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国内煤炭行业的高速发展,矿井建设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的现状,结合我院的办学特色与实际情况,分析论证了学院开设矿井建设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办学效益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高职;矿井建设;可行性;办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140-02
0 引言
矿井建设专业是煤炭工业的主体专业之一,在我国拥有较长的历史。受煤炭市场的影响,矿井建设专业的发展并不顺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被各大院校所重视。近十多年来,我国煤炭行业高速发展,专为煤矿井巷工程服务的公司大量出现,社会对矿井建设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国内开设矿井建设专业的院校学生就业率高而且优势大。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国煤炭类高职院校之一,为煤炭行业的发展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却缺少了对矿井建设专业人才的培养,基于这种形势及情况,本文对我院开设矿井建设专业的思考进行了阐述。
1 开设矿井建设专业的必要性
1.1 开设矿建专业是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均占三分之二以上。根据中国能源资源条件、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及世界能源形势,在可预见的未来,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虽然会有所下降,但仍将居第一位。我国煤炭含量丰富,位居世界第三,其中东部开采历史长,可供建设的资源少,中部资源相对丰富,西部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根据煤炭“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新开工规模7.4亿吨/年。东部(含东北)地区建设接续煤矿,新开工规模0.25亿吨/年,占全国的3.3%;中部地区适度放缓建设,新开工规模1.85亿吨/年,占全国的25%;西部地区重点开发建设,新开工规模5.3亿吨/年,占全国的71.7%。内蒙古、陕西、山西、甘肃、宁夏、新疆为重点建设省(区),新开工规模6.5亿吨/年,占全国的87%。陕西省作为煤炭大省,煤炭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1.2 开设矿井建设专业是解决矿井建设人才紧缺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未期,我国煤炭行业萧条,煤炭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各煤炭类院校,为适应市场需求,都大大压缩甚至取消煤炭类专业,矿井建设专业在这种环境下被相继取消。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煤炭行业飞速发展,现有的矿井建设人才供给已经无法满足社会行业的需求。如陕西、宁夏、内蒙、新疆等煤炭基地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急需大量掌握矿井建设设计、施工、管理等技术的建井人才。与此同时,国内同类型高职院校较少开设矿井建设专业,严重影响了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随着煤炭浅资源的减少,矿井深部开采的比重将逐渐增加,而深部采掘遇到的地压大、支护难度大等问题,也急需专业的井巷技术人员解决。为适应我国煤炭行业高速发展的趋势,培养出适合我国煤炭矿井建设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开设矿井建设专业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3 开设矿建专业是学院专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高职学院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准则。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新行业、新工种、新岗位群不断涌现,专业设置也需要不断调整与更新,以适应生产单位新的技术人才需求。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以煤炭工业为依托,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矿井建设专业作为矿井建设的主体专业,其开办顺应时代发展,与当前能源行业发展密切联系,人才需求旺盛。依靠我院在区域煤炭职业教育行业的领军优势,开办矿井建设专业既可满足市场需求,又能产生品牌效应,同时也是学院内部专业结构调整、专业优化,专业以老带新,专业以老促新的需要。
2 开设矿井建设专业的可行性
2.1 相关专业办学经验丰富
我院自1955年开始开办了中专层次的“煤矿开采技术”专业,2006年开办了“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已经取得了出色的成绩。通过这些专业的办学实践,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相关专业办学经验,锻炼并健全了专业教师队伍,创新建设了完善的实验实训体系,使我们有信心继续开办矿井建设专业,突出办学特色,使其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2.2 师资队伍梯队合理,实力雄厚
能源工程系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为矿井建设专业的开办提供了可靠保证。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师共有13名。教授4人,副教授与高级工程师4人,讲师3人,助教2人,硕士研究生3人,学院专业带头人1人,青年骨干教师2人。这支队伍学历结构合理,具有“双师素质”,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动手能力。多年来,教师主(参)编全国统编教材7部,发表论文40多篇,为煤矿进行安全评价、矿井生产能力核定、矿井设计等技术服务项目100余项。
2.3 实训体系完善,设备先进
