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档案事业作为党、政以及社会各事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真实材料,为各项工作良好的展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档案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作为人才最重要的培养基地的各大高校是如何建设档案学专业?本文将通过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践能力、就业方向与就业现状等五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以便为档案事业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校;档案学专业;专业建设
档案学是探索与研究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以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其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档案工作既有效率又有效益的开展,而且还可以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和档案事业管理的科学性,进一步充分地挖掘利用档案潜藏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历史性借鉴,也为社会治理提供更好的管理经验。新中国档案学专业最早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随着时代的发展与需求,开设档案学专业的院校逐渐增多。
档案学专业(专业代码:120503)的分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分散的,大致上以省份为单位分布,那么分别以高校的设置专业类型、设置院系以及地域的分布来看档案学科的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开设档案学本科专业院校35所,其中有硕士研究点25所,博士研究点3所。从表2来看,学科专业分布大体上均匀,但是仍有部分省份未开设档案学本科专业,这对于档案工作与档案事业的发展是个很大的潜力点所在。同样的,根据调查显示,目前至少23所高校的档案学专业已经置于管理型院系部门之下,这也反映了当前的档案学学科已然定位于管理学科门下,虽有部分院校档案学专业依旧分管在人文、历史或者社会类的院系下,但是依旧在随着档案学的转型在发展。
本文选择了35所高校的档案学本科专业为研究对象,在搜集与统计的基础上(数据来源主要来源于各大高校的官方网站、百度百科与学信网)进行分析总结,由于部分数据不全将通过对样本高校的档案学专业建设情况的相关分析,以期得出档案学专业建设的现状以及今后专业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一、培养目标
以理论、应用领域、工作部门、人才培养方向为指标,以学信网数据为依据,统计该专业培养目标的相关数据,并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结论:
高校档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方面始终坚持与时俱进、遵循科学的事业发展规律,具体表现为在理论知识方面,学习档案学知识、管理学知识、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以及信息管理知识;在应用领域方面,从事档案信息服务、管理及研究、档案和文件管理以及办公室业务、档案行政管理、档案学教学与研究等工作;在工作部门方面,主要是党政军机关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的综合办公部门、秘书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国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各级各类档案馆及教育和科研机构等;在人才培养方向方面,主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随着档案学专业的转型,档案学现在的培养方向几乎皆为档案学+信息技术+管理学型人才,由此可窥见档案学发展的方向。
二、专业课程设置
随着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为标志性事件,档案学专业的科目设置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开设本科专业的高校为研究对象,对开设课程科目院校在3所以上的进行罗列
从表3可以看出,现在档案学专业科目的设置基本上是以档案学基本理论与档案事业、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现代档案管理知识、历史档案管理知识等基础档案知识为根基,然后加上管理学科课程与信息系统、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档案科目学习的辅助课程。由此可以看出档案学科的信息化发展依然成定局,各大高校也基本上围绕着“档案学+管理学+信息技术与系统”进行科目课程的设置。
三、师资力量
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学科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学科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院系专职教师总数、教授、副教授等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表4:
从表4以及实际情况的分析,作为档案学最初的发展地,中国人民大学的师资队伍是众高校里独树一帜的。从历史角度来看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来看,中国人民大学的师资队伍发展有其特点:一不受其他学科限制,二是学科大家汇集。当然科研力量是教师队伍专业性的良好体现,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
四、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可以体现在不同方面,从实验室、研究中心、研究所、实践基地到课程设计等不同方面,先以实验室、研究中心与实践基地为指标进行统计,具体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档案作为实践性强的学科,因此需要构建以档案局(馆)、企事业档案管理核心,并拓展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实习基地网络。其次,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如开展学术交流与座谈,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与项目申报等。最后,构建三大体系:业务技能训练体系、创新能力提高体系、社会实践锻炼体系。但鉴于每个学校的定位不同学校的实践能力要求不同。对于重视实践的院校如上海大學、北京联合大学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学科建设中的重点之一。对于重视学术的如中国人民大学研究中心的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点之一。
五、就业方向与就业现状
档案学科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档案毕业的学生从事职业主要集中为两大类:档案类与行政秘书类,这也决定了毕业生工作部门主要集中在党政军机关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的综合办公部门、秘书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国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各级各类档案馆及教育和科研机构等。
据学信网上的数据统计,2014-2016三年全国就业率区间:2014(70%-75%)、2015(70%-75%)、2016(90%-95%)。由此可见档案的就业率相对还是比较高,尤其2016年,就业率可达90%以上,这说明档案专业在当下就业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这也与档案学专业的一些特殊性有关:一是对档案人才的需求量远大于供给量;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事业的与时俱进,档案的专业性要求也慢慢的开始提升,职业化可能会是一个大的趋势;三是档案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在文化建设与传承、社会治理等方面将给我们提供重要的发挥空间。不过,由于互联网时代对于档案的冲击力非常大,档案学的发展与时代的结合比较滞后,一定程度上也会制约学生的就业,再有如何激发档案的活力是将来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社会记忆等社会热点算是学界为盘活档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只有档案始终活跃在大家的视野中,档案才能持久地发展,最后鉴于档案现如今的冷门情况,很大部分与薪资待遇有关,收入稳定偏下导致部分学生转行,也直接导致专业化程度降低。虽然总体上就业率很高,但是档案本身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从总体上看,档案学的发展方向是档案学+信息技术+管理学,而且大部分院校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将来的档案现代化作人才储备。但鉴于本研究的数据统计相对比较粗糙,并且部分信息的缺失导致无法完全展现现阶段档案学专业的全貌,但基本上还是能够反应出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云鹏,朱红,李慧芳.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现状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18-20.
