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啊哦?演出开始了!”
从1928年米老鼠问世至今,迪士尼通过一系列的卡通形象,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而这些“美国故事”又通过各种形式流传到各地,传递了美国文化,影响了世界,而世界回报它的,是丰厚的经济收益。
曾经,为了体验一次梦幻童年的经历,需要长途跋涉到欧美、日本、香港等地,才能找到迪士尼乐园。如今,上海也有了迪士尼乐园,并于6月16日即将开幕。
300亿大手笔投资背后,更多人开始反思,中国为什么没有风靡全球的“米老鼠”?
“为什么我们未能创造出具有世界文化认同意义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符号?”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江苏省城市现代化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张鸿雁接受《人民周刊》采访时表示,虽然各国各民族文化存在着千差万别,但在文化消费上却能够找同一性和“同质性”的文化行为和文化符号:善良、健康、利他、快乐、成长、大爱和家庭幸福等文化主题具有人类本源的共同性,能够成为全世界共同的文化消费与记忆符号。世界应该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大花园,多元文化的发展才是世界文化发展之正道。
“重新审视迪士尼,上海引进迪士尼,上海增加了多少创意?”5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接受《人民周刊》记者采访,如此担忧。
迪士尼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诸多契合和融通之处,中国的和乐文化与迪士尼的快乐哲学可以形成良好的对话和互动。但另一方面,迪士尼毕竟是文化工业的产品,其标准化、结构化、封闭化模式贯穿创意创作和产品运作的始终。
诚然,讲好美国故事显然让迪士尼名利双收。作为全球第六座、亚洲第三座迪士尼乐园,面积上仅次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及法国巴黎的迪士尼乐园。上海迪士尼,将以怎样的故事,带来中国迪士尼的名利双收新时代呢?
为什么是迪士尼?
迪士尼乐园被誉为“全世界最快乐的地方”,是因为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的初衷本来就是为了孩子。他想为孩子营造一个欢乐世界,而不纯粹是为了钱。
在沃尔特女儿很小时候,总是吵着要爸爸坐在长椅上,为她讲新奇有趣的故事。于是华特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建造一个家庭式的乐园?这样,每位家庭成员都能共享一段欢乐时光。
迪士尼的文化吸引力主要是通过儿童来实现的。在中国典型的核心家庭中,围绕独生子女的消费拉动能力是惊人的,比如说一部动画片小孩要看,那么他的爸爸妈妈很可能要一起陪看,这等于是凭空将票房数字乘以3。
健康、有益、合家欢是迪士尼的招牌形象,即使后来迪士尼拍真人电影,也很少涉足过于暴力血腥的成人化内容,因为那有损迪士尼的整体品牌。不过迪士尼也意识到有必要扩展儿童产品之外的内容。过去10年迪士尼最大的动作是先后收购了皮克斯、漫威、卢卡斯影业这几家公司。
除了“以个体和家庭幸福快乐为内核”的创意外,相关创意环境和法律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迪士尼作为一项文化产业的长久和可持续发展。
金元浦指出,美国的创意环境给了迪士尼在电影娱乐、主题公园、媒体网络、消费产品四大产业平稳发展的稳定环境。从法律环境上看,无论旅游业还是娱乐业,政府都采取相对自由宽松政策,不多加干预。对“米老鼠”的较少干预,为电影业提供了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完备的立法体系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保障了行业内的公平竞争。
9次的容错机会
“熊,就该有个熊样”
2016年3月,国产知名动画品牌《熊出没》的首部院线电影《熊出没之夺宝熊兵》正式登陆土耳其院线。上映第二周,便迅速跃居土耳其动画类电影票房第1名。该片已在俄罗斯、韩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并获得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昂西水晶最佳动画长片奖”、戛纳电影节2015 MIP Junior International Pitch等众多国际国内大奖的青睐。
刘富源,《熊出没》系列电影执行导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意环境不容乐观,“目前整体的投资环境让我们的投资人更注重于商务的推广运营而非作品本身,创作者无法像迪士尼一样,有着多达9次的容错机会。“次数并非是必需的,但是我们缺乏给予创作团队试错的机会。”
