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风又添铺翠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long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又曾加入过“书会”,并与书会才人合编过杂剧。他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然而他仕途并不显达,晚年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著有杂剧15种,今存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西华山陈搏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半夜雷轰荐福碑》六种。还作有散曲,现存120多首。
  
  双调·寿阳曲
  
  山市晴岚
  马致远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注释:①山市:山区小市镇。晴岚:雨过天晴,山间散发的水汽。②天霁(jì):雨过天晴。③一竿残照:太阳西下,离山只有一竿子高。④屏风:指像屏风一样的山峦
  赏析
  这支曲子写傍晚小山村雨过天晴的秀美景色。
  首句“花村”一词,点明描写的是山花烂漫的山村,一个“外”字,将景物描写的境界扩大,表明此曲着眼点不是山村内景,而是山村外景。接着,“草店西”,店指酒店,因是山野酒店,故曰草店。“西”字与前句“外”字相呼应,进一步表明此由不是描写草店本身的面貌,而是描写草店外的自然风光。花村、草店,虽非作者落墨之所在,但恰如古人山水画的“点俏”,使一幅宁静,恬淡的山水画平添一丝生气,使人想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这样,全曲的风景描绘便有了一种既在人间,而又超尘脱俗的意味。
  第三句“晚霞明雨收天霁”,“晚霞明”三字将山市上空写得清新通明,灿烂多彩,且又点明所写的是晚睛。此句最妙在一“明”字,它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雨后晚晴给人的视觉印象和心理感受。
  第四句“四围山一竿残照里”,将视线进一步移向“花村外,草店西”的四周乏山。“一竿残照”与前句“晚霞”巧妙衔接,曲意流畅自然。“一竿残照”,指夕阳距山仅一竿之遥。如果照应上文的“草店”。也可指草店上空的一竿酒旗。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了:小酒店上空,有一面酒旗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在微风中悠悠飘拂,使绮丽的大自然风光中又渗透着人间的生活气息。
  末句“锦屏风又添铺翠”,是对“四围山色”的进一步具体描绘。山色青青,在淡淡雾气中连成一片,再加上夕阳晚霞的辉映,就像锦屏风立在“花村外,草店西”。这个比喻极其形象:夕阳照射雨后的青山,水蒸气上升,产生雾气,锦绣的青山好像添铺了一层彩翠,这个境界何其绚丽多彩。
  马致远这支曲子由天及地,描写的中心是晴岚,着重表现了一种自然美。仰望天空,天空明净如洗,晚霞又照得满天光华绚艳,景色极为迷人。山村小镇四周的山峦,笼罩在夕阳的光辉里,给人一种柔和而明丽的感觉。本来就很美的像是小镇屏风的山峦,经过雨水的洗濯,又在夕阳的映照之下,还飘散着薄纱似的水汽,显得格外青翠,像是在原来的绿色上添上一层绿色。天上的晚霞和四周的山色,给这个山村小市增添了静谧的气氛和美丽的景色。
其他文献
200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七
期刊
第三部分:写作(24题,50分)    24.作文。(50分)  题目:路  要求:①文体自定;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应不少于20行);③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5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  A.蹒(pán)跚   颓(tuí)唐  劫(jié)难   销
期刊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5题,20分)    1.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干涸/禁锢 强劲/劲敌 湍急/惴惴不安  B.边塞/阻塞 匀称/称心 提拔/拨乱反正  C.试卷/证券 差错/出差 对峙/恃才放旷  D.玷污/沾染 提防/提高 蠕动/耳濡目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  A.通宵达旦 中流砥柱 赡
期刊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6题,1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濒(bīn) 临驰骋(chěnɡ) 自惭形秽(huì)  B.殷(yān) 红篡(cuàn)改  长吁(yù)短叹  C.造诣(yì) 湍(tuān)急  垂涎(xián)三尺  D.愠(yùn) 怒赝(yàn)品  鳞次栉(zhì)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
期刊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5题,1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怆(chuàng)然 狡黠(xiá)  瞥(piē)见  战战兢兢(jīng)   B.请帖(tiě)  劫掠(lüè)  阔绰(chuò)   锲(qiè)而不舍  C.追溯(sù)  仆(pú)役   慰藉(jiè)  揠(yà)苗助长  D.涟漪(yī)  荒诞(dàn) 
期刊
要求:①如果选择第一个题目,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定;③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应不少于20行);④有真情实感,力求创新,不得套写抄袭;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5题,1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着(zhuó)落  要塞(sài) 惊骇(hài)  冲破(pè)敌阵  B.计较(jiào)
期刊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9题,22分)    1.为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时间不会给蹉跎岁月者以丝毫宽恕( ),不会因人苦苦悲伤而驻足(),林花已xiè ,太匆匆,红颜瞬间成华发,童zhì 眨眼变老朽。  2.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旁逸斜出(逃,逃跑) 揠苗助长(拔) 彬彬有礼(礼貌)  B.坦荡如砥(磨刀石) 君子固穷(安守) 无
期刊
短篇佳作,贵在婉而成章,更贵在能用极凝练的笔墨绘画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容纳发人深思的哲理,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真的、善的启发,这非得有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不可。  郭沫若是开拓新诗的一代宗师。这篇小品文在《晨报副刊》发表时,作者在“短序”中说:“我在日本时生活虽是赤贫,但时有牧歌的情绪袭来,慰我孤寂的心地。我这几章小品便是随时随处把这样的情绪记录下来的东西。”这是我们理解《水墨画》的一把钥匙。 
期刊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9题,24分)    1.你即将与共度三年的老师和同学分手了,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他们说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1分)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尊严之所以能昂首,恰恰是来自“歧视”这种营养的滋()润;自强之所以能sǒng 立,恰恰是来自“误解”这种营养的tiáo理;无畏之所以能呼啸,恰恰是来自“打击”这种营养的哺()育。  ①给加着
期刊
中考试题:  题目:向前,向前,向前!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写作导引:  这绝对是一道新颖且偏难的题目,“向前,向前,向前”出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仿佛是远离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借用反复手法、三次接连出现的词语。容易让人联想起口号。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身处中考之中的北京考生们。面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