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生活巧入题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e_xiao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高考作文不限文体,本应百花齐放、异彩纷呈,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华南师大的陈妙云教授曾说:“评卷场上,议论文一统天下,千人一面,文章已没了个性。考生只知道推理判断,满脑子充斥着抽象的概念,导致封闭禁锢思维……”而以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性散文忠于生活现实,以我手写我心,有利于打破封闭状态,克服思维定式,拓展写作的运思及表现空间。因此,学习记叙性散文的写作对改变高考作文文体单一的局面、提高考生作文水平大有裨益。
  下面以江苏一篇记钗性散文考场佳作为例,探讨关联生活、巧抄入题的写作技巧。
  [妙文品评]
  守一篮竹香
  一考生
  白居易有首小诗:“出去为朝客,归来是野人……此外皆闲事,时时访老陈。”老陈是谁?[引用古诗,利用巧合,引出写作对象“老陈”,设置悬念:且以“归来是野人”暗点老陈性格。]
  悠悠夏夜,月亮爬上山坡,院子里很干净。[夏夜、明月、干净的院子。简洁几笔。勾勒了人物置身的环境。也暗示老陈此时的境遇和精神状态。]老陈坐在院子里,手指上缠绞着光滑修长的竹篾片,篾片又薄又细,在老陈怀里一闪一闪地跳跃着。[光滑、修长、薄细、一闪一闪,写出了篾片的形状、色泽和质感:缠绞、跳跃,写出了老陈手艺的熟练和做活的快乐。]
  老陈者,俺村竹编巧手也。[以文言形式交代人物身份。典雅中含着俏皮,叙述中透着赞美。]老陈邪乎,他坐在那儿编竹篮,你分明能闻到他灵魂上那股浓浓的酒意。[邪乎、灵魂、酒意。点出老陈的与众不同,直抵主题。]
  儿时,觉得老陈编竹篮甚是威武,篾片在他手指间来回穿梭,迎着月光,摇落一地清辉。[“来回穿梭”,动作纯熟而轻快:“摇落一地清辉”,环境幽美而有诗意。]而他黄皱皱的脸庞上那含讽带刺的胡根,也时不时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脸庞黄皱,点年老家贫;胡根带刺,点个性倔强;得意、微笑,点自傲自乐。寥寥几笔,写活了人物。]
  长大了,我外出求学,寒暑假返乡想起老陈,问及阿婆,阿婆说老陈这会子可大不如前了,村里人都讲究新鲜时髦,谁还买老陈土里土气的竹篮?[简要的叙述里包含个人成长、时代变迁以及老陈境遇的转折。老陈何去何从?引人关注。]
  我仿佛看到了老陈那满是皱纹的面孔,看到了老陈那惨淡的生活。[表达了对老陈的担忧同情:同时。这种对读者有意“误导”的写法。与下文老陈的坚守形成对比。更加凸显了老陈的性格和全文主题。]
  但阿婆又说,老陈那倔老头就是不肯放下他手中的竹篮,人家给他介绍活计他也不干。他就在那儿,守着他的竹篮,不停地编。[倔。回应了上文:守。点明了主旨。]
  我仿佛又看到了我以前从未看到的東西:执着地坚守和悲惨地奋斗。不屈于这个世界,守得内心一块高地,守一篮竹香满房。[“执着地坚守”——热情赞美之语:“悲惨地奋斗”——敬佩悲悯之情。“不屈于这个世界……守一篮竹香满房。”点了标题,更点了主题。]
  后来我去看老陈,他的庭院不再那么干净。稻草几乎堆满整个庭院,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草腥。[以草之乱、腥,与上文干净的庭院形成对比,暗示老陈境遇的变化,又为下面写竹香作铺垫。]但惊喜的是,其中夹杂着一股浓烈的竹香。竹香的那股倔劲,像极了老陈。[进一步点明文题中“竹香”的内涵。“竹香的那股倔劲。像极了老陈”既写竹。又写人。体现了“借物喻人”手法的巧妙。]
  昏黄的钨丝灯下,老陈正心无二顾地编着竹篮。他苍老,消瘦,全身唯一还有活气的就是他的那双眼睛。[肖像刻画。与上文呼应。进一步描写境遇的变化:“有活气”的眼睛。则以鲁迅先生“画眼睛”之法。突出人物内在的精神品格。]他的动作迟缓,却又毫不僵硬。他盯着怀里的竹篮,像看着自己心爱的孩子,眼神柔软如水,又分明透着倔强的光……[以孩子喻竹篮。凸显喜爱之情:柔软、倔强,再次“画眼睛”,凸显老陈的坚守。]
  越来越多的人,活得像一个人,像别人的替身。
  越来越多的人生,像一场抄袭,像流水线的肥皂。
  [诗化的语言,富有哲理。这是对人被世界改变的忧思,也是对老陈们坚守精神的比照与赞美:扩大了写作的范围,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老陈始终是老陈。[始终如一,不被世界改变。]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斜风细雨”,写心情之冷,环境使然,“世界”使然。]大门外,不知谁家的狗不安分地叫起,叫来一篮竹香,竹香浓烈,在我的心底窜出一团火苗来。[“窜出火苗”,写内心之热。竹香使然。“老陈”使然。一冷一热形成对比。深刻而含蓄地表现了全文主题。]
  学生点评
