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国内研究综述

来源 :领导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friend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因此,为拓宽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研究的视野,明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现状,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做好现有学术成果的总结梳理是极有必要的。通过梳理发现,已有研究还存在着未能构建起整合的分析框架、缺乏个体响应的模式与机理研究、缺少定量探析等不足之处,这些都是亟需深入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0)13-0058-05
  意识形态领域是政治安全的前沿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发挥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等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重要功能,必须将意识形态教育放在突出位置。近年来,以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国内学者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梳理已有研究成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相关问题研究的现状,对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等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文章以中国知网为文献库,分别以“高校意识形态”和“新媒体时代”为主次要关键词进行精确检索,统计了五年来(2015年1月1日—2020年6月5日)相关研究文献的分布情况。
  从时间上来看,国内学者对以“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意识形态”为主题开展的研究及发表的成果数量每年都呈显著上升趋势,这与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及党中央对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重视密切相关。意识形态领域在新形势下面临着“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些重要论断都极大地激发了國内学者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热情,并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
  文章聚焦国内学者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话题重点探讨的几个方面,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做”为逻辑展开,深刻理解意识形态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分析当前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研究梳理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策略路径,旨在把握学术界相关研究的进程和现状,为下一步创新发展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建立健全高校意识形态防控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意识形态包含政治思想、社会文化、道德导向、宗教信仰等诸多内容,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受来自外部威胁或内部干扰而失序,人民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并不断增强向心力与凝聚力,从而实现社会稳定、和谐与健康发展。在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内涵的研究中,李咏梅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任务总结为发展和创新意识形态理论、保持意识形态的持续传承、维持意识形态在舆论领域的主导地位、强化高校文化阵地建设、引导和管理好境外留学生五个方面。陶培之则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出发,解析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两大职责:一是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找到个人价值;二是培育大学生的共同体意识,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社会集体产生认同,并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事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高等教育核心问题。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使思想文化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西方国家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企图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消融。因此,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有助于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引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塑造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覃事太等认为,做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确保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利于保证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郑洁等则认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应对国际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保证,是和谐校园构建和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形式,主要指依托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电子媒体形态,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快捷性、平等性、虚拟化和个性化等特点。首先,就新媒体与意识形态的相关性而言,新媒体本身具有意识形态性,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新媒体中的所有内容都彰显了其特定的意识形态属性,而全球化时代西方的话语输出、自媒体时代多样的话语选择都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话语体系所面临的境遇和考验。其次,新媒体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场所。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它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在社会环境多元化和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亟需建构一套适应新媒体特点的、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
  1.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机遇
  一是丰富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形式。新媒体的出现,推动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形式的拓展与优化,使学生有机会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索,成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真正主体。王大伟指出,新媒体不仅使意识形态教育的载体多样化,为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并且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成为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以及内容创新的强大技术支持。张思军等指出,在新媒体时代,相比于传统的专家讲座、授课教学与主题班会等学习方式,融合了音频、图片、视频的网络新媒体方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是更为大学生接受的、更具实效性的意识形态教育形式。   二是形成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合力。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人人都能参与、时时都能参与,也就能有效联系起大学生教育的各个主体与环境。鄭洁等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对意识形态教育合力形成的促进作用:第一,高校凭借互联网技术发挥主导性作用,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多途径教育,促进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之间形成合力;第二,借助方便快捷的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家校间的协同,促进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形成合力;第三,通过移动互联网创造的空间和平台,实现与社会的互动,促进了高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形成合力。
  三是增强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科学性。新媒体的使用改变了传统传播方式本身所具有的单向性、强制性和非选择性的缺陷,提高了网络传播方式的广泛性,信息的收集、整理、搜索等比以往更加高效和精准,使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能够做到合理布局、精确分类,有据可循、有的放矢。段虹认为,新媒体中大数据分析的运用能够帮助高校对各类思潮进行整体性把握,有助于提升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科学性,进而改善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状况。
  2.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是冲击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流内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是我国意识形态教育主流内容,而新媒体中夹杂的诸多不良内容却会对其造成冲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隐藏在新媒体中的不健康讯息往往会迷惑住青年大学生,导致大学生价值观趋向消极;第二,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新左派思潮等成为诱惑大学生的几大社会思潮;第三,敌对势力通过新媒体将所谓“普世价值”、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价值观潜入大学校园。这都将导致大学生逐渐产生崇洋媚外的心态,甚至摒弃中国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提高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管理难度。新媒体开放、交互、虚拟化的特点导致难以对其进行控制,任何人都有机会发布信息。韩继超认为,新媒体信息的海量化、传播的自由性以及空间的虚拟性,加之部分高校缺乏阵地意识和管理制度,使得高校管控意识形态传播的能力大大下降。
  三是颠覆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传统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意识形态教育最前沿的一环,但伍廉松指出,网络新媒体的碎片化特征使得学生能够很容易获取多元化的信息和知识,造成大学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再期待与听从,削弱了高校思政课的权威性。鉴于此,刘左元等认为,高校德育教师需要改变固有的授课模式与思维,不断使用新技术创新课程环节,才能设计出与时俱进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培养方案。
