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工期控制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核心之一,目的是实现建设工期的总目标。进行工期控制,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但许多工程所采取的“赶工”措施往往不能达到其预期效果,主要原因在于对进度控制的科学性和内在规律的不重视,因此探讨和分析工期控制问题有助于提高工程进度控制水平,降低进度控制风险。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工期延迟的相关原因与相应对策。
【关键词】 建筑工程;工期;延迟;原因;对策
工期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建筑施工企业应充分分析影响项目工期的各种因素,并对其加以严格管理。制定规范的工期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进度管理组织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施工水平,减小意外情况对工期进度的影响以及因工期拖延带来的损失,及时对不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调整,从而保证项目进度如期完成。
一、建筑工程工期延迟的原因
1、业主因素。业主方作为建筑项目的投资方,往往倾向于关注建筑工程项目的工期,也往往会对工期提出相当紧迫的要求。但是,业主方对于工程项目的其他方面,如工程质量、施工影响因素等方面一般都缺乏专业的知识。因此,他们往往会忽略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和施工的合理性问题。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如果施工方自身对于施工设计的合理性和工程质量把握不到位,并且对于业主方的工期要求表现被动,就容易导致工程在质量审查阶段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工程返工等现象的出现,反而延误了工期。
2、设计因素。设计变更是影响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由于设计单位设计能力不足或对现场施工条件考察不周,设计图纸在实际施工中可能无法得到落实。在施工中,施工方如果发现原图纸有误或者设计不合理,必须及时与设计方进行讨论并加以更改,否则必然会影响工程进度。设计图纸变更的时间越晚,引起的施工变更甚至工程返工的代价就越大,在施工中,施工方如果低估了工程在技术实现上的困难,没有对设计图纸进行科学分析与会审,就可能因设计图纸的后期变更而影响工期。
3、施工方因素。部分建筑施工单位本身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工期管理意识淡薄,没有专门的工期管理相应部门或人员,缺乏总体的工期管理目标和计划,没有统一、规范的工期管理制度和措施,没有将工期进度目标进行合理分析和分层,没有具体的工期管理职责分工,没有合理的工期管理工作流程,导致工期管理无法落到实处。
4、经济因素。由于业主方没有及时将资金拨付到位或者施工方本身没有做好资金归集而致使资金不到位,导致工程不得不延迟或停止是建筑工程项目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一旦出现资金短缺问题,如果施工单位无法及时延续资金链,就可能导致工程延误,工期延长。另外,施工所用的建材、机械设备不能按期抵达现场或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不合格,施工单位所用设备落后、施工技术落后等等经济问题的存在,也可能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工期管理目标无法达成。
5、客观因素。施工环境中包含着施工工地现场地理环境、天气环境以及施工现场周围的建筑环境等多种因素,这些环境因素往往是不可预测的,施工计划必须不停地根据新的环境因素进行调整。如果施工单位事先没有做好地质探查工作,不能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往往会放大环境因素的影响,影响工程工期。此外,其他的一些客观因素,如总体经济环境、战争因素等也会对工期产生影响。
二、解决建筑工程工期延迟的有效对策
1、充分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期準备工作
(1)技术上的准备。技术上的准备通常是指利用一定的科学调查和研究,搜集相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资料,然后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这样才能为建筑工程施工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技术准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一个安排整个建筑施工的经济技术文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般包括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图、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等等。利用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进行指导,不仅科学合理,而且会产生明显的效果。所以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可以有效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进而在最大限度内缩减工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做好物质准备工作。相关的施工单位在施工前一定要将施工中需要的材料、构配件、机械设备和临时设施都准备好,只有这样工人在施工中才能有序而高效的工作。
(3)施工场地准备。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要平整施工现场的场地,修建一些施工时所用的临时道路,接通施工中所需的一些水管和电线等等。
(4)准备充足的施工力量。施工力量主要是指施工中的劳动力,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招聘以及培训一些建筑工程比较稀缺和特殊的工种、技术工人;招收和培训合同工及临时工;按照相应的计划组织不同的施工队伍进场,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
2、制定规范的工期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进度管理组织机构
制定统一规范的工期管理制度,编制进度计划和进度控制的工作流程,如工程进度检查的周期、方法、负责人员等等。由专门的部门和具有专业岗位资格的专人负责进度控制工作,对工程进度目标进行科学分析、论证,并将之分解和落实到各层次或各部门的进度管理人员,形成完整的进度控制目标体系。制定明晰的岗位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使各岗位进度人员既能各司其职,又能相互制约,共同完成工期管理目标。
