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逐年增多,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也越来越多,科研经费随之“水涨船高”。然而,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中普遍存在问题,部分问题相当严重。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归纳出目前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立足于可操作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从制度设计层面提出了改进的设想和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问题与建议
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逐年增多,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也越来越多,科研经费随之“水涨船高”。从笔者工作接触到的实际情况看,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中普遍存在问题,部分问题相当严重。为规范科研经费使用,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但相关制度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问题的种类很多,为便于讨论,笔者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预算管理不规范
1、虚编预算。即相当数量或比例的纵向科研项目在编制经费预算时没有考虑实际需要,未真实反映预期所需成本。如某高校20个结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总预算749万元,截止结题日账面支出588.44万元,为预算的78.56%。
2、未按预算列支,也未履行相应的调整程序。仍以上述项目为例,截至结题日,具体子项的账面支出与预算内容差异426.00万元,占总预算的56.88%。
3、結题决算与账面支出不符。如某高校27个结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有6个项目账面结余与报告结余不符,占总预算的32.81%;有9个项目账面子项支出与决算不符,占总预算的44.69%。
(二)部分费用支出信息失真
用与课题无关或无法说明具体事由的发票报销套取课题经费。比较突出的违规手法:一是收集车票报销。如某课题组列支交通费2.62万元,后附凭证大部分是50元一张的IC卡充值发票,无法证明是否属于课题开支。实际情况是,有三位教师报销与课题无关的燃料费、过路过桥费、市内交通费等支出,套取资金5.14万元进入个人腰包,占总经费的34.27%。二是收集燃油票报销。课题研究过程中,“私车公用”现象非常普遍,区分哪些油票是真正用于课题研究的,有时确实很难,但即便宽算,也有相当部分的报销偏离了正常的需要。三是收集餐费发票报销。每笔金额从几十元到数千元不等的餐费发票,包括快餐、茶社的发票,很难判断是否与课题有关。如某高校在纵向课题经费中列支招待费831.69万元。
(三)内部控制弱化
1、外协单位审查不够全面细致。个别教师以自己或亲友名义注册与自己科研相关的公司,在项目申报时将这些公司作为科研活动协作单位,通过协作方式转移资金。如某教授与其妻子开办公司参与课题研究,骗取国家科研经费196.12万元。
2、费用报销审核把关不严。如某课题负责人报销的打的车票显示,打车时间涵盖一天二十四小时,车票打车时间连续、密集,单张发票金额过高,多张发票金额和打车时间段均相同。存在明显的勾稽关系不符问题。
3、部分支出项目缺乏内控制度。目前高校对科研中发生的耗材,主要是试制品、试剂、低值易耗品等,以及外部测试费管理缺乏明确具体的制度规定,这些费用支出基本上是由课题组自行采购、保管、使用,自己去找测试单位,在管理上可以说是“见票”即可报账,其中存在很大的漏洞,并且还难以检查或查实(如需外调核对),容易出现通过多开发票或虚开发票套取课题经费的问题。如某课题组以购买“实验材料”名义用假发票套取课题经费5万元。
二、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理出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预算批复存在“一刀切”问题。据了解,项目批复部门为了便于管理和规范,对纵向课题经费申报、审批都有一份或明或暗的支出参考表,对项目总金额、各子项包括设备费、材料费等占比都有一定的标准。实际上并非每次立项都需要采购设备,课题之间通用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材料所需差异也较大,部分耗材是可以调剂使用的。但课题组若不参照“标准格式”编制,则难以通过审批,而按框框编制执行起来就相当困难。因此,若按上述“标准格式”执行,就有可能是部分子项基本无支出,而部分支出又无项目报销或子项预算不足报销。
(二)课题经费中安排的人员经费仍旧较少。科学研究除了需要投入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料外,更多的是需要智力和体力投入。对课题组成员无论是在职的还是不在职的,都应该对其智力和体力付出给予适当经济补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高了科研经费中的间接费比例,同时取消了绩效支出比例限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部分科研人员仍反映,间接费用比例仍显得过低,相应的绩效支出安排仍较少,严重影响了科研人员承接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例如:自然科学类研究项目与社科类项目不同,必须借助先进的设备完成,项目经费虽然较多,但扣除设备费后,可提间接费已经较少,安排绩效支出相应就很低了。如果项目参加人员比较多,按贡献大小分摊到每个成员头上更是寥寥无几,拿到手的有时甚至比不上文科类写一篇研究性论文。而文科类争取来的项目金额本来就很小,科研主要是依靠人的智慧,虽说没有设备费扣除,但计提间接费的比例低,可提费用很少,即使全作为绩效支出也“没有几个钱”。项目负责人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带着辅助人员搞研究,还不如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外出多讲几次课。
