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5日,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周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本次会议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三大重点议题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
亚太自贸区路线图待激活
阮宗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在后危机时代,中国主办的APEC会议向亚洲乃至世界传递的信息非常重要。
一是建立亚太伙伴关系。亚太地区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提供最强的发展动力。但与此同时,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不成比例。因此打造亚太伙伴关系将寻求最大公约数,为超越你输我赢的零和关系铺平道路。
二是激活亚太地区自贸区。这一概念是最早在2006年河内APEC会议上提出的,2010年在横滨进行了进一步讨论,但多年来未得到实质性落实。
亚太地区各种经贸机制繁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虽然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导致“面条碗”现象突出,各个协议的不同的优惠待遇和原产地规则就像碗里的面条绞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区域一体化面临重叠化、碎片化的风险。
今年5月APEC贸易部长会议同意制订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路线图。本次会议将强调并推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三是促进经济创新、改革与增长。随着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当前亚太经济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需要从改革和创新中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其中,硬件、软件以及人员的互联互通至关重要,是必不可少的动力来源。再如推动互联网经济、城镇化、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等均可培育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加强国际反腐合作也可为本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推动亚太互联互通,中俄可“搭伙”
乌柳卡耶夫[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
俄罗斯密切关注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建立诸如TPP和RCEP这样的大规模特惠贸易集团,将对地区内部乃至世界贸易关系产生影响。
北京APEC会议应通过亚太经合组织2015年至2020年互联互通计划,为区域内互联互通设立量化指标。俄罗斯对此抱有兴趣,因为我们正致力于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挖掘本国过境运输潜力。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实质在于推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即建立跨境运输走廊,将东南亚、中亚国家和欧洲连接在一起。
事实上,在勾画亚太地区互联互通新蓝图时可以考虑共同建设和利用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港口设施,将这一基础设施纳入“东南亚-欧洲”运输走廊建设规划。
中国新一轮改革与开放无疑会促进亚太地区稳定发展。中国领导人决定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前提下深化经济和行政改革,这是积极信号。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恪守市场原则,继续执行经济开放政策,这增强了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亚太地区国家对中国保持经济稳定、有效管控危机局面的信心。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将为俄罗斯工商界创造新的商机,有助于推动俄中高科技合作。
中国的深改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信心
英卓华[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三大风险:
首先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世界银行能源价格指数在上半年基本保持稳定之后,三季度下降约6%。其次,埃博拉疫情的蔓延加剧全球经济脆弱性。此外,中东、乌克兰等地区的政局动荡也成经济隐患。
除了发达国家复苏缓慢,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也体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自危机爆发以来,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速度一直在放慢,局部有所改善,但同时也出现新的脆弱点。
但发展中的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仍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亚太经合组织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预计将占世界增长的三分之一。中国正在推进的深入改革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信心。
尽管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增长势头的转变。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所谓的“新常态”,从以往过度依赖投资向依靠消费和提高生产力支撑的新增长模式转变。
世界银行最近将中国经济今年增长预期从此前的7.6%下调至7.4%。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意味着中国将以另一种模式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前行。不过,要将增长驱动力转换成国内消费,需要中国在土地、资本和人力资源上进行更深入的改革。
走向服务业大国利好全球经济
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在重要历史拐点: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放缓至7.3%,创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二是经济结构升级态势初步形成,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7%。
如果至2020年中国能从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转型和为亚太地区发展有以下几点成效:
首先,在未来六年内,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规模有望实现倍增﹔
其次,它将形成中国中速增长的新常态﹔
第三,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而为中国进入高收入国家创造一个最重要的条件﹔
第四,形成新增就业不断扩大的趋势,预计未来六年服务业将按年均10%的增长,每年新增就业人口高达一千万﹔
第五,加快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不仅会加快对社会资本的市场开放,而且会加快对外开放。
中国能否转型成为服务型大国,取决于两点:城镇化为生活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条件。生产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即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
