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在本地区的流行病特点,普及诊断常识,掌握发病特点以在最佳年龄提供手术治疗。方法 对海南某地的儿童臀肌挛缩症患者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本地区收臀肌挛缩症的发病人群、致病原因、治疗办法。结果 该地区臀肌挛缩症患儿使用苯甲醇注射液导致臀肌挛缩症的可能性较大,幼儿时实施臀肌挛缩松解术治疗后,治愈效果基本良好。
【关键词】儿童;臀肌挛缩症;调查;分析
臀肌挛缩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 挛缩 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 体征的临床症候群 臀肌挛缩症易发于儿童,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较多,但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经了解,海南某地部分农村有些儿童出现臀肌挛缩症的症状,我们对该地区儿童臀肌挛缩症患者进行了调查, 并对病因做了调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地点与对象
海南某地区 (C村、B村)的臀肌挛缩症患儿及其家属,解放军第一八七医院滨海分院的治疗医生,村卫生所的医护人员。
1.2调查方式
1.2.1询问内容
(1)患儿均有家长陪同,由家长介绍患儿的基本情况、发病史、用药史、方法、给药途径、就诊地点;(2)当地乡村卫生所医护人员用药的基本情况,患儿的发病史、治疗情况;(3)患者的治疗及术后情况。
1.2.2身体检查
通过观察患儿的行走、站立、下蹲、翘“二郎腿”、屈膝屈髋、侧卧等动作和对臀部皮肤的触摸等方式,根据臀肌挛缩症诊断要点,符合诊断标准者为阳性患者。
1.2.3臀肌挛缩症诊断标准
(1)婴幼儿期特别是新生儿期有反复使用以苯甲醇为溶媒的青霉素钾或其它药物臀肌注射史;(2)姿势异常,八字步态,摇摆步态,不能翘“二郎腿”;(3)患儿双下肢并拢或检查者以双手合拢患者双膝关节,令其屈膝下蹲,不能下蹲或下蹲困难,或下蹲时双足跟提起,足尖着地、躯干后倾均为并膝下蹲试验阳性;(4)患儿平卧,双下肢并拢,检查者以双手合拢患者双膝关节令其屈膝屈髋,若屈膝屈髋困难,或屈膝屈髋过程闻及弹响声,有弹拨感,即为并膝屈髋试验阳性[1,2]。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海南某地区的C村和B村,人口约12000人,均设有一个医疗站,有1~2名医务人员。臀肌挛缩症患儿年龄均为6~15岁。据介绍C村患有臀肌挛缩症的儿童大约有31人(其中约16人已进行手术治疗),B村也有多名臀肌挛缩症患儿,具体患病人数不详。经身体检查,接受我们调查的患儿基本符合臀肌挛缩症诊断标准,可认定为臀肌挛缩症。据家长介绍患儿在4岁前曾反复多次在臀肌注射以苯甲醇为溶媒的青霉素钾或其它药物,症状随着年龄的增加,越趋明显。
2.2农村医疗状况和苯甲醇使用情况
村卫生所的医疗条件简陋,据该村有从事医疗和防保工作30年的王医生介绍,在76—95年期间村卫生所使用过苯甲醇为注射剂溶媒,目的是减轻患儿肌注时的疼痛。青霉素钾价格便宜,使用的频率也较高。进货渠道正规。后因大部分药品可以静脉给药,约在96年后已很少使用苯甲醇注射液。该村的患儿在4岁前,均有多次或反复在臀部肌注过苯甲醇-青霉素钾或其他药物情况,但因时间较久,具体时间和情况不详。
2.3手术治疗情况
解放军第一八七医院滨海分院曾于2002年7月对邝某某等7名C村、B村的臀肌挛缩症患者实施松解手术治疗。男性2人,女性5人,年龄6~15岁.据病历记录,患儿入院时,均不同程度有跑步不稳、易摔、下蹲困难、双下肢活动受限、双臀扁平等症状,有的跑步时双髋弹响,其它体格检查正常。患儿在4岁前曾臀部肌肉注射过青霉素或其他药物,与该村卫生所使用苯甲醇的时间基本吻合。经该院专家诊断为臀肌挛缩症,并实施臀肌挛缩松解术治疗。据介绍患儿术后情况基本良好。
3.讨论
3.1臀肌挛缩症的形成需要一个不断地刺激过程
从炎性渗出到纤维化,再到瘢痕组织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婴幼儿时期若多次肌注高浓度、大容量的,含有苯甲醇的青霉素钾等药物容易引起臀肌挛缩症。我们调查的这些患儿在4岁前均有反复多次肌注史,时间上与乡村医生使用苯甲醇作青霉素或其它药物的溶媒的时间基本一致。因时间过长,缺乏治疗记录,当时用药的具体情况资料不详。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小儿臀肌挛缩症与婴幼儿期反复多次局部肌注以苯甲醇为溶媒的青霉素密切相关[3,4]。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作为青霉素溶剂与用苯甲醇作青霉素溶剂,两者比较,后者导致臀肌挛缩症是前者的48倍以上[5]。因此,C村、B村的臀肌挛缩症患儿的病因有可能是与婴幼儿期反复多次局部肌注以苯甲醇为溶媒的青霉素钾或其它药物有关。
