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皆知"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他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探索、去实践、去发展,寻求满意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当一位数学老师的都能体会到,凡是在数学学习中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都很浓厚,求知愿望都很强烈,他们数学素质也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有创造性、积极主动、乐于参与学习。通过多年的教学探讨,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经验。
一、用"爱心"激励、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胆怯和过分自我都是发明创造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发明创造最重要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我认为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迎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除了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关爱,还要创设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例如我在教学1——9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象粉笔,2象鸭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钩子,6象口哨,7象银锄,8象葫芦,9象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去寻找学习的方法,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以"情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一个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学生都认为上数学课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就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等学生摆好后,我就问学生:"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等学生兴致勃勃地画出之后,我紧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然后再近一半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三、用学生各自的观点进行适当争论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个不相同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形式。所以有这样的说法:"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红楼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去破坏、损伤、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自我价值得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恰当引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和应用知识。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游戏中品尝获得成功的乐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启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为他们学数学,爱数学创造了条件。例如,我在复习"小数的减法"时,就让学生做"争当模范营业员"的游戏,我一手拿着人民币,一手举着所购买的物品的价格卡,让学生算出要找回的钱,并写在练习本上,五次后,根据学生所列算式,并能准确无误计算的就被评为模范营业员,这样不仅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避免了复习课枯燥无趣的模式,还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
在教学中,我也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如:口算练习时,常用的有视算、听算、对口令、开火车等,再增加"打手势"、"悄悄算"、小组竞赛、"数学医院"、"口算大王"、"优秀邮递员"等,气氛会更加热烈。
四、以"动"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任何个体在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时,他兴趣过程都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行动。可见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所以学生要想获取新知识就必须有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光靠老师的灌输是达不到学习目的的。因此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似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实际出发组织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通过制作投影片,演示小熊运南瓜,第一次运了4个,第二次运来2个,过了一会儿又运来了1个。学生根据画面很容易列出算式:4+2+1,不经教师指导就能正确读连加算式,并结合情境进行计算,整个过程好象是水到渠成,读、写连加算式的重、难点很容易的得以突破。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演示既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为学生理解算理铺路搭桥。
低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在教学中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进行教学,给学生以新异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通过讲故事、设问或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具、数学游戏、课堂提问、练习形式多样化……等方法,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用"爱心"激励、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胆怯和过分自我都是发明创造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发明创造最重要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我认为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迎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除了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关爱,还要创设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例如我在教学1——9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象粉笔,2象鸭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钩子,6象口哨,7象银锄,8象葫芦,9象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去寻找学习的方法,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以"情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一个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学生都认为上数学课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就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等学生摆好后,我就问学生:"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等学生兴致勃勃地画出之后,我紧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然后再近一半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三、用学生各自的观点进行适当争论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个不相同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形式。所以有这样的说法:"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红楼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去破坏、损伤、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自我价值得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恰当引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和应用知识。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游戏中品尝获得成功的乐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启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为他们学数学,爱数学创造了条件。例如,我在复习"小数的减法"时,就让学生做"争当模范营业员"的游戏,我一手拿着人民币,一手举着所购买的物品的价格卡,让学生算出要找回的钱,并写在练习本上,五次后,根据学生所列算式,并能准确无误计算的就被评为模范营业员,这样不仅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避免了复习课枯燥无趣的模式,还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
在教学中,我也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如:口算练习时,常用的有视算、听算、对口令、开火车等,再增加"打手势"、"悄悄算"、小组竞赛、"数学医院"、"口算大王"、"优秀邮递员"等,气氛会更加热烈。
四、以"动"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任何个体在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时,他兴趣过程都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行动。可见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所以学生要想获取新知识就必须有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光靠老师的灌输是达不到学习目的的。因此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似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实际出发组织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通过制作投影片,演示小熊运南瓜,第一次运了4个,第二次运来2个,过了一会儿又运来了1个。学生根据画面很容易列出算式:4+2+1,不经教师指导就能正确读连加算式,并结合情境进行计算,整个过程好象是水到渠成,读、写连加算式的重、难点很容易的得以突破。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演示既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为学生理解算理铺路搭桥。
低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在教学中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进行教学,给学生以新异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通过讲故事、设问或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具、数学游戏、课堂提问、练习形式多样化……等方法,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