  生1:我感觉题目拟得很好,很与众不同。“一篮竹香”能间接表明老陈的身份,“香”字还能让人想起“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看出作者在赞美老陈的品格。“守”字也很恰当,指向了材料中“不被世界改变”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坚守”精神的赞扬。
  生2:我觉得老陈刻画得不错。他热爱传统手工艺,自己的手艺也很精湛,生活过得不好还在坚持编竹篮,不想让热爱了一辈子的手艺失传,所以不肯放弃,选择了坚守。我觉得作者写这个人,很像课文《品质》里面的老鞋匠。
  生3:我认为刻画老陈的手法也很值得学习。开头用诗句引出老陈就很新颖,而且文中除了写他编竹篮的姿势和动作,还写了他的外貌、神态,尤其是眼神描写,让人一下子看出老陈的性格、心理。还有就是环境描写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生4:我有一个想法,我觉得作者写村里人讲究时髦不再买老陈土气的竹篮,那老陈的竹篮到底是不是土气缺少具体的描写。如果能对老陈编的篮子如何精致来个正面描写,或者用外婆的话来个侧面描写,会更好。
  教师点评
  本文空灵而有意蕴,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也可以说是一篇难得的记叙性散文。
  对于新材料作文来说,作者能在材料所及的范围内准确地审题、立意,善于关联生活,选择新巧的角度,用鲜活的素材来表现中心,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此外,本文描写手法多样化、细节化、个性化,富有文采和魅力,也很值得借鉴。   [教师提纯]
  所给的作文材料是:
  “有人说,我们要通过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世界;有人说,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还有人说,我们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从考场情况看,学生普遍选择写议论文,其他文体比例不大,尤其是散文,数量少,佳作更是凤毛麟角。
  《守一篮竹香》一文,在记叙性散文的写作上作了很好的尝试,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可供借鉴的例文,也给我们探求、总结写作技巧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一、善于关联生活。是写好记叙性散文的基点。
  回看上述作文材料,不难看出其关键词与层面。“自己”“世界”“改变”是三个核心关键词:它们构成了三个层面:即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世界、不改变世界而改变自己、不改变世界也不让世界改变自己。总而言之,是让考生思考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既有“改变”,也有“坚守”。
  《守一篮竹香》写的是“坚守”,即在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中,不被变化着的世界改变。如果作者选择写议论文,肯定要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何为‘自己’、何为‘世界’、何为‘不被世界改变”’,可能要在缠夹不清的概念里挣扎,努力去解开概念之间的纠葛。而本文直接切入生活,将抽象的概念与生活关联,“自己”替换成老陈,“世界”替换成讲究新鲜时髦的村庄和人群。
  这种关联,最大的优点就是一下子将概念具体化、人物化、事件化,即生活化,抽象的说理,将被具体可感的叙述和描写替代,亲切感、形象感,顺势而生;而藏于人物形象、生活事件之中的感悟与哲思,也更加含蓄而蕴藉,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关联生活,想做到并不难。就上述材料再举一例:“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如何关联生活?其实只要做一个简单的转化,将“世界”具体为“家庭”,将“自己”转化为作者本人或者同学、朋友等,叙写与家庭的“斗争”中,不去强求改变父母的思想行为,而是改变“自己”的态度做法,从而求得家庭的和谐,并进而感悟“改变自己”于同“世界”共处的意义。
  可以说,有了与生活的恰当关联,记叙性散文的写作就迈出了第一步。
  二、学会深层切入。是升格记叙性散文的保障。
  关联生活中的人与事,不能满足于表象上的相似性,还要找准切入口,在深层次的内在关系上找到“对接点”,从而提升记叙l生散文的档次。
  《守一篮竹香》刻画了主要人物老陈,老陈为什么可写?如果仅从表面切入,写老陈不愿放弃竹编,无论别人喜不喜欢,他就是爱编他的竹篮,宁愿受穷而倔强不改,那么老陈是个什么人呢?时代落伍者,抱残守缺者,冥顽不化者!如此写来,老陈的“坚守”意义何在?
