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3-0111-01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问题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1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
  聯系生活事例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可探索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学生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越好。
  例如,在教学 “角的认识”时,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班级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学生的周围哪些物品中有角。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时让同桌俩相互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由此引导学生说出黑板、桌凳、课本、作业本、三角板、红领巾等,这些物品中都有角。
  2 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题
  课堂上要淡化教师的权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彻底摈弃那种在课堂上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老师问,学生答”或教师“大包干”、“一言堂”的传统教学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不囿于现存的“框架”,不拘泥于“标准答案”,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中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3 在新知探究中,提供机会,使学生善于提问题
  3.1 要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古人说:“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这句话从侧面记述了教师向学生传授方法的重要性。有的课上,学生质疑十分热烈,但水平停留在“这个题目我不懂”,“那个方法我不会”这样浅显的问题上。这就说明学生质疑的宽度、深度以及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应切实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会问 ”。
  3.2 为学生提供有“生命”的材料,为学生“提问”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学有用的数学,学生有了学习欲望,才能投入地学。如果我们为学生提供有“生命”的学习材料,学生必然是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
  3.3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如:学校开田径运动会:
  100米、400米、800米比赛,一些学生观察到,为什么跑100米的几位运动员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跑400米与800米的运动员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于是提出了400米与800米赛跑为什么运动员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3.4 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让学生提问。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时,23减7怎么算?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拿出23根小棒(2捆各10根,加上3根散开的),试着从里面拿走7根,想想该怎么拿?学生自己会发现从散开的3根中减7根不够减,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三种不同的摆法:(1)将2捆小棒全部打开为10根,与散开的来是23根,从23根中直接拿来走7根,剩下16根;
  (2)从2捆中拿来出1捆打开为10根,从10根中直接拿走7根,剩3根,与剩下的1捆加3根合起来是16根;
  (3)将2捆中拿出1捆打开为10根,再与3根合起来为13根,从13根中拿来走7根剩6根,最后与一捆合起来是16根。
  随后,在教师引导下,再让学生分别将自己拿的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口述出来,然后请全班评议哪种方法比较好。教学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交流了多种观点,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最后由教师将评议认为比较好的拿法示范一遍,讲出算理,推导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具体算法。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老是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循序渐进。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水平,制定一条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多媒体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多媒体;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3-0092-01  信息时代需要高素质人才,合理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保证。在运用多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3-0093-01  1 教学个性化的专业素养  1.1 包容对待学生的个性化。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宽容的教学态度是必须具备的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内心情感,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和特点,老师要用宽容、客观的心态去面对,在明确自己肩上教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3-0094-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认为,讲究课堂提问的技巧,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发挥课堂提问的“四要”  1.1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精妙的提问能够激活小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乐趣。精妙的提问,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探究中体验成
期刊
摘 要:我国语言教育学家明确提出: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外语教学的趋势,也是提高我国外语教学水平努力的方向。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完成小学英语的基本教学任务,而且还应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说英语、学英语的兴趣,为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打下持续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3-0098-01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
期刊
摘 要: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呢?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气氛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3-0097-01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
期刊
摘 要:数学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让数学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出数学就在身边,具体做到:一、关注课前,经历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二、关注课堂,运用生活实际,教活数学知识。三、关注课后,让数学服务生活实践,体验数学价值。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关注;联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3-0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3-0100-01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应坚持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能不能实现的关键,取决于教育的过程中是否正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作为我们教师,要彻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态,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动学习的意识,变English teaching 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3-0096-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基于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3-0109-02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因此,教学中要从数学学科的特性和小学生的接受心理出发注重教学环节的创新。那么怎样才能教好小学数学,使学生全面发展呢?下面根据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适当使用教具,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心里特点和认识规律,实物教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如我在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