3.2从C村、B村的患儿的用药史、当时医生使用苯甲醇的情况来看
患儿的臀肌挛缩症有可能与苯甲醇有关。但这两村的医疗条件简陋,农民缺乏生理卫生知识,患儿使用苯甲醇的准确情况又难于查证。不排除村卫生所的医护人员在治疗时存在注射器煮沸消毒过程中有杂质沉淀、多种药物混合肌注,注射剂浓度大和量多或注射速度过快等情况,这些因素均可促进臀肌挛缩症的形成。
3.3儿童患有臀肌挛缩症
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婴幼儿时期使用了苯甲醇作为溶媒。臀肌挛缩症的产生有一个逐步加重的过程,历时数年。由于农村的医疗条件和卫生知识有限,很难被及时发现和治疗,具有隐匿性,对儿童的危害较大。大部分的患儿通过体检,或到了5、6岁以后,症状逐步明显了,才被发现,其中只有部分患儿采取了手术治疗。
C村、B村的卫生所从1996年以后基本不再使用苯甲醇作为溶媒,但苯甲醇作为注射剂溶媒的危害性是应该值得我们关注。根据我们的调查和有关文献的报导,为了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应绝对禁止在婴幼儿时期反复多次在臀部肌肉注射以苯甲醇作为溶媒注射剂。
【参考文献】
[1]彭明惺,周素华等.四川地区儿童臀肌挛缩症调查报告.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9,6∶356.
[2]于星,唐荣福等.苯甲醇致臀肌挛缩症调查分析.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0,9(4):242~243.
[3]覃均昌,刘正全,张德文等.臀肌挛缩症与2%苯甲醇注射药物因果关系探讨.重庆医学杂志,1996,25(6):321.
[4]黄一方.苯甲醇毒副作用和臀肌挛缩并发症.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0,5(5):289.
[5]顾洁夫等.儿童臀肌挛缩症的诊治及病因学研究.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9,6∶353.
【关键词】儿童;臀肌挛缩症;调查;分析
臀肌挛缩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 挛缩 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 体征的临床症候群 臀肌挛缩症易发于儿童,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较多,但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经了解,海南某地部分农村有些儿童出现臀肌挛缩症的症状,我们对该地区儿童臀肌挛缩症患者进行了调查, 并对病因做了调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地点与对象
海南某地区 (C村、B村)的臀肌挛缩症患儿及其家属,解放军第一八七医院滨海分院的治疗医生,村卫生所的医护人员。
1.2调查方式
1.2.1询问内容
(1)患儿均有家长陪同,由家长介绍患儿的基本情况、发病史、用药史、方法、给药途径、就诊地点;(2)当地乡村卫生所医护人员用药的基本情况,患儿的发病史、治疗情况;(3)患者的治疗及术后情况。
1.2.2身体检查
通过观察患儿的行走、站立、下蹲、翘“二郎腿”、屈膝屈髋、侧卧等动作和对臀部皮肤的触摸等方式,根据臀肌挛缩症诊断要点,符合诊断标准者为阳性患者。
1.2.3臀肌挛缩症诊断标准
(1)婴幼儿期特别是新生儿期有反复使用以苯甲醇为溶媒的青霉素钾或其它药物臀肌注射史;(2)姿势异常,八字步态,摇摆步态,不能翘“二郎腿”;(3)患儿双下肢并拢或检查者以双手合拢患者双膝关节,令其屈膝下蹲,不能下蹲或下蹲困难,或下蹲时双足跟提起,足尖着地、躯干后倾均为并膝下蹲试验阳性;(4)患儿平卧,双下肢并拢,检查者以双手合拢患者双膝关节令其屈膝屈髋,若屈膝屈髋困难,或屈膝屈髋过程闻及弹响声,有弹拨感,即为并膝屈髋试验阳性[1,2]。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海南某地区的C村和B村,人口约12000人,均设有一个医疗站,有1~2名医务人员。臀肌挛缩症患儿年龄均为6~15岁。据介绍C村患有臀肌挛缩症的儿童大约有31人(其中约16人已进行手术治疗),B村也有多名臀肌挛缩症患儿,具体患病人数不详。经身体检查,接受我们调查的患儿基本符合臀肌挛缩症诊断标准,可认定为臀肌挛缩症。据家长介绍患儿在4岁前曾反复多次在臀肌注射以苯甲醇为溶媒的青霉素钾或其它药物,症状随着年龄的增加,越趋明显。
