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已成为现代中职教育中重要的课程之一。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广大群众的生活和工作中。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能力和优秀素质的人才,能够在学习结束之时,立刻投入到工作、生活中,成为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对中职计算机教学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94-02
计算机已成为现代中职教育中重要的课程之一,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广大群众的生活和工作中。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能力和优秀素质的人才,能够在学习结束之时,立刻投入到工作、生活中,成为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教学课程设置比较平淡,没有突出的特色,教学内容无法跟上计算机本身技术的更新速度。有些教材的选择不适宜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过于简单,使学生失去兴趣,无法吸引学生,很难学到东西。而难度过大的教材,又使学生难以接受、学习。计算机专业学生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教材内容酷似没有做到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分。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条件很难改善
虽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但由于资金要求过多的计算机实验机房、多媒体教学设备很难及时地更新换代,这就使得理论课程没能及时配合实际操作,导致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很难得到提高。在计算机高度发达的今天,计算机已成为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途径,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机、简单的计算机维修,熟练地掌握计算机软件及软件设计与制作,都成为衡量现代社会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理想与现实严重脱节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也是一门要求实践巩固的课程。理论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实践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手段,应用作为计算机专业的目的,所以要将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部分学校由于各种条件约束,计算机配备不完整,实际的训练受到限制,学生的正常上机训练难以得到保障。
(四)中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低
中职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基础课程要求较高,而恰恰中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落后,学生很难提高学习兴趣,缺乏对计算机教学的主动性学习。
(五)中职计算机教学课程与学生就业存在脱节现象
部分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过于笼统简单,某些计算机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很多专业性较强、较为实用的课程没有作为重点课程开设,学生没有学到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另外,学校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实践技能学生没有较好地完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缺乏使中职计算机教学与就业严重脱节。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一)将中职计算机专业进行合理定位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定位,首先要参考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形,分析当地的就业形势,对计算机相关岗位要重点培养。对于一些成熟的企业,面对人才再次培养的情况,仍旧乐于接受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培训成本。而一些较小的企业,引收学生到工作岗位时,需要其立即独立操作完成一些软件,这些软件或系统,学生在校期间接触较少,所以需要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准确地定位学生培养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明确中职计算机人才规格
要分析岗位职业,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明确设置课程内容。例如,作为网络管理人员这一岗位,要求此岗位的人员负责计算机的网络服务器、交换机、线路连接、服务器控制,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运行,日常监控及保养维护工作,以及远程用户的管理、局域网、网络会议系统等等,明确了计算机人员职责,有重点性地培养人才。
(三)改善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践环境
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实践环境,使学生不断地提高实践的能力,打造开放式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的授模式转化为主动的学习的过程,中职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地对教学提出质疑,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地运用教学材料进行学习,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完善自己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包含职业资格认证以及技术标准
通过职业资格认证可以更专业、更直接地反映计算机职业学习者的技术水平以及实际的操作能力。将中职计算机教学能够获得职业资格认证证书作为教学的一项目标,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中所要求的知识点与职业技能融入日常的教学课程,确保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能够完全掌握职业资格认证的知识,中职教学中也可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因岗施教,对教学课程要进行项目设计,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不同的课程训练,作为一项实践性强的课程,学生需要不断地强化岗位训练,熟悉工作技能,从而较快地适应岗位职责。采用相应的企业版软件模拟,使学生在实训中真切地感受到工作的责任,此种训练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建立“三方认证”体系,按照职业资格认证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按照此种考核评价方式直接突破了只有学校老师才可以对学生进行考核打分的惯用的结果式的模式,让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一同给学生考核打分,评定成绩,甚至可以使企业教师评定分数的比例大于校内教师的评定分数比例。企业教师往往给学生的评定标准以及分数更可以真实可靠地反映出学生的成绩。企业教师可以根据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直接考核学生的工作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快更认真地融入工作环境中,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从而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五)实现校企共同建设教学资源
当“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被确定的同时,人才的培养目标也配合着此种模式进行着,为学生、学校、企业创造了完美的共赢点。校企合作为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校企共建实现了实景教学的理想化模式,为企业人力资源的使用计划做了很好的铺垫,企业不仅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全真的实景工作环境,还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企业工作中所要完成的工作项目,使学生充分积累了知识与实践经验,实现了课程学习与企业生产的一致性。
(六)加强计算机专业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现代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尽管基础科学的分科分类越来越细,但是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社会职业则呈现综合性发展趋势,社会分工日益变细,职业知识、技能的交叉面日益加大。交叉职业和新兴职业所要求的许多技能和知识已大大超过了传统职业所界定的内容范围,它们不只是属于某种职业,而是许多职业的共同基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求职场上逊色于熟悉计算机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作为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现在就业的渠道大大降低了。因此,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作为其他学科的辅助学习手段,会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作为计算机专业,我们更应当在课程设置中加大这方面的力度,加大其他学科在计算机专业的融合。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鼓励他们学习第二专业。
最后,职业教育中计算机专业尤其要密切关注市场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体系,结合教学改革,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希军.提高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2]李琼,吴晓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几点思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3]冀亚丽.浅谈如何提高高等院校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质量[J].计算机教育,2009,(3).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94-02
