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分析国外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验基础上,剖析了国内酒店管理专业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师资队伍不完善等问题,从而提出修改教学计划、完善实践课程体系,促进校企合作、完善实习模式和基地建设,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学能力等对策。
关键词:实践教学;国外经验;存在问题
一、引言
目前,國内酒店管理专业院校理论教学比重仍然占较大份额,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健全。而国际上优秀酒店管理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践重于教学。因此本文在探讨国外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实践模式、师资建设的基础上,为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若干建议和启发。
二、国外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验
1. 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丰富。国外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商业课程体系为核心,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之上,开设大量实用性和实操性较强的相关课程,它与国内学校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国外基础岗位见习并不统一安排实习时间和地点,由学生自行申请和组织安排,但至少要在酒店行业实习400个小时。二是国内实习多为基础岗位的实习。三是国外要求学生在完成酒店类的实习指导类课程后,自行与实习指导教师商议实习计划,在大三和大四中根据实习计划完成至少270个小时的基础管理岗位实习。四是在大学后两年中的管理岗位实习相当于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制订具体要完成的实习课程目标。国外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能促进学校供给与酒店需求的对接。
2. 教学方法多样。国外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较为多样,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有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任务导向法及酒店现场观摩等。全球最好的酒店管理院校美国康奈尔大学,其酒店管理学院最具特色的一门课是品酒课,每位学生带四个杯子去上课,每节课教师都会带6瓶不同品种的葡萄酒给大家品鉴,边教学生品酒边学习葡萄酒的历史和文化。每周五康奈尔大学都会要求行业内知名人士来进行公开演讲,学生必须穿着正装参加,学校还会根据学生的着装进行打分。康奈尔大学还有一个自己经营的特色餐厅,周一到周四下午5点开放,特色之处就在于餐厅中的服务人员、厨师、前台接待、财务等岗位完全由学生来担任。
3. 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国外旅游管理专业极为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队伍不断壮大。首先,在教师的选择上就把好关,聘用教师要具备优质的学历背景,同时必须在高星级酒店有较为丰厚的从业经历。其次,在教师队伍的培育上,也极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鼓励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到高星级酒店挂职锻炼,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同时,国外高校还会不定时邀请行业专家来高校做演讲,为学生接触酒店新鲜发展信息和管理服务方法提供便利。最后,还有一部分国外高校采用了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从此模式中找到了双方发展的契合点,实现了双赢。
4. 庞大的支持体系。国外酒店管理专业院校都拥有极其强大的就业支持、行业支持和校友支持。它们一般设有专门的就业服务指导中心,职责就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信息、就业服务、职业能力培训、简历制作帮助、面试指导以及社交辅助等。同时行业专家会经常受邀到学校进行讲座,激发学生对行业的热情。毕业生离校之前,会有专门的组织邀请他们加入校友群,成为会员。这样他们就能在校友网站上上传业务信息,有些校友还会定期出版校友杂志,涉及的内容包括介绍校友以及更新校友信息。
三、基于国外经验的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课程体系不完善。首先,国内高校实践课程在教学安排上的比重仍有待加强。其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上较为偏重对基础服务技能的培养,这类培养不能凸显本科生的教学层次,缺乏对职业道德、酒店基层管理技能以及通识能力的培养。再次,国内酒店管理专业还普遍缺乏针对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教材或指导指南。最后,有必要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指导。目前酒店见习的要求缺乏指导性和实用性,对实习内容和进度的要求也比较笼统,同时因为对酒店责任的制约没有具体的标准,导致很难达到预期实习目标。
2. 实践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国内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多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例如讲授法、讨论法,缺乏创新和系统性,而且酒店管理专业欠缺特色。同时课程实验的开出率和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例如培养方案一般会在大二时让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见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酒店工作和程序。
