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内外地铁车辆车钩缓冲装置

来源 :基层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车钩缓冲装置作为地铁列车的安全配置,应具备足够的强度、连接分解操作简单可靠、缓解加减速时列车内产生的冲击力等特点,保障乘客的安全及舒适感。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车钩缓冲装置的发展与对比分析,车体强度以及车钩缓冲装置在有无碰撞要求时存在较大差异。
  一、地铁车辆半自动车钩和半永久车钩论述
  (一)半自动车钩
  半自动车钩由车钩头、风管接头、车钩牵引杆、橡胶垫钩尾座、对中装置、卡环、地线组成,可以实现铁路车辆的自动连接。一节车厢驶到另一节车厢并对准后,这种车钩即可在无需人工协助的情况下实现车厢的连挂。即使在连挂车辆存在水平和垂直角度误差时,这种车钩也可实现车辆的自动连接,并可实现连挂列车的竖曲线和平曲线运动及旋转运动。
  除可实现机械连挂外,这种车钩实现了风管自动对接,减震器确保了减震作用,对缓冲和牵引均有效。半自动车钩配备了能量吸收装置,可在受到重冲击时起作用,从而保护了车身底架不受损。半自动车钩实现机械连挂后,风管会自动连接起来。半自动车钩只能通过手动驱动车钩头处的解钩杆来进行解钩,如两个连挂车钩的钩锁意外解开,需将车辆分离后再次连挂,在轨道旁完成解钩和分离后,车钩会再次进入连挂准备状态。
  半自动车钩与传统车钩相比,它不需要人工操作,自动连挂方便快速。当出现紧急故障时,能迅速自动对接被拖离现场,而不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营;传统的车钩不能实现自动连接,都是人工操作,所以半自动车钩比传统车钩更加灵活。
  (二)半永久车钩
  半永久车钩由风管接头、车钩牵引杆、橡胶垫钩尾座、卡环、地线组成,它的设计可确保车辆的永久连接,使车辆的各节车厢在运动中形成一个整体,除遇到紧急状况或在库区进行维护之外,无需分离车辆,车钩半部之间由便于拆卸的卡环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刚性佳、无松脱、安全性高,该款车钩可实现列车的竖曲线和平曲线运动。
  半永久车钩缓冲装置确保了减震作用对缓冲和牵引均有效;半永久车钩连挂后,风管将自动完成连接;半永久车钩半部分离只能手动完成。
  半永久车钩把整列车连挂成一个整体,而连挂之间没有间隙,能实现风管的自动对接,无特别情况下无需分离,这种与传统的车钩相比,传统车钩连挂后间隙大,有碰撞震动大,风管的对接和分离都需要人工来操作,相比下半永久车钩在连接和解钩更具有优点和先进性。
  目前典型的客车车钩缓冲装置是以欧系的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为代表。日本铁路按钩型可分为普通车钩、刚性车钩和密接式车钩。普通型车钩类似于我国的2号、15号车钩;刚性车钩是在普通车钩基础上去掉了纵向间隙并增加了连锁结构;密接式车钩又分为方锥式与圆锥式2种。日本新干线电动车组用的密接式车钩的破坏强度由原来1200 kN提高到1600 kN甚至达1800 kN。
  二、车体强度标准对纵向载荷的要求
  车辆车体强度的标准我国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车辆纵向载荷要求有所差异。美国标准(APTA SSA&S-034-9,Rev.2铁道客车的结构设计标准)中,对有无CEM(碰撞能量管理)系统的车体纵向压缩强度的要求有很大区别:有CEM系统且带剪切车钩的车体压缩力为2560kN,无CEM系统的车体压缩力为3560kN;日本标准(JIS E7105铁道车辆车体静强度试验方法)中,对车体纵向压缩强度的要求最大为980kN;欧洲标准(EN12663轨道车辆车体的结构要求)中,车体纵向压缩强度依据车辆种类而不同:干线客车的压缩强度为1500kN或2000kN,城轨车辆一般为800kN;我国标准(TB /T1335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中,对车体纵向压缩强度的要求为1180kN(转化成与其他标准相同安全系数则压缩强度为1700一1900kN)。除此之外,国际铁路联盟标准(UIC566客車车体及其构件的载荷)中,对车体纵向压缩强度的要求为2000kN。对比如表1所列。
  表1 国内外车钩强度及车体强度对比表    kN
  国家
  车钩强度
  车体纵向压缩强度
  美国
  2950
  有CEM带剪切车钩
  2560
  无CEM
  3560
  日本
  1600
  干线客车
  980
  欧洲
  1500
  干线客车
  1500/2000
  城轨车辆
  800
  中国
  1800/2000
  25G/T客车
  1700-1900
  各个标准对车体承受纵向载荷的规定是由不同的设计理念决定的,美国和欧洲甚至我国强调发生事故后的消极防护,以确保乘客的生命安全,而日本则更偏向于轻量化车体结构,充分利用车体结构的疲劳强度,用列车控制技术来保证安全性。但是,日本的车钩强度却不低,这说明事故的发生概率可以通过控制或谨慎驾驶来降低。但车钩强度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延长了车钩的使用年限,降低了更换率。
  三、典型车辆的车钩与车体强度
  选取CRH系动车组,城轨车辆及25G/T客车为例,简单介绍其所用车钩及车体强度,具体参数见表2,从中基本看出二者一之间的联系。
  CHR系动车组一般都采用了自动车钩、半永久性(半自动)车钩及过渡车钩(紧急车钩)等3种车钩。自动车钩置于动车组头车的前端,用于连接其他的动车组;半永久性(半自动)车钩置于头车的后端和所有其他车辆的两端。过渡车钩只有在动车组需要紧急救援回送时使用。
  由表2所列几种典型车辆的车钩配置及车体强度可以看出,除了CRH2动车组车钩强度远高于车体强度,CRH5动车组中间车钩低于车体强度以外,CRH系动车组车钩强度与车体强度基本相当,城轨车辆的车钩强度与车体强度也基本在同一水平,25型客车的车钩强度高于车体强度。   表2  典型车辆车钩及车体强度
  列车
  编组数/辆
  重量/t
  制动力/kN
