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正操:从张学良下属到新中国上将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zgu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堂堂几尺高的男子汉,要劲,满身是;要枪,手里有;
  眼看日本鬼子横行霸道,不让去打,真是活受罪!”
  随后,吕正操率部“脱离国民党部队,北上抗日”
   吕正操(1904-2009),奉天省海城县人。1922年参加东北军,1923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历任东北军第53军连长、营长、少校副官队长,第116师16旅参谋处长,647团、691团团长。1936年组织“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任总队长。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八路軍第三纵队司令员、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冀中行政公署主任、冀中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1943年,任晋绥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西满分局常委、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一副总司令员、西满(辽热)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员、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副司令员。1946年7月,任东北铁路管理总局局长兼政委。还先后任东北行政委员会铁道部部长、军委铁道部副部长兼护运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副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4年任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工地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和铁道兵第一政委。1965年任铁道部部长。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09年10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关于吕正操,1949年2月2日,《麦克风》杂志第七号的“新闻内幕”栏目曾刊登过这样一段话:
   原来近日中共将领吕正操,便是当年53军的吕正操,他因抗战初未能随53军退而入共军,十几年来他的官阶至中共陆军少将,而且为中共方面东北副总司令,他的地位是仅次于林彪的。在沈阳陷落时便有一个插曲,那就是沈阳守城司令周福成原为53军副军长,说来,当然是吕正操的老上司,可是不料事隔多年,周福成竟为他十几年前的老部下吕正操所擒,当然周福成感慨万端了!
  
  听说他加入共产党,张学良说“这条路走对了”
   1928年初,张学良派吕正操至沈阳高级军政人员文娱活动场所——同泽俱乐部任干事。当时,张学良把东北讲武堂的一些知识青年送到日本留学,他们回国后对吕正操讲共产党的思想和革命道理,还说:“你不要在城里上层社会混了,要到下边去掌握部队。讲武堂毕业,为什么不去带兵?”吕正操受到启发,告诉张学良自己不想当政客,想到部队带兵打仗。张学良斥责他年轻浮躁。吕正操后来回忆此事时说:“其实少帅只比我大三岁半。”没过多久,张学良将吕正操调到16旅任参谋处长。
   1933年3月上旬的一天,刚参加过热河抗战的吕正操,接到张学良的电报,连夜赶往北平。在中南海万字廊,吕正操见到了张学良。张学良对于热河失守感到很焦虑,一见到吕正操就问:“你看我们的力量怎样,能不能打?”
   吕正操急忙请战:“我部据守长城各口,在喇嘛洞子就打了胜仗,喜峰口失而复得,士气高昂。眼下日军后方阵地空虚,没有设防,我们完全可以打!”
   张学良当即表示,不惜一切代价收复热河,并做了部署,还委任吕正操接任647团团长。吕正操很兴奋,“以为这次可能打出关去。不料次日下午,我还未来得及启程,就看到张学良被迫通电下野的号外”。不久,蒋介石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协定》,将华北置于日军监视和控制之下。
   1936年8月,吕正操被送往南京陆军大学高级班学习。在南京,国民党特务横行霸道,有恃无恐,同学们敢怒不敢言。一个特务骂吕正操等东北军学生是“亡省奴”,吕正操拍案而起,痛打了他一顿。国民党的报纸以大字标题渲染此事——《东北军军阀吕正操行凶打人》。张学良得知后,急电何应钦,调吕正操回部队。
   10月,张学良调吕正操到张公馆临时服务,担任内勤副官。12月12日,“西安事变”当天,张学良请中共代表团来商讨。他派吕正操住在中共代表团楼下,负责接待和警卫。12月25日,事变发生两个星期之后,张学良来到吕正操等副官和卫士的住处,跟大家告别,说他即将送蒋介石回南京。吕正操劝他不要去。他没听,说三日内准回。吕正操便说:“少帅,要是你三日内不回来,我就回部队去。”