2.2农村医疗状况和苯甲醇使用情况
村卫生所的医疗条件简陋,据该村有从事医疗和防保工作30年的王医生介绍,在76—95年期间村卫生所使用过苯甲醇为注射剂溶媒,目的是减轻患儿肌注时的疼痛。青霉素钾价格便宜,使用的频率也较高。进货渠道正规。后因大部分药品可以静脉给药,约在96年后已很少使用苯甲醇注射液。该村的患儿在4岁前,均有多次或反复在臀部肌注过苯甲醇-青霉素钾或其他药物情况,但因时间较久,具体时间和情况不详。
2.3手术治疗情况
解放军第一八七医院滨海分院曾于2002年7月对邝某某等7名C村、B村的臀肌挛缩症患者实施松解手术治疗。男性2人,女性5人,年龄6~15岁.据病历记录,患儿入院时,均不同程度有跑步不稳、易摔、下蹲困难、双下肢活动受限、双臀扁平等症状,有的跑步时双髋弹响,其它体格检查正常。患儿在4岁前曾臀部肌肉注射过青霉素或其他药物,与该村卫生所使用苯甲醇的时间基本吻合。经该院专家诊断为臀肌挛缩症,并实施臀肌挛缩松解术治疗。据介绍患儿术后情况基本良好。
3.讨论
3.1臀肌挛缩症的形成需要一个不断地刺激过程
从炎性渗出到纤维化,再到瘢痕组织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婴幼儿时期若多次肌注高浓度、大容量的,含有苯甲醇的青霉素钾等药物容易引起臀肌挛缩症。我们调查的这些患儿在4岁前均有反复多次肌注史,时间上与乡村医生使用苯甲醇作青霉素或其它药物的溶媒的时间基本一致。因时间过长,缺乏治疗记录,当时用药的具体情况资料不详。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小儿臀肌挛缩症与婴幼儿期反复多次局部肌注以苯甲醇为溶媒的青霉素密切相关[3,4]。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作为青霉素溶剂与用苯甲醇作青霉素溶剂,两者比较,后者导致臀肌挛缩症是前者的48倍以上[5]。因此,C村、B村的臀肌挛缩症患儿的病因有可能是与婴幼儿期反复多次局部肌注以苯甲醇为溶媒的青霉素钾或其它药物有关。
3.2从C村、B村的患儿的用药史、当时医生使用苯甲醇的情况来看
患儿的臀肌挛缩症有可能与苯甲醇有关。但这两村的医疗条件简陋,农民缺乏生理卫生知识,患儿使用苯甲醇的准确情况又难于查证。不排除村卫生所的医护人员在治疗时存在注射器煮沸消毒过程中有杂质沉淀、多种药物混合肌注,注射剂浓度大和量多或注射速度过快等情况,这些因素均可促进臀肌挛缩症的形成。
3.3儿童患有臀肌挛缩症
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婴幼儿时期使用了苯甲醇作为溶媒。臀肌挛缩症的产生有一个逐步加重的过程,历时数年。由于农村的医疗条件和卫生知识有限,很难被及时发现和治疗,具有隐匿性,对儿童的危害较大。大部分的患儿通过体检,或到了5、6岁以后,症状逐步明显了,才被发现,其中只有部分患儿采取了手术治疗。
C村、B村的卫生所从1996年以后基本不再使用苯甲醇作为溶媒,但苯甲醇作为注射剂溶媒的危害性是应该值得我们关注。根据我们的调查和有关文献的报导,为了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应绝对禁止在婴幼儿时期反复多次在臀部肌肉注射以苯甲醇作为溶媒注射剂。
【参考文献】
[1]彭明惺,周素华等.四川地区儿童臀肌挛缩症调查报告.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9,6∶356.
[2]于星,唐荣福等.苯甲醇致臀肌挛缩症调查分析.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0,9(4):242~243.
[3]覃均昌,刘正全,张德文等.臀肌挛缩症与2%苯甲醇注射药物因果关系探讨.重庆医学杂志,1996,25(6):321.
[4]黄一方.苯甲醇毒副作用和臀肌挛缩并发症.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0,5(5):289.
[5]顾洁夫等.儿童臀肌挛缩症的诊治及病因学研究.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9,6∶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