学院现有采矿模型室、矿井实训中心、综采设备实训中心、安全监测实验(实训)室、矿井通风实验室等5个实验实训室(中心),拥有现代化矿井综合模型、综采、普采、炮采、工艺与系统模型、煤与瓦斯突出模型、综采(综放)生产系统及安全演示装置、矿井环境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验装置、模拟长壁采煤工作面、模拟掘进工作面等一批先进的煤矿相关专业教学设备与模型。与韩城、彬长、澄合、铜川等煤业集团煤矿生产企业开展校矿合作,建立了10个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满足并确保完成学生校外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矿井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2.4 其它办学条件优越
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咸阳,占地面积333.08亩,建筑面积188677万平方米。建校50多年来,已向煤炭行业培养和输送大、中专毕业生3万多名,这些人才已成为陕西及煤炭行业生产、技术、管理、服务队伍的中坚力量。学院拥有99个装备齐全的综合性实验和实训中心,与省内外98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形成了“实验室-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学院已经为增开新专业先后投资95万元,用于教学设备的购置及专业建设,今后还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
3 办学效益预测
3.1 面向全国煤炭行业,培养大量专业人才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根据形势需要所开办的矿井建设专业,将为新矿井建设培养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我院预计首次招生可达40人,3年内可达80人。
3.2 立足我院根本,培养合格专业人才
我院是以煤炭为根本的高等专科院校,建立了多个与煤矿相关的专业,已为煤炭行业培养了大量的合格人才。矿井建设专业基础雄厚,师资力量强,实验实训基地较为完善,通过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与煤炭企业的交流合作,有能力培养出合格的矿井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预计首批毕业生就业率可达98%。
3.3 紧随煤炭市场,专业可持续发展
在煤炭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根据煤炭市场需求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同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降低办学成本,使我院矿井建设专业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综上所述,矿井建设专业发展空间广阔,学生就业前景良好,我院开设专科层次的矿井建设专业的条件已经成熟,应尽早开设矿井建设专业,促进煤炭行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今,黄炳龙.煤炭行业技术性应用型人才需求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11.
[2]于远祥,高海燕.新时期矿井建设工程专业建设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07).
[3]罗锋.高职院校办学效益评价与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07).
[4]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03).
关键词:高职;矿井建设;可行性;办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140-02
0 引言
矿井建设专业是煤炭工业的主体专业之一,在我国拥有较长的历史。受煤炭市场的影响,矿井建设专业的发展并不顺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被各大院校所重视。近十多年来,我国煤炭行业高速发展,专为煤矿井巷工程服务的公司大量出现,社会对矿井建设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国内开设矿井建设专业的院校学生就业率高而且优势大。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国煤炭类高职院校之一,为煤炭行业的发展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却缺少了对矿井建设专业人才的培养,基于这种形势及情况,本文对我院开设矿井建设专业的思考进行了阐述。
1 开设矿井建设专业的必要性
1.1 开设矿建专业是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均占三分之二以上。根据中国能源资源条件、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及世界能源形势,在可预见的未来,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虽然会有所下降,但仍将居第一位。我国煤炭含量丰富,位居世界第三,其中东部开采历史长,可供建设的资源少,中部资源相对丰富,西部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根据煤炭“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新开工规模7.4亿吨/年。东部(含东北)地区建设接续煤矿,新开工规模0.25亿吨/年,占全国的3.3%;中部地区适度放缓建设,新开工规模1.85亿吨/年,占全国的25%;西部地区重点开发建设,新开工规模5.3亿吨/年,占全国的71.7%。内蒙古、陕西、山西、甘肃、宁夏、新疆为重点建设省(区),新开工规模6.5亿吨/年,占全国的87%。陕西省作为煤炭大省,煤炭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1.2 开设矿井建设专业是解决矿井建设人才紧缺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未期,我国煤炭行业萧条,煤炭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各煤炭类院校,为适应市场需求,都大大压缩甚至取消煤炭类专业,矿井建设专业在这种环境下被相继取消。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煤炭行业飞速发展,现有的矿井建设人才供给已经无法满足社会行业的需求。如陕西、宁夏、内蒙、新疆等煤炭基地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急需大量掌握矿井建设设计、施工、管理等技术的建井人才。