   张学良一去不返,在南京成为阶下囚。此后,东北军群龙无首,有一部分被蒋介石分化。1937年5月初,吕正操率一个营到石家庄与八路军119师654团的两个营合编为130师691团。5月4日,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人把这个消息悄悄转告给张学良,张学良让他的四弟张学思转告吕正操:“必之(吕正操字)这条路走对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华北一片颓势,691团随国民党53军大部队南撤。据吕正操回忆:
   南撤,南撤,究竟撤到哪里才算一站呢?在南撤途中,士兵们纷纷议论起来:“堂堂几尺高的男子汉,要劲,满身是;要枪,手里有;眼看日本鬼子横行霸道,不让去打,真是活受罪!”“有朝一日,老子不干了!你蒋介石不抗日,中国自有人领着咱们抗日哩!”听到这种呼声,我感到很高兴。一天夜晚,我正在屋里看地图,沙克(吕正操手下干将)来找我。我也没问他找我有什么事,就先对他说:“你看,这样跑下去就要过黄河了。我们不能只顾跟着他们逃跑,应该另想办法。”
   10月10日,吕正操率部进驻梅花镇四德村。深夜,日军进攻梅花镇,部分中国军队被包围。危急关头,53军军长万福麟、116师师长周福成分别发电报让吕正操丢掉被包围的部队后撤。吕正操大怒,撕碎电报带队直冲敌阵,接应部队突围。事后,他对部下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负有保卫国土、收复失地的责任。我们面前只有一条路:像八路军那样,到敌后打游击去!”10月14日夜,691团在小樵镇改编为人民自卫军,“从今天起,我团脱离国民党部队,北上抗日打鬼子”。   被问及“冈村宁次厉不厉害”,他笑道:“我手下败将!”
   1937年冬,吕正操率人民自卫军开辟冀中抗日根据地。1938年4月,人民自卫军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吕正操任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冀中行署主任。在冀中,吕正操带领部队和老百姓生死与共,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冀中杀狗运动”令吕正操印象深刻:
   《冀中导报》曾刊登一条消息:深泽县大直要区小队想把狗都打死,但集合各家的狗很困难,就趁“二八月”招狗子的季节,利用母狗把公狗引诱到院子里打死。冀中区党委宣传部长周小舟同志,看到这条消息后生气地说:“拿党报开玩笑,什么意思!”为此还停发了这天的报纸。
   但到1939年冬,提出了“狗是汉奸”的口号。说狗是汉奸,因为当我军夜行军时一有犬吠就等于向敌人告密,尤其是在敌人据点较近的地方,我军一有动静,狗就叫,当即被敌人发觉……当时老乡对自家的狗是很有感情的,但抗日高于一切,群众硬是忍痛把狗打死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整个冀中区的狗就基本上都被打死了。这一群众性创举对坚持反击日军的斗争起到了很大作用。
   1942年5月1日,日军开始实施“五一大扫荡”,敌首冈村宁次计划“铁壁合围”,寻找八路军主力,妄图打垮冀中抗日根据地。一次,敌机来侦察,吕正操对大家说:“也许是冈村宁次坐飞机来看望我们了。好,那就让他看看吧,晚上再演场戏给他看。”
   “这天晚上演的是《日出》。明亮的汽车灯照耀周围十几里,好像故意让敌人知道,我们就在这里。演完戏,已经是半夜,各机关部门开始分散活动,分头走上反‘扫荡’的征途……”呂正操将部队化整为零,在当地广大群众的配合下,开展破路拆城、改造平原地形运动,利用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把日本侵略军打得人仰马翻,被毛泽东称作“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吕正操后来回忆:
   一次,敌人企图夜间出动,包围南张村的民兵。民兵得到这一消息,便在沙河桥一带布置工事,在桥北挖了掩体,里面埋设地雷;在桥南隐蔽警戒。拂晓时,敌人果然来了,当他们走到桥口时,一个民兵把枪弄走了火,敌人掉头就往回跑,结果触上了地雷,轰隆一声,尘土冲天,炸死了好几个。在敌人惊恐万状之下,我伏兵四起,给予猛烈痛击。敌人包围南张村的企图,就这样惨败了。但他们并不死心,不久又来了。于是民兵在村东村西,都埋设踏火地雷。那天刮大风,一个地雷暴露到了地面,敌人抱起这个地雷,得意洋洋地说:“危险物被发现了,八路军其奈我何?”说着,地雷就在他怀中爆炸了……地雷战在冀中区遍地开花。
   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实况,在《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地雷战》《地道战》等多部影片中都有脍炙人口的描述。吕正操从容对敌,在“脚丫子闪电战”中使冈村宁次的“铁壁合围”破产,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晚年时,有一次被问及“冈村宁次厉不厉害”,吕正操笑道:“厉害,我手下败将!”
