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梅野鹤(小小说)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ua0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县的青纱小轿在村道上的皑皑白雪中起起伏伏,在苏庭梅的眼中起起伏伏,像一面炫目的旗帜。转过弯,看不见了。苏庭梅才慢慢走回暮色渐起的院子。白日的气氛沉淀去了,墙边的青竹静静站立。窗前的那株老梅正热闹,虬曲横斜的枝干上繁密无数的梅朵浴着雪光盛开。
  县太爷的小轿这是第二次光临了。
  苏庭梅点上灯,如豆的灯火在清冷中轻轻摇曳。孑然而立的苏庭梅游目四顾,壁间除了管砚,除了他用管砚涂出的一幅幅梅图,除了一个画者的清寒,还有什么呢?另外一间房子里,形容枯槁的妻子正搂抱着孩子在如铁的布衾之下瑟缩不止。
  这时候,知县的青纱小轿又开始在他的眼前起起伏伏。
  知县是个好官,治事有方,政绩显著,且廉洁如水。知事三年,清风两袖,百姓口碑极好。知县听说了苏庭梅,知县听说了苏庭梅的画和诗,知县还听说了苏庭梅无匹的才气,知县便动了惜才的念头。知县要让苏庭梅走出荒僻的乡村,去仕途上铺一路锦绣。朔风乍起的时候,县太爷的小轿裹着一路黄尘飘落在苏庭梅的门前。苏庭梅用一杯清茶为县太爷洗尘,画了一幅画送给县太爷。一株铁骨铮铮的梅花在荒野里傲对风雪,这是苏庭梅给县太爷的回答。
  知县没有罢手,知县的青纱小轿又一次打破了荒村的宁静。
  面对第二次光临茅舍的县太爷,苏庭梅久久沉默。苏庭梅的背后有卧病在床的妻子,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清苦了半生的日子,苏庭梅觉得他应该对县太爷说容我三思。
  苏庭梅对着那株梅花站了三日三夜。雪光中梅花依然热闹。可除了他还有谁知道这热闹?
  苏庭梅推开窗子,空中又有雪花纷纷扬扬了。那丛青竹承受不了雪的重压,本来挺拔的躯干已微微有些倾斜。一树繁闹的梅花这时候已被雪覆盖,只隐隐透出点点红色。
  苏庭梅仰天一声浩叹,然后闭上眼睛,静静对着窗外漫天的风雪。
  苏庭梅就开始打点行装了。
  这时候,苏庭梅接到了一幅画,辛野鹤让人送来的。
  展开来,是一幅牡丹,大红大绿,俗艳至极。苏庭梅连连摇头,辛野鹤的画俊逸古雅,超然高蹈于尘俗之外,这哪里有半点野鹤之风?
  再看落款曰:廷梅兄雅正。苏庭梅眉头皱得更紧,怎么,字也写错了,“庭梅”变成了“廷梅”?一生至交,竟出现如此失误?
  凝思良久,苏庭梅突然以掌击额,然后又是一声浩叹:野鹤,野鹤!
  苏庭梅看窗外,雪更大了,老梅的点点红色也不见了。苏庭梅笑了,苏庭梅给自己说,这梅的热闹我苏庭梅知道,雪知道,天地也知道,还要让谁知道?
  苏庭梅修书一封,让人送往县衙。
  苏庭梅到底没有去县城,等待他和辛野鹤的结局是终老荒才寸。
  另外还有一个结局,苏庭梅和辛野鹤双双成为画坛一代名家。
  (选自《小小说选刊》)
  
  〔阅读提示〕
  这篇小说探讨的是高洁品格的艰难成长的历程。作者说:“在仕途与艺途的抉择中,苏庭梅的一个顿悟造就了画坛的一代名家。……小说并不是要人们淡漠功名,也不是要人们遁世,起码不是要所有的人都淡漠功名而遁世。……上乘的艺术家不会浮游宦海,上乘的政治家也不可能潜心艺术。两者是鱼和熊掌。”(《〈庭梅野鹤〉散说》)小说情节由知县访贤始,插叙第一次访贤的情况,介绍了知县的为人,实则展示了人生的另一种选择。在庭梅处于抉择的困境时,辛野鹤予以警示。作者说:“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又想在简单中弄出点花样,结果‘庭’和‘廷’两个字便成了整篇小说的支撑点。”
  (摘选同上)
  
  〔应试练习〕
  1.小说开头说“知县的青纱小轿”“在苏庭梅的眼中起起伏伏,像一面炫目的旗帜”。请说明“知县的青纱小轿”在文中的具体涵意。
  答:具体涵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第二次光临茅舍的县太爷,苏庭梅久久沉默。”请说明“沉默”的内涵。
  答:“沉默”的内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出苏庭梅对县官的三次答复。这三次答复刻画了苏庭梅的什么性格特点。
  答:第一次答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答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答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次答复刻画了苏庭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说明辛野鹤所送画及落款的含义。
  答:辛野鹤送的画及落款的含义是
  5.指出对这篇小说分析鉴赏有误的两项。
  A.小说巧妙运用象征的方法,窗前的老梅树象征苏庭梅的品格,而恰好与“庭梅”相应。
  B.小说中县太爷的形象正与苏庭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们不同的追求。
  C.小说情节很简单,但却较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在探求人生道路的过程中细腻的心理变化。
  D.小说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蔑视权贵的封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小说赞扬的精神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E.小说的结局含义深刻,让读者明白真正的艺术家要耐得住贫困和寂寞,要有献身艺术的精神。