  车钩配置及强度 /kN
  车体强度/kN
  CRH1
  8
  485
  400
  自动车钩,半永久性车钩
  1500压缩
  1000拉伸
  1500压缩
  1000拉伸
  CRH2
  8
  408.5
  300
  自动车钩,半自动车钩
  3100压缩
  1600拉伸
  980压缩
  CRH3
  8
  475
  300
  自动车钩,
  半永久性车钩
  1500压缩
  1000拉伸
  1500压缩
  1000拉伸
  CRH5
  6
  364
  260
  自动车钩,
  半永久性车钩
  1500压缩
  1000拉伸
  800压缩
  700拉伸
  A型地铁
  6
  220
  410
  自动车钩,半永久性车钩,半自动车钩
  1200压缩
  1000拉伸
  1200压缩
  1000拉伸
  B型地鐵
  6
  201
  375
  自动车钩,半永久性车钩,半自动车钩
  1000压缩
  800拉伸
  1000压缩
  800拉伸
  25G/T
  18
  1000
  480
  15号车钩
  密接式车钩
  2000压缩
  1800压缩
  1180压缩/980拉伸
  四、车钩与车体强度的匹配
  从上述对比中可以看到,美国车辆无论是车钩还是车体强度要求都比较高,大于2500kN;欧洲车辆的车钩与车体强度基本在同一水平,约1500kN左右;日本车辆的车钩强度远高于车体强度;我国干线客车的车钩强度也高于车体强度,而城轨车辆则车钩、车体强度相当。
  低速碰撞时,碰撞所产生的能量只依赖于车钩缓冲装置来吸收是不够的,需要考虑多级能量吸收系统来有序地耗散,图1给出了耐碰撞车体的纵向载荷变形行程曲线。
  


  图1  耐碰撞车体纵向载荷----变形行程特征
  图2给出了一种典型列车前端车钩缓冲器配置方案。包括了EFG橡胶缓冲器、胶泥缓冲器、过载保护装置、车体两侧防爬器,这些缓冲吸能部件的初始动作力和强度是依次增加的,在列车发生较高速度的冲击时依次开始发挥缓冲吸能作用。
  


  图2  列车前端车钩缓冲器配置
  整个缓冲吸能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
  (1)EFG橡胶缓冲器最先发挥缓冲吸能作用;
  (2)作用力上升达到胶泥缓冲器的初始动作力时,胶泥缓冲器开始变形,吸收冲击能量;
  (3)胶泥缓冲器内的作用力随缓冲器行程增加而上升,当超过过载保护装置的强度时,过载保护装置将动作,使车钩与车体分离;
  (4)车体两侧的防爬器以及车体前端吸能区接触,继续吸收冲击能量。
  为了实现上述的列车前端车钩缓冲装置和车体吸能区的功能,列车前端的车钩等部件必须合理布置,如图3所示。
  


  图3  列车前端的布置
  车钩前端面与车体吸能区前端面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过载保护装置动作之前车钩可能发生的压缩行程(如EFG橡胶缓冲器与压溃管的行程之和),并留有一定的制造公差。否则,车钩行程用尽之前会出现两车前端吸能区接触,两者一叠加的强度高于车体强度,可能导致车体损坏。车体上的车钩安装座后方也必须留有足够的空间,保证车钩过载保护装置动作后车钩能充分向后移动,避免在车体吸能区行程用尽之前再次承受纵向力并与车体吸能区叠加形成高强度导致车体损坏。
  由此可见,在考虑低速碰撞时,需要设计一个完整的由多个吸能装置构成的能量耗散系统,实现能量的有序消散。车钩缓冲装置的性能作为列车的一项总体性能,列车的其他总体参数,如列车编组型式、编组中各车辆的重量、车体强度、不导致车体损坏的最大冲击速度、车钩前端面允许突出车体前端的距离、停放制动列车的摩擦系数等,都影响车钩缓冲装置的配置,特别是车体强度,几乎可以说对列车的允许冲击速度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车钩缓冲装置强度适当低于车体强度的同时,其配置要求应与列车的总体参数一起考虑。
  5、结语
  通过对比国内外车钩缓冲装置发展、车体强度标准对车体纵向载荷的要求,以及典型车辆车钩配置和车体强度指标,总结如下两点:(1)在不考虑碰撞的情况下,车钩缓冲装置的强度一般与车体强度相当,或者略高于车体强度。(2)在考虑低速碰撞时,需设置剪切车钩或过载保护装置,车钩缓冲装置的强度应适当地低于车体强度。
其他文献
摘要:21世纪,随着人们对自身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过程中,规划设计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景观需要并充分考虑到其各项功能,科学规划,合理建设,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园绿地系统的综合效益,为当地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因此通过对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生态性设计的研究和未来城市生态滨水公园景观的发展方向,以构建生态型滨水公园为例,发挥出滨水景观所独有的生态价值。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的温度,通过消耗少量的电能进行加温或制冷,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本文根据工程案例,对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方案进行阐述。  关键词:暖通工程;地源热泵;系统设计  一、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为4层的实验大楼,建筑面积8000㎡。本项目由于场地有限,采用垂直埋管形式的进行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埋于建筑物底下。主机的选择上考虑采用余热回收式地源热泵机组和闭
期刊
