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kinwal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晚霜冻害
  1. 主要表现
  3月中下旬,小麦大部分品种进入返青期,部分品种进入拔节期。小麦在晚霜冻害之前,一般生长在较温暖的环境里,组织柔嫩。细胞内外游离水较多,遇较低温度,容易结冰。轻者细胞间隙结冰,重者原生质冻成晶体。细胞间隙结冰后,细胞内水分外渗,解冻时气温往往上升较快,使细胞来不及吸回外渗的水分,从而引起水分散失;若原生质冻成冰晶体,则直接遭受损伤。生长势弱、土壤干旱的麦田晚霜冻害较为严重。
  晚霜冻害与种植的品种、播种早晚、土壤墒情、肥力高低有密切关系,返青拔节提前的品种、播种过早、土壤墒情差、氮肥施用量大的地块晚霜冻害严重。
  2. 预防措施
  ①依据天气预报。在气温降到0℃以下的前1天叶面喷施氨基酸叶面肥或300倍红糖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或避免晚霜冻害对小麦的危害程度。
  ②合理灌溉。晚霜冻害前3天浇足返青水,由于水的热容量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持土壤温度起伏不剧烈,能够减轻晚霜冻害对小麦的危害。
  ③选用返青晚的小麦品种。近几年鲁西南地区种植的多穂小麦品种,如济麦22对晚霜冻害有较强的抗性。
  ④合理施肥。底肥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结合秸秆还田,针对性的施用生物菌肥。追肥安排在小麦拔节后进行。
  ⑤适期播种。近些年由于气候条件的改变,无霜期呈现延长的趋势,小麦播期应据气候变化特点,适当向后推迟。鲁西南地区以10月7~10日播种为宜。
  二、冬前旺长
  1.类型
  ①营养型旺长。主要表现为叶片长而大,主茎叶龄7.0以上,倒二叶叶片长大于25厘米,叶鞘长7厘米,叶片下披,植株高于25厘米,单株茎蘖数超过7个,封垄时间约为11月下旬,叶面积指数大于1.5,群体总蘖数每亩超过90万。
  ②生殖型冬前旺长。冬小麦越冬期主茎幼穂分化达到二棱中期以后即为生殖型旺长。
  ③重叠型旺长。同一麦田,小麦个体形态和群体状况达到营养型旺长指标,同时主茎幼穂达到生殖型旺长指标,即为小麦重叠型旺长。小麦冬前旺长与选用半冬性品种、播种量过大、盲目加大氮肥施用量有一定的关系。
  2. 预防措施
  ①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用适合的小麦品种。如鲁南、鲁西南一带若选用半冬性小麦品种时,应比冬性较强的品种适当晚播3~5天。
  ②依据土壤状况,包括土壤类别、墒情、整地质量等以及播种时间科学确定播种量,搞好精量和半精量播种,减少种子浪费, 降低冬前形成旺苗的几率。
  ③施肥量的合理运筹。有条件的地方可取土化验施用配方肥,推广氮肥后移技术。
  三、倒伏
  小麦抽穗后期若出现倒伏,不仅导致穂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而且不利于机械操作。小麦倒伏一般分为根倒伏和茎倒伏。根倒伏:多发生在砂壤土或秸秆还田土壤不踏实的情况下播种的麦田,因根系在土壤中下扎不牢而地上部分生长过旺导致头重脚轻,遇大风天气而发生的倒伏。茎倒伏:连年大量施用氮肥,导致植株地下三节过长、生长细弱,在小麦灌浆后期,基部节间无法承受上部重量而引起的弯曲倒伏。
  1. 原因
  ①品种选择不当。肥沃地块在选用多穂型品种且播种量过大时,冬前群体总蘖数每亩会超过80万,易造成小麦生长发育后期倒伏。
  ②氮肥施用过早、过量。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遭遇大风天气,也容易倒伏。
  ③小麦抽穗后期浇水或雨后遭遇大风天气,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
  2. 预防措施
  ①选用高产多抗小麦品种,新引进的品种在做好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确实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情况下再推广。
  ②对于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一定要精耕细耙踏实后再播种,或播种后浇水沉实1次,确保小麦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
  ③隔年深耕。常年采取旋耕的地块,应实行隔年深耕的农艺措施,在增加土壤蓄水能力的同时,促使小麦根系下扎。
  ④在采取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秸秆还田地块增施秸秆腐熟菌剂,加速秸秆腐熟速度,防止因秸秆出现陷根。
  ⑤科学化控。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可叶面喷施20%甲·多微乳剂或多效唑等植物调节剂,抑制小麦基部第一、二节间的长度。
  ⑥其他技术措施。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小麦茎秆抗风抗倒能力;小麦灌浆后期,时刻留意天气状况,大风天气以及大风天气前1~2天不浇水。
  四、极端天气对小麦病害的影响
  1. 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与气候有很大的关系,1月气温高于-6℃的暖冬年份,致病菌能够安全越冬,越冬菌量与春季降雨成为该病流行的两大重要条件。因此在暖冬以及春季多雨年份应重点预防条锈病的发生及危害。
  预防技术措施:在选用抗病品种、综合运用增施磷钾肥以及用酵素沤制菌肥前提下,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叶面喷施。
