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来家里聚会,妈妈让敏玲给朋友们表演拍皮球。敏玲超常发挥,连拍了四五十个,阿姨们直鼓掌,妈妈开心极了,搂着敏玲亲了好几下,不停地夸女儿。从那以后,敏玲每次一拍完皮球就充满渴望地看着妈妈,等妈妈来亲她。到后来,敏玲每次拍皮球之前都要妈妈亲一下,要是妈妈不亲她,她就很沮丧,皮球也拍不好了,甚至发脾气不拍了。如果拍球拍得好,现场没鼓掌夸奖,她也会很不高兴。敏玲妈妈有点担忧起来。
敏玲妈妈的担忧是有道理的,敏玲的这种行为,已经接近心理学上的“过度理由效应”。人们经常会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寻找理由,一旦找到自认足够的理由就会停止探寻。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先考虑外在因素,如果认为外在的理由十分充分,就会停止寻找和分析,以外在的理由作为自己行为的动机。在心理学上,这种倾向称为“过度理由效应”,给孩子的心理成长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赞赏破坏孩子内在动机的愉悦感
敏玲起初在拍皮球中体验到的是活动的愉悦,是内在动机满足的快乐。但阿姨们的赞扬、妈妈的反应让敏玲体验到了另一种更强的刺激——表扬与亲吻,她开始为得到妈妈的赞赏而拍皮球。一旦没有了这种肯定与赏识,她就失去了动力。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一定的动机。内在的动机促使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所做的事情上,能更稳定、长久地维持做事的乐趣,外在的动机使人更多关注外在条件,一旦外在环境变坏,就会产生放弃的念头。
赞赏改变孩子学习的动力
孩子在期末考试中得了双百,爸爸激动之下给予重赏:“儿子,太棒了!你不是一直想要那辆电动遥控车吗?爸爸奖给你!”
这种情况出现在很多家庭里,家长以为奖赏是对孩子的肯定,却没想到会促使“过度理由效应”的产生。当奖赏所带给孩子的快乐远胜于掌握了知识的快乐,就会破坏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一旦没有了物质奖励,或者外在的奖励不够诱人,孩子的学习就会出现问题。
建议:
当孩子进行自发活动的时候,需要父母给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不要干涉孩子的行为,包括不合时宜的帮助、赞扬和制止,这些容易妨碍孩子内在动机的满足体验。
温和的赞赏能加深孩子的自我欣赏——孩子自由地完成一项活动时或是取得成绩时,不少家长认为这是赞赏孩子的好时机,于是给予孩子很高的评价。这是错误的做法,因为过高的评价或者不当的奖赏会减弱或破坏孩子由于努力而带来的快乐。
正确的做法是仔细观赏孩子的杰作,微笑点头赞许。因为这样的赞赏孩子能够理解,又不会产生过强的刺激。也可以让孩子说说创造这一成果的想法、过程和感受,加深孩子体验内在的力量和快乐。这样孩子能从中学会自我欣赏和自我激励。
合适的激励有助于孩子坚持尝试——当孩子尝试了多次仍没有成功时,要仔细观察,做出是否给予外在激励和赞赏的判断:
如果孩子在不断地尝试,但没有任何沮丧、焦急、烦燥的情绪,这说明他自己能应付,此时父母无需出面,帮忙或激励只会破坏孩子耐性和意志的养成。
如果孩子多次尝试都失败了,转而向父母寻求帮助,那么父母就要有所行动。如果孩子的情绪尚稳定,只是轻微的沮丧,父母可用微笑和眼神来激励孩子继续尝试。如果孩子情绪非常沮丧、焦虑、烦躁,父母则要适当安抚孩子的情绪。要注意,重点不是替孩子完成任务,而是安抚他们的情绪,透过鼓励和夸奖等手段,使他们获得继续尝试的力量。如果孩子非要父母替他完成任务,则要采取和孩子合作的方式去完成。
敏玲妈妈的担忧是有道理的,敏玲的这种行为,已经接近心理学上的“过度理由效应”。人们经常会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寻找理由,一旦找到自认足够的理由就会停止探寻。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先考虑外在因素,如果认为外在的理由十分充分,就会停止寻找和分析,以外在的理由作为自己行为的动机。在心理学上,这种倾向称为“过度理由效应”,给孩子的心理成长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赞赏破坏孩子内在动机的愉悦感
敏玲起初在拍皮球中体验到的是活动的愉悦,是内在动机满足的快乐。但阿姨们的赞扬、妈妈的反应让敏玲体验到了另一种更强的刺激——表扬与亲吻,她开始为得到妈妈的赞赏而拍皮球。一旦没有了这种肯定与赏识,她就失去了动力。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一定的动机。内在的动机促使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所做的事情上,能更稳定、长久地维持做事的乐趣,外在的动机使人更多关注外在条件,一旦外在环境变坏,就会产生放弃的念头。
赞赏改变孩子学习的动力
孩子在期末考试中得了双百,爸爸激动之下给予重赏:“儿子,太棒了!你不是一直想要那辆电动遥控车吗?爸爸奖给你!”
这种情况出现在很多家庭里,家长以为奖赏是对孩子的肯定,却没想到会促使“过度理由效应”的产生。当奖赏所带给孩子的快乐远胜于掌握了知识的快乐,就会破坏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一旦没有了物质奖励,或者外在的奖励不够诱人,孩子的学习就会出现问题。
建议:
当孩子进行自发活动的时候,需要父母给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不要干涉孩子的行为,包括不合时宜的帮助、赞扬和制止,这些容易妨碍孩子内在动机的满足体验。
温和的赞赏能加深孩子的自我欣赏——孩子自由地完成一项活动时或是取得成绩时,不少家长认为这是赞赏孩子的好时机,于是给予孩子很高的评价。这是错误的做法,因为过高的评价或者不当的奖赏会减弱或破坏孩子由于努力而带来的快乐。
正确的做法是仔细观赏孩子的杰作,微笑点头赞许。因为这样的赞赏孩子能够理解,又不会产生过强的刺激。也可以让孩子说说创造这一成果的想法、过程和感受,加深孩子体验内在的力量和快乐。这样孩子能从中学会自我欣赏和自我激励。
合适的激励有助于孩子坚持尝试——当孩子尝试了多次仍没有成功时,要仔细观察,做出是否给予外在激励和赞赏的判断:
如果孩子在不断地尝试,但没有任何沮丧、焦急、烦燥的情绪,这说明他自己能应付,此时父母无需出面,帮忙或激励只会破坏孩子耐性和意志的养成。
如果孩子多次尝试都失败了,转而向父母寻求帮助,那么父母就要有所行动。如果孩子的情绪尚稳定,只是轻微的沮丧,父母可用微笑和眼神来激励孩子继续尝试。如果孩子情绪非常沮丧、焦虑、烦躁,父母则要适当安抚孩子的情绪。要注意,重点不是替孩子完成任务,而是安抚他们的情绪,透过鼓励和夸奖等手段,使他们获得继续尝试的力量。如果孩子非要父母替他完成任务,则要采取和孩子合作的方式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