  (北京 戴凤春)
其他文献
人的生命过程与自然界的四季交替有许多相似之处,倘若这种比喻能够成立的话,我便对秋天多了一层偏爱。  旧时的文人一谈到秋天,笔下呈现的大多是(甲),是(乙),是(丙),是(丁),仿佛这世界全没了生气,诗中常用“_____,________”来描写。平时常用来写景的风花雪夜一类的东西,一到秋天就无影无踪了。鸦成了“昏鸦”,林成了“疏林”,连秋虫的呜叫也称之为“凄鸣”,笔下的一切都失去了灵性和活力。  
期刊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
期刊
一、诗歌鉴赏    1.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武昌阻风  方 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  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流水,  贪得飞花忘却愁。  A.这首绝句抒发的是江上行舟、途中遇风、滞留武昌所引起的乡思和愁绪。  B.诗歌以水喻情,其独到之处在于即景取喻。人在船上,船在江边,临流凝睇,取水为喻,可谓信手拈来,毫无斧凿雕琢之痕。  c.全诗一波三折:实阻而曰留,为
期刊
叶圣陶的散文向来以风格朴实、语言流畅著称。他主张文章语言多用口语,用白话,追求朴实、清新的“谈话”风格。《藕与莼菜》便是这样一篇优秀的抒情散文。读着这样的语句,仿佛叶老就坐在你面前,向你娓娓讲述着他清新如画的故乡以及他的悠悠乡情一样。  思念故乡之情,也许是人们最普遍的一种感情。但此文在选取表露思乡之情的角度上很有特点。“与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开篇扣题,并很自然地从藕转
期刊
凡说话写文章,语句简单,而意义辛辣,往往比长篇大文还来得厉害,世称“春秋之笔”。  广东新会县的压山,在大海中,本是南宋灭亡前的一个最后据点。1279年,幼帝赵员被元将张弘范逼到无路可走,结局是投海。张弘范为异族卖力,立下平宋的大功,为了关心身后之名,就在压山立座石碑,题曰:“张弘范灭宋于此。”谁知到了明朝,新会县有个理学家陈献章,却叫石匠在碑首添刻一个“宋”字,那就变为“宋张弘范灭宋于此”。这个
期刊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九 日  杜 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須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残!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竹叶”指“竹叶青”酒,“无分”即无缘,诗人当时抱病,不宜饮酒。  B.“殊方”的意思是他乡异域,诗人当时正客居夔州。 
期刊
浪淘沙令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尽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假若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王安石作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才能。同时他又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的诗文深刻刚健,见识高超,擅以文托志。《浪淘沙令》即以词令充分表达了其政治家的胸襟气魄。  表面上看,全词写的是伊尹、吕尚(姜尚、姜子牙)的
期刊
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邓小平),是中国新文学奠基人之一。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当然,成就最高的是诗歌(以《女神》为代表)和历史剧(以《屈原》为代表),但散文也写得漂亮。《山茶花》是他1925年写的《小品六章》中的一章,这篇小品散文,写得很优美,很有情趣。  《山茶花》共八个自然段,每段都只有一句话,也就是说,全部是独句段。  第一段:“昨晚从山上回来,采了几串茨实
期刊
年轻人抛掉了“诚信”后,平安地躲过了暴风雨。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航行,船开进了一个叫“快乐岛”的港口。年轻人上了岸,想在“快乐岛”上寻找到快乐。  他走进了一家房产公司,想买一幢房子定居下来,于是他打开“金钱”的背囊。接待他的工作人员看了看里面成捆纸钞说:“对不起,您的纸币在我们岛上无法流通,如果您有‘诚信’的话,我们可以先把房子借给您。”然而“诚信”早被年轻人丢进了海底,于是他又去了银行,想兑换岛上
期刊
姓名:吴诚信  性别:男亦可,女亦可  年龄:生于20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  职业:待定  确诊方法:中西结合    一、望诊    脸色:无甚大碍,就是不会脸红。即使是“落井下石”后,也是脸不变色。眼睛:眼珠缺乏灵活性,只能侧视或者向“钱”看。目光狡黠。鼻子:鼻头上翘,鼻孔变大,嗅觉间歇性失灵。只能闻官气、贵气,而不能闻民气、贫气。舌头:发生变质,发音不准确,舌间形状有变为弹簧的趋势。说“撒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