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升华,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存储,还能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筛选、独立分析的能力。课外阅读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终生发展的需要,且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17-1
《语文新课标》十分重视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升华,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存储,还能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筛选、独立分析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课外阅读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终生发展的需要,且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可操作性。
一、走出课堂,提供学生开放的空间
课堂是师生体现生命价值的地方,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但课堂往往也使师生的活力受到抑制,只有冲破固有的空间束缚,把课堂变大、变新、变活,才能让课堂焕发出应有的活力,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外阅读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空间概念和原有的师生秩序关系,使学生处于一种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中,拓展了教与学的空间。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个性化的,浸润着自己对生命的体验,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一种近距离的亲密交流。这样的阅读,学生的身心处在宽松平和的环境之下,学生的思想被充分地激活,个性得以发展。
所以,课外阅读的开展,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使阅读成为学生个人的自主行为,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自主选择,绽放学生生命的光华
“学会选择”是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课外阅读过程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选择活动,阅读过程的自主化、多元化,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自由的选择。
大量实践证明,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就要给学生必要的自由。没有了阅读的选择,就不会有个体的自由,更谈不上个性的发展。学习是人的自觉行为,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未来的终身学习,是完全建立在自觉、自愿、自主的基础之上的。课外阅读的开展是在学生自主选择下进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体需要,进行自主的选择,主动参与并融入到课外阅读的情境中去,从而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个体独立性和自主性。
课外阅读也是学生个人知识和经验积累的展示,是学生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和感情基础来品味读物,并基于个性和人生经验来展开思维。这种阅读方式尊重了学生的不同智力倾向。每一个个体在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文学修养、兴趣爱好和个体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种种差异,他们的阅读爱好也是各不相同的,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认识。而自主选择下的“自助餐”式的课外阅读恰恰满足了不同智力倾向学生的阅读需求,迎合了学生的阅读趣味,使学生能从自己的阅读需求出发,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从而极大地激发起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这样的阅读活动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对语文独特艺术魅力的感悟。在个性鲜明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老师往往不会对学生的自我选择指手划脚,对学生的不同选择、不同见解、不同理解往往也会以一种的宽容的心态和商榷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心里没有压力,学习的效果反而更加明显。
三、交流感悟,实现学生心灵的碰撞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在阅读的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所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阅读心得,直抒自己的胸臆,大胆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对自己阅读的作品进行必要的品头论足,学生的阅读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彰显和发展。
这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实现:一是学生之间有组织的或自发的交流,让学生在同学中说说自己读过的书,把它介绍给还没有读过的同学;让读过同一本书的同学进行相互交流,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第二种方式是让学生写,写自己阅读的感悟,可以是对一书的评价,可以是对一个人的评价,也可以是对作品中某一点的评价……让学生以周记的形式和老师进行交流;第三种方式是开展读书沙龙,师生共同参与,对某一阅读专题进行交流探讨。这样,阅读成了学生自己的事,他们会对作品中的字字句句通过自己的心灵去默默感应和思考,产生自己的感知和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这种体验总是独特而富有个性的。同时,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又得到了互相学习的机会,了解了别人阅读时的感受和体验,有思与思的碰撞,也有心与心的接纳。
四、演好角色,构建学生对话的平台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老师要摆正自己应有的位置。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感知强加于学生,限制学生的自由;老师也不能过分的强调阅读的技法,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老师更不能以群体阅读来代替个性的阅读;或者过多地以作者的感受来人为地提升学生的领悟。教师要演绎好自己的角色,善于在读物和学生心灵之间搭建交流的平台,架起沟通的桥梁。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就好像是餐厅的“领班”,主要的任务是为顾客介绍好各色风味小吃,刺激顾客的食欲,让他们产生品尝每一道美味佳肴的强烈欲望。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了解学生的阅读心态和阅读需求,尽可能地为他们打开完美的风景;教师在对作品的指导和交流时,也要注意为学生选择一个个恰当的观察点,让他们能够站在最佳的位置和角度去尽情欣赏和享受文学作品王国里那迷人的风景。教师的作用是“导游”,通过合理的安排让学生游历尽可能多的景点,而不是一览无遗地把所有的景色都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作品的闪光点,就好像导游要有意无意地让游客自己去发现优美的风景一样,使他们体验发现的兴奋和交流的快乐,使富有个性的阅读过程充满情趣、充满魅力,使课外阅读成为感悟,成为理解,成为消化,成为鉴赏求真,使学生与文本及文本的作者之间产生心灵的交流和撞击,产生情感效应,从而调动起学生内心深层次的心理思维活动,从中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课外阅读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值得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探讨与实践。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17-1
