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BBC为代表的公共运营体制和以CBS为代表的商业、运营体制各自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简单来说,BBC以公共服务为宗旨,保持中立立场,尽可能避免了商业干扰和政治压力;CBS则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广告费成为它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无休止的商业竞争中不可避免的导致节目质量过度娱乐化等问题。本文旨在探讨这两种媒体运营体制的特点和它们的社会影响。此外,还把当下这两种媒体运营体制存在的困局进行了粗浅的讨论,破局之道仍需在观察中探索。
关键词:公共运营;商业竞争;公共服务
一、两种媒体运营体制的涵义
公共运营的广播电视,顾名思义,就是不以赢利为目的,非商业性的一种媒体运营体制。其中以英国BBC最为典型。这类广播电视一般不播出商业广告,主要为公共提供教育性节目和高水平的娱乐节目,在内容上侧重于教育性、文化性、知识性和服务性。其主要经费来源有政府拨款、各种组织和个人的捐款以及节目收视收听费用。它在名义上独立,只对公众负责,为公众服务,但在实际上不能摆脱政府的控制及财团的影响。
以商业竞争为生存手段的商业广播电视,则是以广告费为主要收入来源,出售播出时间以以赢利为目的的广播电视体制和机构。商业广播电视台之间存在着更为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这类媒体以美国的CBS为典型代表① 。
二、两种媒体运营体制的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一)公共运营体制的特点及影响
1.不受商业资本影响,公共服务属性突出
BBC做为公共运营性质的媒体,收入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视听费用、经营业务费用和全球服务收入。
BBC的主要收入来源为视听费用,即向英国电视用户收取电视执照费,电视执照费每年一缴,且虽物价而变动,近年来电视执照费也在不断上升。这类费用大多用于节目制作,2008年,有87%的电视执照费用于节目制作。此外,这项收费举措也促成了BBC主流频道不播广告的规矩。
BBC经营的业务具体可分为BBC全球公司,其主要业务有经营频道、销售出版物、出版消费品、合作经营、发放特训经营权以及互联网服务。BBC风险公司,其主要业务有出租资源,即提供道具和节目制作服务等;提供技术,向政府和第三方提供各类广播技术;深度开发业务。BBC对外广播。这些业务每年给BBC带来数十亿的收入,成为BBC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BBC为全球提供各类服务每年也能有数亿美元的收入。
20世纪20年代,BBC总经理约翰·里恩就指出,广播应不受到商业机构和政府的控制,应建立一个公共的、社会的、全国的、民主的广播节目体系,使广播服务于公众。从BBC的收入来源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摆脱了商业压力以及一定程度的政治压力,为贯彻它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宗旨创造了有利条件。
2.节目质量高,社会影响力强
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商业和政治的压力,BBC得以更好的贯彻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宗旨。因此,凭借自身强大的节目制作能力,一批批内容精良形式新颖的节目给英国及世界各国的观众带来了无可比拟的精神盛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公共服务机构,BBC认为它的责任是表达社会中各种行为和意见,充分满足公众知情权。于此同时,BBC还在教育服务上倾注心血,注重提升公众素质,努力发生引导舆论。制作播出各种针砭时弊、反映社会现实的节目。这些举措成为60年代BBC公共服务的主流。
在新闻节目上,BBC追求客观、冷静、沉稳、平衡的风格,这点跟追求煽情、轰动的商业电视台形成弦鸣对比。在节目内容选择上,BBC摒弃了商业电视台追求的浅层次、娱乐性强的内容,而是将重点放在经济、政治和国际新闻上。
当然,BBC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定位与娱乐并不冲突,以近些年的英剧为例,2010年BBC将根据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改变的电视剧《神探夏洛克》搬上荧屏。截至2015年,该系列剧集在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电视奖中获得了包括最佳剧集在内的10个奖项,而在艾美奖上也收获了7个奖项和21项提名。该剧还刷新了英国自2001年以来的收视纪录,并在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播放② 。