3、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科学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建设时,首先要考虑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劳动负荷程度,科学合理的使用劳动力,在施工人员做满工时就不要在去进行突击工作,还要坚决拒绝疲劳施工,保证工程的劳动力达到均衡的状态,以避免其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有保证。其次需要建筑工程部门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的机制,对建筑工程的各个部门与相关的领导要明确责任。第三,在施工时要合理科学的安排工程施工的空间和时间,有效的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尽量的减少建筑建造的工程量,以保证工程的工期,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
4、保证资金要有充足的供应
为了确保资金顺利到账,施工方要主动和业主方交流。为保证施工方案可以按时实施,要主动对融资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升自己的融资能力。施工队伍的施工水平要不断的提升,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保证工期实现目标或者提早完工并节省工期,能力强、技术熟练的工人要优先聘请。为确保基础施工能力,提升工期管理能力,施工单位要不断地对施工新技术进行学习同时引进高端装置。
5、控制好施工过程中的偶然因素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偶然因素的发生,这些因素会对工程的工期和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有地基因素、施工工艺本身的风险因素以及当地的气候因素等。因此在施工之前企业就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同时提高施工的法律意识,可以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自身维权,以便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风险因素的不利影响。另外,建筑企业还要利用技术手段来减轻和回避预防风险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在工期内顺利的进行。
总之,工期控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实际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项目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施工单位,在对施工项目进行工期控制时,应充分考虑施工执行人员,施工团队技术与施工所用设备对工期控制的影响,并为其它不可控因素留有动态调整空间。
参考文献:
[1]虞志行.浅谈建筑工程项目工期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2,(14).
[2]孙亦民,宋光.浅析工程建设项目工期管理方法[J].科技信息.2011,(19).
[3]闫旭.谈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工期管理[J].低温建筑技术.2011,(05).
[4]杜玉民.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与管理[J].当代经济.2012年9月(下).
【关键词】 建筑工程;工期;延迟;原因;对策
工期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建筑施工企业应充分分析影响项目工期的各种因素,并对其加以严格管理。制定规范的工期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进度管理组织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施工水平,减小意外情况对工期进度的影响以及因工期拖延带来的损失,及时对不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调整,从而保证项目进度如期完成。
一、建筑工程工期延迟的原因
1、业主因素。业主方作为建筑项目的投资方,往往倾向于关注建筑工程项目的工期,也往往会对工期提出相当紧迫的要求。但是,业主方对于工程项目的其他方面,如工程质量、施工影响因素等方面一般都缺乏专业的知识。因此,他们往往会忽略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和施工的合理性问题。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如果施工方自身对于施工设计的合理性和工程质量把握不到位,并且对于业主方的工期要求表现被动,就容易导致工程在质量审查阶段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工程返工等现象的出现,反而延误了工期。
2、设计因素。设计变更是影响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由于设计单位设计能力不足或对现场施工条件考察不周,设计图纸在实际施工中可能无法得到落实。在施工中,施工方如果发现原图纸有误或者设计不合理,必须及时与设计方进行讨论并加以更改,否则必然会影响工程进度。设计图纸变更的时间越晚,引起的施工变更甚至工程返工的代价就越大,在施工中,施工方如果低估了工程在技术实现上的困难,没有对设计图纸进行科学分析与会审,就可能因设计图纸的后期变更而影响工期。
3、施工方因素。部分建筑施工单位本身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工期管理意识淡薄,没有专门的工期管理相应部门或人员,缺乏总体的工期管理目标和计划,没有统一、规范的工期管理制度和措施,没有将工期进度目标进行合理分析和分层,没有具体的工期管理职责分工,没有合理的工期管理工作流程,导致工期管理无法落到实处。
4、经济因素。由于业主方没有及时将资金拨付到位或者施工方本身没有做好资金归集而致使资金不到位,导致工程不得不延迟或停止是建筑工程项目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一旦出现资金短缺问题,如果施工单位无法及时延续资金链,就可能导致工程延误,工期延长。另外,施工所用的建材、机械设备不能按期抵达现场或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不合格,施工单位所用设备落后、施工技术落后等等经济问题的存在,也可能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工期管理目标无法达成。