   “冀中名将”吕正操的名字让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直到1943年8月,他调任晋绥军区司令员时,还看过日本人的报道说“捉住了冀中军区的吕正操”。吕正操把冀中平原的经验带到晋绥军区,后来一篇报道曾这样描述:
   在晋绥军区时,吕正操把“地雷战”普及到了一个出神入化的高度。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哈里逊·福尔曼在《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告》一书中写道:围困日本人的一个常用的方法,便是在据点附近安放成百上千个地雷……日本人虽然迫切需要水,但是却不能出来取水。福尔曼到达该地时,据点已经被围困20天了。他问村民,是否愿意军队留下来帮助他们攻下那个据点,他们回答:“不,我们自己可以处理。”10天后,他们攻下了那个被包围的据点,疲惫的日军没有什么抵抗,一半被击毙,另一半投降了。这个村庄是福尔曼见到过的最有战斗力的一个。
   60多年后,吕正操提及冀中抗日的经历时,仍充满激情和自豪,说:“我最得意的是打日本。”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吕正操率部进入东北。
  
  “国民党有个爸爸,是美国。没什么了不起的!”
   吕正操晚年时常喜吟唱《铁路员工之歌》:
   穿过山洞,穿过铁桥,不分黑夜和白天。
   越铺越长,越铺越远,千山万水莫阻拦……
   火车头吼叫着——一直、一直、一直地冲向前!
   这首士气高昂的铁路歌,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吕正操率领铁路员工随东北野战军入关时,战士们传唱的一首歌。
   辽沈战役起初打得并不轻松,尤其是1946年5月四平保卫战战败后,解放军士气低落。原东北民主联军战士王晓旭,当时就在撤退的队伍中。当他退到沈阳时,第一次见到了吕正操——个不高,已秃顶,讲话仍豪气冲天:“国民党有个爸爸,是美国。没什么了不起的!”吕正操时任西满军区司令员,副司令员是黄克诚。黄克诚是一位资历很老的干部,战斗力强,吕正操认为他任副职不合适,于是向东北局建议,以黄克诚担任司令员为宜。东北局采纳了他的建议。7月,东北铁路管理总局成立,吕正操任局长兼政委,从此与铁路结下不解之缘。
   吕正操常说:“我倾向革命,主要是出于民族仇恨。”如果没有民族仇恨,日本在他心目中并不都是坏印象,比如铁路管理。他晚年时说:“小时候,我曾站在离家不远的南满铁路旁,惊叹于日本人管理铁路的正点,萌发了长大后从事铁路管理的心愿。”1949年3月的一天,吕正操去看望毛泽东。正在伏案阅读文件的毛泽东见他进来,第一句话就是:“你写的《论乘务负责制》这篇文章,不错呀!我们就是要学会搞建设。”吕正操说:“我讲的有不少是外行话。”毛泽东微笑着说:“外行可以变成内行嘛!”在解放战争中,吕正操被称作“铁道司令”,曾带领部下和支前群众紧急抢修抢运,在9天内把近10万大军和大量作战物资运送到前线,保证了东北胜利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吕正操任铁道部副部长。1950年10月,吕正操组织志愿援朝大队,并多次到战地现场指导抢修铁路和物资运输工作,建成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保证了抗美援朝前方部队的物资供应。    1965年1月,吕正操任铁道部部长。他常对属下说:“部长不能什么事都管,该谁管的就由谁管。”他还开玩笑地自称是“九三学社”:上午9时上班,下午3时下班。对此,人们曾有一些议论。夫人刘沙便问吕正操的部下:“他上班晚,贪玩,影响工作没有?”部下解释:“没有,大事他抓得很紧。”