总之,BBC不但可以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理念、信仰和文化表达方式,还在设置政治议题、调整公众关注点、影响公众喜恶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③ 。
3.内容精英色彩浓厚,与普通公众口味存在矛盾
BBC虽然自诩为公众服务,但这种公共服务却不是普适性的,作为独立的公共传媒机构,BBC发展之路几经波折,但其社会地位却一直难以撼动,它的内容本质上透着精英文化气息,这与英国普通公眾的需求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冲突和差异。
近年来,英国媒体推进“数字英国”,这个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数字鸿沟等阶层差异造成的问题,这也引起了BBC的重视,它旗帜鲜明的开展了一些列媒介素养培育行动,这类行动的目的就在于弥补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各种差距,增强普通公众在信息获取、信息使用等方面的能力。这种做法是化解矛盾的一种有益尝试。
(二)商业运营体制的特点及影响
1.受商业资本操纵,竞争激烈,优点缺点同样鲜明
美国大部分电视台实行商业化经营,以赢利为目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广告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CBS与1927年建立,几十年来不断壮大,现经营广播电视、唱片和出版等业务。
与公共运营的BBC不同,广告是商业电视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它们运营的最终目的。美国有一些专门从事收听率调查的公司,它们通过抽样调查,定期公布各台每个节目的收视率或收听率,这就成为广告收费的依据。所以美国商业台的各个节目都要千方百计地提高收听率,以便吸引广告,增加广告收入④ 。
究其原因,主要是这种商业运营根植于美国的自由土壤,美国没经历过封建社会且一贯倡导自由民主。这一面使广播电视保持相对独立性,凭借激烈竞争和雄厚财力制作出一批品质优良的节目,另一面也因为忽略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一味依赖市场而引发了诸多问题。 因为收视率成为吸引广告商获得利润的重要前提,商业广播电视台之间为了争夺受众形成了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有利于改进节目质量,提高节目水平,更新技术设备,招揽人才,比如CBS就有许多明星主持人,如爱德华·莫罗、丹·拉瑟等等,这样的竞争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各大广播电视台在自身获得收益的同时也不断满足了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CBS于1967年创立的《60分钟》,在发展初期它的收视率很低,播出时间也几次更改,经过几番改革后,剧情、简单的结构、将冲突最大化的叙事、迅速的编辑、充满个性的话题,逐渐成为《60分钟》的模式,节目也成就了一批诸如迈克·华莱士、丹·拉瑟等以调查和争议性报道见长的记者。《60分钟》成为美国新闻史上进入尼尔森收视率排行榜前十名的第一个电视新闻节目,并创下了至今无人打破的连续23个年度进入尼尔森收视率前十位的记录。此外,它75次获得艾美奖,过去的几十年里为CBS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入⑤ 。
由于受众知识背景和文化水平存在差异,商业电视一味迎合受众也导致了节目的美苏和肤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比如在新闻节目中选择色情、暴力、犯罪等具有强烈感官刺激的事件以满足受众猎奇心理。
无休止的追求赢利导致了节目中的广告越来越多,越来越长。仍以CBS为例,2000年的CBS晚间新闻节目总长度是半小时,但广告占用超过10分钟,而且主持人还要用80秒预告接下来的节目,以说服观众在4条广告的间歇时间不离开CBS频道,而这4条广告每条大约2分钟或更长。这样以来,CBS的晚间新闻实际上只有19分钟左右。在这么短的新闻播出时间内,编辑还要特别强调使用最简短的报道方式,以便观众最轻松和最快地接受新闻。由此可以看出,晚间新闻提供地信息量有限,且局限于简短信息地播报,无法满足人们更深入了解新闻的需求⑥ 。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地运营方式带来地弊端可见一斑。
2.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下降,缺乏权威性
无限制的商业竞争使商业媒体趋利的本性暴露无遗,在对一些投资高而经济效益不显著的节目上削减经费,甚至直接砍掉节目。CBS曾大量削减驻外记者数量,关闭部分国外新闻报道局,在1981年,CBS还有17分钟的时间来报道华盛顿和国外的新闻,到2000年,国际新闻的报道在大幅度减少,直到2001年“911”恐怖袭击发生后,CBS才在晚间新闻上重新重视国际新闻报道。