(三)制度规定不够全面。目前高校普遍是基本照搬国家或有关部委的规定而规定,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需求对有些特定的事项进行界定。对国家或有关部委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或规定不具体工作的部分,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规定。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课题经费中固定资产支出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而实验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支出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有关这部分支出却没有行之有效的制度规定。如农业科研中的试制费在课题总经费中占比就相当高,目前的管理现状是由课题组自购、自用、自行保管,存在很大的漏洞,财务部门只是凭票报销,学校审计部分或外部检查单位要想理清、查实却很难。外部测试费也是如此。课题的物耗成本管理基本上处于一种“失控”状态。 (四)财务管理意识薄弱。相当部分的教师对课题经费、尤其是横向课题经费的性质认识模糊,认为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怎么使用应由自己决定,没有认识到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均为学校的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并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没有认识到在国立学校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科研经费收入的性质就属于公共收入或预算收入。其次,费用发生后,也不关心会计如何核算,甚至认为只要金额相符,什么类型的发票都可以报销,由此就带来一系列问题。
三、政策建议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课题经费管理应注重顶层设计,从体制、制度层面加以规范、引导。
(一)建立预算编制信任机制,适度采用产出型预算管理模式
不同类型的课题,支出结构差异很大,就大类而言,理、工、文之间有质的差别;就类别而言,农、林、地、矿、油等野外作业较多,社科类社会调查较多,难以用统一框架来预算所需费用。因此,建议在预算编制阶段建立信任机制,即打破框框,鼓励项目承担单位和课题组据实申报预算,并做诚信承诺,允许编制一定比例的不可预见的预算。项目结题后由学校组织决算审查,对照承诺出具决算报告并报送委托单位或由委托单位指定的机构审验、评价,其结果将作为下一次申报课题的条件。对中期预算调整或项目内容变更的,除大型项目以外,一般项目都可交由学校审批并报委托单位备案。委托或外部监管单位应更多关注结果即绩效的评审,关注决算报告的真实性。
(二)建立课题周期预算执行制度
对纵向课题经费,不能简单的要求年底余额为零,而是要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统筹安排,若年底经费结余较大,课题组要如实说明原因。建立预算执行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将作为今后国库额度计划安排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避免课题负责人年底“突击花钱”或“提留下年初的支出”。横向课题经费与学校的其他经营活动收入是不能等同的,应从鼓励科教兴国、横向反哺纵向的角度出发,对其结余免征所得税;即使征收,也应按照课题周期即课题结束后净结余征收,而不应在年度终了后按年底余额征收。
(三)合理安排人员经费,逐步建立分类预算管理体制
据了解,美国、英国科研经费中人工成本约占2/3。《意见》虽然在人员经费上开了一个口子,但比例还不够高。笔者认为应该在大幅度提高人员经费占比的基础上,结合智力投入比重和课题研究特性,对纵向课题经费实行分阶超额累退比例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的预算管理体制。一是基础研究项目人员经费占比应相对高一些,如40-60%。二是应用研究项目人员经费占比相对可以少一些,如30-40%。三是社科类科研项目人员经费占比应最高,如60-80%。
(四)健全并夯实内控制度
一是大力推行银行卡报销、支付制度。改变课题经费使用现金支出多、事后报销多的形式,要求课题负责人优先使用银行卡结算,对大额支出要求使用支票、汇款等其他银行结算方式。在确实无法使用公务卡、银行结算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现金结算。二是劳务费,除极少部分临时工费用因不便打卡外,原则上必须划卡支付。对一次报销、分次支付的劳务费,其资金必须滞留在学校的结算中心分户头账户上,不允许提现。
二是建立有效的报销审核制度。针对目前课题经费报销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加审核环节,即除课题组以外,各院系审核以后再报送财务部门。对有些无法取得正规发票的费用,由课题组造表并列示清单,在课题经办人、负责人签字承诺后,报院、系及科研管理部门层层审核把关后送财务部门报销,要明确各审核环节的职责。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相关部门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科研经费相关体制、制度,使科技人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马淑红,張小玲.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J].管理观察,2016,(03).
[2]路透平.高校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及监督机制建设研究[J].高校管理,2015,(05).
[3]杨朝晖,朱海云.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4.