   当时最主要的“大事”,莫过于毛泽东提出的“成昆路要快修”。为了建成成昆铁路,吕正操夜不能寐,动员铁道部的工程局和铁道兵30万人参加大会战,要克服七级以上地震区,坡度四五十度的深沟,十级大风劲吹的山谷……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正式建成通车。西方媒体称,成昆铁路是中国在经济战线上所进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吕正操外出时很喜欢坐火车,并携带各省大地图,如有新开设之铁路,必于地图上加注新站名。1995年,已经九十高龄的吕正操,仍赴建设中的京九铁路工地视察。
  张学良说:“我可迷信啦,信上帝。”吕正操接道:“我也迷信,信人民。”
   吕正操晚年时和别人谈起张学良,充满了感情:“张学良不仅是我的同乡,还是我的长官和老师。”“西安事变”两人在西安分别时,张学良35岁,吕正操31岁。他们说好了3天后见面,谁知这一别就54年。
   1984年6月的一天,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前来拜见吕正操,她说:“我大爷知道我经常来大陆经商,跟我讲,在大陆有两个部属他很想念,一个是吕正操,一个是万毅,让我有机会代他去看望看望。”吕正操托张闾蘅带给张学良一副健身球和几罐上好的新茶。他想给张学良写信,但考虑到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怕给张学良带来麻烦,只好作罢。张闾蘅回去后,很快就把吕正操的礼物送到了张学良的手里。
   1987年初,张闾蘅再次来到北京,带来张学良书赠给吕正操的诗一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无言。”这是张学良取陶渊明《饮酒》诗中的句子集成,最末一句在原诗中为“欲辩已忘言”。吕正操读后,从陶渊明《读山海经》中集成一首回赠张学良:“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徒设在昔心,良辰知可待。”末句把原诗“良辰讵可待”的“讵”改成“知”,反其义而用之,鼓励张学良振作精神,焕发青春。张学良很快便回了信,吕正操再回信,两人你来我往。1990年1月21日,吕正操给张学良去信,请他出来走走:
   汉公钧鉴:
   闾蘅常来,告知我公和夫人身心安泰,甚以为慰。
   我一直盼望您俩能走出台湾小天地,到五彩缤纷的大世界来看看,对身心更能舒畅,不知以为是否?盼告。
   不久,张学良回赠吕正操一首诗:“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1991年3月,经台湾当局的同意,张学良夫妇赴美国纽约探亲。5月,吕正操也来到纽约,通过张闾蘅与张学良取得联系。见面的那一天,吕正操刚刚走出电梯,便见张学良已经站在公寓门口等候。
  半个多世纪过去,终于等到了见面的这一天,两人都很高兴。分别时,吕正操约张学良次日下午在外边找个清静的地方,再好好谈谈,张学良欣然同意。旁边的人提醒他:“明天下午还有一个约会,要去教堂。”张学良果断地表示:“教堂明天不去了。”
   后来,吕正操与张学良又会面两次,畅叙别后的情况。在一次谈话中,张學良幽默地说:“我可迷信啦,信上帝。”吕正操接过话题道:“我也迷信,信人民。”张学良笑着说:“你叫地老鼠(指吕在冀中抗日挖地道)。”吕正操说:“地老鼠也是人民创造的嘛,我个人能干什么,还不都是人民的功劳。蒋介石、宋美龄都信上帝,800万军队被我们打垮了,最后跑到了台湾。”张学良随即说:“得民者昌。”
   吕正操叙说留在敌后打日本的经历,张学良听得很认真,然后感叹道:“我最遗憾的是没能直接参加抗日,你带的部队坚持打日本,对我也是个慰藉啊!”吕正操告诉他:“东北军都参加了抗战,跟着蒋介石的大部分壮烈牺牲了。53军在辽沈战役中先后放下武器,最后在沈阳解放时起义了。”
   谈到原东北军53军副军长黄显声,吕正操说:“黄显声跟日本人打,那支部队里就有共产党员。他本来可以早点儿走,周总理已经通知他,说戴笠的特务要抓他,叫他赶紧走,连怎么走的路线都说好了。他耽误了一天,第二天就被抓住了。在狱中,他也有许多机会可以逃出来,他说:‘我光明正大,你们怎么抓我的就怎么放。’蒋介石怎么能放过他呢?”张学良听了老部下的结局,感叹道:“咱们东北人有那么一股子硬劲。”