[2]丁华东,汪海霞.档案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探讨[J].浙江档案.2007(6):18-21
[3]肖强,杨伊纯.档案学专业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27):216+220.
关键词:高校;档案学专业;专业建设
档案学是探索与研究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以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其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档案工作既有效率又有效益的开展,而且还可以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和档案事业管理的科学性,进一步充分地挖掘利用档案潜藏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历史性借鉴,也为社会治理提供更好的管理经验。新中国档案学专业最早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随着时代的发展与需求,开设档案学专业的院校逐渐增多。
档案学专业(专业代码:120503)的分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分散的,大致上以省份为单位分布,那么分别以高校的设置专业类型、设置院系以及地域的分布来看档案学科的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开设档案学本科专业院校35所,其中有硕士研究点25所,博士研究点3所。从表2来看,学科专业分布大体上均匀,但是仍有部分省份未开设档案学本科专业,这对于档案工作与档案事业的发展是个很大的潜力点所在。同样的,根据调查显示,目前至少23所高校的档案学专业已经置于管理型院系部门之下,这也反映了当前的档案学学科已然定位于管理学科门下,虽有部分院校档案学专业依旧分管在人文、历史或者社会类的院系下,但是依旧在随着档案学的转型在发展。
本文选择了35所高校的档案学本科专业为研究对象,在搜集与统计的基础上(数据来源主要来源于各大高校的官方网站、百度百科与学信网)进行分析总结,由于部分数据不全将通过对样本高校的档案学专业建设情况的相关分析,以期得出档案学专业建设的现状以及今后专业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一、培养目标
以理论、应用领域、工作部门、人才培养方向为指标,以学信网数据为依据,统计该专业培养目标的相关数据,并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结论:
高校档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方面始终坚持与时俱进、遵循科学的事业发展规律,具体表现为在理论知识方面,学习档案学知识、管理学知识、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以及信息管理知识;在应用领域方面,从事档案信息服务、管理及研究、档案和文件管理以及办公室业务、档案行政管理、档案学教学与研究等工作;在工作部门方面,主要是党政军机关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的综合办公部门、秘书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国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各级各类档案馆及教育和科研机构等;在人才培养方向方面,主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随着档案学专业的转型,档案学现在的培养方向几乎皆为档案学+信息技术+管理学型人才,由此可窥见档案学发展的方向。
二、专业课程设置
随着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为标志性事件,档案学专业的科目设置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开设本科专业的高校为研究对象,对开设课程科目院校在3所以上的进行罗列
从表3可以看出,现在档案学专业科目的设置基本上是以档案学基本理论与档案事业、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现代档案管理知识、历史档案管理知识等基础档案知识为根基,然后加上管理学科课程与信息系统、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档案科目学习的辅助课程。由此可以看出档案学科的信息化发展依然成定局,各大高校也基本上围绕着“档案学+管理学+信息技术与系统”进行科目课程的设置。
三、师资力量
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学科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学科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院系专职教师总数、教授、副教授等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表4:
从表4以及实际情况的分析,作为档案学最初的发展地,中国人民大学的师资队伍是众高校里独树一帜的。从历史角度来看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来看,中国人民大学的师资队伍发展有其特点:一不受其他学科限制,二是学科大家汇集。当然科研力量是教师队伍专业性的良好体现,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
四、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可以体现在不同方面,从实验室、研究中心、研究所、实践基地到课程设计等不同方面,先以实验室、研究中心与实践基地为指标进行统计,具体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档案作为实践性强的学科,因此需要构建以档案局(馆)、企事业档案管理核心,并拓展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实习基地网络。其次,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如开展学术交流与座谈,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与项目申报等。最后,构建三大体系:业务技能训练体系、创新能力提高体系、社会实践锻炼体系。但鉴于每个学校的定位不同学校的实践能力要求不同。对于重视实践的院校如上海大學、北京联合大学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学科建设中的重点之一。对于重视学术的如中国人民大学研究中心的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点之一。
五、就业方向与就业现状
档案学科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档案毕业的学生从事职业主要集中为两大类:档案类与行政秘书类,这也决定了毕业生工作部门主要集中在党政军机关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的综合办公部门、秘书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国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各级各类档案馆及教育和科研机构等。
据学信网上的数据统计,2014-2016三年全国就业率区间:2014(70%-75%)、2015(70%-75%)、2016(90%-95%)。由此可见档案的就业率相对还是比较高,尤其2016年,就业率可达90%以上,这说明档案专业在当下就业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这也与档案学专业的一些特殊性有关:一是对档案人才的需求量远大于供给量;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事业的与时俱进,档案的专业性要求也慢慢的开始提升,职业化可能会是一个大的趋势;三是档案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在文化建设与传承、社会治理等方面将给我们提供重要的发挥空间。不过,由于互联网时代对于档案的冲击力非常大,档案学的发展与时代的结合比较滞后,一定程度上也会制约学生的就业,再有如何激发档案的活力是将来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社会记忆等社会热点算是学界为盘活档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只有档案始终活跃在大家的视野中,档案才能持久地发展,最后鉴于档案现如今的冷门情况,很大部分与薪资待遇有关,收入稳定偏下导致部分学生转行,也直接导致专业化程度降低。虽然总体上就业率很高,但是档案本身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从总体上看,档案学的发展方向是档案学+信息技术+管理学,而且大部分院校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将来的档案现代化作人才储备。但鉴于本研究的数据统计相对比较粗糙,并且部分信息的缺失导致无法完全展现现阶段档案学专业的全貌,但基本上还是能够反应出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云鹏,朱红,李慧芳.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现状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18-20.
[2]丁华东,汪海霞.档案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探讨[J].浙江档案.2007(6):18-21
[3]肖强,杨伊纯.档案学专业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27):21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