与此同时,国内同类型高职院校较少开设矿井建设专业,严重影响了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随着煤炭浅资源的减少,矿井深部开采的比重将逐渐增加,而深部采掘遇到的地压大、支护难度大等问题,也急需专业的井巷技术人员解决。为适应我国煤炭行业高速发展的趋势,培养出适合我国煤炭矿井建设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开设矿井建设专业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3 开设矿建专业是学院专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高职学院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准则。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新行业、新工种、新岗位群不断涌现,专业设置也需要不断调整与更新,以适应生产单位新的技术人才需求。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以煤炭工业为依托,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矿井建设专业作为矿井建设的主体专业,其开办顺应时代发展,与当前能源行业发展密切联系,人才需求旺盛。依靠我院在区域煤炭职业教育行业的领军优势,开办矿井建设专业既可满足市场需求,又能产生品牌效应,同时也是学院内部专业结构调整、专业优化,专业以老带新,专业以老促新的需要。
2 开设矿井建设专业的可行性
2.1 相关专业办学经验丰富
我院自1955年开始开办了中专层次的“煤矿开采技术”专业,2006年开办了“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已经取得了出色的成绩。通过这些专业的办学实践,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相关专业办学经验,锻炼并健全了专业教师队伍,创新建设了完善的实验实训体系,使我们有信心继续开办矿井建设专业,突出办学特色,使其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2.2 师资队伍梯队合理,实力雄厚
能源工程系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为矿井建设专业的开办提供了可靠保证。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师共有13名。教授4人,副教授与高级工程师4人,讲师3人,助教2人,硕士研究生3人,学院专业带头人1人,青年骨干教师2人。这支队伍学历结构合理,具有“双师素质”,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动手能力。多年来,教师主(参)编全国统编教材7部,发表论文40多篇,为煤矿进行安全评价、矿井生产能力核定、矿井设计等技术服务项目100余项。
2.3 实训体系完善,设备先进
学院现有采矿模型室、矿井实训中心、综采设备实训中心、安全监测实验(实训)室、矿井通风实验室等5个实验实训室(中心),拥有现代化矿井综合模型、综采、普采、炮采、工艺与系统模型、煤与瓦斯突出模型、综采(综放)生产系统及安全演示装置、矿井环境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验装置、模拟长壁采煤工作面、模拟掘进工作面等一批先进的煤矿相关专业教学设备与模型。与韩城、彬长、澄合、铜川等煤业集团煤矿生产企业开展校矿合作,建立了10个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满足并确保完成学生校外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矿井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2.4 其它办学条件优越
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咸阳,占地面积333.08亩,建筑面积188677万平方米。建校50多年来,已向煤炭行业培养和输送大、中专毕业生3万多名,这些人才已成为陕西及煤炭行业生产、技术、管理、服务队伍的中坚力量。学院拥有99个装备齐全的综合性实验和实训中心,与省内外98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形成了“实验室-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学院已经为增开新专业先后投资95万元,用于教学设备的购置及专业建设,今后还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
3 办学效益预测
3.1 面向全国煤炭行业,培养大量专业人才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根据形势需要所开办的矿井建设专业,将为新矿井建设培养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我院预计首次招生可达40人,3年内可达80人。
3.2 立足我院根本,培养合格专业人才
我院是以煤炭为根本的高等专科院校,建立了多个与煤矿相关的专业,已为煤炭行业培养了大量的合格人才。矿井建设专业基础雄厚,师资力量强,实验实训基地较为完善,通过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与煤炭企业的交流合作,有能力培养出合格的矿井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预计首批毕业生就业率可达98%。
3.3 紧随煤炭市场,专业可持续发展
在煤炭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根据煤炭市场需求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同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降低办学成本,使我院矿井建设专业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综上所述,矿井建设专业发展空间广阔,学生就业前景良好,我院开设专科层次的矿井建设专业的条件已经成熟,应尽早开设矿井建设专业,促进煤炭行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今,黄炳龙.煤炭行业技术性应用型人才需求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11.
[2]于远祥,高海燕.新时期矿井建设工程专业建设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07).
[3]罗锋.高职院校办学效益评价与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07).
[4]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