   交谈中,张学良尤为关心祖国统一的问题。听了吕正操介绍大陆方面的主张,张学良说:“我看,大陆和台湾将来统一是必然的,两岸不能这样长期下去,台湾和大陆总有一天会统一,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吕正操与张学良分别时相约再见,然而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张学良夫妇返回台湾后,又定居美国檀香山,在平静而淡泊的岁月里走完了最后的人生路,未能实现回祖国大陆的愿望。而未能在东北老家迎接少帅归来,成为吕正操和许多东北军老人永远的遗憾,也是历史永远的遗憾。据说吕正操去世前,还念念不忘:“真希望汉卿(张学良字)能回国。”
  有人说他打球是别人“喂”的,他笑道:“谁90岁站到球场上试试!”
   晚年时,吕正操绝对是一个网球“追星族”,澳大利亚的帕特·卡什、美国的斯丹·史密斯和阿加西、张德培等网球名将来华时,他曾亲自接见。他对国内网球人才,更是厚爱有加。2004年李婷、孙甜甜在雅典奥运会上获网球女子双打金牌时,他第一时间发电报祝贺;2006年春节,郑洁、晏紫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获得女子双打冠军,他得到消息后激动得像个孩子,立即向中国国家网球队发去贺电……
   吕正操爱打网球在网球界是出了名的,其历史要上溯到20世纪20年代。那时他在东北军当兵,张学良在景佑宫院中空地开辟了网球场,吕正操经常去“光顾”。战争年代,吕正操的“行军装备”中就有网球和球拍,休息时在打麦场上拉开网子就打。新中国成立后,他还担任了全国网球协会主席的职务。    82岁时,吕正操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全国比赛,当外国记者问他保健的体会时,他回答:“用游泳、打网球来活动身子,用打桥牌来活动脑子,是紧张工作之余理想的锻炼方式。”88岁时,吕正操每周仍打四五场网球,每场一两个小时,运动量颇为惊人,有人跟他开玩笑,说他打球是别人“喂”到球拍上的,他也不恼,朗声笑道:“谁90岁站到球场上试试!”直到92岁时,他才正式“挂拍”。对此,他曾风趣地说:“网球我实在打不动了,现在只能给人家去发奖了。”
   吕正操不仅热爱网球,更关注网球事业的发展进步。为了组建中国网球队,他一直催问当时管体育的贺龙:“什么时候成立国家网球队?建设场馆要钱我们没有,要人要物我们还有办法呢!”后来,他又找到北京市领导万里,共同修建了北京最早的先农坛和体委训练局网球馆,使国家队有了自己的网球训练馆。1990年9月23日,国际网球联合会主席夏特圣埃,授予他国际网联最高荣誉奖章。
   在众人眼中,吕正操是一个“最酷老头”。他不仅幽默、睿智、豁达、超脱,而且十分可爱:他从不谈“养生之道”,有什么吃什么,最爱吃涮羊肉;网球、桥牌、读书、京戏就是他的“长寿秘诀”,和他打过桥牌的人都知道,他打得很投入,假如一手劣牌打出好戰果,他能“神气”好几天。他曾说,人的肌体各部分都是“用则进,不用则退。现代人的大脑,要比我们祖先发达得多,为什么?用脑多是重要因素”。他认为老年人既要锻炼身体,又要注意活动脑子,这才能有效地延缓衰老。
   吕正操喜欢读书,有人送他精致的名著收藏本,他总是转赠给图书馆。他说:“买书是为了读,而不是收藏。”他记忆力好,但坚持记日记和读书笔记,“社会上的事儿他都知道,每天还看各种各样的‘小报’”。有一阵子他非常关心汇市,每天都要工作人员给他讲当天的汇市情况。
   吕正操还是一个业余诗人。在“文革”期间没有纸,他就用纸烟盒写诗。1983年9月,吕正操在西南考察时,曾写了一首《川黔之行》抒发对晚年生活的感受:“蜀水滇江共铿锵,轻云嫩雨浥群芳。最喜夕阳无限好,人生难得老来忙。”