作者简介:
刘乾坤(1984-),男,汉族,河南淮阳人,本科学历,东南大学2014级MBA,研究方向:财政预算管理。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问题与建议
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逐年增多,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也越来越多,科研经费随之“水涨船高”。从笔者工作接触到的实际情况看,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中普遍存在问题,部分问题相当严重。为规范科研经费使用,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但相关制度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问题的种类很多,为便于讨论,笔者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预算管理不规范
1、虚编预算。即相当数量或比例的纵向科研项目在编制经费预算时没有考虑实际需要,未真实反映预期所需成本。如某高校20个结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总预算749万元,截止结题日账面支出588.44万元,为预算的78.56%。
2、未按预算列支,也未履行相应的调整程序。仍以上述项目为例,截至结题日,具体子项的账面支出与预算内容差异426.00万元,占总预算的56.88%。
3、結题决算与账面支出不符。如某高校27个结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有6个项目账面结余与报告结余不符,占总预算的32.81%;有9个项目账面子项支出与决算不符,占总预算的44.69%。
(二)部分费用支出信息失真
用与课题无关或无法说明具体事由的发票报销套取课题经费。比较突出的违规手法:一是收集车票报销。如某课题组列支交通费2.62万元,后附凭证大部分是50元一张的IC卡充值发票,无法证明是否属于课题开支。实际情况是,有三位教师报销与课题无关的燃料费、过路过桥费、市内交通费等支出,套取资金5.14万元进入个人腰包,占总经费的34.27%。二是收集燃油票报销。课题研究过程中,“私车公用”现象非常普遍,区分哪些油票是真正用于课题研究的,有时确实很难,但即便宽算,也有相当部分的报销偏离了正常的需要。三是收集餐费发票报销。每笔金额从几十元到数千元不等的餐费发票,包括快餐、茶社的发票,很难判断是否与课题有关。如某高校在纵向课题经费中列支招待费831.69万元。
(三)内部控制弱化
1、外协单位审查不够全面细致。个别教师以自己或亲友名义注册与自己科研相关的公司,在项目申报时将这些公司作为科研活动协作单位,通过协作方式转移资金。如某教授与其妻子开办公司参与课题研究,骗取国家科研经费196.12万元。
2、费用报销审核把关不严。如某课题负责人报销的打的车票显示,打车时间涵盖一天二十四小时,车票打车时间连续、密集,单张发票金额过高,多张发票金额和打车时间段均相同。存在明显的勾稽关系不符问题。
3、部分支出项目缺乏内控制度。目前高校对科研中发生的耗材,主要是试制品、试剂、低值易耗品等,以及外部测试费管理缺乏明确具体的制度规定,这些费用支出基本上是由课题组自行采购、保管、使用,自己去找测试单位,在管理上可以说是“见票”即可报账,其中存在很大的漏洞,并且还难以检查或查实(如需外调核对),容易出现通过多开发票或虚开发票套取课题经费的问题。如某课题组以购买“实验材料”名义用假发票套取课题经费5万元。
二、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理出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预算批复存在“一刀切”问题。据了解,项目批复部门为了便于管理和规范,对纵向课题经费申报、审批都有一份或明或暗的支出参考表,对项目总金额、各子项包括设备费、材料费等占比都有一定的标准。实际上并非每次立项都需要采购设备,课题之间通用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材料所需差异也较大,部分耗材是可以调剂使用的。但课题组若不参照“标准格式”编制,则难以通过审批,而按框框编制执行起来就相当困难。因此,若按上述“标准格式”执行,就有可能是部分子项基本无支出,而部分支出又无项目报销或子项预算不足报销。
(二)课题经费中安排的人员经费仍旧较少。科学研究除了需要投入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料外,更多的是需要智力和体力投入。对课题组成员无论是在职的还是不在职的,都应该对其智力和体力付出给予适当经济补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高了科研经费中的间接费比例,同时取消了绩效支出比例限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部分科研人员仍反映,间接费用比例仍显得过低,相应的绩效支出安排仍较少,严重影响了科研人员承接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例如:自然科学类研究项目与社科类项目不同,必须借助先进的设备完成,项目经费虽然较多,但扣除设备费后,可提间接费已经较少,安排绩效支出相应就很低了。如果项目参加人员比较多,按贡献大小分摊到每个成员头上更是寥寥无几,拿到手的有时甚至比不上文科类写一篇研究性论文。而文科类争取来的项目金额本来就很小,科研主要是依靠人的智慧,虽说没有设备费扣除,但计提间接费的比例低,可提费用很少,即使全作为绩效支出也“没有几个钱”。项目负责人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带着辅助人员搞研究,还不如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外出多讲几次课。
