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w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载体。高职院校必须审视培育工匠精神所面临的困囿;通过制定政、企、校等多方的联动机制,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匠精神核心价值观、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彻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从而促进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形成。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推动我国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工匠精神作为高端制造业立足和发展的根基,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发展我国高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支撑。2016年12月,李克强总理专门就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提出“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当代中国需要工匠精神,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中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宏伟蓝图的战略举措[1]
  高职院校与产业、行业、企业联系最为紧密,是培养高端制造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载体[2]。培养技能型人才,弘扬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战略选择其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鉴于此,深入探索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之路,既符合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规律,又适应了新时代赋予高职教育的新使命,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阐析
  (一)关于工匠精神的认识误区
  据目前所报道的文献来看,众多研究人员对工匠精神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其还存在一些错误认知。
  第一、工匠精神与职业精神概念混淆。在中国古代掌握“一技之长”的匠人以及“知天时,明地利”的农民,都是一些能够“潜下心来干好一件事”的杰出代表。为什么就不能把这些优秀的匠人、农民所具有的独特的“职业精神”称之为工匠精神呢?从哲学角度出发,工匠精神只是一种独立的个体人格,属于职业精神中的一种。工匠精神基于职业精神,并得到不断的凝练和升华,从而具备了一些精神特质[3]
  第二,重“匠技”轻“精神”。在中国古代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如清代著名的思想家魏源所述:“技进乎艺,艺进乎道”。“能工巧匠”的作品往往是极富个性的孤品,大师们留给我们的映像也大多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怪人。因此,大多数人往往关注的只是其精雕细琢、技艺精湛的“匠技”,而忽略了匠人们的独立人格精神。
  (二)当代工匠精神的内涵特征
  众多学者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笔者认为唯有探究工匠精神的历史演变并与逻辑相结合,才能够分析其丰富内涵和价值,才能澄明当代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应达到的现实境域。在现代语境中,党华认为工匠精神内涵除了专业精神和职业态度外,还包含人文素养这三个层次,且三者之间存在内在逻辑性,缺一不可[4]。张旭刚则认为工匠精神的外在表征主要体现出的是工匠对自身技能技藝、产品的制作过程和质量等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而内在特质则是支撑和维系能工巧匠们“外在表征”的意志品质和职业素养,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5]
  二、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囿
  (一)文化观念的束缚
  在中国崇本抑末的传统思想形态影响下,工匠们的“一技之长”被误解为“奇技淫巧”是君子所不为。在“学而优则仕”的文化思维中,倡导的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也体现出了后人对“匠人”的鄙夷态度;甚至在当代都还沿袭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身处学校的大学生们都想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的管理者,而并不想成为“受制于人”的技术工人。即使是成为了一线技术工人,也只是把它当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得过且过缺乏钻研精神。在追求效率的现代职场,充斥着“差不多精神”,致使精益求精的工匠们失去了应有的尊严和社会认同感。
  (二)工匠精神培养制度缺失
  虽然工匠精神已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但有关部门却不能给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高职院校所需的各类标准也都无章可循。因此,有学者认为我国目前缺少的并不是“工匠精神”,而是适宜的“工匠制度”。但工匠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由哪路神仙给定的,而是在经济社会体制系统的长期运行中内生的。被金钱至上风气所浸染的经济社会,如果不建立起完备的工匠制度,工匠精神就只能停留在庖丁解牛、鲁班学艺等传奇工匠的个人行为,而不能升华为民族精神。鉴于此,现有政策制度的不完善,缺乏政策导向可能使工匠精神培育仅成为一种响亮而又时髦的口号。
  (三)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偏离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往往主要聚焦于对学校发展大有裨益的可用数字化排名的“标志性成果”。而无法用数字排名来表达的工匠精神培育,往往被高职院校抛诸脑后。更有甚者,为保证学校的就业率,提倡“先就业,后择业”观念;往往导致技能型人才所从事的工作并非其所长也并非其所想的窘境,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自然成为了无稽之谈。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理念的上偏离,漠视了高职教育的客观发展规律,大大的弱化了工匠精神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全然忽略了使学生专业成才是高职院校发展之“根”,而使学生精神成人是育人精神之“魂”。
  (四)学生缺乏成为工匠的主观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利润最大化以及“效率化”的“商人精神”盛行以及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都对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三观”产生巨大冲击。在现行教育体制的错误引导下,学生和家长认为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是高考中的失败者,是只能接受“二流教育”的“差等生”。部分高职学生带着这些偏见入校后,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思想,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导致理论知识素养不足、技能水平不高,缺乏职业竞争力。同时,用人单位普遍存在“高学历等于高水平”的错误观念。工作后,无论是职称职位晋升还是工资定级划等,也都直接与学历挂钩,高职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受限。唯学历论的人才评价体系以及“会干活的不如会写PPT的”的社会现象,无不体现着当今社会对工匠精神文化的缺失和对技能型人才的轻视。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以及高职学生对自我认知的不足情况下,在选择职业时舍近求远以期成为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管理者”,而对成为“三教九流”的技术工人呲之于鼻;就算从事技术工种后,也想的不是心无旁骛地钻研技术技能,而是绞尽脑汁的向“leader”发展,进入官场才是正途。