摘要:声像档案作为特殊的载体,以感官的影像形式显现具有价值的历史记录。声像档案包换了录音、照片、底片及视频录像带、数字光盘等。这些资料由于在管理过程当中造成的一些损伤而影响声像效果,如何妥善保管是档案管理者关注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声像档案;问题;管理方法  0前言  城建档案是档案管理中较为重要的门类,在城建过程中具有重大的利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在城建过程中收集及保存着大量的声像档案,
期刊
摘要:新农业综合楼拟建场地不良地质现象调查,论述该项目存在的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为今后遇到同类问题有所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地质灾害;斜(边)坡;赤平投影;工程  本项目位于重庆市云阳县,征地范围平面形态呈四边形状,南北方向长度约60m,东西向宽28m,总面积为1691.6m2。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形成的人工填土边坡最高7.8m。  1 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  评估区地处云阳县人和社区立新村2组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也在不断发展,社会对农村卫生要求日益增加。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固體垃圾构成成分的变化增加了农村垃圾处理的难度,虽然我国在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工作中取得一定进展,但是管理工作还不成熟。本文就针对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处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解决方案与对策,从根本上推动农村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生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居住环境质量越加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人对城市污水处理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城市污水处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何做好污水治理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研究  引言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城市化、工业化都处于
期刊
摘要:三等金属线纹尺主要用于检定水准标尺、钢直尺以及准确度较低的线纹尺。目前,使用中的线纹尺多由黄铜、锌白铜、不锈钢等材料制成。  关键词:三等金属线纹尺;激光干涉法;比较检定  0、引言  在傳统检定中,多采用与二等金属线纹尺进行比较的测量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激光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线纹尺的检定中。根据标准器选取和测量方式的不同,线纹尺的检定方法可分为两种形式:以激光干涉仪直接检定和以二等金属线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三农”问题是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农民、农业、农村是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作物种植一直是农业经济的支柱,农民最为关注的方面。在全国广大地区,稻谷是种植面积最广,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粮食作物,因此,水稻的机械化种植也是影响农业经济的主要方面,一直以来受到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重视。而水稻的机械化插秧技术作为机械化进程的重要方面,一直处于探索进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金属材料开始在各行各业中大量出现,且应用甚广。正是因为金屬材料的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焊接过程中就会出现各式各样难以避免的缺陷,其主要表现为焊接过程中出现的裂纹、气孔、咬边等。这些出现的缺陷会严重影响金属材料的使用和价值,因此本文就金属材料焊接过程中常出现的缺陷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缺陷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金属材料;缺陷;焊接  1 引言  由于经济社会的日渐昌盛
期刊
摘要:发电燃料供应的预测对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有序做好发用电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乘积季节模型的发电燃料供应量预测方法,乘积季节模型是随机季节模型与ARIMA模型的结合式,在考虑历史数据和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更好的反映了发电燃料供应的季节性因素。通过MATLAB实际仿真,证明该预测方法预测较准确,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发电燃料;乘积季节模型;ARIMA;预测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