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家禽弓形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分型研究

来源 :畜牧与兽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biao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云南省家禽中弓形虫感染的流行情况,于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云南省家禽养殖比较集中的地区,从8个规模化家禽养殖场、10个地方鸡养殖场及部分散养户中采集各种家禽血样及土壤样品2802份,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和套式PCR方法对弓形虫的抗体和核酸分别进行检测,并对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样品通过PCR-RFLP进行了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显示:云南省家禽中弓形虫平均抗体阳性率为4.48%,血样、土壤核酸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1.40%和2.74%;不同饲养模式、不同品种、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地方品种家禽和散养家禽阳性率明显高于规模化养殖场;云南省家禽感染的弓形虫及环境中弓形虫的基因型主要是I型,占表面抗原SAG3基因分型的97.92%(47/48).提示:应重视地方品种家禽和散养家禽中弓形虫病的流行控制,加强饲养管理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其他文献
以新型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ORF2基因为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进行扩增,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后,获得重组质粒pET30a-ORF2.随后转化BL21 (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抗鹅星状病毒衣壳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结果:成功获得ORF2基因,构建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成功表达预期的重组蛋白,
为探究山桐子冬芽休眠过程及其生理生化特征,以东京种源山桐子1年生枝条为材料,通过水培,观察不同时间冬芽在25℃条件下的萌发生长情况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反式玉米素(tZR)和赤霉素(GA3)的含量及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郑州气候条件下,9—10月为山桐子芽休眠导入期,11月进入深休眠期,12—2月为休眠解除期,3月进入内生长期.在山桐子冬芽休眠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从休眠导入期到深休眠期,
为了初步了解贵州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疱疹病毒1型(BHV-1)、牛冠状病毒(BCoV)、牛支原体(MB)的感染情况,在贵州省7个地区的牛场随机采集了224份鼻拭子样品,采用PCR方法检测所采集样品.结果:BVDV阳性率16.07% (36/224),BHV-1阳性率7.59% (17/224),BCoV阳性率8.04% (18/224),MB阳性率12.90% (29/224);BVDV与MB混合感染率为2.68% (6/224),BVDV与BHV-1混合感染率为1.78% (4/224),
为调查贝氏隐孢子虫单独以及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合并感染对雏鸡肠道菌群的影响,将1日龄SPF级雏鸡分为隐孢子虫单独感染组(灌胃隐孢子虫1×106个/只)、隐孢子虫和大肠杆菌共感染组(肌注大肠杆菌2×106 CFU/只,同时灌胃隐孢子虫1×106个/只)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于接种后第3、9、15、21和27天采集新鲜粪便,提取DNA后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显示,3组雏鸡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最高的门为厚壁菌门,其次为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多样性分析表明,2组感染雏鸡的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
为了解江苏省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的主要流行情况,采集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家蛋鸡养殖场鸡群的咽拭子及泄殖腔拭子样品共计625份.除去核酸浓度低于检出下限的120份样品后,通过RT-PCR的方法对余下的505份合格样品进行流行病学检测,并通过病料接种SPF鸡胚分离到1株IBV病毒,对该分离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及S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显示:505份合格样品中,IBV阳性检出率为14.46% (73/505).IBV分离株全基因组大小为27689
为探明不同种野生百合的耐盐碱能力,以通江百合、毛百合、淡黄花百合、宜昌百合4种野生百合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和NaHCO3混合溶液处理对百合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浓度增加,4种野生百合的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变化趋势;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4种野生百合的耐盐碱性强弱顺序为淡黄花百合>通江百合>毛百合>宜昌百合.
旨在研究重组绵羊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A (rSP-A)对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活性及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初步分析rSP-A的抑菌活性.使用绵羊肺炎支原体(Mo)感染体外培养的绵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以刺激其释放NE,然后应用底物显色法对比分析不同浓度rSP-A对NE活性的影响:使用MTT比色法测定rSP-A对体外培养的绵羊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使用酸化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rSP-A对Mo代谢与增殖的影响;应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rSP-A的抑菌活性进行初步分析.NE活性检测结果表明,rSP-
为了解决闽楠苗木繁育中常因水分亏缺导致生长不良及死亡的问题,以1年生闽楠幼苗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施加不同浓度外源亚精胺对闽楠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探究亚精胺对闽楠幼苗干旱胁迫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外源亚精胺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n、Gs及抗氧化酶活性,降低Pro和MDA含量,缓解干旱胁迫对闽楠的影响;其中0.1 mmol/L浓度的亚精胺效果最好,其处理后Pn和WUE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尤其到干旱胁迫后期效果显著,胁迫第32天Pn和WUE分别比CK高82.1%、123.7%,差异显著;抗氧化酶SOD、CAT
为了掌握豫西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流行特征,采用PCR方法对2016-2020年采集自豫西地区的152份临床病料进行了PRV病原学检测,并对PCR阳性样品进行了病毒的分离鉴定与gE基因遗传变异分析.结果:152份临床病料样品中PRV野毒株阳性率为13.82%,不同区县中以嵩县(21.05%)和栾川县(20.0%)的阳性率较高,不同年份中以2017年(20.69%)和2018年(19.05%)的阳性率较高;8个分离毒株均能引起BHK-21细胞发生变圆变大、聚集拉网、脱落等典型细胞病变,其每毫升TCI
为明确增施氮肥对镉迫下龙葵光合生理的影响,以龙葵为试验材料,分析增施不同浓度氮肥对Cd胁迫下龙葵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和捕光色素分子内禀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下龙葵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增施氮肥后,龙葵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电子传递速率、捕光色素分子总数、处于最低激发态的捕光色素分子数和光化学反应耗散比例增大,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捕光色素分子本征光能吸收截面、捕光色素分子有效光能吸收截面和天线热耗散比例减小.可见,增施氮肥对镉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