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写好新闻,写出出彩的新闻报道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握新闻写作的角度。写作角度的把握是新闻写作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整体谋篇布局,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总是从最佳的角度来表现新闻主题。新闻角度的选择会为一则新闻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新闻角度的概念、如何选择新闻角度及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分析怎样更好地把握新闻角度。
【关键词】新闻 写作 角度
新闻角度是记者在写作时选取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是观察分析事物的着眼点,也是选材、立意、构思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新闻报道,不仅要用“事实说话”,而且还要说短话,说要紧的话。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直接影响报道的效果。因此,新闻角度的选择对于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尤其重要,一篇新闻报道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记者新闻角度的选择。笔者认为,要选择好的新闻角度应该从几方面入手。
一、首先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去选择角度
有句很有哲理的广告语说“高度决定角度”,也有俗语说“站得高,望得远”足以证明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高度,才能更好地选择新闻角度。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当我们采访到很多资料后,会发现很多的采访内容孤立地摆放在一起,找不到人物、事物、问题的最佳报道“切入点”。或者只能看到新闻的表象,看不到新闻的实质,看不到“主流”,报道出来的东西都是别人的旧闻,称不上真正的新闻报道。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现象发生,除了没有具备新闻人的敏感外,很大的原因就是记者没有站得高,没有站到全局的高度去考虑问题。
所谓全局的高度,也就是宏观高度,包括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形势、思想动态,较大范围的客观情况,发展趋势、趋向等。这些构成了新闻的社会背景,没有这些大背景,便无法判断其新闻价值的大小。只有全局在胸,才能做到对新闻报道心中有数,对所报道的事实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观察和分析,从中选准最佳角度,写出最有价值、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新闻来。对于煤炭企业报的记者,更应该具备这样的素质。要对煤炭行业深入了解,才能在报道中站到一定高度去写作,特别是要把握好国家的大形势和煤炭企业的发展形势。
例如,从2012年开始,由于各种原因,煤炭行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逆转。这为煤炭销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在这样的形势下既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又能表现煤炭行业在应对危机面前做出的各大举措。这就需要在报道的时候动脑筋,如果报道得不合适,没有站在全局角度去把握,很可能会吃力不讨好,带来不好的影响。经过深入的采访,记者采访到了销售行业里的几名先锋。通过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写危机中的销售人。更好地通过人物、人物的事迹表现出所要表现的新闻主题。如果不站在全局考虑,简单粗放地报道销售形势,既不符合实际,也没有准确地反映新闻事实,会差强人意,失去新闻报道的价值。读者就不会有阅读兴趣,即使阅读也没有获得信息量。
二、要有新颖的选材角度
选材就好像做饭,要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除了有一定的烹饪技术,还需要合适的食材,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要写出好的新闻报道,就要在选材方面下功夫,选择好的角度。如果想在选材方面选择到好的角度,这就要求记者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要在各类材料中通过分析、比较、筛选,选出自己想要表现的角度,通过这个适当的角度去陈述新闻事实。使新闻既符合新闻事实,又能写出它独特的一面,读者才能够乐于阅读,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在新闻写作中,我们通常会写人物通讯。在写人物通讯的时候会采访到很多内容,尤其是写一个技术状元或者全国劳模的时候,因为写过的人很多,他的事迹很多,在采访中采访到的内容也很多。如果想写出新意,不步人后尘,写出自己眼中的“先进”,要避免写得像以往报道先进人物“高大全”的形象,又要写出人物的特征,这就需要下功夫。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归纳,选择好的表现角度。
