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句广为传播的名言:天才是1%的天赋加上99%的汗水。这话你只知道一半,其实后面—段话被“别有用心”的人给掐了,后面一句是:没有那1%是万万不行的。国际重大比赛也是同样的道理,有99.9%的运动员付出了100%的努力与汗水,可冠军只有一个名额。
今年,除了伦敦奥运会与不靠谱的玛雅预言,欧洲足球锦标赛也是吸引全球目光的重大事件。我相信此时此刻,已有不少人在打赌谁才是真正的冠军。不过,我想问你一个你可能从未考虑过的问题:赢球靠什么?
我告诉你答案——赢球靠素质,冠军素质!
2006年世界杯,德国与阿根廷在120分钟内未能决出胜负。谁又知道,德国守门员教练是个业余的数理统计专家,在研究对方球员17000粒进球后,得出了高准确率的扑球方向与扑球角度。点球决胜中,阿根廷完败于莱曼之手。德国的胜利至少告诉我们,光会拼命是不够的,关键时刻你要懂什么是统计学。
2010年世界杯,乌拉圭在与加纳的比赛中0:1落后,無论电视机前还是现场观众,無不希望加纳队作为非洲最后一根“稻草”能够挺进四强。可是,乌拉圭队的弗兰利用一次任意球机会,以马格努斯效应策动S型任意球击穿加纳球门。弗兰在主罚这一脚任意球时或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马格努斯效应,但要是门将知道马格努斯效应会改变力的方向,或许球进不了。
2011年年底,西班牙与苏格兰在欧锦赛预选赛中相遇,西班牙队经过了41次组织调度,全队每名球员均参与传切配合。最终,西班牙队如鬼斧神工一般从苏格兰后防线扯开一个空档,最终轻松射门入网。中场核心哈维就好比复杂系统中的关键节点,当关键节点与全系统的关系更加密切时,有组织进攻则更容易成功。
此外,强队遇上弱旅偏偏得势不得分,又或者总有球队怕死了点球决战。究其原因無非在于心理层面,整个球队陷入集体無意识状态,一时间無法调整以至于阴沟里翻船。
想一想那些辛苦备战的运动员,真正具冠军素质的人还是极少数。但当有人败北时,不要用“重在参与”去宽慰运动员,其实“重在参与”差不多和“打酱油”是一个意思。既然输了,还是告诉别人什么是冠军素质更靠谱。
今年,除了伦敦奥运会与不靠谱的玛雅预言,欧洲足球锦标赛也是吸引全球目光的重大事件。我相信此时此刻,已有不少人在打赌谁才是真正的冠军。不过,我想问你一个你可能从未考虑过的问题:赢球靠什么?
我告诉你答案——赢球靠素质,冠军素质!
2006年世界杯,德国与阿根廷在120分钟内未能决出胜负。谁又知道,德国守门员教练是个业余的数理统计专家,在研究对方球员17000粒进球后,得出了高准确率的扑球方向与扑球角度。点球决胜中,阿根廷完败于莱曼之手。德国的胜利至少告诉我们,光会拼命是不够的,关键时刻你要懂什么是统计学。
2010年世界杯,乌拉圭在与加纳的比赛中0:1落后,無论电视机前还是现场观众,無不希望加纳队作为非洲最后一根“稻草”能够挺进四强。可是,乌拉圭队的弗兰利用一次任意球机会,以马格努斯效应策动S型任意球击穿加纳球门。弗兰在主罚这一脚任意球时或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马格努斯效应,但要是门将知道马格努斯效应会改变力的方向,或许球进不了。
2011年年底,西班牙与苏格兰在欧锦赛预选赛中相遇,西班牙队经过了41次组织调度,全队每名球员均参与传切配合。最终,西班牙队如鬼斧神工一般从苏格兰后防线扯开一个空档,最终轻松射门入网。中场核心哈维就好比复杂系统中的关键节点,当关键节点与全系统的关系更加密切时,有组织进攻则更容易成功。
此外,强队遇上弱旅偏偏得势不得分,又或者总有球队怕死了点球决战。究其原因無非在于心理层面,整个球队陷入集体無意识状态,一时间無法调整以至于阴沟里翻船。
想一想那些辛苦备战的运动员,真正具冠军素质的人还是极少数。但当有人败北时,不要用“重在参与”去宽慰运动员,其实“重在参与”差不多和“打酱油”是一个意思。既然输了,还是告诉别人什么是冠军素质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