  三、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一)打造崇尚工匠精神的育人文化体系
  虽然媒体、报刊等加大了对工匠精神的推广,但工匠精神尚未完全走入校园层面。而校园又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构建具有丰富内涵的校园文化体系,才能够有效的弘扬工匠精神、消除学生对“工匠”的误解以及树立正确“三观”的有效途径。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文化熏陶的“润物细无声”的长期工程。弘扬工匠精神与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吻合,与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相适应。应该以“工匠精神”为出发点,构建融合职业素养、工匠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四位一体”的具有工匠精神特色的校园文化;并贯穿于整个文化育人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这种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认知和获得工匠精神。
  (二)政校企多方联动制定政策制度
  鼓励学生为工匠时,就必须正视工匠精神养成所需的制度力量,只有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法规才能够使工匠精神“落地生根”。当前我国正在极力提倡和推崇工匠精神,但作为技能型人才的“高职生”不论是择业还是想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都处处受限。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想实现工匠精神无异于“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徒有形式而无实际。一种精神的形成起源于大众“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又离不开制度的约束。鉴于此,唯有建立起规范、系统的工匠制度才能为工匠精神的实施提供根本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诸多“实践共同体”参与研究和实践,唯有此才可能突破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的多重“桎梏”。政府作为权力机构必须做好顶层设计,为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提供可以参照的标准或依据。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培育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結合的道路。具有先进设备和制造技术以及多层次人力资源的企业,亟需注入工匠精神,也是工匠精神培育无法脱离的“落脚地”。但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使得校企合作对于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作用非常有限。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发挥统筹规划和监督监管的效用性;唯有确保政、校、企等多方联动合作机制的良性运行,才能有效的将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全面融入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实践育人
  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倾向”教学特点,工匠精神在技能型人才的培育过程中,既离不开“口传身教”,更离不开“切身实践”。因此,在高职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中都必须融入工匠精神教育,才能使工匠精神的培育落到实处。在理论课程学习中,专业知识、价值观以及思想政治等理论课程教育应“齐头并进”;理论的“空场”,必然导致实践的裹足。此外,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平台,更是匠艺练成、匠心铸就、匠魂筑成的重要环节。只有口头上的说教以及照本宣科的理论教育,没有亲身实践中感知、体悟,工匠精神的培育就容易流于形式,造成“雷声大、雨点小”的结局。
  高职院校要加大融入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教学力度,通过整合学校“双师型”教师、企业的“能工巧匠”、技能大师等,共同组建实践教学团队。基于真实的工作过程、企业真实案例推演、特定职场情境的角色扮演以及理实一体化等实践教学活动,在打磨技艺的同时“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切身感悟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和独特魅力,让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基因。
  (四)学习榜样,争做榜样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通过宣传大国工匠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向全世界展示巧夺天工般的技艺技能,同时也展现出了他们对自身从事职业的热爱和追求。“历史烛照时代,榜样传承精神”,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使学生争做榜样争做工匠,营造出浓郁的“工匠文化”,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工匠精神的自觉性。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把教师立德树人的崇高精神、坚定不移的职业理想、渊博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精湛的技术技能等能体现出工匠精神特点的方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的领会工匠精神内涵,强化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从事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师应该是一群“上讲台上的一堂好课,下车间干得一手好活”的“工匠型”教师,他们的“心传身授”才能够厘清本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体系中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品格。此外,安排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长”现身说法,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和共鸣。当学生意识到中国由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急需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时,使其能够真的“了解工匠”、“学习工匠”,最后“成为工匠”。
  四、结束语
  概而言之,澄清现实对于工匠精神的错误认知,厘清工匠精神培育所遭遇的束缚,探寻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对策。在培育过程中以打造崇尚“工匠精神”的育人文化体系、制定配套政策制度以及开展实践育人等方面作为契入点,以期突破培育困境。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不仅是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职业教育系统性变革的时代呼唤。
  参考文献
  [1]张旭刚.高职“双创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3):28-33.