例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灾难给人留下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其中也有许多先进人物,有大人物的先进事迹,也有小人物默默无闻的奉献。在抗震救灾中,许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抒写出许多感人的事迹。笔者阅读了2008年5月31日《经济日报》记者夏先清、苏民采写的《村支书曾德贵的一天》。这篇新闻首先写的是一个普通基层工作人员,而且要写他的一天,通过一天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物。这样的报道很难写,如果选材不当,很可能成了流水账,写不出人物的特征。记者通过跟着村支书一天,通过写村支书的活动,将灾后重建等工作联系到了一起。作者通过“让群众信任你,就是在他们需要你的时候,能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安装水龙头”等几个细节描写,生动勾勒出了一个基层干部的形象,使人物既有特点,又表现出了新闻主题。
三、要选择巧妙的表现角度
如何使类似的新闻能够让读者眼前一亮,这不仅需要好的材料,还需要巧妙的表现角度。找到合适的表现角度,能够使新闻报道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南宋陈善曾经提出“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始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脱透,此是出书法。”这里的入就是切入,所指就是巧妙的表现角度。
要做到巧妙,首先要开篇巧。开头若能吸引眼球,才会使读者有兴趣继续读下去。通过一个细节或者一件小事情切入,使文章不平淡,又不显得很突兀。例如写一个队组,通过一些小的细节来体现这个队组的团结。就可以选取一件小事情开头,比如全队人给队里的一个师傅捐款,既能体现全队的团队精神,还具有亲和力。
除了开篇要巧以外,在段落的安排布置、小标题的设置上也要独树一帜,既体现逻辑性,还要表现出新闻的特征。例如在当前煤炭形势情况下,大家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但是要反映一个矿区的民生改善情况。如果架构不好,会出现前后矛盾的笑话。有一篇报道专门写煤炭企业里的民生改善,叫《“紧日子”里的民生谣》,从职工的住房、收入、穿衣打扮、文化生活的改善四部分写出了变化,“‘土’,筑牢幸福的根基;‘¥’,鼓起幸福的腰包;‘礻’ ‘口’,扮靓幸福的底色;‘田’,浇灌幸福的家园”四个小标题新颖夺目,给文章加亮了不少亮色,是一篇很好的通讯。
“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两片树叶”。一百个读者眼里有一百个哈利波特。这就要求记者在写作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好新闻的角度,通过新颖的选材角度和巧妙的表现手法,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新闻报道。□
参考文献
①庹震:《怎样采写新闻》,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②赵刚健,《新闻写作过程中多维角度的把握》,《新闻与写作》,2012(10)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新闻中心)
责编:刘冰石
【关键词】新闻 写作 角度
新闻角度是记者在写作时选取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是观察分析事物的着眼点,也是选材、立意、构思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新闻报道,不仅要用“事实说话”,而且还要说短话,说要紧的话。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直接影响报道的效果。因此,新闻角度的选择对于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尤其重要,一篇新闻报道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记者新闻角度的选择。笔者认为,要选择好的新闻角度应该从几方面入手。
一、首先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去选择角度
有句很有哲理的广告语说“高度决定角度”,也有俗语说“站得高,望得远”足以证明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高度,才能更好地选择新闻角度。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当我们采访到很多资料后,会发现很多的采访内容孤立地摆放在一起,找不到人物、事物、问题的最佳报道“切入点”。或者只能看到新闻的表象,看不到新闻的实质,看不到“主流”,报道出来的东西都是别人的旧闻,称不上真正的新闻报道。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现象发生,除了没有具备新闻人的敏感外,很大的原因就是记者没有站得高,没有站到全局的高度去考虑问题。
所谓全局的高度,也就是宏观高度,包括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形势、思想动态,较大范围的客观情况,发展趋势、趋向等。这些构成了新闻的社会背景,没有这些大背景,便无法判断其新闻价值的大小。只有全局在胸,才能做到对新闻报道心中有数,对所报道的事实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观察和分析,从中选准最佳角度,写出最有价值、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新闻来。对于煤炭企业报的记者,更应该具备这样的素质。要对煤炭行业深入了解,才能在报道中站到一定高度去写作,特别是要把握好国家的大形势和煤炭企业的发展形势。