《语文新课标》十分重视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升华,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存储,还能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筛选、独立分析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课外阅读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终生发展的需要,且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可操作性。
一、走出课堂,提供学生开放的空间
课堂是师生体现生命价值的地方,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但课堂往往也使师生的活力受到抑制,只有冲破固有的空间束缚,把课堂变大、变新、变活,才能让课堂焕发出应有的活力,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外阅读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空间概念和原有的师生秩序关系,使学生处于一种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中,拓展了教与学的空间。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个性化的,浸润着自己对生命的体验,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一种近距离的亲密交流。这样的阅读,学生的身心处在宽松平和的环境之下,学生的思想被充分地激活,个性得以发展。
所以,课外阅读的开展,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使阅读成为学生个人的自主行为,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自主选择,绽放学生生命的光华
“学会选择”是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课外阅读过程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选择活动,阅读过程的自主化、多元化,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自由的选择。
大量实践证明,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就要给学生必要的自由。没有了阅读的选择,就不会有个体的自由,更谈不上个性的发展。学习是人的自觉行为,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未来的终身学习,是完全建立在自觉、自愿、自主的基础之上的。课外阅读的开展是在学生自主选择下进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体需要,进行自主的选择,主动参与并融入到课外阅读的情境中去,从而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个体独立性和自主性。
课外阅读也是学生个人知识和经验积累的展示,是学生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和感情基础来品味读物,并基于个性和人生经验来展开思维。这种阅读方式尊重了学生的不同智力倾向。每一个个体在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文学修养、兴趣爱好和个体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种种差异,他们的阅读爱好也是各不相同的,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认识。而自主选择下的“自助餐”式的课外阅读恰恰满足了不同智力倾向学生的阅读需求,迎合了学生的阅读趣味,使学生能从自己的阅读需求出发,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从而极大地激发起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这样的阅读活动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对语文独特艺术魅力的感悟。在个性鲜明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老师往往不会对学生的自我选择指手划脚,对学生的不同选择、不同见解、不同理解往往也会以一种的宽容的心态和商榷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心里没有压力,学习的效果反而更加明显。
三、交流感悟,实现学生心灵的碰撞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在阅读的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所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阅读心得,直抒自己的胸臆,大胆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对自己阅读的作品进行必要的品头论足,学生的阅读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彰显和发展。
这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实现:一是学生之间有组织的或自发的交流,让学生在同学中说说自己读过的书,把它介绍给还没有读过的同学;让读过同一本书的同学进行相互交流,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第二种方式是让学生写,写自己阅读的感悟,可以是对一书的评价,可以是对一个人的评价,也可以是对作品中某一点的评价……让学生以周记的形式和老师进行交流;第三种方式是开展读书沙龙,师生共同参与,对某一阅读专题进行交流探讨。这样,阅读成了学生自己的事,他们会对作品中的字字句句通过自己的心灵去默默感应和思考,产生自己的感知和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这种体验总是独特而富有个性的。同时,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又得到了互相学习的机会,了解了别人阅读时的感受和体验,有思与思的碰撞,也有心与心的接纳。
四、演好角色,构建学生对话的平台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老师要摆正自己应有的位置。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感知强加于学生,限制学生的自由;老师也不能过分的强调阅读的技法,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老师更不能以群体阅读来代替个性的阅读;或者过多地以作者的感受来人为地提升学生的领悟。教师要演绎好自己的角色,善于在读物和学生心灵之间搭建交流的平台,架起沟通的桥梁。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就好像是餐厅的“领班”,主要的任务是为顾客介绍好各色风味小吃,刺激顾客的食欲,让他们产生品尝每一道美味佳肴的强烈欲望。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了解学生的阅读心态和阅读需求,尽可能地为他们打开完美的风景;教师在对作品的指导和交流时,也要注意为学生选择一个个恰当的观察点,让他们能够站在最佳的位置和角度去尽情欣赏和享受文学作品王国里那迷人的风景。教师的作用是“导游”,通过合理的安排让学生游历尽可能多的景点,而不是一览无遗地把所有的景色都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作品的闪光点,就好像导游要有意无意地让游客自己去发现优美的风景一样,使他们体验发现的兴奋和交流的快乐,使富有个性的阅读过程充满情趣、充满魅力,使课外阅读成为感悟,成为理解,成为消化,成为鉴赏求真,使学生与文本及文本的作者之间产生心灵的交流和撞击,产生情感效应,从而调动起学生内心深层次的心理思维活动,从中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课外阅读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值得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