总之,推进服务业主导的转型与改革,不仅对中国未来10年、20年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且将给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全球经济带来重大利好。
亚太自贸区路线图待激活
阮宗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在后危机时代,中国主办的APEC会议向亚洲乃至世界传递的信息非常重要。
一是建立亚太伙伴关系。亚太地区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提供最强的发展动力。但与此同时,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不成比例。因此打造亚太伙伴关系将寻求最大公约数,为超越你输我赢的零和关系铺平道路。
二是激活亚太地区自贸区。这一概念是最早在2006年河内APEC会议上提出的,2010年在横滨进行了进一步讨论,但多年来未得到实质性落实。
亚太地区各种经贸机制繁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虽然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导致“面条碗”现象突出,各个协议的不同的优惠待遇和原产地规则就像碗里的面条绞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区域一体化面临重叠化、碎片化的风险。
今年5月APEC贸易部长会议同意制订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路线图。本次会议将强调并推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三是促进经济创新、改革与增长。随着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当前亚太经济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需要从改革和创新中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其中,硬件、软件以及人员的互联互通至关重要,是必不可少的动力来源。再如推动互联网经济、城镇化、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等均可培育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加强国际反腐合作也可为本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推动亚太互联互通,中俄可“搭伙”
乌柳卡耶夫[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
俄罗斯密切关注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建立诸如TPP和RCEP这样的大规模特惠贸易集团,将对地区内部乃至世界贸易关系产生影响。
北京APEC会议应通过亚太经合组织2015年至2020年互联互通计划,为区域内互联互通设立量化指标。俄罗斯对此抱有兴趣,因为我们正致力于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挖掘本国过境运输潜力。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实质在于推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即建立跨境运输走廊,将东南亚、中亚国家和欧洲连接在一起。
事实上,在勾画亚太地区互联互通新蓝图时可以考虑共同建设和利用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港口设施,将这一基础设施纳入“东南亚-欧洲”运输走廊建设规划。
中国新一轮改革与开放无疑会促进亚太地区稳定发展。中国领导人决定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前提下深化经济和行政改革,这是积极信号。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恪守市场原则,继续执行经济开放政策,这增强了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亚太地区国家对中国保持经济稳定、有效管控危机局面的信心。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将为俄罗斯工商界创造新的商机,有助于推动俄中高科技合作。
中国的深改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信心
英卓华[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三大风险:
首先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世界银行能源价格指数在上半年基本保持稳定之后,三季度下降约6%。其次,埃博拉疫情的蔓延加剧全球经济脆弱性。此外,中东、乌克兰等地区的政局动荡也成经济隐患。
除了发达国家复苏缓慢,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也体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自危机爆发以来,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速度一直在放慢,局部有所改善,但同时也出现新的脆弱点。
但发展中的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仍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亚太经合组织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预计将占世界增长的三分之一。中国正在推进的深入改革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信心。
尽管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增长势头的转变。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所谓的“新常态”,从以往过度依赖投资向依靠消费和提高生产力支撑的新增长模式转变。
世界银行最近将中国经济今年增长预期从此前的7.6%下调至7.4%。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意味着中国将以另一种模式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前行。不过,要将增长驱动力转换成国内消费,需要中国在土地、资本和人力资源上进行更深入的改革。
走向服务业大国利好全球经济
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在重要历史拐点: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放缓至7.3%,创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二是经济结构升级态势初步形成,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7%。
如果至2020年中国能从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转型和为亚太地区发展有以下几点成效:
首先,在未来六年内,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规模有望实现倍增﹔
其次,它将形成中国中速增长的新常态﹔
第三,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而为中国进入高收入国家创造一个最重要的条件﹔
第四,形成新增就业不断扩大的趋势,预计未来六年服务业将按年均10%的增长,每年新增就业人口高达一千万﹔
第五,加快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不仅会加快对社会资本的市场开放,而且会加快对外开放。
中国能否转型成为服务型大国,取决于两点:城镇化为生活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条件。生产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即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
总之,推进服务业主导的转型与改革,不仅对中国未来10年、20年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且将给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全球经济带来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