  2. 纹枯病
  该病发生轻重与极端气候有直接关系,凡冬季偏暖、早春气温回升快、多雨、光照不足的年份该病发生危害严重,造成小麦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形成枯株白穂,严重时颗粒无收。
  预防技术措施:在增施有机肥提高小麦综合抗性的同时,可用23%噻呋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或25%丙环唑1000倍液根基部喷雾防治。
  3. 赤霉病
  该病又称烂麦头或麦穗枯等,在鲁西南一带主要表现为穂腐。小麦扬花时,初在小穂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后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导致整个小穗枯黄。在小麦抽穗开花阶段若气温高、湿度大,会刺激小麦赤霉病发生及危害。如2008、2009年因受极端天气影响,小麦赤霉病大量发生和危害。
  防治技术措施:适期播种,使小麦扬花期避开雨水以及高温危害。在施肥上依据常年施肥特点及上茬作物对肥料吸收利用的特性,科学合理配方施肥,切忌偏施氮肥,提高小麦的综合抗性。在小麦齐穂至始花期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如果穂期持续高温多雨,一周后再防治1次。
  4. 小麦独秆病
  此病属生理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小麦茎秆、根系生长正常,麦穗退化成光秆。如2011年在邹城市郭里镇麦田表现较为明显。发病原因:在小麦单棱期或二棱期短时出现0℃低温,导致幼穂受冻后退化。
  预防技术措施:小麦返青后经常关注天气预报,出现降温前1~2天,叶面喷施氨基酸叶面肥 红糖300倍混合液可有效预防、缓解早春低温危害,降低小麦独秆病发生几率。
  五、极端天气对小麦虫害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冬季干旱少雨、气温偏高,暖冬等极端天气不断出现,导致小麦红蜘蛛和蚜虫越冬基数逐年增加(受害虫防治习惯影响,此期的防治往往被忽视),致使受害植株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千粒重下降,为害严重时全株干枯。
  防治技术措施:①种子处理。播种前用600克/升吡虫啉悬浮液60毫升加水500毫升拌种30千克晾干后播种,能够有效预防蚜虫、红蜘蛛在小麦苗期的为害。②早春中耕。能杀死大量虫体。③适时浇越冬水,以昼融夜冻最佳。开春后浇足返青水,灌水前先扫动麦株,使红蜘蛛假死落地,随即放水,收效更好。④化学药剂防治。发现麦田越冬蚜虫、红蜘蛛时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 2%阿维菌素2000倍液(如发现大龄幼虫可适量加入40%辛硫磷)混匀后根茎部喷施,7天后重复1次。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邹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邮编:273500)
其他文献
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是路政管理工作当中的一大难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各个部门的建设审批管理体制混乱,越权审批。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严格设置公路建筑控制区,明确建筑控制区
目的分析多巴胺联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肺炎合并心衰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8例肺炎合并心衰患儿,按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3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非典型性宫外孕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手术病理已证实的36例非典型性宫外孕患者资料,对附件区包块的二维图像、血流分布及频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老子是道家学说的鼻祖,是中国文化史上首位以理性的、清醒的态度对待自然和人生,并加以系统论证的哲人。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一位教育家和
江苏省滨海县莲藕种植户为提高藕田的综合效益,将黄蟮和泥鳅混养于藕田中,2012-2015年共推广黄鳝、泥鳅混养莲藕田面积达2200亩,平均每亩净产莲藕3000千克、黄鳝600千克、泥鳅500千克,平均每亩增收36 000元,取得了顯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既增加了黄鳝、泥鳅的养殖收入,又改善了藕田的生态环境,使莲藕种植年限延长,病虫害减少,其产量、质量都有明显
目的探讨高龄结肠癌患者并发穿孔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我科收治的19例高龄结肠癌患者并发穿孔的临床资料。结
<正>近年来,北方内陆地区养殖鲤鲫鱼等常规鱼类的效益始终偏低,一些养殖户开始尝试引进养殖南美白对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北方内陆地区,利用淡水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