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时期能为后面的数学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然而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针对这种不同教师应该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情况,从最近发展区出发提升数学能力。文章主要以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为研究视角提出对小学数学课内分层作业设计的思考,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层次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内分层;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阶段。课内分层作业设计正是深刻契合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利于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也全面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一、小学数学课内分层作业设计的内涵
课内分层作业设计是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统一要求下,根据教学内容,综合考虑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理解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作业内容。这种分层作业设计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进而促进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是分层教学内涵和价值的充分体现。
二、小学数学课内分层作业设计的思考
1.深入考查,划分层次
开展分层作业设计,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这就需要深入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成长档案,对学生的平时检测和表现进行分析,并结合对学生的细致观察和了解,综合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性。教师根据掌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数学成绩、学习能力相当的为一个层次,可以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以此来作为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依据。优等生指数学基础扎实、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一般占班2级4人数的13;中等生指数学基础比较扎实、学习习惯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占班级人数的1/2;;学困生指数学学习习惯欠缺、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一般占班级人数的1/6。因此,教师必须要深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学生层次进行作业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学生主体分层时,--定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练习设计,全面发展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数学学习不是仅在课堂上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业习题的练习。通过作业习题的实战,能使数学知识深入根植学生心中,并能反映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设计分层作业时,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导向,针对一个知识点设计出不同难度的题目,主要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附加题等。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書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A层次: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样的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又是多少?B层次: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C层次: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这个纸盒的体积是多少?这三个层次的题目都是围绕长方体的体积和面积展开的,但是在难度上有所差异。A层次题目比较直观,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即可得出,比较适合学困生,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指导他们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B层次题目需要根据棱长总和来确定高,进而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针对中等生而设计;C层次题目需要利用已知条件计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进而计算体积,能够培养优等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能够充分激发学困生和中等生完成作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多的热情。而学有余力的优等生会更加注重提升拓展,进行较难题目的挑战,发展、开拓自己的思维。这种作业层次设计,既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提优”和“辅差”,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
3.关注教学现实,布置分层作业
作业是为了检验学生最近的学习成果,并帮助学生练习应用知识的能力,作业的形式是多元化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内化数学知识。常规的小学数学教师会以“题海战术”去布置课后作业任务,看似呈现了多种题型,而且也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但是实则却难以真正地优化学生的解题思维,反而会限制住学生的思考, 并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设计层次化的数学作业,关注各层学生的解题诉求,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让学生顺利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在设计分层作业时,笔者并不会严格按照四层学生结构去设计四层数学作业,而是会用星级标准去标注各个习题的难度水平,学生尝试按照由难到易的顺序去判断自己的认知最高点。比如,有的学生只能完成三个星级难度的数学作业,那么就可整理出标注三颗星的习题资源,由此解题;有的学生可以完成五星级难度水平的数学作业,那么就可将五星级习题资源整理出来,认真解题。值得一提的是,在展现分层习题结构时,笔者会模仿金字塔的外形结构,难度越低,那么习题的数量会多一些。这是因为对数学认知水平不高的学生需要通过重复性的习题检测去巩固知识记忆,否则难以产生深刻记忆;而数学认知能力较好的学生则可举一反三,通过-道题掌握一类题的解题方法 ,不必重复参与数学练习活动。
4.优化评价,提升实效
作业评价的分层也是分层作业设计的重要部分,主要分为当面批改和“等级+简语”的方式。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采取当面批改作业的方式,注重对这类学生的引导,对其学习方法、习惯等不足找到原因,并用赏识的眼光批阅他们的作业,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用激励的评价,使学生的习惯得到正向强化,重拾学习信心 ;对于中等生,注重鞭策评价, 指出学习中的不足,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对于优等生,教师应该注重给予其思路点拨,设计更高层次的习题让这类学生“吃饱”,从而使其在能力上不断得到发展。
结语
