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岫玉《丰硕果篮》作品赏析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ip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玉石的颜色是出自自然界的绝妙配色,玉雕师正是利用这些近似于水果皮、肉的颜色创作出的“玉石水果”,中国玉雕,讲究工必有意,意必吉祥,不同的题材代表不同的寓意,玉雕果篮以典故,谐音,会意等方式,表达美好的祝福。雕刻元素多而不杂,超现实的创作手法,具有无限美好的寓意,对自然的喜爱,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愿。此次鉴赏的作品属于岫岩玉石中的花玉为原料创作雕刻的果篮作品,颜色丰富,主要有绿、白、黄三种颜色,绿色为水果主体与枝干颜色,白色为底部浪花颜色,黄为作品中的俏色,雕刻了荔枝,在作品上方,是整件作品中的点睛之笔,接下来对其原料、构图、创意、设计等方面对《丰硕果篮》作品进行分析。
  关键词:原料、构图、创意、俏色
  一、玉雕《丰硕果篮》作品的原料和用料分析
  此玉雕作品是以岫岩玉的花玉为原料,也是岫岩的蛇纹软玉的一种,因色彩斑斓艳丽而著称,花玉以其质地温润、晶莹、细腻、坚韧、透明度好、颜色上乘、变化多端而成为理想的玉雕材料,在一块花玉上会存在各种颜色,也有的是在一块玉以上某一种或是两种颜色为主,还会夹杂有少量的颜色。由于花玉的颜色多样,所以花玉成为十分受欢迎的玉雕原材料。花玉的颜色是天然形成的,所以没有完全一样的两块花玉,每一块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可以在花玉上发挥想象力,尽情的打造花玉工艺品,该《丰硕果篮》作品运用花玉作为原料是合理的。岫岩花玉在玉雕加工方面,玉雕大师们可具有更大的创作空间,因料施艺,剜脏去绺,俏色巧用,化瑕为瑜,这是其它玉材所无法与之相匹敌的。该果篮作品,使用岫岩花玉是合理的,并且巧用了上下俏色,俏色运用恰当,果篮上端的两只蝙蝠和荔枝为作品俏色,荔枝果实颜色本身为深色,使用了俏色在作品中更加脱颖而出,俏色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境界表现。这就是:一绝、二巧、三不花,俏色一直都是玉雕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可以增加玉器的观赏性、艺术性,在此作品中,两只蝙蝠和一串荔枝的俏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俏色运用合理,这也是此玉雕作品的优点之一。
  玉雕《丰硕果篮》作品的选题与创意
  随着历史的演变,玉雕选题也被视为重中之重,好的题材赋予的是灵动、形象,因此玉雕题材的范围变得宽广,大致分为人物、植物、动物等,在该作品中选用了水果果篮这一玉雕题材。作品雕刻了有寿桃、石榴、葡萄、荔枝、佛手果等。其中桃为长寿果,寓意长寿、献寿、祝寿;荔枝,谐音“利市”,寓意是 生意兴隆,吉利发财。也有用来祝愿科举考试 吉利顺达,一举成名的。另一说是荔枝,层层结子,颗粒饱满,寓意是子孙繁茂,代代发达。葡萄,因葡萄结实累累,与荔枝相似,所以用来比喻丰收,子孙繁茂,多子多福; 石榴,在民间也形成了许多与石榴有关的乡风民俗和独具特色的民间石榴文化:石榴籽粒丰满,在民间象征多子和丰产;人们常用多子多孙,谓之“榴开百子”;佛手亦称“佛手柑”,佛手形体独特,而其名又如指“佛祖之手”,“佛”与“福”音近,又满足了人们祈望吉祥的心理,因此,佛手在明清成为玉雕中常常表现的题材。
  该作品的上方还有两只蝙蝠在石榴果上,蝙蝠中的蝠与“福”谐音,寓意着给佩戴蝙蝠之人增添福气。通常蝙蝠图饰会与其他题材想结合,比如将一只蝙蝠与寿桃结合,寓意着福寿双全;将蝙蝠与铜钱,寓意福在眼前。在该作品中蝙蝠雕刻在石榴上,寓意为“多子多福”,虽然作品中想表达的都是吉祥美满的寓意,但是该作品创意并不够新颖独特,比较的传统化,在传统化的基础上却没有创新,这是该作品的缺点。可以在果篮雕刻中加入花卉元素还有鸟雀等,不是单一的果篮,会比传统的水果果篮更加的新颖一些。
  三、玉雕《丰硕果篮》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该作品在设计时采用了果篮的形式去创作,运用灵枝将各式各样的水果雕刻在上面,下方为浪花底座,但在此玉雕作品中,视觉中心点不够突出和明显,其中佛手與寿桃并不能分清楚究竟谁才是视觉中心,在雕刻过程中与旁边的寿桃、葡萄等平行了,并没有突出作品中心物的主次这是雕刻缺点之一,在雕刻水果时没有注意到疏密关系,构图没有考虑主次,破型不够明显所以给观者的影像效果不好,其次,右侧灵枝上的绺裂并没有很好地遮盖住,工艺不够精美,该作品的灵枝下方运用了浪花为底部,果篮与浪花的寓意并没有很好的衔接上,浪花显得略微有些突兀和随意了,并且浪花在雕刻的过程中,没有起伏变化,缺少灵动之感,都朝向同一个方向,略显呆板,如果说给该作品做出修改意见的话,在我看来,我们可以把浪花换成雕刻编制的果篮,就不会显得突兀,并且雕刻时把视觉中心点做的更加明显,使观者可以一眼看出我想要表达的作品中心主题,同时再看该作品本身匹配的底座,也是浪花并且朝向统一,雕刻时没有新意,且底座为纯白色,与作品的花玉相衬,有些突兀,不够美观和谐,并且寓意没有明确关联,使观者有些迷茫,我们可以换成不同的底座,在颜色上选择与花玉有区别但不突兀颜色的底座,衬托主要作品。 虽有缺点但也是有优点的,在该作品的上方,其俏色运用的比较好,把蝙蝠和荔枝做了俏色处理,比较合理,并且运用蝙蝠与水果创作使得作品整体有了动与静的对比关系,俏色一直都是玉雕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可以增加玉器的观赏性、艺术性,在此作品中,两只蝙蝠和一串荔枝的俏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且也起到了动静结合的效果。这是此玉雕作品的优点。
  三、对玉雕《丰硕果篮》作品的总结
  结合上述对作品的赏析可以看得出该作品具有现代玉雕设计风格。果篮造型的玉器雕琢是很适合用花玉来制作的,花玉的颜色丰富 很适合果篮这种,会雕刻各种不同品种水果的作品,可以利用岫岩花玉天然的颜色特性去做俏色作品,俏色作品拥有独特性,我们通常说俏色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境界表现,一绝、二巧、三不花。所以说,该作品运用了花玉的俏色去做蝙蝠与荔枝还是很独特并且合理的,是整件作品的点睛之处,总的来说,此件玉雕作品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的地方值得我以后去学习,不好的地方我也要在今后的作品中去避免,以上就是我对这《丰硕果篮》作品的赏析。
其他文献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下促进了电视台不断地成长与发展,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电视台的服务水平,但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电视台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影响而改变了电视台的工作理念及工作模式,并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思政教育应用于电视台各项工作中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了电视台凝聚力并提升了竞争能力,对于电视台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电视台;
