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传播纵波研究砂岩非线性弹性特性

来源 :地质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态和动态的非线性弹性探测实验已经清晰地揭示了岩石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弹性特性,其中动态探测方法运用共振在岩石内部加载稳定的应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野外探测具有一定的难度.本研究利用传播的纵波在岩石内部加载应变,发展了共同传播的纵波研究岩石非线性弹性特性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相对低频高振幅的纵波在岩石内的传播在岩石内部加载一定的应变,并且通过同时传播的相对高频低振幅的纵波探测岩石内的弹性模量变化量.弹性模量变化量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岩石的非线性弹性特性,当被探测目标为线性弹性材料时,其弹性模量变化量通常为零;当被探测目标为岩石时,其弹性模量变化量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特征.
其他文献
甲玛矿床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其保存了矽卡岩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的重要信息.前人在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对该矿床开展了详细的研究,但对于矽卡岩矿物学及其分带模式还缺少深入系统的总结,制约了矿床模型的完善.为此,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编录、系统的光薄片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开展矽卡岩矿物组合、矿物成分及其分带特征研究.本次工作在矿床中识别出一套典型的钙质矽卡岩矿物,包括进变质阶段形成的石榴子石、辉石、硅灰石、符山石和退化蚀变阶段的绿帘石、绿泥石和角闪石等.矽卡岩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及金
通过对毗邻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第四系标准孔岩芯进行粒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淮北平原中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和沉积环境变迁.研究表明淮北平原中更新世气候在暖湿与干冷(温凉)频繁交替中总体经历了从暖湿趋于干冷,与中国东部季风区北部的温带季风气候变化趋势属同相位演变,而与受控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源区古气候演变模式总体呈反相位.晚更新世,气候总体经历了干冷(即温干严寒干冷)、温湿、转向干冷,却表现出与以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源区气候演化格局更相似,而与中国北方气候总体上由暖湿向干旱化转变步调不一致.进入
以壳内岩浆囊(熔融体)为主要热源的地热系统是国内外地热界的热点研究对象.然而,当前尚无“岩浆热源型”地热系统的确切定义,对此类地热系统的认识也存在诸多争议.本文讨论了岩浆热源型地热系统的形成与其下熔融体的关系,阐释了“岩浆热源”的形成机制及其对上覆地热系统影响的本质,综述了利用岩浆流体地球化学组成识别其对地热水定量贡献的常用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岩浆热源型”地热系统应指接受岩浆囊传导热且同时受到岩浆流体直接影响、从而热储温度异常高的地热系统.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首个亿吨级致密油赋存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油层组是该盆地致密油的典型代表,但对长7段致密油成藏机理的分析较为缺乏.通过对长7段致密储层特征及石油运聚动力的分析,储层成岩演化、物性演化及其与生烃演化匹配关系分析与储层润湿性分析,综合对长7段致密油成藏机理展开研究.研究表明,优质烃源岩的生烃增压及泥岩欠压实产生的剩余压力为致密油运移提供了动力;长7段致密油为两期充注,对应于晚侏罗世中晚期及早白垩世中晚期,第一期致密油充注时期储层尚未完全压实,第二期致密油大规模充注之前发生一期溶蚀,改善了致
四川盆地蕴含有巨量的天然气资源,经过十多年的地质理论发展,页岩气的勘探实现了较大突破,在盆地的南部和东南部探明了多个大型页岩气田,其主要的产气层位是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四川盆地发育了六套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其他的层位还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基础地质条件适合的盆缘地区可能是寻找经济型页岩气藏的有利区块.在分析前人的研究资料基础上,优选川西南乐山地区须家河组作为新区新层系的探测目标.根据研究区地质情况,构建理论电性参数模型,开展数值模拟试验,明确音频大地电磁方法的理论可行性.进而在重点研究区部署了一条音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受断裂控制油气分布规律,在断裂输导向遮挡油气转换时期及其与油气运聚成藏之间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断裂在盖层内填充物排替压力随时间变化关系和盖层之下储层岩石排替压力随时间变化关系,取二者相等时所对应时期,建立了一套断裂输导向遮挡油气转换时期的厘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老爷庙构造F5断裂在东营组二段输导向遮挡油气转换时期的厘定中.结果 表明:东营组一段沉积末期F5断裂在东二段输导向遮挡油气转换时期早于沙河街组三段和一段源岩大量排烃期,不利于沙三段和沙一段源岩生成的
位于辽东地区的青城子与五龙矿集区尽管成矿大地构造背景相似,但其成矿时代、赋矿围岩及控矿构造却有明显的差别.根据对青城子矿集区金-多金属矿床及五龙矿集区五龙金矿床和四道沟金矿床成矿大地构造背景、赋矿围岩、岩浆活动时代及产状、控矿及容矿构造、成矿时代和剥蚀程度新数据及已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青城子矿集区金多金属矿床及五龙矿集区五龙金矿床和四道沟金矿床的成矿差异主要与晚三叠世以来剥蚀程度不同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辽东地区“三层楼”成矿找矿模式.该“三层楼”模式底部为赋存于中侏罗世深成变形花岗岩体内陡倾断裂带中的
北京时间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强烈地震(图1),造成数人受伤,房屋倒塌,部分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被破坏或受损.中国地震台网(CENC)测定该地震的震级为Ms6.9,震中位于37.77°N,101.26°E,震源深度为10 km(https://www.cenc.ac.cn/cenc/dzxx/396391/index.html).利用欧洲航空局哨兵2号雷达卫星的震前、震后SAR数据进行差分干涉处理,得到同震形变场分布图.限定此次地震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断层走向NWW,
期刊
东非裂谷东支由多个盆地组成,South Lokichar是唯一有油气发现的盆地,目前对于该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规律仍认识不清,严重制约着东非裂谷东支下一步勘探.本文综合利用钻井、地震、岩芯、薄片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South Lokichar盆地的构造和地层发育特征、关键成藏条件和影响因素以及成藏规律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South Lokichar盆地自晚渐新世开始拉张,经历了裂陷Ⅰ期、裂陷Ⅱ期及坳陷期三个演化阶段,以裂陷Ⅰ期沉积序列为主;②South Lokichar盆地成藏条件优越,下
构造高差分析是构造解析及平衡剖面制作与恢复的基础.长期以来,构造高差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也缺乏原理性描述;构造高差分析也主要局限在构造地貌和地形高差的分析.本文在分析前人有关构造解析、地貌高差和构造高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造高程概念,将构造高差定义为构造高程之差,拓展了构造高差的内涵;并将构造高程定义为地质点所在构造形成时的有效深度,通常用相对高程的负值来表示.提出构造高差分析的基本理念,将构造高差的本质理解为构造势能,赋予其时间和空间涵义.由此给出了构造高差的估算方法,以及不同构造环境下构造高程的厘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