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成因,针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存在的风险,提出了加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规避措施探究。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规避措施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推动企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资源多元化。人力资源外包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企业分工细化的结果。企业在面临提高效率、获得竞争优势方面有着更大的压力。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在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将工作重新整合、分工,使得人力资源外包管理方式产生。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概念
人力资源,最早由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提出,指人的知识、技能、体力等各种能力的总和。
外包,指通过组织外部途径获取资源来完成组织内部工作。“外包”早期应用于信息系统技术行业,后来发展到研发、生产、销售、物流、人力资源等领域,覆盖了商品的全生命周期。
人力资源外包,是企业根据需要将一项或多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职能交由其他组织进行管理。人力资源外包不是简单地将人力资源与外包的含义进行组合,“人力资源”在“人力资源外包”中指的是人力资源活动所涉及的工作。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渗透到了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制度设计与创新、企业文化设计、流程整合、薪资方案设计、员工培训、员工满意度调查、劳动仲裁、员工关系等人事业务[1]。
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成因分析
1、降低企业成本
企业的本质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组织,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必然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实现企业目标。人力资源外包主要通过降低实施外包企业的成本和降低提供外包服务企业的成本两个方面来降低企业成本。
1.1 对于实施外包的企业。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还不成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大多数属于事务性或操作性的管理工作,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挑战,这不仅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也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员工可以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总部位于芝加哥的管理顾问公司DiamondCluster对美国182家大公司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人力资源外包工作可以降低企业10%~20%的成本。
1.2 对于提供外包服务的企業。实施人力资源外包的企业通过外包业务使得提供外包服务的机构能够规模化运作,降低单个企业成本。多个企业相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于一家专业机构完成,不仅能发挥技术业务熟练的优势,专业机构还可将n个企业n件相同的工作转化成一个企业n件相同的工作,实现了规模效益,降低单个企业的成本。
2、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管理学中有一个“二/八法则”,根据“二/八法则”,组织的工作分为核心工作和非核心工作两类,其中核心工作占工作总量的20%,非核心工作占工作总量的80%,而组织80%的效益是由仅占20%的核心工作创造的,剩余的20%的效益是由占80%的非核心工作创造的。如果企业将人力资源中占80%的非核心工作部分外包出去,就可以将企业管理者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20%核心工作中,在降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促进社会分工细化,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过程就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过程,促使技能专门化,根据经济理论,细化的分工能够发挥各主体的比较优势,进而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2]。
三、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存在的风险
1、商业机密易出现泄露。企业在和外包服务商合作时,需要提高一些企业信息,其中就包括各种企业机密,比如企业战略和企业技术等方面。这些信息一旦透漏将会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而且是无法挽回的。比如企业的客户信息、产品流通渠道、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等重要信息和业务,很可能通过外包将企业的商业机密泄漏,因此要做好外包的定位问题。对于企业的核心业务要避免出现外包,对于那些普通业务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外包。尽管在我国服务商会与企业签订保密协议,有一定的安全保障,但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无法规范人力资源外包的正常运作。所以,很多不确定因素还使企业承担着较大风险。对于企业来说诸如后勤业务等非主营业务可以选择进行外包。
2、法律风险。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规范。控制外包业务的运作,人力资源外包业务这一新型产业更是不能正常进行。仅有的先例非常稀少,不足以提供借鉴,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程序,因此,法律风险显而易见。其中,最常见的是签订合同或协议存在的风险。
3、企业的成本加大。人力资源外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营成本,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陷入无事可做的窘境。而且如果对外包没有进行准确的预算,很可能发现人力资源外包支出成本依然很大,因为企业在外包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时间进行培训辅导,其间的花销一定不低于支付给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工资,这也就加大了企业成本。
四、加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规避措施
1、积极做好准备工作。第一,加强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建立沟通机制,营造良好个工作氛围,确保服务效果。另外,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实施顺畅的外包服务通道。严格要求高层管理人员的内部功课,完善管理,转变观念。第二,积极寻找优秀的外包服务商进行合作。要寻找一个实力雄厚、口碑良好的服务商,必要时对服务商做全面的了解,深入服务商公司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另外在签订合同时,必须保证合同条款公正公开。第三,要做好企业的主营业务和非主营业务的工作,在外包过程中要做好主营业务的信息保密工作。对企业的非主营业务要充分发挥外包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效率,充分利用企业内部有限的人力、物力,提高企业主营业务的效率。
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实施外包服务必须成立相应机构全面策划外包事务,及时准确地做好风险分析,准确预测风险后果及责任承担。另外还要充分运用数学知识,制定可行的风险防范方案,及时应对各种风险,降低风险发生概率[3]。
3、建立风险激励约束机制。当企业与服务商的合同或协议签订完成后,两者就形成了一定的法律与社会关系。彼此存在的风险主要是道德风险,对这种风险主要采取监督和激励契约设计两种方法。企业对服务商激励报酬设计时,必须考虑报酬与风险之间的平衡性,在此基础上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
4、科学选择、管理外包服务提供商
企业选择的供应商一定要符合自己的战略目标和企业文化,具有较好的服务水平、良好的口碑和信誉等。同时,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选择、激励、考核机制,对外包服务供应商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对不满意的供应商要及时更换。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存在一系列的风险,并不能否定这种新管理方式的优越性。企业只有科学规划,勇于突破,才能实现外包目标,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孟宁.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 中国市场,2014(16):73-74.
[2]王鋆庆.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及其规避[J]. 经营管理者,2014(14):134.
