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争分夺秒与病魔较量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e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9日,医务人员将新冠肺炎患者转运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按照国家卫健委的整体部署,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所有的在院患者都将集中到该院中法新城院区,由来自北京的6支国家医疗队和同济医院集中收治。■ 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新华社电 记者董瑞丰 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病毒“摸底”、药物和疫苗研发、防控策略优化……在抗击疫情的另一条战线上,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与时间赛跑。
  向科学要方法、要答案。他们争分夺秒攻关,让战“疫”更有底气。

亮剑病毒:50小时的军令状


  “3月份没这么紧张了,一般凌晨一两点可以睡觉。”任丽丽说。在这之前的两个月里,她和团队成员熬过20多个通宵。
  任丽丽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员。病毒测序、试剂开发、血清研究,她所在的研究所,多次抗击疫情中都是一支核心科技支撑力量。
  接到从武汉小心翼翼运来的病毒样本,任丽丽所在团队立下军令状:50个小时内,搞清样本里到底有什么疑似病原!
  就像战士听到冲锋号。提取核酸、“打”成片段、加上接头、基因测序,一支8人的精干队伍,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与兄弟单位“背靠背”按时拿出结果。
  为确保数据万无一失,任丽丽采取了最稳妥的操作分析策略。
  对于技术,她很有把握,就是体力消耗大。她自诩身体“能扛”,但看到同事三四天连轴转,腰疼得只能蹲着休息片刻,心里不禁发酸。
  “不拼不行。我们要及时拿出科学数据,支撑一线检测和防控。”任丽丽说。
  面对疫情,在坚持科学性、确保有效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力争早日取得突破,尽快拿出切实管用的研究结果,这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心愿。
  在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武的实验室里同样不眠不休。他所在的团队,曾在多次流感疫情期间完成抗流感药物的快速研发和国家药品战略储备任务。
  通过虚拟筛选从5万多个化合物中遴选出5000个左右潜在药物,再逐一进行体外病毒活性验证——1月初以来,钟武团队与合作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胡志红团队已在P3实验室完成200多个药物的活毒评价,并推荐20余个潜在具有临床价值的品种。
  他们的数据,是开展临床试验与否的首要依据,得非常靠谱才行。3遍分析如果还不够,那就做5遍。
  要得到一个药物的数据,从头到尾最快需5天。为加快进度,钟武启动“车轮战”,上午做完一批检测,下午紧接着做第二批,晚上再做第三批,滚动推进。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科技战线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确定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五大主攻方向,短时间内取得积极进展,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迎战疫情:“我们不能往后退”


  1月31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严景华发了一条朋友圈:
  “没有哪次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科研攻关像这次这么压力巨大!每天汇报进展,每个人工作进度以小时、分钟计。没有除夕、初一,没日没夜做实验。一帮年轻人连班倒,我心疼他们,也感谢他们!”
  这可能是疫情发生以来严景华最焦虑的一天。抗體筛选之前一直顺利,凌晨两点多团队还在讨论方案,以为能出好消息,没想到白费了一周工夫。
  抗体治疗是将能清除病毒的抗体直接打入人体内,让人体被动免疫,这一方面可用于患者治疗,一方面也可用于健康人预防。但做抗体和做疫苗一样,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看着武汉的患者数量级往上蹿,心里着急,想赶紧做出来。”严景华的实验室大年初一以来就没停过。失败、继续,再失败、再继续,截至3月中旬,这个团队在重组蛋白疫苗和治疗性抗体研发两个方面均已取得重要进展,正在为进入临床试验做扎实的准备工作。
  苦心志,劳筋骨,却不退半步。“我们就是做传染病的,我们不能往后退。”严景华说得很干脆。
  在这次疫情抗击中,中医药大放异彩。临床救治和科学研究同步进行,中医临床诊疗数据第一时间从隔离病房传出,据此总结中医证候特征和演变规律,优化诊疗方案,进一步指导了随后的救治和药物评价。
  抗疫亮点背后,离不开一套线下、线上结合,多需求兼容的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
  “从接到任务到平台上线只有5天时间。”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张俊华说。尽管有过相关系统建设的经验,但这一次时间短、需求多,张俊华“压力山大”。
  既要收集病情症状,又要评价临床效果;既要满足科学规范,又要考虑临床救治的可操作性;对于不同药物的疗效,究竟采用哪些指标去评价……这些都需尽快定下来。
  根据前方救治的情况,需求随时调整,通常都是深夜来电。“就好像盖大楼,图纸却在不停变化。”张俊华说,“这种任务平时要干半年的,但现在不行,不能拖前方救治的后腿,顶着一口气也得把它磕下来。”
  平台终于按时上线!前方的舌苔、脉象资料传来了,中医药防治的临床全貌汇总了,张俊华和他的同事为一线诊疗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研制了首个新冠肺炎临床试验核心指标集,也为应急情况下中医药循证研究往前蹚了一步。

主动请缨:

“跟一线医务人员比不算累”