根据电影局与美国电影家协会和迪士尼公司的重要协议,2015年10月11日~10月18日,国内11位动画电影导演赴美国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学习,刘富源是受邀者之一。
刘富源认为,“好的故事、好的创意都来自优秀的人才,在我们的工作环境中,更多的是投资人本身的意愿在驱动故事,又或者是简单的随众创意、快餐创意,简单地把创作理解为:观众爱看什么就拍什么。需要健康的环境。如何让优秀的艺术家敢于创新,不断挑战创意和艺术的高度,艺术家可以犯错,故事可以推翻重来,一切只为最好的故事。”
“为了满足艺术家的创意,迪士尼有着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来支持实现一切可能出现的效果要求。”刘富源说,在中国CG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成熟,但是更多的情况,是我们使用的软件或技术本身在升级,而非因为我们想达到某个创意效果而去开发某项技术。
刘富源表示,尽管中国动画在许多方面还存在差距,值得高兴的是,投资环境和创作环境都有很大的改善变化,越来越多的资金和人才进入到动画电影领域,越来越多的观众也走进了影院观看动画电影。
“从整体发展来看,还有很多值得思考,我们现阶段还是要学习。更多的是使创意环境、法律环境、整体环境为创意让路。”金元浦告诉《人民周刊》记者。
主题公园的故事
抛开文化创意亟待解决的整体外在环境,在主题乐园里,重要的内在逻辑还是讲好故事。
去过迪士尼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你的视角和情感,几乎跟着故事在走。
每一步设计、每一个细节,就连设施附近的一草一木,都是环环相扣,为一个故事主题服务的。游客们玩的不只是刺激,更是进入到一个故事的世界,实现动画电影里的梦。把游客心中的梦想变成现实,才能吸引人反复来玩。
对比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中国主题公园,近日百度CEO李彦宏则犀利地表示,相比较迪士尼公园对文化和商业的整合与运营,中国虽有不少公园,但依然缺乏真正的“主题”。“我们没有垂直的整合,我们没有像白雪公主、没有像《冰雪奇缘》、没有像米老鼠这样脍炙人口的人物和主题,让青少年去喜爱,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杨扬则指出,在一个全球化时代,除了传统文化价值之外,还有什么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广受欢迎的?甚至是中国国内,几乎很难见到有生命力的文化价值观念。如果脱离了行政权力的保驾护航,很多价值观念根本就没有生命力可言。
受访专家均表示,迪士尼在上海的落户,离不开相关部门的保驾护航,但对上海的本地文化的创新创意,有关部门是不是有魄力,像给迪士尼项目提供方便那样,来扶植上海的文化创新和创造呢?在文化创新上,上海在城市文化建设上,有没有成功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从1928年米老鼠问世至今,迪士尼通过一系列的卡通形象,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而这些“美国故事”又通过各种形式流传到各地,传递了美国文化,影响了世界,而世界回报它的,是丰厚的经济收益。
曾经,为了体验一次梦幻童年的经历,需要长途跋涉到欧美、日本、香港等地,才能找到迪士尼乐园。如今,上海也有了迪士尼乐园,并于6月16日即将开幕。
300亿大手笔投资背后,更多人开始反思,中国为什么没有风靡全球的“米老鼠”?
“为什么我们未能创造出具有世界文化认同意义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符号?”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江苏省城市现代化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张鸿雁接受《人民周刊》采访时表示,虽然各国各民族文化存在着千差万别,但在文化消费上却能够找同一性和“同质性”的文化行为和文化符号:善良、健康、利他、快乐、成长、大爱和家庭幸福等文化主题具有人类本源的共同性,能够成为全世界共同的文化消费与记忆符号。世界应该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大花园,多元文化的发展才是世界文化发展之正道。
“重新审视迪士尼,上海引进迪士尼,上海增加了多少创意?”5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接受《人民周刊》记者采访,如此担忧。
迪士尼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诸多契合和融通之处,中国的和乐文化与迪士尼的快乐哲学可以形成良好的对话和互动。但另一方面,迪士尼毕竟是文化工业的产品,其标准化、结构化、封闭化模式贯穿创意创作和产品运作的始终。
诚然,讲好美国故事显然让迪士尼名利双收。作为全球第六座、亚洲第三座迪士尼乐园,面积上仅次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及法国巴黎的迪士尼乐园。上海迪士尼,将以怎样的故事,带来中国迪士尼的名利双收新时代呢?
为什么是迪士尼?