3. 师资队伍不完善。国内酒店管理专业在选择教师时较为注重学历,而学历层次较高的人往往酒店业从业经历较为匮乏。酒店经验丰富的人员往往学历较低,这就使高校酒店管理教师中缺少“双师型”人才,而仅存的“双师型”教师一般在多个院校同时授课,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基于国外经验的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1. 修改教学计划,完善实践课程体系。首先,要以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兼备的人才作为教学培养目标。其次,根据培养目标多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最后,在教学体系建设上,也可采用行业专家提出的人才要求,来制订培养方法和教学体系。在基础理论课程学习之余,也大量开设实用性强的相关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服务技能,还要增加职业素质和酒店基层管理技能训练项目。
2. 促进校企合作,完善实习模式和基地建设。酒店管理类高校要重视和酒店的合作,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提供一个稳定的实践基地,为酒店或相关行业提供需要的人才。校企联合的新型模式,也是欧洲和美国酒店院校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校企联合办学需要找到高校和企业的利益联结点,实现双赢。旅游企业反馈市场需求信息,使学校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借鉴国外“校内一体化”办学模式,为创建校内实训基地创造条件,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3. 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学能力。为提高学校课堂教学与社会行业需求的契合度,高校教师要加强与高校、酒店的对接,注重建设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要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引进具有酒店管理专业背景的教师;积极派遣教师到其他高校或国外进行访问交流;除了要坚持实践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学校还要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积极推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搞科研,进行课题研究;此外,学校还可与酒店高层管理人员合作,设立校内讲学兼职岗位,聘请酒店行业的优秀管理和服务人才作为兼职教师,让他们参与到学校教学、实践和课程设置中。通过外引内培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理论+实践双核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
4. 建立海外实习基地,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这是目前国内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不断向国际化发展,积极与国外高星级或连锁酒店合作,争取将毕业实习生送往国外,增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化教学是国外酒店管理教育的总体趋势,同时实践模式的“国际化”也已取得良好成绩。借鉴国外的经验,扩展实习渠道,努力开拓省外、海外的实习基地,为我国学生全球性就业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朱云洁.中澳高等院校A旅游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比较[J].酒店管理研究,2014(14):140-141.
关键词:实践教学;国外经验;存在问题
一、引言
目前,國内酒店管理专业院校理论教学比重仍然占较大份额,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健全。而国际上优秀酒店管理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践重于教学。因此本文在探讨国外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实践模式、师资建设的基础上,为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若干建议和启发。
二、国外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验
1. 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丰富。国外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商业课程体系为核心,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之上,开设大量实用性和实操性较强的相关课程,它与国内学校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国外基础岗位见习并不统一安排实习时间和地点,由学生自行申请和组织安排,但至少要在酒店行业实习400个小时。二是国内实习多为基础岗位的实习。三是国外要求学生在完成酒店类的实习指导类课程后,自行与实习指导教师商议实习计划,在大三和大四中根据实习计划完成至少270个小时的基础管理岗位实习。四是在大学后两年中的管理岗位实习相当于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制订具体要完成的实习课程目标。国外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能促进学校供给与酒店需求的对接。
2. 教学方法多样。国外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较为多样,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有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任务导向法及酒店现场观摩等。全球最好的酒店管理院校美国康奈尔大学,其酒店管理学院最具特色的一门课是品酒课,每位学生带四个杯子去上课,每节课教师都会带6瓶不同品种的葡萄酒给大家品鉴,边教学生品酒边学习葡萄酒的历史和文化。每周五康奈尔大学都会要求行业内知名人士来进行公开演讲,学生必须穿着正装参加,学校还会根据学生的着装进行打分。康奈尔大学还有一个自己经营的特色餐厅,周一到周四下午5点开放,特色之处就在于餐厅中的服务人员、厨师、前台接待、财务等岗位完全由学生来担任。