5、客观因素。施工环境中包含着施工工地现场地理环境、天气环境以及施工现场周围的建筑环境等多种因素,这些环境因素往往是不可预测的,施工计划必须不停地根据新的环境因素进行调整。如果施工单位事先没有做好地质探查工作,不能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往往会放大环境因素的影响,影响工程工期。此外,其他的一些客观因素,如总体经济环境、战争因素等也会对工期产生影响。
二、解决建筑工程工期延迟的有效对策
1、充分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期準备工作
(1)技术上的准备。技术上的准备通常是指利用一定的科学调查和研究,搜集相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资料,然后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这样才能为建筑工程施工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技术准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一个安排整个建筑施工的经济技术文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般包括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图、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等等。利用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进行指导,不仅科学合理,而且会产生明显的效果。所以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可以有效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进而在最大限度内缩减工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做好物质准备工作。相关的施工单位在施工前一定要将施工中需要的材料、构配件、机械设备和临时设施都准备好,只有这样工人在施工中才能有序而高效的工作。
(3)施工场地准备。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要平整施工现场的场地,修建一些施工时所用的临时道路,接通施工中所需的一些水管和电线等等。
(4)准备充足的施工力量。施工力量主要是指施工中的劳动力,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招聘以及培训一些建筑工程比较稀缺和特殊的工种、技术工人;招收和培训合同工及临时工;按照相应的计划组织不同的施工队伍进场,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
2、制定规范的工期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进度管理组织机构
制定统一规范的工期管理制度,编制进度计划和进度控制的工作流程,如工程进度检查的周期、方法、负责人员等等。由专门的部门和具有专业岗位资格的专人负责进度控制工作,对工程进度目标进行科学分析、论证,并将之分解和落实到各层次或各部门的进度管理人员,形成完整的进度控制目标体系。制定明晰的岗位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使各岗位进度人员既能各司其职,又能相互制约,共同完成工期管理目标。
3、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科学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建设时,首先要考虑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劳动负荷程度,科学合理的使用劳动力,在施工人员做满工时就不要在去进行突击工作,还要坚决拒绝疲劳施工,保证工程的劳动力达到均衡的状态,以避免其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有保证。其次需要建筑工程部门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的机制,对建筑工程的各个部门与相关的领导要明确责任。第三,在施工时要合理科学的安排工程施工的空间和时间,有效的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尽量的减少建筑建造的工程量,以保证工程的工期,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
4、保证资金要有充足的供应
为了确保资金顺利到账,施工方要主动和业主方交流。为保证施工方案可以按时实施,要主动对融资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升自己的融资能力。施工队伍的施工水平要不断的提升,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保证工期实现目标或者提早完工并节省工期,能力强、技术熟练的工人要优先聘请。为确保基础施工能力,提升工期管理能力,施工单位要不断地对施工新技术进行学习同时引进高端装置。
5、控制好施工过程中的偶然因素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偶然因素的发生,这些因素会对工程的工期和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有地基因素、施工工艺本身的风险因素以及当地的气候因素等。因此在施工之前企业就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同时提高施工的法律意识,可以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自身维权,以便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风险因素的不利影响。另外,建筑企业还要利用技术手段来减轻和回避预防风险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在工期内顺利的进行。
总之,工期控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实际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项目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施工单位,在对施工项目进行工期控制时,应充分考虑施工执行人员,施工团队技术与施工所用设备对工期控制的影响,并为其它不可控因素留有动态调整空间。
参考文献:
[1]虞志行.浅谈建筑工程项目工期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2,(14).
[2]孙亦民,宋光.浅析工程建设项目工期管理方法[J].科技信息.2011,(19).
[3]闫旭.谈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工期管理[J].低温建筑技术.2011,(05).
[4]杜玉民.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与管理[J].当代经济.2012年9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