此外,经费的削减,人才的流失也导致了商业电视台对新闻敏感度和反应速度的下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97年8月30日对于英国王妃戴安娜之死的报道,CBS的直播报道比其他电视网晚了好几个小时。当时美国各种媒体关于此事的报道已经铺天盖地,CBS迟来的报道自然少有人关注。
在内容选择上流于娱乐化、肤浅化,在报道风格上煽情化,在新闻敏感上不能对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受众关心的新闻做出及时的反应和深刻的报道。这一系列由商业运营带来的弊端使受众对新闻的信任度越来越低。
三、两种运营体制在当下的困局
两种运营体制在当下面临的问题不止有自身的各种弊端,还有来自于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压力、限制,当下比较突出的问题使互联网对传统广播电视的冲击。因此,将这些困局展示出来以资探讨。
(一)以BBC为代表的公共运营体制的困局
BBC虽然名义上标榜独立,但实际上不能脱离政府的控制,因此它要面临的最大考验还是如何应对政治压力。早在20世纪80年代,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就主张媒介商业化,尽管最后保守党的意图没有实现,但BBC内部高层管理机构还是在政府干预下重新洗牌,尽管遭受猛烈打击,但BBC仍屹立不倒,这主要是因为英国所有政党及私人企业、商人和普通选民的共同理念⑦ 。但面临政府的高压及频出的限制政策,BBC继续坚持公共服务的宗旨会不会变形或打折以及如何拿出应对之策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各方的探讨研究。
此外,互联网以一日千里之势迅猛崛起,给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带来极大冲击,BBC能够应时而变,转型为多媒体的公共服务机构,实现从单向传播到互动传播的变革,其中经验颇有值得国内同行借鉴之处。
(二)以CBS为代表的商业运营体制的困局
CBS靠新闻节目起家,60年代《60分钟》等名牌栏目备受公众青睐,收视率一直名列三大电视网之首,然而,激烈的商業竞争,让它的新闻节目质量不断下降,自身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降低成了最大的困局。
节目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CNN的崛起,NBC和ABC的创新改革使CBS失去了美国电视新闻界霸主地位,这也是商业运营体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一家媒体能够长盛不衰。其次,CBS的人才团队青黄不接,观众老龄化也是它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CBS的一批明星主持人离开后,难以有合格的继任者,这对CBS风格的接续造成很大打击。《60分钟》栏目的观众平均年龄也达到了56.3岁,缺乏年轻人关注,使得它的新闻节目收视率下滑,而这又会导致广告商减少投资,因此CBS在节目制作和赢利上陷入恶性怪圈。
尼尔·希基针对CBS衰落的新闻节目,有一番发人深省的话“如果决策者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和效益使机构组织伤筋动骨,那么它就有可能失去曾经来之不易的‘大台气度’,而且这种气度可能永远也找不回来了。”
参考文献:
[1]张艳秋. BBC公共服务模式:挑战、传承与创新[J]. 电视研究, 2011(10):74-77.
[2]乒乓. 透析BBC的媒介产业经营模式[J]. 新闻知识, 2004(7):26-28.
[3]袁侃, 周怡. 西方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变迁研究--以BBC为例[J]. 青年记者, 2005(11):74-77.
[4]詹万里. CBS新闻你还能回来么?[J]. 电视研究, 1998(6):33-35.
[5]李韧. CBS《60分钟》的未来[J]. 新闻界, 2005(3):84-85.
[6]陈羽洁. 公共运营与商业竞争——对BBC与CBS的一个比较性分析[J]. 广播电视信息, 2007(11):59-61.
[7]李莹. BBC与CBS对中国广播电视的启示及思考[J]. 新闻窗, 2010(5):67-68.
[8]程梁. 简析美国电视网晚间新闻衰落的原因[J]. 新闻天地月刊, 2008(4):35-37.
注释:
①陈羽洁. 公共运营与商业竞争——对BBC与CBS的一个比较性分析[J]. 广播电视信息, 2007(11):59-61.
②引自百度百科
③张艳秋. BBC公共服务模式:挑战、传承与创新[J]. 电视研究, 2011(10):74-77.
④陈羽洁. 公共运营与商业竞争——对BBC与CBS的一个比较性分析[J]. 广播电视信息, 2007(11):59-61.
⑤李韧. CBS《60分钟》的未来[J]. 新闻界, 2005(3):84-85.
⑥程梁. 简析美国电视网晚间新闻衰落的原因[J]. 新闻天地月刊, 2008(4):35-37.
