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古以来,中国就尊师重教,很重视教师的德性和德行,认为这是社会文明进步之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解答疑问,更要传道,成为君子。其道德操守、行为举止,向来受到严格的约束。但现在社会人士对老师有很多褒贬不一的评价,不否认教师队伍还欠缺一个道德规范,教师素质褒贬不一。因此,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责任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也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社会重视教育,尊重教师,首先是由于教师德高身正,严于自律。所以教师要谨言慎行,修身养德,致知力行,化民成俗。高校教师也是普通人,扮演的社会角色有不同的维度,世人也对高校教师的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高校教师的工作具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性和较高的社会地位,这种较高的工作稳定性和较高的社会地位,虽然无法从数字上折算成货币数量或其他直接的经济利益,但确实在提高教师的总体满意度(效用)上,是大有助益的。社会不断在发展变化,但是这种补偿性收益一直存在,以至于成为了整个社会的共识,或许是族群存续的必要性,人们理所当然的觉得高校教师职业是高尚的,是处于所有职业工种中较为上层部分的。久而久之,这种社会共识,慢慢的演变为了理所应当的道德准则,甚至是道德绑架。
个人理想是和职业道德合为一体的,要想实现教师的教育和科研梦想,也要恪守师德。道德是不同于法律的一种责任约束,职业道德就是强调职业责任,设立一种职业规范和标准。人们提炼职业道德,就是以榜样的力量使人向善,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也更好地实现职业理想,是广受认同的。
二、职业道德问题的产生
如今社会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这个社会充满了浮躁之气,牟取利益成为了极致目标。高校教师同样是努力的,但是也受到了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教师的社会地位受到质疑。也有人说是因为高校教师工资太低,而没有情怀去践行高尚的德行。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国内道德水平的降低的呢?我认为有如下两方面:
1、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和浮躁舆论氛围,网络文化影响了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1】 这个表现于人们关注的新闻和媒体的报道。这些舆论也使得中国人文气息和高尚情操的塑成越来越难。
2、家庭教育的缺失。改革开放30年,风云巨变,不少人借着改革开放的好势头去追求物质财富,这批人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身经百战,自觉获得不少“经验”,鼓吹读书无用论,忙于事业,疏于对子女教育,造成孩子童年的家庭教育的缺失。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1.倡导“爱国守法”,就是要求教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第一,爱国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爱国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使命,因此教师更是要把热爱祖国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不断强化自己的爱国意识,培养爱国情操,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做一个忠实的爱国者。
第二,守法要求教师依法执教。守法是《宪法》所规定的所有社会组织、国家机关和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守法主体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道德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的着力点。【2】 教师职业的神圣性、示范性,要求教师成为守法的楷模,进而对受教育者的守法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全体国民法律素质的提升,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基础。
2.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感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3.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对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4.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它职业道德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教师群体是社会的精英,人世风气的引领和塑造者,高校教师在这种环境下更应该出淤泥而不染,以高尚的德行移风易俗。相信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学生便能成长成才,世界也因积极的影响变得更加美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君子应慎独,只要當上了教师一职,便要对自己的职业怀有敬畏之心,一种发自心底的对“老师”一词的尊敬和惧怕。
【参考文献】:
【1】 余冠军 ,雷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道德教育对策思考[J].石油教育双月刊,2008(01).
【2】 李从浩.论高校道德教育的时代内容[J].湖南社会科学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责任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也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社会重视教育,尊重教师,首先是由于教师德高身正,严于自律。所以教师要谨言慎行,修身养德,致知力行,化民成俗。高校教师也是普通人,扮演的社会角色有不同的维度,世人也对高校教师的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高校教师的工作具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性和较高的社会地位,这种较高的工作稳定性和较高的社会地位,虽然无法从数字上折算成货币数量或其他直接的经济利益,但确实在提高教师的总体满意度(效用)上,是大有助益的。社会不断在发展变化,但是这种补偿性收益一直存在,以至于成为了整个社会的共识,或许是族群存续的必要性,人们理所当然的觉得高校教师职业是高尚的,是处于所有职业工种中较为上层部分的。久而久之,这种社会共识,慢慢的演变为了理所应当的道德准则,甚至是道德绑架。
个人理想是和职业道德合为一体的,要想实现教师的教育和科研梦想,也要恪守师德。道德是不同于法律的一种责任约束,职业道德就是强调职业责任,设立一种职业规范和标准。人们提炼职业道德,就是以榜样的力量使人向善,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也更好地实现职业理想,是广受认同的。
二、职业道德问题的产生
如今社会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这个社会充满了浮躁之气,牟取利益成为了极致目标。高校教师同样是努力的,但是也受到了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教师的社会地位受到质疑。也有人说是因为高校教师工资太低,而没有情怀去践行高尚的德行。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国内道德水平的降低的呢?我认为有如下两方面:
1、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和浮躁舆论氛围,网络文化影响了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1】 这个表现于人们关注的新闻和媒体的报道。这些舆论也使得中国人文气息和高尚情操的塑成越来越难。
2、家庭教育的缺失。改革开放30年,风云巨变,不少人借着改革开放的好势头去追求物质财富,这批人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身经百战,自觉获得不少“经验”,鼓吹读书无用论,忙于事业,疏于对子女教育,造成孩子童年的家庭教育的缺失。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1.倡导“爱国守法”,就是要求教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第一,爱国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爱国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使命,因此教师更是要把热爱祖国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不断强化自己的爱国意识,培养爱国情操,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做一个忠实的爱国者。
第二,守法要求教师依法执教。守法是《宪法》所规定的所有社会组织、国家机关和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守法主体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道德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的着力点。【2】 教师职业的神圣性、示范性,要求教师成为守法的楷模,进而对受教育者的守法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全体国民法律素质的提升,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基础。
2.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感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3.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对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4.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它职业道德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教师群体是社会的精英,人世风气的引领和塑造者,高校教师在这种环境下更应该出淤泥而不染,以高尚的德行移风易俗。相信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学生便能成长成才,世界也因积极的影响变得更加美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君子应慎独,只要當上了教师一职,便要对自己的职业怀有敬畏之心,一种发自心底的对“老师”一词的尊敬和惧怕。
【参考文献】:
【1】 余冠军 ,雷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道德教育对策思考[J].石油教育双月刊,2008(01).
【2】 李从浩.论高校道德教育的时代内容[J].湖南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