例如,从2012年开始,由于各种原因,煤炭行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逆转。这为煤炭销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在这样的形势下既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又能表现煤炭行业在应对危机面前做出的各大举措。这就需要在报道的时候动脑筋,如果报道得不合适,没有站在全局角度去把握,很可能会吃力不讨好,带来不好的影响。经过深入的采访,记者采访到了销售行业里的几名先锋。通过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写危机中的销售人。更好地通过人物、人物的事迹表现出所要表现的新闻主题。如果不站在全局考虑,简单粗放地报道销售形势,既不符合实际,也没有准确地反映新闻事实,会差强人意,失去新闻报道的价值。读者就不会有阅读兴趣,即使阅读也没有获得信息量。
二、要有新颖的选材角度
选材就好像做饭,要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除了有一定的烹饪技术,还需要合适的食材,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要写出好的新闻报道,就要在选材方面下功夫,选择好的角度。如果想在选材方面选择到好的角度,这就要求记者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要在各类材料中通过分析、比较、筛选,选出自己想要表现的角度,通过这个适当的角度去陈述新闻事实。使新闻既符合新闻事实,又能写出它独特的一面,读者才能够乐于阅读,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在新闻写作中,我们通常会写人物通讯。在写人物通讯的时候会采访到很多内容,尤其是写一个技术状元或者全国劳模的时候,因为写过的人很多,他的事迹很多,在采访中采访到的内容也很多。如果想写出新意,不步人后尘,写出自己眼中的“先进”,要避免写得像以往报道先进人物“高大全”的形象,又要写出人物的特征,这就需要下功夫。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归纳,选择好的表现角度。
例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灾难给人留下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其中也有许多先进人物,有大人物的先进事迹,也有小人物默默无闻的奉献。在抗震救灾中,许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抒写出许多感人的事迹。笔者阅读了2008年5月31日《经济日报》记者夏先清、苏民采写的《村支书曾德贵的一天》。这篇新闻首先写的是一个普通基层工作人员,而且要写他的一天,通过一天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物。这样的报道很难写,如果选材不当,很可能成了流水账,写不出人物的特征。记者通过跟着村支书一天,通过写村支书的活动,将灾后重建等工作联系到了一起。作者通过“让群众信任你,就是在他们需要你的时候,能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安装水龙头”等几个细节描写,生动勾勒出了一个基层干部的形象,使人物既有特点,又表现出了新闻主题。
三、要选择巧妙的表现角度
如何使类似的新闻能够让读者眼前一亮,这不仅需要好的材料,还需要巧妙的表现角度。找到合适的表现角度,能够使新闻报道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南宋陈善曾经提出“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始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脱透,此是出书法。”这里的入就是切入,所指就是巧妙的表现角度。
要做到巧妙,首先要开篇巧。开头若能吸引眼球,才会使读者有兴趣继续读下去。通过一个细节或者一件小事情切入,使文章不平淡,又不显得很突兀。例如写一个队组,通过一些小的细节来体现这个队组的团结。就可以选取一件小事情开头,比如全队人给队里的一个师傅捐款,既能体现全队的团队精神,还具有亲和力。
除了开篇要巧以外,在段落的安排布置、小标题的设置上也要独树一帜,既体现逻辑性,还要表现出新闻的特征。例如在当前煤炭形势情况下,大家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但是要反映一个矿区的民生改善情况。如果架构不好,会出现前后矛盾的笑话。有一篇报道专门写煤炭企业里的民生改善,叫《“紧日子”里的民生谣》,从职工的住房、收入、穿衣打扮、文化生活的改善四部分写出了变化,“‘土’,筑牢幸福的根基;‘¥’,鼓起幸福的腰包;‘礻’ ‘口’,扮靓幸福的底色;‘田’,浇灌幸福的家园”四个小标题新颖夺目,给文章加亮了不少亮色,是一篇很好的通讯。
“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两片树叶”。一百个读者眼里有一百个哈利波特。这就要求记者在写作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好新闻的角度,通过新颖的选材角度和巧妙的表现手法,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新闻报道。□
参考文献
①庹震:《怎样采写新闻》,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②赵刚健,《新闻写作过程中多维角度的把握》,《新闻与写作》,2012(10)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新闻中心)
责编:刘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