⑦张艳秋. BBC公共服务模式:挑战、传承与创新[J]. 电视研究, 2011(10):74-77.
作者简介:王明昊,男,1994年9月,民族:汉,河北邢台人,硕士学位,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网络新闻及新媒体。
关键词:公共运营;商业竞争;公共服务
一、两种媒体运营体制的涵义
公共运营的广播电视,顾名思义,就是不以赢利为目的,非商业性的一种媒体运营体制。其中以英国BBC最为典型。这类广播电视一般不播出商业广告,主要为公共提供教育性节目和高水平的娱乐节目,在内容上侧重于教育性、文化性、知识性和服务性。其主要经费来源有政府拨款、各种组织和个人的捐款以及节目收视收听费用。它在名义上独立,只对公众负责,为公众服务,但在实际上不能摆脱政府的控制及财团的影响。
以商业竞争为生存手段的商业广播电视,则是以广告费为主要收入来源,出售播出时间以以赢利为目的的广播电视体制和机构。商业广播电视台之间存在着更为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这类媒体以美国的CBS为典型代表① 。
二、两种媒体运营体制的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一)公共运营体制的特点及影响
1.不受商业资本影响,公共服务属性突出
BBC做为公共运营性质的媒体,收入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视听费用、经营业务费用和全球服务收入。
BBC的主要收入来源为视听费用,即向英国电视用户收取电视执照费,电视执照费每年一缴,且虽物价而变动,近年来电视执照费也在不断上升。这类费用大多用于节目制作,2008年,有87%的电视执照费用于节目制作。此外,这项收费举措也促成了BBC主流频道不播广告的规矩。
BBC经营的业务具体可分为BBC全球公司,其主要业务有经营频道、销售出版物、出版消费品、合作经营、发放特训经营权以及互联网服务。BBC风险公司,其主要业务有出租资源,即提供道具和节目制作服务等;提供技术,向政府和第三方提供各类广播技术;深度开发业务。BBC对外广播。这些业务每年给BBC带来数十亿的收入,成为BBC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BBC为全球提供各类服务每年也能有数亿美元的收入。
20世纪20年代,BBC总经理约翰·里恩就指出,广播应不受到商业机构和政府的控制,应建立一个公共的、社会的、全国的、民主的广播节目体系,使广播服务于公众。从BBC的收入来源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摆脱了商业压力以及一定程度的政治压力,为贯彻它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宗旨创造了有利条件。
2.节目质量高,社会影响力强
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商业和政治的压力,BBC得以更好的贯彻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宗旨。因此,凭借自身强大的节目制作能力,一批批内容精良形式新颖的节目给英国及世界各国的观众带来了无可比拟的精神盛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公共服务机构,BBC认为它的责任是表达社会中各种行为和意见,充分满足公众知情权。于此同时,BBC还在教育服务上倾注心血,注重提升公众素质,努力发生引导舆论。制作播出各种针砭时弊、反映社会现实的节目。这些举措成为60年代BBC公共服务的主流。
在新闻节目上,BBC追求客观、冷静、沉稳、平衡的风格,这点跟追求煽情、轰动的商业电视台形成弦鸣对比。在节目内容选择上,BBC摒弃了商业电视台追求的浅层次、娱乐性强的内容,而是将重点放在经济、政治和国际新闻上。
当然,BBC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定位与娱乐并不冲突,以近些年的英剧为例,2010年BBC将根据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改变的电视剧《神探夏洛克》搬上荧屏。截至2015年,该系列剧集在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电视奖中获得了包括最佳剧集在内的10个奖项,而在艾美奖上也收获了7个奖项和21项提名。该剧还刷新了英国自2001年以来的收视纪录,并在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播放② 。
总之,BBC不但可以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理念、信仰和文化表达方式,还在设置政治议题、调整公众关注点、影响公众喜恶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③ 。
3.内容精英色彩浓厚,与普通公众口味存在矛盾
