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hdceh986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地高校开展民族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加强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和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从民族团结教育、内地特色文化、育人战略思想、课程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有效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与办法,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李焱斌(1981-),男,湖北黄冈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教务处科长,助理研究员;雷冬海(1969-),女,蒙古族,辽宁锦州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民族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辽宁 抚顺11300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4-0160-03
  
  一、内地高校少数民族教育概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09年9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明确指出:国家高度重视培养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国家规定,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新生的时候,对少数民族考生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对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特殊照顾。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少数民族考生迈进高校的大门。为加快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步伐,国家在内地高校举办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
  在内地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保证民族地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特殊有效措施,是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具体举措,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增进民族团结和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内地高校开展民族教育其根本宗旨在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民族地区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优秀人才,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民族的团结进步提供人才支持。事实充分证明,内地高校民族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速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和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生动实践,是我国民族团结的丰硕成果,是民族教育改革的成功之路。
  随着高校扩招,特别是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内地高校生源的民族结构日趋多元化,不同民族的交流和碰撞也更加频繁,这对于内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是不可回避的难题。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强调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党中央、国务院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突出强调实效性问题,充分说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命力的标志和体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内在要求,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研究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少数民族学生对内地文化的不适应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不熟悉汉族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对汉族缺乏基本的感性认识基础,在内地高校学习带有汉族色彩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社会现象与其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不相吻合,不能与其头脑中形成的社会背景和社会认知产生共鸣。同时,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和理论内化为其思维方式和生存理念,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内在原因。
  少数民族大学生受本民族文化传统影响,从民族地区到内地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所接触的是全新的人文环境,势必出现文化适应调节现象。内地高校不同民族学生相处所形成的多元文化环境势必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汉族儒家文化与少数民族的伊斯兰宗教文化之间的冲突。首先,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地高校学习期间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言,对汉族文化了解很少,汉语表达和理解能力欠佳,语言问题成为各族学生交往、沟通的障碍,致使少数民族学生很难融入异己文化的氛围,由此产生的隔阂短期内很难消除,造成部分大学生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政策认同不足。其次,在性格、风俗习惯上,少数民族大学生比汉族学生更善于表现自己,喜欢唱歌跳舞,争强好胜的欲望强烈,若在不合适的场合表现出这些特点,就很容易与汉族学生产生矛盾。在高校学生社区,多民族学生混合居住,由于青年学生的好冲动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的争强好胜,很容易发生学生冲突,处理不好容易引发群体事件。
  2.内地高校缺乏少数民族教师
  内地非民族院校严重缺乏少数民族教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的辅导员队伍绝大部分人不是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严重不足,致使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用科学的理论引导教育学生。部分辅导员教师强调寓教于乐,活动形式上搞得有声有色,但活动品位不高、层次不够,尤其是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强,最终导致工作的主导性差,辅导员不能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上的领路人。同时由于辅导员教师本身不是少数民族成员,从民族习惯、语言、信仰等各个方面不能较好地融入到少数民族学生中,不能真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汉族辅导员教师作为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少少数民族教师天然的亲和力和影响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
  同时,内地高校也缺乏对少数民族教师的招聘,人才引进政策上缺少对少数民族教师的制度倾斜。内地高校的客观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少数民族教师的发展,势必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跨越的障碍。
  3.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空泛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内容僵化、教学方法死板的现象,许多教师的授课方式还是沿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形式,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并且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即使使用多媒体教学,也缺乏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深入思考。开展民族教育的内地高校不考虑教育对象的多样化,采用统一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尤其是忽视了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大众化与疲软状态。
  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更新滞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现实存在较大差异,致使部分学生认为教材的内容不能解决现实中的思想困惑。理论和现实的反差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难以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而且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没有设计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脱离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和现实,脱离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经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空泛。
  4.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不完善