期刊
摘要:推进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是融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落实行业“稳烟区、稳烟农、稳烟田”的有效载体,是促进烟叶产业规模稳定、烟农持续增收,推动延安烟叶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笔者在对延安烟区推进产业综合体建设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综合体建设粗浅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对策和建議;陕西省延安市  1.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融入烟区乡村振兴战
期刊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上正式提出并组织实施的着眼于党和国家伟大发展事业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成效如何关键看乡村。中国特殊的农村布局、农业特点和农民背景,使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不得不顾及乡村经济。但中国乡村分布广泛,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也不尽相同,这也必然加深了乡村振兴视野下美丽乡村建设的难度。这也造就了不同乡村差异化的美丽乡村建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在大环境下,我国不仅注重工业发展,也注重农业发展。环境恶化影响着普通人的日常活动和生活。政府目前对农业增长的重视侧重于农业一体化和环境可持续性。基于此,本文将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开始研究环境状况,然后回顾环境的构建和评估,最后我们将讨论环境可持续性的现实方法。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一、初探农业方面生态环境实际监测技术路线  (一)监测项目的良好挑选 
期刊
摘要:人口老龄化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探讨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指出:人口老龄化将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效应、技术替代效应以及老龄负担机制影响技术创新,由此,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技术创新的对策与建议,如推动智能红利的释放,缓解劳动力短缺,返聘退休高级科研人员,发挥知识溢出正效应以及增加R&D经费投入,完善相关制度和体系。  关
期刊
摘要: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为后世带来了许多珍贵的宝藏。其中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了大量中草药的介绍与作用,对我国中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书中记载了金银花这一种中药材,其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对于各类疾病的治疗都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早在公元5世纪,人们就学会了如何应用金银花来治疗疾病。本文参考大量参考文献,就金银花这一中药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金银花;中医药;应用价值;经济效益;
期刊
摘要:旋转变压器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角度传感器。本文在介绍旋转变压器工作原理之外,对以AD2S1200 为核心的数字解码电路系统和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多通道旋转变压器测角系统的两个实例进行了简单分析。通过学习研究人员实验和理论相结合后得到的方案检验结果和误差来源判断,对于旋转变压器的功能和应用的理解有所开拓,并提供了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旋转变压器 角度传感器 解码电路 FPGA 测角
期刊
摘要:电影《入殓师》以独特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死亡的肃穆与神圣,从而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影片中通过死亡来理解生命,死亡成为艺术表现的一种审美形态,那么,何为死亡美学?电影又是怎样通过镜头语言和选取意象来构建死亡与生命的对话呢?在对死亡命题的反思上,如何去升华死亡的意义进而理解生命的伟大,让人领略到死亡艺术与生命艺术同样具有美感呢?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电影《入殓师》带来的关于死亡美学的
期刊
摘要:经济稳步增长和全球一体化使得各行业企业得以快速进步,然而要想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管理和依法合规。在如今瞬息万变的激烈市场竞争下,国内外企业的立方趋势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从资本确定制到折衷授权制,不断强化对法人股份的规范,对股东大会的权限却有所缩减,对董事会权限有着明显的加强趋势。这都是对国内外公司法相互渗透的明确体现,是国际经济发展下所提出的新要求,这一国际背景下,现代股份公
期刊
摘要:“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命题,在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引发广泛讨论。本文在阐述“钱学森之问”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当下在青年科技人员培养中存在的客观现实问题,并就思想政治视域,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和成长。  关键词:青年科技人员;“钱学森之问”;科学研究;人才培养  一、什么是“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表现了老一辈科学家对中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