BBC虽然自诩为公众服务,但这种公共服务却不是普适性的,作为独立的公共传媒机构,BBC发展之路几经波折,但其社会地位却一直难以撼动,它的内容本质上透着精英文化气息,这与英国普通公眾的需求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冲突和差异。
近年来,英国媒体推进“数字英国”,这个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数字鸿沟等阶层差异造成的问题,这也引起了BBC的重视,它旗帜鲜明的开展了一些列媒介素养培育行动,这类行动的目的就在于弥补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各种差距,增强普通公众在信息获取、信息使用等方面的能力。这种做法是化解矛盾的一种有益尝试。
(二)商业运营体制的特点及影响
1.受商业资本操纵,竞争激烈,优点缺点同样鲜明
美国大部分电视台实行商业化经营,以赢利为目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广告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CBS与1927年建立,几十年来不断壮大,现经营广播电视、唱片和出版等业务。
与公共运营的BBC不同,广告是商业电视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它们运营的最终目的。美国有一些专门从事收听率调查的公司,它们通过抽样调查,定期公布各台每个节目的收视率或收听率,这就成为广告收费的依据。所以美国商业台的各个节目都要千方百计地提高收听率,以便吸引广告,增加广告收入④ 。
究其原因,主要是这种商业运营根植于美国的自由土壤,美国没经历过封建社会且一贯倡导自由民主。这一面使广播电视保持相对独立性,凭借激烈竞争和雄厚财力制作出一批品质优良的节目,另一面也因为忽略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一味依赖市场而引发了诸多问题。 因为收视率成为吸引广告商获得利润的重要前提,商业广播电视台之间为了争夺受众形成了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有利于改进节目质量,提高节目水平,更新技术设备,招揽人才,比如CBS就有许多明星主持人,如爱德华·莫罗、丹·拉瑟等等,这样的竞争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各大广播电视台在自身获得收益的同时也不断满足了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CBS于1967年创立的《60分钟》,在发展初期它的收视率很低,播出时间也几次更改,经过几番改革后,剧情、简单的结构、将冲突最大化的叙事、迅速的编辑、充满个性的话题,逐渐成为《60分钟》的模式,节目也成就了一批诸如迈克·华莱士、丹·拉瑟等以调查和争议性报道见长的记者。《60分钟》成为美国新闻史上进入尼尔森收视率排行榜前十名的第一个电视新闻节目,并创下了至今无人打破的连续23个年度进入尼尔森收视率前十位的记录。此外,它75次获得艾美奖,过去的几十年里为CBS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入⑤ 。
由于受众知识背景和文化水平存在差异,商业电视一味迎合受众也导致了节目的美苏和肤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比如在新闻节目中选择色情、暴力、犯罪等具有强烈感官刺激的事件以满足受众猎奇心理。
无休止的追求赢利导致了节目中的广告越来越多,越来越长。仍以CBS为例,2000年的CBS晚间新闻节目总长度是半小时,但广告占用超过10分钟,而且主持人还要用80秒预告接下来的节目,以说服观众在4条广告的间歇时间不离开CBS频道,而这4条广告每条大约2分钟或更长。这样以来,CBS的晚间新闻实际上只有19分钟左右。在这么短的新闻播出时间内,编辑还要特别强调使用最简短的报道方式,以便观众最轻松和最快地接受新闻。由此可以看出,晚间新闻提供地信息量有限,且局限于简短信息地播报,无法满足人们更深入了解新闻的需求⑥ 。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地运营方式带来地弊端可见一斑。
2.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下降,缺乏权威性
无限制的商业竞争使商业媒体趋利的本性暴露无遗,在对一些投资高而经济效益不显著的节目上削减经费,甚至直接砍掉节目。CBS曾大量削减驻外记者数量,关闭部分国外新闻报道局,在1981年,CBS还有17分钟的时间来报道华盛顿和国外的新闻,到2000年,国际新闻的报道在大幅度减少,直到2001年“911”恐怖袭击发生后,CBS才在晚间新闻上重新重视国际新闻报道。
此外,经费的削减,人才的流失也导致了商业电视台对新闻敏感度和反应速度的下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97年8月30日对于英国王妃戴安娜之死的报道,CBS的直播报道比其他电视网晚了好几个小时。当时美国各种媒体关于此事的报道已经铺天盖地,CBS迟来的报道自然少有人关注。