[3]赵晶.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及规避研究[J]. 企业研究,2014(14):134.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规避措施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推动企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资源多元化。人力资源外包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企业分工细化的结果。企业在面临提高效率、获得竞争优势方面有着更大的压力。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在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将工作重新整合、分工,使得人力资源外包管理方式产生。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概念
人力资源,最早由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提出,指人的知识、技能、体力等各种能力的总和。
外包,指通过组织外部途径获取资源来完成组织内部工作。“外包”早期应用于信息系统技术行业,后来发展到研发、生产、销售、物流、人力资源等领域,覆盖了商品的全生命周期。
人力资源外包,是企业根据需要将一项或多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职能交由其他组织进行管理。人力资源外包不是简单地将人力资源与外包的含义进行组合,“人力资源”在“人力资源外包”中指的是人力资源活动所涉及的工作。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渗透到了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制度设计与创新、企业文化设计、流程整合、薪资方案设计、员工培训、员工满意度调查、劳动仲裁、员工关系等人事业务[1]。
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成因分析
1、降低企业成本
企业的本质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组织,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必然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实现企业目标。人力资源外包主要通过降低实施外包企业的成本和降低提供外包服务企业的成本两个方面来降低企业成本。
1.1 对于实施外包的企业。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还不成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大多数属于事务性或操作性的管理工作,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挑战,这不仅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也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员工可以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总部位于芝加哥的管理顾问公司DiamondCluster对美国182家大公司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人力资源外包工作可以降低企业10%~20%的成本。
1.2 对于提供外包服务的企業。实施人力资源外包的企业通过外包业务使得提供外包服务的机构能够规模化运作,降低单个企业成本。多个企业相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于一家专业机构完成,不仅能发挥技术业务熟练的优势,专业机构还可将n个企业n件相同的工作转化成一个企业n件相同的工作,实现了规模效益,降低单个企业的成本。
2、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管理学中有一个“二/八法则”,根据“二/八法则”,组织的工作分为核心工作和非核心工作两类,其中核心工作占工作总量的20%,非核心工作占工作总量的80%,而组织80%的效益是由仅占20%的核心工作创造的,剩余的20%的效益是由占80%的非核心工作创造的。如果企业将人力资源中占80%的非核心工作部分外包出去,就可以将企业管理者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20%核心工作中,在降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促进社会分工细化,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过程就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过程,促使技能专门化,根据经济理论,细化的分工能够发挥各主体的比较优势,进而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2]。
三、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存在的风险
1、商业机密易出现泄露。企业在和外包服务商合作时,需要提高一些企业信息,其中就包括各种企业机密,比如企业战略和企业技术等方面。这些信息一旦透漏将会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而且是无法挽回的。比如企业的客户信息、产品流通渠道、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等重要信息和业务,很可能通过外包将企业的商业机密泄漏,因此要做好外包的定位问题。对于企业的核心业务要避免出现外包,对于那些普通业务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外包。尽管在我国服务商会与企业签订保密协议,有一定的安全保障,但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无法规范人力资源外包的正常运作。所以,很多不确定因素还使企业承担着较大风险。对于企业来说诸如后勤业务等非主营业务可以选择进行外包。
2、法律风险。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规范。控制外包业务的运作,人力资源外包业务这一新型产业更是不能正常进行。仅有的先例非常稀少,不足以提供借鉴,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程序,因此,法律风险显而易见。其中,最常见的是签订合同或协议存在的风险。
3、企业的成本加大。人力资源外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营成本,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陷入无事可做的窘境。而且如果对外包没有进行准确的预算,很可能发现人力资源外包支出成本依然很大,因为企业在外包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时间进行培训辅导,其间的花销一定不低于支付给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工资,这也就加大了企业成本。
四、加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规避措施
1、积极做好准备工作。第一,加强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建立沟通机制,营造良好个工作氛围,确保服务效果。另外,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实施顺畅的外包服务通道。严格要求高层管理人员的内部功课,完善管理,转变观念。第二,积极寻找优秀的外包服务商进行合作。要寻找一个实力雄厚、口碑良好的服务商,必要时对服务商做全面的了解,深入服务商公司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另外在签订合同时,必须保证合同条款公正公开。第三,要做好企业的主营业务和非主营业务的工作,在外包过程中要做好主营业务的信息保密工作。对企业的非主营业务要充分发挥外包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效率,充分利用企业内部有限的人力、物力,提高企业主营业务的效率。
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实施外包服务必须成立相应机构全面策划外包事务,及时准确地做好风险分析,准确预测风险后果及责任承担。另外还要充分运用数学知识,制定可行的风险防范方案,及时应对各种风险,降低风险发生概率[3]。
3、建立风险激励约束机制。当企业与服务商的合同或协议签订完成后,两者就形成了一定的法律与社会关系。彼此存在的风险主要是道德风险,对这种风险主要采取监督和激励契约设计两种方法。企业对服务商激励报酬设计时,必须考虑报酬与风险之间的平衡性,在此基础上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
4、科学选择、管理外包服务提供商
企业选择的供应商一定要符合自己的战略目标和企业文化,具有较好的服务水平、良好的口碑和信誉等。同时,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选择、激励、考核机制,对外包服务供应商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对不满意的供应商要及时更换。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存在一系列的风险,并不能否定这种新管理方式的优越性。企业只有科学规划,勇于突破,才能实现外包目标,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孟宁.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 中国市场,2014(16):73-74.
[2]王鋆庆.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及其规避[J]. 经营管理者,2014(14):134.
[3]赵晶.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及规避研究[J]. 企业研究,2014(1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