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教师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法,充分挖掘刺激学生的情感源泉,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学习,就必须努力营造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因素得以培养,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境界。
【关键词】情感培养;激发兴趣;创造佳绩
传统教学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会导致部分学生厌学情绪的发生,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情感、态度目标已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需育情,给学生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打击。你的宽容、关爱与欣赏会浇灌出一片生机和葱绿,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
1. 上好第一节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从八年级进入九年级,年龄尚小好奇心强。绪言课是学习化学的启蒙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喜欢化学的情感,为后续化学课教学打下基础。为此,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些简单、精彩的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水变牛奶”,“玻璃棒点灯”等,把学生带到一个奇妙的化学新世界,再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人们的衣食住行,我国古代化学成就等,让学生感受到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2. 以师爱生情,融洽师生关系 “爱是心灵的呼唤”,用爱心去打动每一位学生,他们就会喜欢你,喜欢你的课,何愁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为此,我们要做到的是:
2.1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维系师生情感的重要纽带,也是教师寓情于教的重要前提。师生情感的融洽,不仅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心理学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教师若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心理上的距离,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这样的教师一定得到学生的尊重。“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学,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必然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热情,消除他们厌学的心理,师生之间的爱更具有特殊的魅力。
2.2 评价激情。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调控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正确、恰当,因为教师的评价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关心。还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多用“请回答”、“请坐下”,每说一次的都会温暖学生的心。特别是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后,多用鼓励性语言进行评价,促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勤奋感。如 “很好,棒极了”!;“真了不起”;或“不错,如果答完整一点就更好了”。;或“不要紧,加把劲”。批阅学生作业或试卷时,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可在上面批上“很好”、“你能行”、“你会学好的”等鼓励性语言。你的笑容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催化剂”,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2.3 要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作为教师,当学生出现过失,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 千万不要打击学生,我们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出现,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以心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诚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赢得学生的热爱和信任,教育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总之,要用真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以积极情感投入学习实践活动中。
3. 以情景、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发参与热情 激发学生情感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学习的重要方面。情感总是与情境相伴随,创设情境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一种学习环境,在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的情感。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与文史科不同,化学教材蕴含的情感因素不多,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赋予情感色彩,从而诱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情感,内心产生强烈的反响、同情、激励、喜悦、惊奇等。如:讲“元素化合物”内容时,我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当涉及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周期表等凝聚着前人智慧的知识结晶时,介绍科学家执著追求真理,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感,从而使学生产生敬佩感,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又如在卤素一节中介绍氟的性质时,用充满情感的语调向学生展示元素发现史的一幅悲壮画卷:氟的制取是化学元素史上持续时间最久、参加的化学家人数最多、危险性最大的一次历程前后经历了七十年,不少化学家为之损害了健康,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直到19世纪80年代,化学家用尽了化学方法、电解方法,仍未成功。不是实验时经常爆炸,就是电极材料腐蚀严重,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很多人退却了。然而,自学成材的法国青年莫瓦桑面对前人留下的难题,暗暗下决心要攻克这一难关。历经多年艰辛,他终于用低温电解法收集到化学家梦寐以求的氟气,他为此获诺贝尔化学奖。令世人遗憾的是获奖后第二年,莫瓦桑病逝,终年55岁。在去世前,这位从不关心自己健康的科学家不得不承认:'氟夺走了我十年的生命!'上述悲壮的史实,既能强化对氟的异常化学活性的认识,又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再如,讲到石灰石的性质时,将石灰石的一系列化学变化与名代爱国将领于谦《石灰吟》融为一体,教师动情地背诵这首古诗,让学生根据诗句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同时穿插介绍各地溶洞的秀丽景色,能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讲铝时,引入情景:“霍尔”,这一位年仅22岁的大学生霍尔,他因发明了电解法冶炼铝的可行性工艺而受到赞誉,至今,霍尔的母校仍耸立着他的全身塑像,激励着后人去奋斗探索。还没有霍尔发明的冶炼铝的方法时,铝的价格很昂贵,就是因为当时铝太少了,为什么铝的藏量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而广泛使用的时期却姗姗来迟呢?这正是铝的化学性质决定的。那么铝的化学性质到底是怎样的呢?这段趣味性的语言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设情景的手段。这类手段可以丰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把学生的思维从狭小的课堂引向广阔的化学世界,同时还可以使消极情感得到缓冲,宣泄乃至消除。如讲《燃烧和灭火》时,可播放有关燃烧和灭火,火灾逃生的方法等视频:讲环境保护知识时,可展示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的视频、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
4. 以需要培育学习情感 学习情感与需要具有相互制约的规律。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要。凡是与主观需要相符合,并能使之得到满足的事物,就会产生肯定、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否定、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时,又必须使自己的较为低级的情绪变成较为高级的情操,从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支配和调节。如果学生将学习活动、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需要,他们就会产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情感。
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例如,在讲“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时,我这样导言:大家知道,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生锈,为此全世界每年损失的钢铁占当年钢铁产量的20~30%,而在干燥的空气中钢铁制品却不易生锈,这是为什么?怎样保护钢铁制品?又如,在实验室里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时,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反应速度较慢,这时如滴加进少量硫酸铜溶液,则会明显加快反应速度(可配合演示实验说明之),这又是为什么?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一定会油然而生,揭示课题便是水到渠成之事。学生一旦对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会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进而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之情感。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
参考文献
[1] 李敏.《教师教学基本功》,中国人事出版社,2008
[2] 于明.《非智力因素利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3] 龙智基.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研究》杂志社,南宁,2009/12
[4] 蒙蔡强.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研究》杂志社,南宁,2009/8