在内容选择上流于娱乐化、肤浅化,在报道风格上煽情化,在新闻敏感上不能对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受众关心的新闻做出及时的反应和深刻的报道。这一系列由商业运营带来的弊端使受众对新闻的信任度越来越低。
三、两种运营体制在当下的困局
两种运营体制在当下面临的问题不止有自身的各种弊端,还有来自于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压力、限制,当下比较突出的问题使互联网对传统广播电视的冲击。因此,将这些困局展示出来以资探讨。
(一)以BBC为代表的公共运营体制的困局
BBC虽然名义上标榜独立,但实际上不能脱离政府的控制,因此它要面临的最大考验还是如何应对政治压力。早在20世纪80年代,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就主张媒介商业化,尽管最后保守党的意图没有实现,但BBC内部高层管理机构还是在政府干预下重新洗牌,尽管遭受猛烈打击,但BBC仍屹立不倒,这主要是因为英国所有政党及私人企业、商人和普通选民的共同理念⑦ 。但面临政府的高压及频出的限制政策,BBC继续坚持公共服务的宗旨会不会变形或打折以及如何拿出应对之策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各方的探讨研究。
此外,互联网以一日千里之势迅猛崛起,给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带来极大冲击,BBC能够应时而变,转型为多媒体的公共服务机构,实现从单向传播到互动传播的变革,其中经验颇有值得国内同行借鉴之处。
(二)以CBS为代表的商业运营体制的困局
CBS靠新闻节目起家,60年代《60分钟》等名牌栏目备受公众青睐,收视率一直名列三大电视网之首,然而,激烈的商業竞争,让它的新闻节目质量不断下降,自身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降低成了最大的困局。
节目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CNN的崛起,NBC和ABC的创新改革使CBS失去了美国电视新闻界霸主地位,这也是商业运营体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一家媒体能够长盛不衰。其次,CBS的人才团队青黄不接,观众老龄化也是它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CBS的一批明星主持人离开后,难以有合格的继任者,这对CBS风格的接续造成很大打击。《60分钟》栏目的观众平均年龄也达到了56.3岁,缺乏年轻人关注,使得它的新闻节目收视率下滑,而这又会导致广告商减少投资,因此CBS在节目制作和赢利上陷入恶性怪圈。
尼尔·希基针对CBS衰落的新闻节目,有一番发人深省的话“如果决策者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和效益使机构组织伤筋动骨,那么它就有可能失去曾经来之不易的‘大台气度’,而且这种气度可能永远也找不回来了。”
参考文献:
[1]张艳秋. BBC公共服务模式:挑战、传承与创新[J]. 电视研究, 2011(10):74-77.
[2]乒乓. 透析BBC的媒介产业经营模式[J]. 新闻知识, 2004(7):26-28.
[3]袁侃, 周怡. 西方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变迁研究--以BBC为例[J]. 青年记者, 2005(11):74-77.
[4]詹万里. CBS新闻你还能回来么?[J]. 电视研究, 1998(6):33-35.
[5]李韧. CBS《60分钟》的未来[J]. 新闻界, 2005(3):84-85.
[6]陈羽洁. 公共运营与商业竞争——对BBC与CBS的一个比较性分析[J]. 广播电视信息, 2007(11):59-61.
[7]李莹. BBC与CBS对中国广播电视的启示及思考[J]. 新闻窗, 2010(5):67-68.
[8]程梁. 简析美国电视网晚间新闻衰落的原因[J]. 新闻天地月刊, 2008(4):35-37.
注释:
①陈羽洁. 公共运营与商业竞争——对BBC与CBS的一个比较性分析[J]. 广播电视信息, 2007(11):59-61.
②引自百度百科
③张艳秋. BBC公共服务模式:挑战、传承与创新[J]. 电视研究, 2011(10):74-77.
④陈羽洁. 公共运营与商业竞争——对BBC与CBS的一个比较性分析[J]. 广播电视信息, 2007(11):59-61.
⑤李韧. CBS《60分钟》的未来[J]. 新闻界, 2005(3):84-85.
⑥程梁. 简析美国电视网晚间新闻衰落的原因[J]. 新闻天地月刊, 2008(4):35-37.
⑦张艳秋. BBC公共服务模式:挑战、传承与创新[J]. 电视研究, 2011(10):74-77.
作者简介:王明昊,男,1994年9月,民族:汉,河北邢台人,硕士学位,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网络新闻及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