  四、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路径
  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管理型走向治理型。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如何从“管理”走向“治理”?围绕这个问题,学者们从“信什么”“防什么”“改什么”等不同维度,探讨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是解决“信什么”的问题,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一方面要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直接领导权。覃事太等指出,高校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委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要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绝对主导地位。高校要积极主动向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三个时代命题,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牢固的共同思想基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二是解决“防什么”的问题,优化高校意识形态管理权。第一,健全新媒体意识形态的监管制度。第二,健全意识形态教育的保障制度。第三,健全意识形态教育的人才培养制度。通过选拔与培训,建设一支有信念、懂技术、讲原则、接地气、能干事的青年教师队伍来专门负责校园意识形态安全与教育工作。
  三是解决“改什么”的问题,增强高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第一,创新意识形态教育形式和教育理论。乔长水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要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攻坚马克思主义系列理论研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师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不断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第二,创新意识形态教育阵地。高校要致力于打造和推广属于自己的新媒体平台,进而引导学生紧跟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导向。
  五、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研究展望
  总体来说,国内学者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一些了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研究格局初步形成,但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尚有较大空间。
  一是加强新媒体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逻辑关系研究。从已有研究成果看,如何对意识形态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是其难点。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意识形态话语权、意识形态管理权以及国家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等内容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且已有研究未能构建起整合的分析框架,多数是割裂地看待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防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难以形成系统的应对方案。据此,后续研究需要构建起整合的分析框架来探究新媒体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未来趋势,辨析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信息传播、认同的规律和方法,优化解决途径的具体性、针对性、系统性,继而形成趋利避害的行动方案。
  二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防控主体研究。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要立足于当前大学生的历史地位和特殊使命,关注新媒体时代对个体认同心理及新媒体时代诸多新的特征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心。已有研究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思路,即研究以理论和逻辑的推导为主,其优势在于可以形成对宏观现象与规律的把握,从而提出指导行动的顶层设计,但缺乏对高校学生群体特征及其对新媒体响应的模式与机理研究,无法进一步探究现象背后的动机、影响机制等微观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采用自下而上的归纳思路,对意识安全形态防控的主体开展调研以悉知其行为规律,从而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方案。
  三是加强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防控机制研究。既有研究多以文件解读、理论阐释、价值引领等形式存在,宣传色彩较浓,缺乏系统深入地把高校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置身于自媒体时代中去考量。如何紧密结合实证分析数据,既注重从宏观规划上研究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防控的模式构建,也注重从行为保障上激励学生参与新媒体意识形态教育,探寻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揭示其规律,围绕“谁来建设”“对谁建设”“建设什么”和“怎样建设”等方面,构建起“趋利避害地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和安全防控”的模式,不仅是一个理论研究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应用性问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
  [2]王景云.新媒体对中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7,(4).
  [3]李咏梅.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控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4]覃事太,吴长锦.加强高校意識形态建设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2).
  [5]郑洁,徐强.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J].学术论坛,2017,40(6).
  [6]李亚曦.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8.
  [7]康菲菲.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能力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8]张思军,余茜.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机遇、挑战与路径探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7(6).
  [9]段虹.略论大数据分析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1).
  [10]袁小云.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
  [11]玄铮.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3).
  [12]韩继超.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三权”体系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2).
  [13]刘向锋,王忠彦.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
  [14]伍廉松.网络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J].教育评论,2017,(5).
  [15]刘左元,李林英.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认知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
  [16]李治勇,李兴.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再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
  [17]聂立清,王雨峰.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传播的实现[J].思想教育研究,2019,(2).
  [18]张一,罗理章.新媒体境遇下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学术探索,2012,(12).
  责任编辑:马程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对硬组织修复材料的探索一直是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硬组织修复材料具有功能上的特殊性——应用于负载及复杂受力环境中,因此对力学性能有较高要求。传统的羟基磷
现在城市的主要建筑结构类型为高层住宅,高层住宅主要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本文以工程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层住宅楼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进行结构设计时,不能为了追
分布式领导作为20世纪90年代西方教育界盛行的一种教育领导理论,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背景下,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实际
柚皮经盐酸溶液提取而得果胶提取液,分别以醇沉法和盐析法从提取液中沉淀果胶.研究并获得了两种沉淀方法的最佳沉淀条件,比较了不同沉淀方法的乙醇消耗量,探索了不同沉淀方法
摘要:为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地方审计组织方式创新势在必行。而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方略对于推进地方审计组织方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为在简政放权中实现审计的独立性和多元性、在放管结合中强调审计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在优化服务中促进审计的全面性和精准性。然而,现行地方审计组织方式在组织结构、职能转型、协同能力和民主参与等方面存在的困境严重制约了地方审计改革持续深入发展。因此,要紧扣“放管服”改革
以啤酒糟为原料,添加EM微生态制剂进行厌氧培养,确定了啤酒糟EM生物转化的最适操作条件,使啤酒糟经生物转化后粗蛋白含量提高了15%以上,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啤酒糟生产高蛋白制品提供了一条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主体的自身发展需要,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提出了要求,这同样也是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得以提升的关键。当前,我国高校
接受临床骨修复患者的数量已仅次于输血患者,骨缺损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长期以来,用于骨组织修复的材料主要是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自体移植主要的缺点是来源
本文笔者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期间,通过收集语料、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以所在孔子学院的学生为对象,对巴西学生的汉字习得与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笔者首先从孔院老师、孔院教学对象、孔院汉语课程设置、孔院汉字教材等方面对孔子学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通过对孔子学院学生汉字学习情况和汉语老师汉字教学情况的调查、整理与分析,了解孔院学生汉字习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