  [2]朱厚望.论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及其培育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3):5-7.
  [3]李云飞,徐涵.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缺失缘由与路径重塑[J].职教论坛,2017(16):76-78+83.
  [4]党华.“工匠精神”的审美观照和境界生成[J].中华文化论坛,2016(09):85-89.
  [5]张旭刚.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价值、困囿与掘进[J].教育与职业,2017(21):65-7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高职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编号:XJKX18B230)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国家的守卫者,面对着越来越复杂的世界形势,必须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关注国家安全,明确国家利益最高,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分析了当下大学生国防意识具有的问题,重点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进行探讨,仅供高校教育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意识;具有问题;培养途径  引言  我国大学教育中国防教育开展情况不理想,导致学生国防意识薄弱,对于国家安
期刊
摘要:公共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强的内在联系,在新时期、新阶段,寻求二者的整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公共管理,探讨如何在公共管理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进行管理等是新时代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公共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入手,分析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总结两者结合的必要性。  关键词:公共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结合  一 、公共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分析  公共管理是公共
期刊
摘要:篮球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篮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适当的运动锻炼之中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增强身体素质。小学篮球教学要走出过于向学生进行篮球基本技能传授的现象,应当将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天性结合起来,可以将游戏竞赛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要融入游戏元素进行趣味化教学,这样能让学生通过活动熟练掌握基本的技能,享受到运动的乐趣,从而提升篮球素养。基于此背景,本文提出设计对抗类游戏,激发篮球学
期刊
摘要:在大数据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主导地位,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规范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影响力。  关键词: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  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内涵  话语权,就其字面意义来看,指的是人的说话、言语的权力。就思
期刊
摘要:实习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要合理安排实习任务,加强实习阶段管理,协调好学生、学校与酒店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发挥出实习在酒店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本文基于学生、学校和酒店三个层面,分析论述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期望对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成效有所帮助。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学生;学校;酒店  在国家大力推行工
期刊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正值我国建国70周年之际,立足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更加强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引导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奋发有为,学习本领勇于实践。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进行对策研究,旨在提高高校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爱国主义;大学生;辅导员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不断传承的精神食粮,是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思想纲领,是将国家、社会和个人维系并团结在一起的核心纽带。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对实现个人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主要深入和具体地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教学平台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各大高校也纷纷引进和运用线上平台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全国各类高校开展课程的线上教学的各种探索后,各个线上教学平台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如何结合线上平台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也就成为高校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从互联网教学平台的有效使用、专业知识链接、课程考核目标和教学设计等方面,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劳动法》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必要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针对高校健身健美社团的现状进行分析,得知社团场地受限、社团活动内容单一与活动经费不足以及社团管理欠规范是影响健身健美社团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而通过采取规范社团管理、提升社团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管理能力以及学校提高经费支持等方面有效措施促进健身健美社团在校园文化中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健身健美社团;现状与对策分析  1前言  健身健美运动
期刊
摘要:创新是推动社会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指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造之国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理论和实践的双热点。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服务地方社会的教育载体,把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回应教育培养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现实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