   “我一辈子,就是打日本,管铁路,打网球三件事。”回顾百年的传奇人生时,吕正操只用了这样轻描淡写的几个字。家里人曾跟他开玩笑,说:“打网球不是‘正事儿’,怎么能和打日本、管铁路相提并论呢?”吕正操很认真地更正:“(打网球)是正事儿!”说完,还在写字板上郑重地写下“体育”二字。
   吕正操100岁生日那天,手中拿着刚出版的他的回忆录,一边翻一边说:“讲武堂时的照片真帅。”宽大明亮的书房里,吕正操穿着一件鲜亮的红毛衣,一边躺在沙发上翻书,一边跟孩子们聊自己的过去。只有书架上那支逼真的步枪模型和一个“毛泽东号”的火车头模型,以及张学良、董必武等人的手书,暗示着这位老人一个多世纪的生活中所蕴藏的无数传奇。
   2009年国庆节前夕,女儿拿着小黑板问吕正操:“过几个月你就106岁生日了,该怎么过?”由于讲话不是特别方便,他就要来笔,在黑板上写道:“不声张。”10月1日,他在病房里观看了共和国60周年阅兵仪式。10月13日,他安然离世,成为最后一位辞世的开国上将。
  (责编/陈小婷 责校/闻立 来源/《开国将军轶事》,吴东峰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永远的吕正操》,廖文根/文,《人民日报》2010年1月4日;《吕正操:百岁开国上将的传奇人生》,吕春/文,《福建党史月刊》2010年第1期)
其他文献
历史学家认为,最终帮助美国打赢“冷战”的,  是月球上的那面美国国旗。如果没有太空战场,  人类可能要在热核战场上一决高下  登月,对于现在的大多人来说只是写在课本里的历史事件,它具有太强的未来感,似乎不应该发生在过去。  当我们仰望星空,对未知而浩瀚的宇宙壮怀激烈时或许想不到,当年,把人类从地球送到几十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再让他们安全返回,这个在当时看来接近疯狂的想法的起源一点儿都不浪漫,它源自实
期刊
我的父亲骆德敬,1913年出生于四川双流县城南。他天资灵敏,自幼喜好国学,更潜心参悟中国古典诗词文学。1952年7月,父亲在重庆歌乐山区“西南战犯管理所”时,某日上午,他肩挑煤炭约125斤,在一处山坡上,即兴赋诗一首:“千头万绪感慨处,一担登坡不二时;若问天涯何处樂,乘风担过此坡时。”处境虽然不好,但能乐而应之,可见父亲的品性。   父亲18岁高中毕业,投笔从戎,成了一名普通士兵。1939年,父
期刊
她曾担任过毛泽东的英文翻译,  后协助周恩来做国际统战工作,  周恩来曾称赞道:“没有人能够代替她。”  2019年7月,外交部官网公布,华春莹由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晋升为司长。有媒体称,她是我国外交部首位女性新闻司司长。   其实不然。在此之前,外交部新闻司还有一位女司长——龚澎。从1949年8月至1970年,龚澎不仅是外交部新闻司首位司长,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位新闻发言人。   作为一名女外
期刊
亲爱的读者朋友,欢迎您作客“传奇茶馆”,“读人物、学知识、交朋友”。《今古传奇》弘扬主旋律,提供正能量,影响日巨。亲爱的读者朋友,您对本期刊物有何建议和意见?请不吝指点!  温馨提示:互动为读者交流平台,来信选登,虽无稿酬,但会作为年底评选优秀读者的重要依据。谢谢您的热情参与!  尊敬的主编:   您好!  我跟随儿子在宁波十多年,宁波的城市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看到繁荣的经济与文化,接触
期刊
我的姑丈生前在工厂里是先进生产者、模范工人。退休后,他成了我们家的种田能手和“植棉大王”。   20世纪50年代,三余镇建起了轧花厂。初建时,工厂只有幾间平瓦房,工人们用脚踏轧花车进行轧花。当时,厂里的工人都是附近农民,大家一凑合,买轧花车,两人一台,带进厂就成了工人。姑丈是其中一员。   工厂里没有宿舍,姑丈每天早出晚归,白天做工人轧花,下班回了家就是农民,要去田里种庄稼。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