计算机已成为现代中职教育中重要的课程之一,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广大群众的生活和工作中。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能力和优秀素质的人才,能够在学习结束之时,立刻投入到工作、生活中,成为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教学课程设置比较平淡,没有突出的特色,教学内容无法跟上计算机本身技术的更新速度。有些教材的选择不适宜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过于简单,使学生失去兴趣,无法吸引学生,很难学到东西。而难度过大的教材,又使学生难以接受、学习。计算机专业学生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教材内容酷似没有做到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分。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条件很难改善
虽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但由于资金要求过多的计算机实验机房、多媒体教学设备很难及时地更新换代,这就使得理论课程没能及时配合实际操作,导致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很难得到提高。在计算机高度发达的今天,计算机已成为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途径,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机、简单的计算机维修,熟练地掌握计算机软件及软件设计与制作,都成为衡量现代社会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理想与现实严重脱节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也是一门要求实践巩固的课程。理论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实践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手段,应用作为计算机专业的目的,所以要将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部分学校由于各种条件约束,计算机配备不完整,实际的训练受到限制,学生的正常上机训练难以得到保障。
(四)中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低
中职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基础课程要求较高,而恰恰中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落后,学生很难提高学习兴趣,缺乏对计算机教学的主动性学习。
(五)中职计算机教学课程与学生就业存在脱节现象
部分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过于笼统简单,某些计算机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很多专业性较强、较为实用的课程没有作为重点课程开设,学生没有学到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另外,学校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实践技能学生没有较好地完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缺乏使中职计算机教学与就业严重脱节。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一)将中职计算机专业进行合理定位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定位,首先要参考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形,分析当地的就业形势,对计算机相关岗位要重点培养。对于一些成熟的企业,面对人才再次培养的情况,仍旧乐于接受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培训成本。而一些较小的企业,引收学生到工作岗位时,需要其立即独立操作完成一些软件,这些软件或系统,学生在校期间接触较少,所以需要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准确地定位学生培养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明确中职计算机人才规格
要分析岗位职业,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明确设置课程内容。例如,作为网络管理人员这一岗位,要求此岗位的人员负责计算机的网络服务器、交换机、线路连接、服务器控制,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运行,日常监控及保养维护工作,以及远程用户的管理、局域网、网络会议系统等等,明确了计算机人员职责,有重点性地培养人才。
(三)改善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践环境
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实践环境,使学生不断地提高实践的能力,打造开放式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的授模式转化为主动的学习的过程,中职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地对教学提出质疑,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地运用教学材料进行学习,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完善自己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包含职业资格认证以及技术标准
通过职业资格认证可以更专业、更直接地反映计算机职业学习者的技术水平以及实际的操作能力。将中职计算机教学能够获得职业资格认证证书作为教学的一项目标,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中所要求的知识点与职业技能融入日常的教学课程,确保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能够完全掌握职业资格认证的知识,中职教学中也可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因岗施教,对教学课程要进行项目设计,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不同的课程训练,作为一项实践性强的课程,学生需要不断地强化岗位训练,熟悉工作技能,从而较快地适应岗位职责。采用相应的企业版软件模拟,使学生在实训中真切地感受到工作的责任,此种训练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建立“三方认证”体系,按照职业资格认证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按照此种考核评价方式直接突破了只有学校老师才可以对学生进行考核打分的惯用的结果式的模式,让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一同给学生考核打分,评定成绩,甚至可以使企业教师评定分数的比例大于校内教师的评定分数比例。企业教师往往给学生的评定标准以及分数更可以真实可靠地反映出学生的成绩。企业教师可以根据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直接考核学生的工作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快更认真地融入工作环境中,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从而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五)实现校企共同建设教学资源
当“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被确定的同时,人才的培养目标也配合着此种模式进行着,为学生、学校、企业创造了完美的共赢点。校企合作为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校企共建实现了实景教学的理想化模式,为企业人力资源的使用计划做了很好的铺垫,企业不仅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全真的实景工作环境,还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企业工作中所要完成的工作项目,使学生充分积累了知识与实践经验,实现了课程学习与企业生产的一致性。
(六)加强计算机专业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现代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尽管基础科学的分科分类越来越细,但是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社会职业则呈现综合性发展趋势,社会分工日益变细,职业知识、技能的交叉面日益加大。交叉职业和新兴职业所要求的许多技能和知识已大大超过了传统职业所界定的内容范围,它们不只是属于某种职业,而是许多职业的共同基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求职场上逊色于熟悉计算机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作为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现在就业的渠道大大降低了。因此,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作为其他学科的辅助学习手段,会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作为计算机专业,我们更应当在课程设置中加大这方面的力度,加大其他学科在计算机专业的融合。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鼓励他们学习第二专业。
最后,职业教育中计算机专业尤其要密切关注市场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体系,结合教学改革,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希军.提高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2]李琼,吴晓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几点思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3]冀亚丽.浅谈如何提高高等院校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质量[J].计算机教育,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