  作者選择的切入点很深入。老陈沉醉的是“竹香”而不仅仅是“竹篮”。尽管竹篮可能编得很精致,但始终是一个物件而已。而“竹香”就深刻得多了,它是一种值得学习的精巧技艺,一种蕴含于技艺中的求精求美的精神,一种传承技能、智慧的坚持与忧思,一种于“草腥”中保有独特清香的高格与境界,是对于美好事物、美好品性的不懈追求……如此切入,深刻的情感、体悟就呼之欲出了。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守一篮竹香》里、从我们所阅读的大家散文里,领悟到记叙性散文写法上的特点,如注重铺设文脉、注重伏笔照应、注重场景描绘、注重细节刻画、注重景物穿插以及注重语言的诗化等。
其他文献
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就像大海一样,如果我们平时不做有效分解记忆的话,到高三时任务就太重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老师:1.把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容易混淆和误解的近义词、成语、名言名句在学期一开始就整理出来(最好找一本人家归纳好的资料),每天早读课理解、背诵几条,晚上睡觉前再在大脑中过一遍。这种分散记忆,既减轻负担,效果也比考试前集中记忆要好得多。  2.技术性比较强的考点,如“语病辨析,简明、连
期刊
每月收入近万,却偏偏吃住都賴着年迈的父母,父母忍无可忍,一纸诉状递到法院,将亲生女儿“请”出家门。  近日,武汉一桩“亲情大战”最终以“买断”收场:父母向女儿支付15万元,女儿要尽快搬走。该女子的弟弟说,姐姐自己每月工资近万元,经常去国内外旅行,却在家不出生活费。而面对父母和弟弟的指责,姐姐还觉得委屈。她说,父母有很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十几年前,父母就为弟弟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对此,她
期刊
【考点点击】  散文阅读考查题中,有两种概括题,一种是以散文中的物象或人物形象为中心的特点概括题,另一种是以作者的某种看法和评价为中心的原因概括题。  原因概括题,更能考查考生的文本概括能力。这种题型,题干呈现的往往是作者的观点(或结论),要求筛选、概括出作者持该观点的依据(或理由)。在题干提问时一般都有“为什么”“什么原因”“什么理由”等关键词。那么,怎样把握好这种原因概括题的答题方法呢?下面我
期刊
今年54岁的宋健辉,是一名普通的乐山人,酷爱户外运动,喜欢骑摩托车。以修车为生的他,被朋友称为“轮胎叔叔”。  6月初的一天,宋健辉问84岁的老母亲,这辈子有没有最想去的地方,母亲回答说:“西藏”。为实现母亲的梦想,宋健辉决定带老母亲去西藏。经过一番准备,6月15日,母子俩踏上了骑行之路。根据规划线路,他们一路经过夹江、洪雅、雅安、泸定、康定、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终于在6月21日中午,抵
期刊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是的,之所以说主宰人类命运的是人类自己,而不是上帝或其他什么不可言喻的神秘力量,原因就是人类能够审视自我,认识自我,进而不断完善自我。是故,圣人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放眼当下,浮躁成风,越来越多的人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满目都是膨胀的自我。罗曼·罗兰说过:“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如一颗陨落的流星,连一分热也不会留下。”一个人如
期刊
隐隐地,有私语从远处传来;静静地,他临窗而坐,闭目抿唇,神思恍惚。  第一次乡试落第,这很正常,但落在自己身上,他总觉得不可思议。聪明不如自己的同窗凭何得以高中?难道非得似他们般埋头向下,勤学苦读?不,自己怎能辜负上天独予的美好天赋,低下高昂向上、潇洒聪慧的头颅?  他开始整理自己的书稿。  那一天,幸好还是来了。那一年,他已经 27 岁了。那一刻,他忽然发现了自己书稿中的不足。顿时,七分不甘随风
期刊
有人说,你遇到的人,你走过的路,你读过的书,就是你的格局,就是你的财富。这句话,是对我与《作文周刊》从相遇到相知的——11年的最好诠释。  大海迸发惊涛骇浪,小溪泛起美丽浪花。领导的示范、团队的精神、同事的协作,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共同铸就明天的辉煌。  我和孙建慧编辑认识的时间最晚。记得去年,一位老师评定高级职称着急要用报纸,我们写的稿件已经发表,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样报还没寄到作者手中。孙编辑自己
期刊
堂吉诃德答应一一听从店主的劝告,就照当时的安排到客店旁边的一个大院里去看守盔甲。他把盔甲一件件堆在井边水槽里,自己挎着盾牌,绰起长枪,神气十足地在水槽前面来回巡行。这时天色已渐渐昏黑。店主把这位客人的疯病告诉了所有的旅客,又讲他要看守盔甲,等待那封授骑士的典礼。大家想不到他疯得那么别致,都赶出来远远观望。只见他一会儿专心一意地来回巡行,一会儿靠着长枪站定,好半天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的盔甲。夜渐深,可
期刊
近日,湖北八旬老母亲不离不弃照顾患“渐冻症”女儿37年的故事刷屏了。  1980年,15岁的向翠华突患全身关节内风湿,由于家中无钱医治,全身关节慢慢变得僵硬,肌肉萎缩,成为“渐冻人”,失去自理能力。2002年,父亲因肺癌离世。从此,向翠华和母亲李望芳相依为命。一转眼,向翠华已是52岁,而母親李望芳,更是82岁高龄了。37年,向翠华自己完全不能行动,母亲就像她的拐杖,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如果不是
期刊
吉林一考生  冯骥才在《一百个人的十年》序言中提过,贾樟柯在《天注定》的宣传讲座上讲过,翁贝托·埃柯在《试刊号》的谈话中也讲过——如今,人们对铺天盖地的消息应接不暇,灾难或欣喜总被迅速地瞥见,然后很快又被新消息掩埋。  人们见过的“大场面”太多,科技发达了,人们甚至可以选择看或不看那些不喜欢的部分,但遗忘和不见都是逃避,“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这是鲁迅的教导。  如今的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