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众多重掌大权的CEO相比,史蒂夫·卢佐(Steve Luczo)的长处似乎并非在于技术方面。曾在投行工作了10年的他在管理上的经验更为丰富。
卢佐上任之初就表现出雷厉风行的作风。2009年1月12日卢佐走马上任的当天,就爆出了希捷公司在美国裁员800人的消息。时隔两日,1月14日,希捷再次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950人,同时,卢佐带头降薪25%,其他管理人员的薪水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调。
卢佐是何方神圣?他给希捷开出的又是什么样的药方?
卢佐与希捷帝国
卢佐1993年加入希捷。1998年当卢佐临危受命成为希捷CEO的时候,也正是希捷经历了1997年的衰退的时候。他在CEO任上最大的成绩就是在2000年与Veritas公司合并,将希捷私有化,并在2002年让希捷重新上市。
卢佐在任期间,希捷经历了重新崛起的过程。2000年,希捷推出了世界第一款15000转/分硬盘,树立了企业级市场的领导地位。2002年,希捷推出第一款专为消費电子和非传统市场设计的硬盘;同年,希捷推出世界第一款SATA接口硬盘Barracuda ATA V,这款硬盘使希捷在消费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
卢佐将希捷私有化的过程则将其投行背景发挥得淋漓尽致。1999年5月,希捷公司将其网络存储管理集团出售给Veritas软件公司换取了Veritas 155亿股股票,并成为Veritas的最大股东。由于市场对希捷股价的低估,卢佐决定将希捷私有化,以获得更多的资本。11月初,希捷高层、摩根斯坦利和银湖投资合伙公司(Silver Lake Partners)进行了会面。一年之后,银湖牵头,希捷、Veritas公司完成了当时最大的技术公司的收购,并成功将希捷私有化,为未来的快速扩张打下了基础。
再度临危受命
2004年,卢佐不再担任希捷的CEO,但继续担任董事长。
2005年希捷收购迈拓完成这一被称作“老大收购老二”的硬盘市场大并购之后,希捷似乎达到了天下无敌的境界。但正是从那时开始,希捷开始像其他的成功公司一样,渐渐显现出了“巨人症”的征兆。2009年第一和第二财季,希捷更是交上了一份糟糕的答卷。
卢佐第二次成为挽救希捷的希望。
实际上,希捷目前糟糕的财务状况并非是无法改善的。居高不下的管理和研发费用是希捷的隐患(详见1月5日本报《希捷:巨无霸急需瘦身》一文),而世界范围的需求不畅使得这一隐患暴露出来。同时,2009年第二财季的巨亏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加速折旧费用以及非经常性损益中的和递延税项资产相关的计价备抵调整费用。希捷并没有伤筋动骨。
卢佐给希捷开出的第一剂猛药非常简单,就是“根据目前的经济情况调整公司成本架构,注重控制成本。”
另外,卢佐上任也有助于希捷加快产品研发的速度和效率,这将是卢佐给希捷的第二剂猛药。
不过,作为公司的领军人物,卢佐也许不会过多地深入到公司的运营之中。最重要的是,一方面,卢佐见证了希捷帝国的建立,同时深受员工爱戴,他的回归能够让希捷员工们重振士气;另一方面,卢佐任上的表现证明了他在公司整体战略方向的把控和人员配备方面的眼光,他重回这一岗位也会在这方面发挥他的特长。另外,考虑到卢佐的背景,希捷也有可能通过重组来改善目前的财务状况
据预计,目前希捷的裁员举措将为希捷公司每年节省1.3亿美元,对高管降薪的举措将节省8000万美元。这已经几乎相当于一年全部营业费用的1/5。同时,研发效率的提升也对研发费用的控制起到正面作用。
职场档案
史蒂芬·卢佐
首次任职CEO时间:1998~2004年
离职原因:只担任希捷董事长,不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运作。
复出时间:2009年1月13日
复出效果:上任伊始便采取裁员、降薪的措施,并加快产品研发的步伐,但最终成效如何,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卢佐上任之初就表现出雷厉风行的作风。2009年1月12日卢佐走马上任的当天,就爆出了希捷公司在美国裁员800人的消息。时隔两日,1月14日,希捷再次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950人,同时,卢佐带头降薪25%,其他管理人员的薪水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调。
卢佐是何方神圣?他给希捷开出的又是什么样的药方?
