教学对象上有“师—机—生”交互,教学形式上有新型的语音交互,时间上有古今交互,空间上有课堂内外的空中交互等,实现了教与学的全景式交互。
1.多向交互
本课的三个活动,教师通过网络在“云班课”中发布活动要求,学生通过移动设备查看作业要求,并完成作业,实现了“师—机—生”交互。在“做导游”活动中,学生在“云班课”自主选择讲解内容,并由主持人播放课件,做到了“生—机”交互。
2.语音交互
在第四板块“母亲河之忧”,教师先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现状,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接着让学生针对家乡母亲河的水污染问题,设计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用语音提交方案。这种语音交互的新型作业模式不仅改变了以往纸面作业耗时较多的现象,还有利于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古今交互
第五板块是“古语提升”。通过学习古语,学生懂得: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我们的根就是盘古氏;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们的源就是母亲河。作为中国人,同是炎黄子孙,要共同祝愿母亲河,奔腾不息,活力永驻!这个板块通过古今交互丰富了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
4.空中交互
教师课后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阅、评价,并发布需要重新提交作业的学生名单。学生修改后再重新提交,教师会重新评价学生作业。师生在空中教室实现了“互动”。
信息化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而不断发展。作为品德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与信息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责任编辑 郭向和)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融合运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以及教学监督与评价模式正在发生根本变革。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信息化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能更好地凸显该课程的三大特点:综合性、实践性与开放性。下面将以苏教中图版五年级上册“让我们来寻根——为什么是母亲河”一课的教学为例,讨论信息化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
这一课要求学生了解长江和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缘由,感受长江和黄河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做出的贡献,歌颂对母亲河的赞美、热爱之情,并将保护母亲河的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对母亲河(特别是黄河)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了形象、生动的长江、黄河,让母亲河在学生的脑海中奔流起来,鲜活起来。这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包括“云班课”和多媒体课件,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实现了课堂多种形式的交互。借助移动智能设备——平板电脑或手机,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帮助他们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根据教材与学情,笔者设计了本课教学重难点:了解“母亲河”的含义,提高环保意识,设计方案并积极参与保护身边河流的行动。
本课教学流程共分五个板块:回顾导入、母亲河之旅、母亲河之歌、母亲河之忧和古语提升。其中学生活动有:知路线、做导游、诵诗句、猜歌名、交流现状和实施行动。以下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网络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时光隧道中穿梭
以往的教学,在创设情境时,通常运用语言、音乐或实景模拟等方法。但用语言与音乐创设情境,学生进入情境较慢;实景模拟的课前准备又太耗时,消费也更大;而利用网络创设情境,既迅速又经济。
在第一个板块“回顾导入”,教师首先用三张图片引入:我们的老祖宗——盘古氏,我们的祖先——猿人,我们都是——炎黄的子孙,形象、简洁地对此前三课时的内容进行了回顾;接着,播放视频《母亲河简介》,将学生们一会儿带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边,感受到九曲黄河的壮观,一会儿又带到了景色秀丽的长江边,欣赏滚滚奔腾的长江水。这个环节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了三维立体的音像情境,让学生在时光隧道中任意穿梭,比传统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简洁明了。
在第四个板块“母亲河之忧”,课件中链接了关于母亲河现状的相关报道与视频。当学生们看到声声歌咏的母亲河、无私哺育中华儿女的母亲河如今却在痛苦地呻吟着,悲伤地哭泣着,他们震撼了!穿梭在今昔母亲河之间,强烈的画面对比,使学生们真切地体会到保护母亲河是每一位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下定决心积极参与到保护身边河流的行动之中。
二、网络环境的课堂,
让教与学的效率得到双提升
品德与社会课程力图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网络环境下的品德与社会课堂,让教与学的效率得到双提升。
在第二个板块“母亲河之旅”中,高效教学的体现可用大容量、快节奏来进行概括。本堂课教师运用了“蓝墨云班课”,在课前将教学活动设计好,上课时按照教学进度依次发布,使学生瞬间就能在自己的页面接收到活动要求。此举不仅比传统活动要求展示方式经济高效,而且更具体形象。在活动要求中,有文字、图片,还有视频等。这一板块的第一个活动是“知路线”。首先,师生登录“云班课”,接着,教师在其中发布活动“母亲河之旅——知路线”,学生可直接查看母亲河的相关资料,课堂检测母亲河流经的路线时,学生下载地图后可用“美图秀秀”中的彩笔进行描画,然后保存提交。第二个活动是“做导游”。教师在活动中提供了39张相关图片和近4000字的文档,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印象最深的进行讲解。如此大容量、高效率的教学,在传统课堂上是无法实现的。
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大大提升。“知路线”活动检测的是母亲河流经的路线。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云班课”管理系统可即时查看活动检测完成的人数,可实现学生学习状态的可视化。接着,通过屏幕放大显示学生的作业,师生即时查看作业并进行评价。这种快速高效的检测反馈,让学生学习的反馈与互动更加及时,这是以往的课堂做不到的。随后,学生点击课件介绍长江、黄河的流经路线,其中Flash的动画效果,让学生轻松地记住了母亲河流经的省、自治区,认识到长江、黄河流经大半个中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难怪人们称其为母亲河。在这个环节,信息化教学的运用使品德与社会课堂真正做到了“资源丰富,扎实高效”。在“做导游”这个活动,教师先在电子教材中提供了母亲河沿线名胜古迹的相关图片与资料,各组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进行讲解。展示时,由主持人播放课件、学生代表介绍,实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活动,学生懂得了母亲河如何哺育一代代华夏儿女。
三、信息技术的呈现,
让课程建设和师生素养得以快速发展
品德与社会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一是信息技术的呈现效果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高度融合。在第三板块“母亲河之歌”,教师在“云班课”中提供了赞美母亲河的诗歌和歌曲,有文本格式的,有音频的,也有视频的,让学生尽情地欣赏。随后,让学生看图片诵诗句,听音乐猜歌名。画面与音乐的渲染,强烈地激发了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使其在诗音画曲中感受到了家国情怀,理解了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二是师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了发展。本节课的所有活动均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生熟练使用移动智能设备,实现了无纸化学习。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想要学习新知识、想出游访友时,都会自然地应用信息化工具。所以,信息化教学的运用,让品德与社会课程建设和师生信息素养得以迅速发展。
四、教学方法的多样,
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呈现全景交互
本课信息化教学的方法多样,教学对象上有“师—机—生”交互,教学形式上有新型的语音交互,时间上有古今交互,空间上有课堂内外的空中交互等,实现了教与学的全景式交互。
1.多向交互
本课的三个活动,教师通过网络在“云班课”中发布活动要求,学生通过移动设备查看作业要求,并完成作业,实现了“师—机—生”交互。在“做导游”活动中,学生在“云班课”自主选择讲解内容,并由主持人播放课件,做到了“生—机”交互。
2.语音交互
在第四板块“母亲河之忧”,教师先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现状,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接着让学生针对家乡母亲河的水污染问题,设计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用语音提交方案。这种语音交互的新型作业模式不仅改变了以往纸面作业耗时较多的现象,还有利于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古今交互
第五板块是“古语提升”。通过学习古语,学生懂得: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我们的根就是盘古氏;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们的源就是母亲河。作为中国人,同是炎黄子孙,要共同祝愿母亲河,奔腾不息,活力永驻!这个板块通过古今交互丰富了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
4.空中交互
教师课后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阅、评价,并发布需要重新提交作业的学生名单。学生修改后再重新提交,教师会重新评价学生作业。师生在空中教室实现了“互动”。
信息化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而不断发展。作为品德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与信息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