  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很小,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不被高校所重视,或者高校未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而是等同汉族学生一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致使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下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业务素质不高。随着内地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辅导员的任务越来越繁重,部分辅导员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鸡肋任务,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细做深,至于有针对性地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更谈不上了。个别高校设有少数民族学生的专职辅导员,但这些专职辅导员也是从其他岗位调转过来的,缺乏系统的民族理论做指导,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和现实不够了解,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态缺少深度把握。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特性,找不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存在着工作思路不清、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效果不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不健全。内地高校开展民族教育目前正处于发展延伸阶段,各个层面的管理规章制度与管理方式还处于探索发现时期,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还在摸索中前进,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环境还需改善。
  三、提高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唱响民族团结教育主旋律,奠定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定基石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内地高校办好民族教育,首先要把教育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作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工作。运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基石的党的民族工作基本理论政策教育各族青年学生,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在民族团结教育中,要注意淡化民族差异,强化中华民族观念,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中国国民意识。
  内地高校结合本地高校实际,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着重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主流讲充分。结合玉树地震灾后全国援助重建以及拉萨“3·14”事件、新疆“7·5”事件等正反两方面的生动事实,阐述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以及境内外敌对势力试图制造国家分裂的严重事实,教育少数民族学生自觉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巩固教育阵地,把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成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可靠力量。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斗争中,认清形势、提高警惕、明辨是非,决不上民族分裂主义的当,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内地高校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思想阵地。加强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内地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必须始终贯穿于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引导工作之中,坚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使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逐步得到加强。
  2.优化育人环境,打造内地高校民族教育特色文化
  学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各种思想文化交织碰撞的地方,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特色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是高校竞争发展的主打品牌。在教育部组织开展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期间,全国各高校认真总结学校发展历史和办学经验,提炼总结了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内地高校的特色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民族高校所无法比拟的重要文化载体,以内地高校办学特色文化来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内地高校办好民族教育的重要途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在60年的办学历程中提炼了“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办学特色,提炼了五个一的雷锋精神内涵,即“‘一颗钉’的爱岗敬业精神、‘一滴水’的团结协作精神、‘一团火’的无私奉献精神、‘一块砖’的普通劳动者精神、‘一片叶’的感恩反哺精神”,并且在全国高校率先开设《雷锋精神概论》专题教育,将雷锋精神引进课堂。雷锋精神是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特色文化,用雷锋精神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得天独厚的品牌优势。通过校园的雷锋文化建设、雷锋精神的经典诠释、抚顺雷锋精神发祥地等重要文化资源,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雷锋精神的学习和理解,并逐步固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
  3.树立全员育人战略思想,努力创造内地高校和谐校园
  内地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树立全员育人的战略思想,人人参与的同时需要人人内化思想观念。内地高校的全体师生都是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和创造者,民族团结教育绝不是仅仅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的,民族团结是需要全员共同争取和创造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高校学习,与汉族学生、经济发达地区学生等各种类别的学生相处,内地学生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接纳少数民族学生,以诚恳的胸怀容纳少数民族学生特有的习俗,不歧视、不挑衅少数民族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主动创造内地高校和谐的校园环境。
  少数民族学生来内地高校学习,不仅仅是让民族地区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有利于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民族地区与内地交流的环境,在交流中让少数民族学生自觉深化民族团结,逐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因此,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全员育人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4.建设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平台,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地高校应该大胆创新,以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和现实为基础,大量引用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应事例和社会现象来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通过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力求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
  第一,培养国家意识。把爱家乡与爱祖国统一起来,重点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学习伟大祖国的历史,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深刻认识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乡的发展离不开祖国的发展,国家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推进家乡的发展。
  第二,培养中华民族意识。中华民族是经过长期交往融合而形成的多元统一的共同体,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要帮助学生自觉摆脱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思想的束缚,深刻领悟“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重要思想,培养中华民族意识。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少数民族优秀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内地高校开展民族教育是教育部、国家民委对内地高校的认可和肯定,内地高校应该积极选拔优秀辅导员参与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管理,同时创造条件积极引进少数民族教师,增强内地高校对少数民族教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通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民族教育师生的深度融合,及时掌握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及时解读国家最新政策纲领,发挥教师“领航人”的重要作用,全面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马木提江.浅谈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2]苏丽蓉.谈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丝绸之路,2009,(16).