卢佐与希捷帝国
卢佐1993年加入希捷。1998年当卢佐临危受命成为希捷CEO的时候,也正是希捷经历了1997年的衰退的时候。他在CEO任上最大的成绩就是在2000年与Veritas公司合并,将希捷私有化,并在2002年让希捷重新上市。
卢佐在任期间,希捷经历了重新崛起的过程。2000年,希捷推出了世界第一款15000转/分硬盘,树立了企业级市场的领导地位。2002年,希捷推出第一款专为消費电子和非传统市场设计的硬盘;同年,希捷推出世界第一款SATA接口硬盘Barracuda ATA V,这款硬盘使希捷在消费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
卢佐将希捷私有化的过程则将其投行背景发挥得淋漓尽致。1999年5月,希捷公司将其网络存储管理集团出售给Veritas软件公司换取了Veritas 155亿股股票,并成为Veritas的最大股东。由于市场对希捷股价的低估,卢佐决定将希捷私有化,以获得更多的资本。11月初,希捷高层、摩根斯坦利和银湖投资合伙公司(Silver Lake Partners)进行了会面。一年之后,银湖牵头,希捷、Veritas公司完成了当时最大的技术公司的收购,并成功将希捷私有化,为未来的快速扩张打下了基础。
再度临危受命
2004年,卢佐不再担任希捷的CEO,但继续担任董事长。
2005年希捷收购迈拓完成这一被称作“老大收购老二”的硬盘市场大并购之后,希捷似乎达到了天下无敌的境界。但正是从那时开始,希捷开始像其他的成功公司一样,渐渐显现出了“巨人症”的征兆。2009年第一和第二财季,希捷更是交上了一份糟糕的答卷。
卢佐第二次成为挽救希捷的希望。
实际上,希捷目前糟糕的财务状况并非是无法改善的。居高不下的管理和研发费用是希捷的隐患(详见1月5日本报《希捷:巨无霸急需瘦身》一文),而世界范围的需求不畅使得这一隐患暴露出来。同时,2009年第二财季的巨亏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加速折旧费用以及非经常性损益中的和递延税项资产相关的计价备抵调整费用。希捷并没有伤筋动骨。
卢佐给希捷开出的第一剂猛药非常简单,就是“根据目前的经济情况调整公司成本架构,注重控制成本。”
另外,卢佐上任也有助于希捷加快产品研发的速度和效率,这将是卢佐给希捷的第二剂猛药。
不过,作为公司的领军人物,卢佐也许不会过多地深入到公司的运营之中。最重要的是,一方面,卢佐见证了希捷帝国的建立,同时深受员工爱戴,他的回归能够让希捷员工们重振士气;另一方面,卢佐任上的表现证明了他在公司整体战略方向的把控和人员配备方面的眼光,他重回这一岗位也会在这方面发挥他的特长。另外,考虑到卢佐的背景,希捷也有可能通过重组来改善目前的财务状况
据预计,目前希捷的裁员举措将为希捷公司每年节省1.3亿美元,对高管降薪的举措将节省8000万美元。这已经几乎相当于一年全部营业费用的1/5。同时,研发效率的提升也对研发费用的控制起到正面作用。
职场档案
史蒂芬·卢佐
首次任职CEO时间:1998~2004年
离职原因:只担任希捷董事长,不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运作。
复出时间:2009年1月13日
复出效果:上任伊始便采取裁员、降薪的措施,并加快产品研发的步伐,但最终成效如何,还有待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