迪士尼乐园被誉为“全世界最快乐的地方”,是因为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的初衷本来就是为了孩子。他想为孩子营造一个欢乐世界,而不纯粹是为了钱。
在沃尔特女儿很小时候,总是吵着要爸爸坐在长椅上,为她讲新奇有趣的故事。于是华特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建造一个家庭式的乐园?这样,每位家庭成员都能共享一段欢乐时光。
迪士尼的文化吸引力主要是通过儿童来实现的。在中国典型的核心家庭中,围绕独生子女的消费拉动能力是惊人的,比如说一部动画片小孩要看,那么他的爸爸妈妈很可能要一起陪看,这等于是凭空将票房数字乘以3。
健康、有益、合家欢是迪士尼的招牌形象,即使后来迪士尼拍真人电影,也很少涉足过于暴力血腥的成人化内容,因为那有损迪士尼的整体品牌。不过迪士尼也意识到有必要扩展儿童产品之外的内容。过去10年迪士尼最大的动作是先后收购了皮克斯、漫威、卢卡斯影业这几家公司。
除了“以个体和家庭幸福快乐为内核”的创意外,相关创意环境和法律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迪士尼作为一项文化产业的长久和可持续发展。
金元浦指出,美国的创意环境给了迪士尼在电影娱乐、主题公园、媒体网络、消费产品四大产业平稳发展的稳定环境。从法律环境上看,无论旅游业还是娱乐业,政府都采取相对自由宽松政策,不多加干预。对“米老鼠”的较少干预,为电影业提供了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完备的立法体系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保障了行业内的公平竞争。
9次的容错机会
“熊,就该有个熊样”
2016年3月,国产知名动画品牌《熊出没》的首部院线电影《熊出没之夺宝熊兵》正式登陆土耳其院线。上映第二周,便迅速跃居土耳其动画类电影票房第1名。该片已在俄罗斯、韩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并获得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昂西水晶最佳动画长片奖”、戛纳电影节2015 MIP Junior International Pitch等众多国际国内大奖的青睐。
刘富源,《熊出没》系列电影执行导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意环境不容乐观,“目前整体的投资环境让我们的投资人更注重于商务的推广运营而非作品本身,创作者无法像迪士尼一样,有着多达9次的容错机会。“次数并非是必需的,但是我们缺乏给予创作团队试错的机会。”
根据电影局与美国电影家协会和迪士尼公司的重要协议,2015年10月11日~10月18日,国内11位动画电影导演赴美国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学习,刘富源是受邀者之一。
刘富源认为,“好的故事、好的创意都来自优秀的人才,在我们的工作环境中,更多的是投资人本身的意愿在驱动故事,又或者是简单的随众创意、快餐创意,简单地把创作理解为:观众爱看什么就拍什么。需要健康的环境。如何让优秀的艺术家敢于创新,不断挑战创意和艺术的高度,艺术家可以犯错,故事可以推翻重来,一切只为最好的故事。”
“为了满足艺术家的创意,迪士尼有着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来支持实现一切可能出现的效果要求。”刘富源说,在中国CG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成熟,但是更多的情况,是我们使用的软件或技术本身在升级,而非因为我们想达到某个创意效果而去开发某项技术。
刘富源表示,尽管中国动画在许多方面还存在差距,值得高兴的是,投资环境和创作环境都有很大的改善变化,越来越多的资金和人才进入到动画电影领域,越来越多的观众也走进了影院观看动画电影。
“从整体发展来看,还有很多值得思考,我们现阶段还是要学习。更多的是使创意环境、法律环境、整体环境为创意让路。”金元浦告诉《人民周刊》记者。
主题公园的故事
抛开文化创意亟待解决的整体外在环境,在主题乐园里,重要的内在逻辑还是讲好故事。
去过迪士尼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你的视角和情感,几乎跟着故事在走。
每一步设计、每一个细节,就连设施附近的一草一木,都是环环相扣,为一个故事主题服务的。游客们玩的不只是刺激,更是进入到一个故事的世界,实现动画电影里的梦。把游客心中的梦想变成现实,才能吸引人反复来玩。
对比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中国主题公园,近日百度CEO李彦宏则犀利地表示,相比较迪士尼公园对文化和商业的整合与运营,中国虽有不少公园,但依然缺乏真正的“主题”。“我们没有垂直的整合,我们没有像白雪公主、没有像《冰雪奇缘》、没有像米老鼠这样脍炙人口的人物和主题,让青少年去喜爱,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杨扬则指出,在一个全球化时代,除了传统文化价值之外,还有什么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广受欢迎的?甚至是中国国内,几乎很难见到有生命力的文化价值观念。如果脱离了行政权力的保驾护航,很多价值观念根本就没有生命力可言。
受访专家均表示,迪士尼在上海的落户,离不开相关部门的保驾护航,但对上海的本地文化的创新创意,有关部门是不是有魄力,像给迪士尼项目提供方便那样,来扶植上海的文化创新和创造呢?在文化创新上,上海在城市文化建设上,有没有成功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