  勇担责任、尽锐出战。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展示了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大年初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刘浩给自己的医生朋友打了一圈电话,问了同一个问题:应对疫情,你们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
  过去15年里,刘浩一直在研究医疗机器人,希望终有一天世界上再没有难做的手术。“也许因为研究这个方向,当时第一个念头,就是在这次疫情中,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医生。”
  远在广州的钟南山团队提了一个具体需求:“我们需要一个能做咽拭子采样的机器人。”
  临床一线的需求就是科技攻关的方向!咽拭子采样要求动作轻柔,对机器人的力度和精度有特殊要求,需要专门设计。春节假期,买不到采样工具,就用雪糕棒和棉签对着自己的鼻咽做测试。
  把一个月当两个月用,高强度推进下,机器人做出来了。“能不能到医院来调试?”医生询问。
  “有过犹豫,怕家里人担心。”刘浩坦承,但他还是答应下来,“既然做了,就要让一线的医生能用好。”2月24日,刘浩和同事从沈阳飞往广州,调试、磨合,一周后,临床试验显示,机器人咽拭子采样一次成功率大于95%。
  同样在广州,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捷凯正在帮临床医生解答一个问题:危重症病人肺泡里为什么有很多黏液?
  解答这些致病机理相关的问题,不仅需要陈捷凯在干细胞领域的科研积累,也需要他在疫情发生后紧急培育的小鼠动物模型。
  研发药物、疫苗,探究致病机理,都离不开动物模型,小鼠是其中需求量最大的一种。但小鼠对新冠病毒不易感,需要专门改写基因,让小鼠跟人类一样能感染并产生同样症状。
  这是科研攻关中低调却重要的一步,一步慢了步步慢。陈捷凯带领团队一头扑进研究中,他知道时间有多紧迫。35天!陈捷凯主导的技术路线,让一批合格的小鼠能及时“顶上”,与兄弟单位一起帮助我国突破药物、疫苗等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瓶颈。
  这35天里,通宵达旦是平常事。当被问到工作强度有多大时,陈捷凯却脱口而出:“一线医务人员最辛苦,我们相比不算累。”
  “不讲那些崇高的话。”他又补充,“只有抗疫科研攻关赶紧取得胜利,我们的亲朋好友、我们整个社会,才能避免更多生命风险。”
其他文献
关键词:绿色种植技术;推广;农业可持续发展;玉米病虫害;防治   人们对绿色食品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为绿色种植技术推广提供了必要的力量支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倡导口号,也逐渐深入到农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当代农业想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将绿色种植技术推广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绿色种植技术的基本内涵   绿色种植技术顾名思义,就是以绿色种植为基础点,对农业生产进行治理,使之成为高效、优质、环
期刊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3月25日报道,研究人员对实验小鼠和10位人类志愿者开展研究后得出结论称,高盐饮食可能损害人体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   德国波恩大学医院的克里斯蒂安·库尔茨和他的团队首先证明,摄入高盐饮食的小鼠对抗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肾脏感染和由李斯特细菌引发的全身感染的能力较弱。   随后,他们在正常饮食基础上,每天给10名20~50岁的健康男女额外增加6克盐,以每天3片的形式服用。一周后
期刊
黄炎培,字任之,我国近代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教育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据统计,仅从1899年到1946年,他发表的文章就有940篇,出版書籍52部。黄炎培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给后人留下宏富的著述,与其科学的治学方法是分不开的。   黄炎培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成年后的黄炎培也保持了这种习惯,在他的日记中随处可见他的读书情况。   黄炎培读书时,有时精读
期刊
复工复产以来,轩岗煤电公司员工培训工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认真组织开展好疫情期间的员工培训工作。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公司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面对新的挑战,轩煤公司培训工作根据公司疫情防控要求,结合复工复产需要,迅速作出调整,修改原定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全面停止课堂集中培训,改为网络平台学习。各培训部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利用集团公司网络学习平台,因材施教,分类实施,重点突出,有序组织员
期刊
经常往返禄口机场和城区的张先生最近发现,在机场高速公路上他新买的5G手机全程信号满格不说,地图导航用起来也更顺畅。不止南京,全国不少城市实现了主城区5G基本连续覆盖。   3月24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特别提出支持基础电信企业以5G独立组网为目标加快推进主要城市的网络建设。加快推动5G网络建设,能有效地对冲疫情影响、稳定经济增长、引领新型基础建设,从而促进5G成为推动经济社会
期刊
年育苗5000万株巨鑫现代农业种苗示范园项目建成;存栏5万头保森肉羊繁育基地已具雏形……随着一批批标杆性项目建成达效,山西农谷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明显提升。山西农谷在科技创新、特色产业、基础建设多个领域实施30个重点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套人马,实行台账式管理、周调度制度,确保3月下旬集中开工。  连日来,山西农谷管委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开拓领域树立“新标杆”、+融合跃上“新台阶”、育优品上
期刊
近日,安徽省新认定组建8家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简称“一室一中心”)。本批新认定组建的“一室一中心”包括“生物医学与健康”“智能互联系统”“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炎症免疫性疾病”4家省实验室,以及“动态随机存储器”“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4家省技術创新中心。
期刊
3月27日,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在太原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论述,就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培育壮大转型发展新动能作全面部署。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楼阳生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牢固树立“创新为上”的发展理念,站在高质量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期刊
3月27日,山西省科学技术大会在太原隆重召开,会议就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培育壮大转型发展新动能作出全面部署,引发热烈反响。全省科协系统干部职工表示,将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一体两翼”优势,按照“科普、学术、智库”工作格局,围绕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积极服务山西转型高质量发展。   “这次全省科学技术大会是近年来我省召开的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一次科技会议,
期刊
近日,广东省2020年高新区建设视频会在广州召开。会上宣读了省政府对清远英德高新区、肇庆西江高新区、湛江廉江高新區、韶关乳源高新区、汕头龙湖高新区、广州天河高新区6家新认定省级高新区的批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