(三)制度规定不够全面。目前高校普遍是基本照搬国家或有关部委的规定而规定,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需求对有些特定的事项进行界定。对国家或有关部委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或规定不具体工作的部分,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规定。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课题经费中固定资产支出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而实验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支出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有关这部分支出却没有行之有效的制度规定。如农业科研中的试制费在课题总经费中占比就相当高,目前的管理现状是由课题组自购、自用、自行保管,存在很大的漏洞,财务部门只是凭票报销,学校审计部分或外部检查单位要想理清、查实却很难。外部测试费也是如此。课题的物耗成本管理基本上处于一种“失控”状态。 (四)财务管理意识薄弱。相当部分的教师对课题经费、尤其是横向课题经费的性质认识模糊,认为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怎么使用应由自己决定,没有认识到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均为学校的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并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没有认识到在国立学校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科研经费收入的性质就属于公共收入或预算收入。其次,费用发生后,也不关心会计如何核算,甚至认为只要金额相符,什么类型的发票都可以报销,由此就带来一系列问题。
三、政策建议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课题经费管理应注重顶层设计,从体制、制度层面加以规范、引导。
(一)建立预算编制信任机制,适度采用产出型预算管理模式
不同类型的课题,支出结构差异很大,就大类而言,理、工、文之间有质的差别;就类别而言,农、林、地、矿、油等野外作业较多,社科类社会调查较多,难以用统一框架来预算所需费用。因此,建议在预算编制阶段建立信任机制,即打破框框,鼓励项目承担单位和课题组据实申报预算,并做诚信承诺,允许编制一定比例的不可预见的预算。项目结题后由学校组织决算审查,对照承诺出具决算报告并报送委托单位或由委托单位指定的机构审验、评价,其结果将作为下一次申报课题的条件。对中期预算调整或项目内容变更的,除大型项目以外,一般项目都可交由学校审批并报委托单位备案。委托或外部监管单位应更多关注结果即绩效的评审,关注决算报告的真实性。
(二)建立课题周期预算执行制度
对纵向课题经费,不能简单的要求年底余额为零,而是要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统筹安排,若年底经费结余较大,课题组要如实说明原因。建立预算执行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将作为今后国库额度计划安排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避免课题负责人年底“突击花钱”或“提留下年初的支出”。横向课题经费与学校的其他经营活动收入是不能等同的,应从鼓励科教兴国、横向反哺纵向的角度出发,对其结余免征所得税;即使征收,也应按照课题周期即课题结束后净结余征收,而不应在年度终了后按年底余额征收。
(三)合理安排人员经费,逐步建立分类预算管理体制
据了解,美国、英国科研经费中人工成本约占2/3。《意见》虽然在人员经费上开了一个口子,但比例还不够高。笔者认为应该在大幅度提高人员经费占比的基础上,结合智力投入比重和课题研究特性,对纵向课题经费实行分阶超额累退比例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的预算管理体制。一是基础研究项目人员经费占比应相对高一些,如40-60%。二是应用研究项目人员经费占比相对可以少一些,如30-40%。三是社科类科研项目人员经费占比应最高,如60-80%。
(四)健全并夯实内控制度
一是大力推行银行卡报销、支付制度。改变课题经费使用现金支出多、事后报销多的形式,要求课题负责人优先使用银行卡结算,对大额支出要求使用支票、汇款等其他银行结算方式。在确实无法使用公务卡、银行结算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现金结算。二是劳务费,除极少部分临时工费用因不便打卡外,原则上必须划卡支付。对一次报销、分次支付的劳务费,其资金必须滞留在学校的结算中心分户头账户上,不允许提现。
二是建立有效的报销审核制度。针对目前课题经费报销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加审核环节,即除课题组以外,各院系审核以后再报送财务部门。对有些无法取得正规发票的费用,由课题组造表并列示清单,在课题经办人、负责人签字承诺后,报院、系及科研管理部门层层审核把关后送财务部门报销,要明确各审核环节的职责。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相关部门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科研经费相关体制、制度,使科技人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马淑红,張小玲.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J].管理观察,2016,(03).
[2]路透平.高校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及监督机制建设研究[J].高校管理,2015,(05).
[3]杨朝晖,朱海云.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4.
作者简介:
刘乾坤(1984-),男,汉族,河南淮阳人,本科学历,东南大学2014级MBA,研究方向:财政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