  [3]格日勒图.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教育工作[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
  [4]刘一.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和谐校园[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5]刘文宏.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替代现象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
摘要:阐述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深化物理实验课程改革的途径。提出了要大力发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特点,注重方法训练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科学方法;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谢鸿全(1974-),男,四川南充人,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副主任,教授;董发勤(1963-),男,陕西扶风人,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
期刊
摘要:词汇是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学习中最受重视的语言要素。词汇记忆的有效性取决于词汇加工的深度。在众多的记忆策略中,联想是加深记忆、促进词汇储存和提取的有效途径。以形态联想为突破口,从倒排联想、字母添加联想、字母换元联想、反序联想、词组分类联想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开展形态联想,促进词汇学习。  关键词:联想;词汇;形态  作者简介:薛慧洁(1989-),女,浙江瑞安人,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本科
期刊
摘要:结合河南理工大学12年来环境工程专业生态类课程设置的变化历程以及2010级相关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提出了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依据课程性质分类打包成子类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教学经历,组成子类课题的教学团队,自由申报校级或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坚持以此类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为中心,在完成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同时,明确团队的科研方向,达到教学
期刊
摘要:话语的民主性、思想的自由性和行为的交互性构成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公共领域本身的教育意义体现在对人的发展上,它不仅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而且有利于他们培养民主的价值观和开放的学习观。在教育活动中建构公共领域关键在于转变课堂的话语形态、教学形式和交流媒介。  关键词:公共领域;话语民主;交往行为;教育  作者简介:宋伊琳(1981-),女,回族,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助教;王娟(19
期刊
摘要:以某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了大学生选课态度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师资队伍、选修课开设、教学管理水平、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选修课;选课态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裴长安(1981-),男,甘肃静宁人,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新疆石河子83200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
期刊
摘要:介绍了高校图书馆生态型服务的产生背景,分析了现阶段开展生态型服务可能遇到的困境,并从服务环境、服务内容和服务队伍几方面出发,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生态型服务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生态学;生态型服务  作者简介:彭凌云(1983-),男,重庆人,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助理馆员;刘全飞(1984-),男,四川邻水人,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助理馆员。(四川成都611741)  
期刊
摘要:陶行知先生虽然是20世纪的教育家,但其教育理论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教师专业化思想。他认为,教师要早日实现专业化,应该要接受正规的职前教育、有较强的教师素养和牢固的终身教育理念。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教师素养;职前教育;职后教育   作者简介:何丽娟(1986-),女,福建宁德人,三明学院教师教育系本科生;艾述华(1971-),男,福建建宁人,三明学院教师教育系,副教授。(福建三明3650
期刊
摘要:分析了构建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和网络软件开发能力的双主线结构实践教学体系方案,并进一步对具体的实践环节、配套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双主线结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马巧梅(1969-),女,山西晋中人,中北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杨秋翔(1
期刊
摘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世界各国最富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同时也是世界职业教育中企业与学校合作成功的典范,各国都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并且在实践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研究、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德国的国情及其教育体制现状,使之更符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国情。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姜涛(1981-),男,黑龙江五常人,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期刊
摘要:台湾地区的《师资培育法》自1994年出台后,将台湾地区原有的“一元、封闭、公费、包分配”的教师培养体制转向了“多元、开放、自费为主,公费为辅,自由择业”,对台湾地区的教师教育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不仅推进了台湾地区教师教育大学化的进程,转变了教师教育模式,而且将更多的人文关怀注入到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师资培育法;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模式;台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