小学数学课内分层作业设计,带给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影响是深远的。在作业设计中,更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质疑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许立霞.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1(30):21-22.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内分层;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阶段。课内分层作业设计正是深刻契合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利于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也全面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一、小学数学课内分层作业设计的内涵
课内分层作业设计是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统一要求下,根据教学内容,综合考虑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理解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作业内容。这种分层作业设计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进而促进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是分层教学内涵和价值的充分体现。
二、小学数学课内分层作业设计的思考
1.深入考查,划分层次
开展分层作业设计,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这就需要深入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成长档案,对学生的平时检测和表现进行分析,并结合对学生的细致观察和了解,综合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性。教师根据掌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数学成绩、学习能力相当的为一个层次,可以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以此来作为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依据。优等生指数学基础扎实、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一般占班2级4人数的13;中等生指数学基础比较扎实、学习习惯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占班级人数的1/2;;学困生指数学学习习惯欠缺、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一般占班级人数的1/6。因此,教师必须要深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学生层次进行作业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学生主体分层时,--定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练习设计,全面发展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数学学习不是仅在课堂上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业习题的练习。通过作业习题的实战,能使数学知识深入根植学生心中,并能反映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设计分层作业时,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导向,针对一个知识点设计出不同难度的题目,主要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附加题等。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書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A层次: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样的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又是多少?B层次: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C层次: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这个纸盒的体积是多少?这三个层次的题目都是围绕长方体的体积和面积展开的,但是在难度上有所差异。A层次题目比较直观,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即可得出,比较适合学困生,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指导他们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B层次题目需要根据棱长总和来确定高,进而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针对中等生而设计;C层次题目需要利用已知条件计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进而计算体积,能够培养优等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能够充分激发学困生和中等生完成作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多的热情。而学有余力的优等生会更加注重提升拓展,进行较难题目的挑战,发展、开拓自己的思维。这种作业层次设计,既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提优”和“辅差”,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
3.关注教学现实,布置分层作业
作业是为了检验学生最近的学习成果,并帮助学生练习应用知识的能力,作业的形式是多元化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内化数学知识。常规的小学数学教师会以“题海战术”去布置课后作业任务,看似呈现了多种题型,而且也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但是实则却难以真正地优化学生的解题思维,反而会限制住学生的思考, 并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设计层次化的数学作业,关注各层学生的解题诉求,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让学生顺利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在设计分层作业时,笔者并不会严格按照四层学生结构去设计四层数学作业,而是会用星级标准去标注各个习题的难度水平,学生尝试按照由难到易的顺序去判断自己的认知最高点。比如,有的学生只能完成三个星级难度的数学作业,那么就可整理出标注三颗星的习题资源,由此解题;有的学生可以完成五星级难度水平的数学作业,那么就可将五星级习题资源整理出来,认真解题。值得一提的是,在展现分层习题结构时,笔者会模仿金字塔的外形结构,难度越低,那么习题的数量会多一些。这是因为对数学认知水平不高的学生需要通过重复性的习题检测去巩固知识记忆,否则难以产生深刻记忆;而数学认知能力较好的学生则可举一反三,通过-道题掌握一类题的解题方法 ,不必重复参与数学练习活动。
4.优化评价,提升实效
作业评价的分层也是分层作业设计的重要部分,主要分为当面批改和“等级+简语”的方式。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采取当面批改作业的方式,注重对这类学生的引导,对其学习方法、习惯等不足找到原因,并用赏识的眼光批阅他们的作业,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用激励的评价,使学生的习惯得到正向强化,重拾学习信心 ;对于中等生,注重鞭策评价, 指出学习中的不足,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对于优等生,教师应该注重给予其思路点拨,设计更高层次的习题让这类学生“吃饱”,从而使其在能力上不断得到发展。
结语
小学数学课内分层作业设计,带给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影响是深远的。在作业设计中,更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质疑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许立霞.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1(3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