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加强村镇规划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有了重大转变。但不可否认的是,城乡差距正在逐步拉大,正如有人所说“城市建的像欧洲,农村建的像非洲”。农村仍未摆脱自然演进的模式,缺少有效的指导和区域协调政策,各村镇职能定位不明,基础设施各自为政,村庄布局缺乏规划管理。浪费大量耕地,村镇“脏、乱、差”现象严重。不少村镇沿路为市、建设无法向纵深腹地推进。农村的社会文化事业有不同程度的倒退,原有的乡镇文化站、电影队大多解散,农民的业余生活也越来越枯燥无味。
基于上述事实,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强调要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在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这一举措意义更为重大。
二、县(市)村镇规划现状
1、村镇规划起步较晚,基础差。迄今为止全市只有个别乡镇编制过总体规划且无多大实际效果。推进力度不够,没有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编制经费短缺。资金投入不够,而原先计划的各乡镇在村镇规划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
2、基层一级积极性不高,有时下乡村民听说我们要“搞规划”,茫然不知为何物,以为又是要拆他家房子。甚至不少基层领导规划知识比较缺乏,常听他们说“这里给我们规划一下”,至于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目标,他们自己都不清楚,也经常无法形成统一的一致意见,今天这个领导的想法明天就被更上级否决,朝令夕改,严重挫伤设计人员的积极性。
(1)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任务繁重,难以按常规的设计周期按质完成每一个村镇规划,很多时候都是完成任务是应付了事。为了完成任务短短几天内做出的东西自然谈不上什么技术含量,科学性。
(2)经费缺乏,无法调动设计人员积极性,由于规划设计经费市一级财政没落实。而乡镇一级因财权事权的不一致,无力(或是根本不想)承担这笔费用,所以设计人员的劳动很多时候都成了“义务劳动”。在市场经济年代,这种 “义务劳动”的成果质量自然就要大打折扣。
(3)设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没有合适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成果评价制度。现有设计人员平时多接触城市规划,对村镇规划较为陌生。加之对农村的生产生活缺少直观的体验感受,市里也没有成功范例模式可以借鉴。设计过程不少时候或是凭直觉的“想当然”,或是生硬地搬套城市规划的一系列技术标准。所以,设计成果不少都缺乏实际操作性,脱离农村实际。
3、部门间各自为政,缺乏一个统一协调指挥机构,对照“五通一气”的标准,村镇规划需涉及建设、国土、水务、供电、公路、电信等多个部门。由于农村聚落的分散性,使电信、公路等部门投资分散,数额巨大而效益低,因此积极性也不高,基本上都是住建局、国土局唱主角,单兵突进。
4、村民的意识需提高,土地流转制度需改革。土地承包制度也造成土地资源的分散化,户与户、村与村之间相互调剂难,难以按照规划顺利实施。倘若涉及到宗族祠堂、祖宗坟墓的拆迁就比登天还难。传统习俗也使村民习惯于院落式的独立住宅,住宅占地偏大。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个人对土地无产权、房屋也无房产证和集体土地使用证,也制约了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别人“洗脚进城”或是集中居住。
5、规划管理力度不够,体制不畅,人员经费紧张。现有的管理人员对规划的管理实施也一知半解。由于制度设计等因素,乡镇一级规划管理实施受的行政干扰较多,长官意志浓厚。而规划本身不严格履行审批程序,自身都无法律效力。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要在县(市)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及时报道推广新思路好做法。组织“规划下乡”活动,将经济适用的农村住宅户型制作成大的彩色挂图,于集日推广宣传,并配备专业人员讲解。总之,在宣传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选择时机。
2、财政扶持,整合各种涉农资金,建立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解决经费不足难题。国土、房产等部门办理有关审批收续时尽量减半收取或是只收工本费。对于建水厂,高位水塔,进村公路等项目,财政应优先安排项目资金。
3、重点抓好示范建设,循序渐进,以点带面。考虑到我市财力状况,当务之急市里应精选一批现状基础较好,短期内相对易成规模见成效的村庄予以重点扶持,由市领导、市直部门挂点帮扶。组织村民实地参观,感受实实在在的变化。通过这些示范点的建设起好第一步,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4、建立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目标考核制度。目前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只有将工作好坏与个人的政绩升迁等挂钩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
5、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大力宣传群众广泛发动起来,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加强督促检查,经常性地组织“卫生庭院”、“文明村庄”等群众性的评比活动。移风易俗,推广集中居住模式,倡导新生活新风尚,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防止村民终日沉溺于麻将、扑克当中。政府投入应以水、电、路等公共设施为主,对农民拆旧建新等以奖代补,适度补贴。
6、探索新形势下的土地流转、使用制度。宅基地或是私有或是国有都是国家层面的制度政策,但我们可以在现有框架内做些探索创新。比如有些地方针对旧村改造中的“征地拆迁”难问题,探索出“此地换地模式”,即村民在拆除旧房后,不收回其原宅基地使用权,允许村民原地建房,多余部分或统一征收或流转给其宅建房户。
7、加强农村建房管理指导,引导专业施工队进入农村市场。施工质监部门应组织人员对个体工匠进行基本的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够读懂图,了解常规作法,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
四、结语:
搞好村镇规划建设必须注意克服急于求成,争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坚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方针;注意克服脱离群众大包大揽的飘浮作风,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注意克服不顾客观实际盲目推进的做法,因地制宜,从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现有能力可以做到的事情入手;更要注意克服向农民集资梭派增加群众负担和集体债务的错误行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参考文献:
[1]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庄村容村貌整治规划探讨[J].小城镇建设杂志社,2008.
[2]聂铁平.村庄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实践与探索,2009.