[5] 韦国生.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研究》杂志社,南宁,2009/2
[6] 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海口:海南出版社,20
【关键词】情感培养;激发兴趣;创造佳绩
传统教学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会导致部分学生厌学情绪的发生,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情感、态度目标已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需育情,给学生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打击。你的宽容、关爱与欣赏会浇灌出一片生机和葱绿,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
1. 上好第一节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从八年级进入九年级,年龄尚小好奇心强。绪言课是学习化学的启蒙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喜欢化学的情感,为后续化学课教学打下基础。为此,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些简单、精彩的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水变牛奶”,“玻璃棒点灯”等,把学生带到一个奇妙的化学新世界,再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人们的衣食住行,我国古代化学成就等,让学生感受到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2. 以师爱生情,融洽师生关系 “爱是心灵的呼唤”,用爱心去打动每一位学生,他们就会喜欢你,喜欢你的课,何愁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为此,我们要做到的是:
2.1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维系师生情感的重要纽带,也是教师寓情于教的重要前提。师生情感的融洽,不仅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心理学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教师若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心理上的距离,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这样的教师一定得到学生的尊重。“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学,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必然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热情,消除他们厌学的心理,师生之间的爱更具有特殊的魅力。
2.2 评价激情。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调控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正确、恰当,因为教师的评价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关心。还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多用“请回答”、“请坐下”,每说一次的都会温暖学生的心。特别是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后,多用鼓励性语言进行评价,促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勤奋感。如 “很好,棒极了”!;“真了不起”;或“不错,如果答完整一点就更好了”。;或“不要紧,加把劲”。批阅学生作业或试卷时,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可在上面批上“很好”、“你能行”、“你会学好的”等鼓励性语言。你的笑容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催化剂”,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2.3 要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作为教师,当学生出现过失,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 千万不要打击学生,我们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出现,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以心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诚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赢得学生的热爱和信任,教育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总之,要用真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以积极情感投入学习实践活动中。
3. 以情景、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发参与热情 激发学生情感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学习的重要方面。情感总是与情境相伴随,创设情境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一种学习环境,在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的情感。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与文史科不同,化学教材蕴含的情感因素不多,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赋予情感色彩,从而诱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情感,内心产生强烈的反响、同情、激励、喜悦、惊奇等。如:讲“元素化合物”内容时,我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当涉及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周期表等凝聚着前人智慧的知识结晶时,介绍科学家执著追求真理,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感,从而使学生产生敬佩感,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又如在卤素一节中介绍氟的性质时,用充满情感的语调向学生展示元素发现史的一幅悲壮画卷:氟的制取是化学元素史上持续时间最久、参加的化学家人数最多、危险性最大的一次历程前后经历了七十年,不少化学家为之损害了健康,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直到19世纪80年代,化学家用尽了化学方法、电解方法,仍未成功。不是实验时经常爆炸,就是电极材料腐蚀严重,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很多人退却了。然而,自学成材的法国青年莫瓦桑面对前人留下的难题,暗暗下决心要攻克这一难关。历经多年艰辛,他终于用低温电解法收集到化学家梦寐以求的氟气,他为此获诺贝尔化学奖。令世人遗憾的是获奖后第二年,莫瓦桑病逝,终年55岁。在去世前,这位从不关心自己健康的科学家不得不承认:'氟夺走了我十年的生命!'上述悲壮的史实,既能强化对氟的异常化学活性的认识,又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再如,讲到石灰石的性质时,将石灰石的一系列化学变化与名代爱国将领于谦《石灰吟》融为一体,教师动情地背诵这首古诗,让学生根据诗句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同时穿插介绍各地溶洞的秀丽景色,能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讲铝时,引入情景:“霍尔”,这一位年仅22岁的大学生霍尔,他因发明了电解法冶炼铝的可行性工艺而受到赞誉,至今,霍尔的母校仍耸立着他的全身塑像,激励着后人去奋斗探索。还没有霍尔发明的冶炼铝的方法时,铝的价格很昂贵,就是因为当时铝太少了,为什么铝的藏量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而广泛使用的时期却姗姗来迟呢?这正是铝的化学性质决定的。那么铝的化学性质到底是怎样的呢?这段趣味性的语言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设情景的手段。这类手段可以丰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把学生的思维从狭小的课堂引向广阔的化学世界,同时还可以使消极情感得到缓冲,宣泄乃至消除。如讲《燃烧和灭火》时,可播放有关燃烧和灭火,火灾逃生的方法等视频:讲环境保护知识时,可展示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的视频、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
4. 以需要培育学习情感 学习情感与需要具有相互制约的规律。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要。凡是与主观需要相符合,并能使之得到满足的事物,就会产生肯定、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否定、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时,又必须使自己的较为低级的情绪变成较为高级的情操,从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支配和调节。如果学生将学习活动、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需要,他们就会产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情感。
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例如,在讲“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时,我这样导言:大家知道,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生锈,为此全世界每年损失的钢铁占当年钢铁产量的20~30%,而在干燥的空气中钢铁制品却不易生锈,这是为什么?怎样保护钢铁制品?又如,在实验室里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时,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反应速度较慢,这时如滴加进少量硫酸铜溶液,则会明显加快反应速度(可配合演示实验说明之),这又是为什么?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一定会油然而生,揭示课题便是水到渠成之事。学生一旦对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会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进而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之情感。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
参考文献
[1] 李敏.《教师教学基本功》,中国人事出版社,2008
[2] 于明.《非智力因素利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3] 龙智基.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研究》杂志社,南宁,2009/12
[4] 蒙蔡强.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研究》杂志社,南宁,2009/8
[5] 韦国生.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研究》杂志社,南宁,2009/2
[6] 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海口:海南出版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