3. 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国外旅游管理专业极为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队伍不断壮大。首先,在教师的选择上就把好关,聘用教师要具备优质的学历背景,同时必须在高星级酒店有较为丰厚的从业经历。其次,在教师队伍的培育上,也极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鼓励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到高星级酒店挂职锻炼,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同时,国外高校还会不定时邀请行业专家来高校做演讲,为学生接触酒店新鲜发展信息和管理服务方法提供便利。最后,还有一部分国外高校采用了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从此模式中找到了双方发展的契合点,实现了双赢。
4. 庞大的支持体系。国外酒店管理专业院校都拥有极其强大的就业支持、行业支持和校友支持。它们一般设有专门的就业服务指导中心,职责就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信息、就业服务、职业能力培训、简历制作帮助、面试指导以及社交辅助等。同时行业专家会经常受邀到学校进行讲座,激发学生对行业的热情。毕业生离校之前,会有专门的组织邀请他们加入校友群,成为会员。这样他们就能在校友网站上上传业务信息,有些校友还会定期出版校友杂志,涉及的内容包括介绍校友以及更新校友信息。
三、基于国外经验的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课程体系不完善。首先,国内高校实践课程在教学安排上的比重仍有待加强。其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上较为偏重对基础服务技能的培养,这类培养不能凸显本科生的教学层次,缺乏对职业道德、酒店基层管理技能以及通识能力的培养。再次,国内酒店管理专业还普遍缺乏针对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教材或指导指南。最后,有必要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指导。目前酒店见习的要求缺乏指导性和实用性,对实习内容和进度的要求也比较笼统,同时因为对酒店责任的制约没有具体的标准,导致很难达到预期实习目标。
2. 实践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国内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多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例如讲授法、讨论法,缺乏创新和系统性,而且酒店管理专业欠缺特色。同时课程实验的开出率和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例如培养方案一般会在大二时让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见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酒店工作和程序。
3. 师资队伍不完善。国内酒店管理专业在选择教师时较为注重学历,而学历层次较高的人往往酒店业从业经历较为匮乏。酒店经验丰富的人员往往学历较低,这就使高校酒店管理教师中缺少“双师型”人才,而仅存的“双师型”教师一般在多个院校同时授课,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基于国外经验的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1. 修改教学计划,完善实践课程体系。首先,要以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兼备的人才作为教学培养目标。其次,根据培养目标多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最后,在教学体系建设上,也可采用行业专家提出的人才要求,来制订培养方法和教学体系。在基础理论课程学习之余,也大量开设实用性强的相关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服务技能,还要增加职业素质和酒店基层管理技能训练项目。
2. 促进校企合作,完善实习模式和基地建设。酒店管理类高校要重视和酒店的合作,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提供一个稳定的实践基地,为酒店或相关行业提供需要的人才。校企联合的新型模式,也是欧洲和美国酒店院校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校企联合办学需要找到高校和企业的利益联结点,实现双赢。旅游企业反馈市场需求信息,使学校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借鉴国外“校内一体化”办学模式,为创建校内实训基地创造条件,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3. 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学能力。为提高学校课堂教学与社会行业需求的契合度,高校教师要加强与高校、酒店的对接,注重建设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要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引进具有酒店管理专业背景的教师;积极派遣教师到其他高校或国外进行访问交流;除了要坚持实践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学校还要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积极推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搞科研,进行课题研究;此外,学校还可与酒店高层管理人员合作,设立校内讲学兼职岗位,聘请酒店行业的优秀管理和服务人才作为兼职教师,让他们参与到学校教学、实践和课程设置中。通过外引内培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理论+实践双核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
4. 建立海外实习基地,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这是目前国内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不断向国际化发展,积极与国外高星级或连锁酒店合作,争取将毕业实习生送往国外,增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化教学是国外酒店管理教育的总体趋势,同时实践模式的“国际化”也已取得良好成绩。借鉴国外的经验,扩展实习渠道,努力开拓省外、海外的实习基地,为我国学生全球性就业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朱云洁.中澳高等院校A旅游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比较[J].酒店管理研究,2014(1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