(作者单位:河北遵化市城乡规划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有了重大转变。但不可否认的是,城乡差距正在逐步拉大,正如有人所说“城市建的像欧洲,农村建的像非洲”。农村仍未摆脱自然演进的模式,缺少有效的指导和区域协调政策,各村镇职能定位不明,基础设施各自为政,村庄布局缺乏规划管理。浪费大量耕地,村镇“脏、乱、差”现象严重。不少村镇沿路为市、建设无法向纵深腹地推进。农村的社会文化事业有不同程度的倒退,原有的乡镇文化站、电影队大多解散,农民的业余生活也越来越枯燥无味。
基于上述事实,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强调要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在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这一举措意义更为重大。
二、县(市)村镇规划现状
1、村镇规划起步较晚,基础差。迄今为止全市只有个别乡镇编制过总体规划且无多大实际效果。推进力度不够,没有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编制经费短缺。资金投入不够,而原先计划的各乡镇在村镇规划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
2、基层一级积极性不高,有时下乡村民听说我们要“搞规划”,茫然不知为何物,以为又是要拆他家房子。甚至不少基层领导规划知识比较缺乏,常听他们说“这里给我们规划一下”,至于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目标,他们自己都不清楚,也经常无法形成统一的一致意见,今天这个领导的想法明天就被更上级否决,朝令夕改,严重挫伤设计人员的积极性。
(1)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任务繁重,难以按常规的设计周期按质完成每一个村镇规划,很多时候都是完成任务是应付了事。为了完成任务短短几天内做出的东西自然谈不上什么技术含量,科学性。
(2)经费缺乏,无法调动设计人员积极性,由于规划设计经费市一级财政没落实。而乡镇一级因财权事权的不一致,无力(或是根本不想)承担这笔费用,所以设计人员的劳动很多时候都成了“义务劳动”。在市场经济年代,这种 “义务劳动”的成果质量自然就要大打折扣。
(3)设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没有合适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成果评价制度。现有设计人员平时多接触城市规划,对村镇规划较为陌生。加之对农村的生产生活缺少直观的体验感受,市里也没有成功范例模式可以借鉴。设计过程不少时候或是凭直觉的“想当然”,或是生硬地搬套城市规划的一系列技术标准。所以,设计成果不少都缺乏实际操作性,脱离农村实际。
3、部门间各自为政,缺乏一个统一协调指挥机构,对照“五通一气”的标准,村镇规划需涉及建设、国土、水务、供电、公路、电信等多个部门。由于农村聚落的分散性,使电信、公路等部门投资分散,数额巨大而效益低,因此积极性也不高,基本上都是住建局、国土局唱主角,单兵突进。
4、村民的意识需提高,土地流转制度需改革。土地承包制度也造成土地资源的分散化,户与户、村与村之间相互调剂难,难以按照规划顺利实施。倘若涉及到宗族祠堂、祖宗坟墓的拆迁就比登天还难。传统习俗也使村民习惯于院落式的独立住宅,住宅占地偏大。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个人对土地无产权、房屋也无房产证和集体土地使用证,也制约了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别人“洗脚进城”或是集中居住。
5、规划管理力度不够,体制不畅,人员经费紧张。现有的管理人员对规划的管理实施也一知半解。由于制度设计等因素,乡镇一级规划管理实施受的行政干扰较多,长官意志浓厚。而规划本身不严格履行审批程序,自身都无法律效力。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要在县(市)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及时报道推广新思路好做法。组织“规划下乡”活动,将经济适用的农村住宅户型制作成大的彩色挂图,于集日推广宣传,并配备专业人员讲解。总之,在宣传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选择时机。
2、财政扶持,整合各种涉农资金,建立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解决经费不足难题。国土、房产等部门办理有关审批收续时尽量减半收取或是只收工本费。对于建水厂,高位水塔,进村公路等项目,财政应优先安排项目资金。
3、重点抓好示范建设,循序渐进,以点带面。考虑到我市财力状况,当务之急市里应精选一批现状基础较好,短期内相对易成规模见成效的村庄予以重点扶持,由市领导、市直部门挂点帮扶。组织村民实地参观,感受实实在在的变化。通过这些示范点的建设起好第一步,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4、建立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目标考核制度。目前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只有将工作好坏与个人的政绩升迁等挂钩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
5、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大力宣传群众广泛发动起来,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加强督促检查,经常性地组织“卫生庭院”、“文明村庄”等群众性的评比活动。移风易俗,推广集中居住模式,倡导新生活新风尚,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防止村民终日沉溺于麻将、扑克当中。政府投入应以水、电、路等公共设施为主,对农民拆旧建新等以奖代补,适度补贴。
6、探索新形势下的土地流转、使用制度。宅基地或是私有或是国有都是国家层面的制度政策,但我们可以在现有框架内做些探索创新。比如有些地方针对旧村改造中的“征地拆迁”难问题,探索出“此地换地模式”,即村民在拆除旧房后,不收回其原宅基地使用权,允许村民原地建房,多余部分或统一征收或流转给其宅建房户。
7、加强农村建房管理指导,引导专业施工队进入农村市场。施工质监部门应组织人员对个体工匠进行基本的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够读懂图,了解常规作法,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
四、结语:
搞好村镇规划建设必须注意克服急于求成,争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坚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方针;注意克服脱离群众大包大揽的飘浮作风,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注意克服不顾客观实际盲目推进的做法,因地制宜,从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现有能力可以做到的事情入手;更要注意克服向农民集资梭派增加群众负担和集体债务的错误行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参考文献:
[1]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庄村容村貌整治规划探讨[J].小城镇建设杂志社,2008.
[2]聂铁平.村庄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实践与探索,2009.
(作者单位:河北遵化市城乡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