期刊
在香港沦陷后,  由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港九独立大队慨然而起,  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灵活周旋  其实对于日军的作战行动,中国共产党人早有预判。同年11月下旬,日军即将进攻香港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前身)即接到了正在香港开会的该队政委尹林平的指示:“作好应变的准备,一旦战事发生,立即派部队进入港九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根据这一指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于12月9日派一部兵力进入
期刊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今年是《今古传奇》人物专刊创刊10周年。10年前,一个新生的刊物面临巨大的挑战,要想在同类纸媒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还想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稳健成长更是艰难。作为《今古传奇》人物专刊创刊成员,我有幸在这十年里对刊物持续关注,并见证了她的成长与壮大。从碎片式阅读到专题式编辑方向的大胆改革,从月发行量3万册到30多万册的逆势增长,从一个普通的文摘刊物到“中国第一红
期刊
2019年5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美国商務部工业与安全局将华为列入一份会“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实体名单”中。当晚8时25分,CCTV6电影频道临时改变节目单,在黄金档播放了经典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英雄儿女》。此举唤醒了大家对抗美援朝的记忆。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第一次呐喊,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政协会上宣布“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豪言壮语,在朝
期刊
这个举世闻名的登月行动并非一帆风顺,  而是险象环生,甚至差一点儿毁于灾难。  宇航员们险些永远留在月球上  1969年7月16日13时32分,巨大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拔地而起,搭载着“阿波罗11号”把三名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和迈克尔·柯林斯送上奔向月球的轨道。4天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实现了人类登月梦想。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举世闻名的登月行动并
期刊
1941年12月25日晚上9时45分,  日本海陆军联合发表文告,宣布香港的投降。  香港三年零八个月的黑暗时期,从此时此分开始计时  谈到香港历史,有这样一个名词是绕不过去的,这就是“三年零八个月”。   1941年12月25日晚上9时45分,日本海陆军联合发表文告,宣布香港的投降。略谓:“困守香港之敌军,不复能抵抗日军之继续袭击,已于1941年12月25日下午5时50分投降日军,并于晚上7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