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小学数学课堂而言,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则是课堂导入,这主要是因为该环节是学生由旧知向新知的过渡阶段。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形成認知冲突进而调动其数学学习兴趣,在最短时间内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基于此,文章将着眼于“五练式”教学模式,简要分析过渡导入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过渡导入练;小学数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0-217
引言
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而且在该基础上能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可从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课前导入环节存在一定问题,而且对学生数学学习效果造成影响。在采取“五练式”教学模式中的过渡导入法时,教师未能意识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的重要性,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进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对导入环节的重视,并将其视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出发点。
一、简析课堂过渡导入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更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条件。正如古语说的“万事开头难”,在开头会投入许多精力与大量时间,可要是能将头开好后面的事情会容易很多,对于教学“开头”则是课堂导入[1]。因此,数学教师应灵活应用“五练式”教学模式,在课堂导入方面加以精心设计。认真对待课堂导入环节,为整堂课开创一个好的开端,那么就等于课堂教学成功了1/2。同样因为课堂导入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的作用,因此能否成功进行课堂导入,直接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的课堂导入是有效的是成功的?应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习兴趣,期待接下来需要学习的内容,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尽快进入最佳的教学境界。从当前小学数学实际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小学生均提不起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较为抽象,因此许多学生缺少高昂的数学学习兴趣,这也说明在小学数教学中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作为课堂教学起步阶段的课堂导入要是“导得好”,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心中的求知欲,点燃他们的智慧火花,在学习数学中激发数学逻辑思维、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作为数学教师应将过渡导入练环节有效落实,在一堂数学课中不仅可以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而且可以为新知传授搭桥铺路,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五练式”教学模式——过渡导入练应用路径分析
第一,实践导入法。在具体课堂导入中,数学教师需要将教学实践价值体现出来。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实现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将两者紧密相连。我们以“圆柱表面积”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制作一个圆柱体模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圆柱体模型进行拆分,一部分学生小组圆柱的侧面积是长方形,另一部分则是正方形,这样关于“圆柱侧面积”计算主要差别就是圆柱侧面。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会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为圆柱表面积与侧面积计算方式的学习打下基础,具体应用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第二,复习导入法。该课堂导入模式又被称为“温故导新”,其主要是借助复习已学知识,之后依据和这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相联系然后将新课导入,而且这种方式也是最为常见的导入方式之一[2]。对于复习导入而言,主要优势能进一步削弱学生对于新知的陌生感,具有桥梁连接的作用,这样降低学生学习新知的困难程度。与此同时,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新课导入还有助学生如同“连锁链”表面上分隔知识点、但实际上市一环环连接每一个独立知识点,让学生可在短时间内把新知归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对知识点体系进一步完善。我们以“百分数应用题”为例,在进行新课教学前可以带领学生对分数以及百分数转化进行简要复习。例题:已知一桶矿泉水在倒出2/5桶内的水为12L,试问该桶矿泉水一共有多少升?。之后再把题中条件的“五分之二”变成“40%”,引导学生进行计算,通过这种方式将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有效联系,由此在温习所学知识的同时还有助于掌握新知。采用复习导入法在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的同时,深刻掌握新知,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另外一种常用的导入方法为情境导入,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设备、生动语言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通常会将问题作为情境构建主线。在具体直观的问题情境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结束语: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其教学特征决定了进行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设计课堂导入的关键是教师怎样在此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出于更好地应用“五练式”教学模式,在课前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授内与目标,以学情分析为基础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设计,从而发挥导入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此启迪学生思维。
参考文献
[1]王慧娟.提高课堂导入技术水平——构建魅力小学数学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8(07):120-121.
[2]苏宗混.简洁开场,精巧导课——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146-147.
关键词:过渡导入练;小学数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0-217
引言
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而且在该基础上能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可从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课前导入环节存在一定问题,而且对学生数学学习效果造成影响。在采取“五练式”教学模式中的过渡导入法时,教师未能意识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的重要性,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进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对导入环节的重视,并将其视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出发点。
一、简析课堂过渡导入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更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条件。正如古语说的“万事开头难”,在开头会投入许多精力与大量时间,可要是能将头开好后面的事情会容易很多,对于教学“开头”则是课堂导入[1]。因此,数学教师应灵活应用“五练式”教学模式,在课堂导入方面加以精心设计。认真对待课堂导入环节,为整堂课开创一个好的开端,那么就等于课堂教学成功了1/2。同样因为课堂导入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的作用,因此能否成功进行课堂导入,直接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的课堂导入是有效的是成功的?应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习兴趣,期待接下来需要学习的内容,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尽快进入最佳的教学境界。从当前小学数学实际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小学生均提不起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较为抽象,因此许多学生缺少高昂的数学学习兴趣,这也说明在小学数教学中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作为课堂教学起步阶段的课堂导入要是“导得好”,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心中的求知欲,点燃他们的智慧火花,在学习数学中激发数学逻辑思维、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作为数学教师应将过渡导入练环节有效落实,在一堂数学课中不仅可以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而且可以为新知传授搭桥铺路,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五练式”教学模式——过渡导入练应用路径分析
第一,实践导入法。在具体课堂导入中,数学教师需要将教学实践价值体现出来。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实现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将两者紧密相连。我们以“圆柱表面积”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制作一个圆柱体模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圆柱体模型进行拆分,一部分学生小组圆柱的侧面积是长方形,另一部分则是正方形,这样关于“圆柱侧面积”计算主要差别就是圆柱侧面。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会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为圆柱表面积与侧面积计算方式的学习打下基础,具体应用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第二,复习导入法。该课堂导入模式又被称为“温故导新”,其主要是借助复习已学知识,之后依据和这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相联系然后将新课导入,而且这种方式也是最为常见的导入方式之一[2]。对于复习导入而言,主要优势能进一步削弱学生对于新知的陌生感,具有桥梁连接的作用,这样降低学生学习新知的困难程度。与此同时,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新课导入还有助学生如同“连锁链”表面上分隔知识点、但实际上市一环环连接每一个独立知识点,让学生可在短时间内把新知归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对知识点体系进一步完善。我们以“百分数应用题”为例,在进行新课教学前可以带领学生对分数以及百分数转化进行简要复习。例题:已知一桶矿泉水在倒出2/5桶内的水为12L,试问该桶矿泉水一共有多少升?。之后再把题中条件的“五分之二”变成“40%”,引导学生进行计算,通过这种方式将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有效联系,由此在温习所学知识的同时还有助于掌握新知。采用复习导入法在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的同时,深刻掌握新知,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另外一种常用的导入方法为情境导入,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设备、生动语言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通常会将问题作为情境构建主线。在具体直观的问题情境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结束语: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其教学特征决定了进行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设计课堂导入的关键是教师怎样在此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出于更好地应用“五练式”教学模式,在课前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授内与目标,以学情分析为基础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设计,从而发挥导入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此启迪学生思维。
参考文献
[1]王慧娟.提高课堂导入技术水平——构建魅力小学数学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8(07):120-121.
[2]苏宗混.简洁开场,精巧导课——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