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冬时节,地处丹江口水库东岸的淅川县马蹬镇葛家沟山坡上,一株株新栽的松柏、五角枫铺排至山顶,在黑石狭缝中挺拔屹立。
“石頭山连山,山上石头连”,在淅川,石漠化土地面积达125万亩,其中,55万亩为重度石漠化区域,并由此引发缺水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的恶性循环。
为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保障水质安全,近年来,淅川县强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完成石漠化治理38.2万亩,在环库打造5000亩以上石漠化造林点12个,环库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的45.7%提升到52.4%,“青山抱绿水、绿水映青山”已成为淅川的真实写照。
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
该县立足水源涵养面积大、荒山绿化任务重的特殊县情,把困难地造林与保水质、助脱贫、兴旅游等工作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布局,种下富民树、栽下涵养林。
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该县在环丹江口水库宜林荒山区,实施困难地造林,大力构筑护水防线,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服务南水北调工程。
该县把林业发展融入脱贫攻坚大局,突出“短、中、长”三线战略,优先在贫困乡(镇)、贫困村石漠化区实施困难地造林,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经济效益好的用材经济兼用林,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2018年以来,先后在困难地造林区发放土地流转费3000多万元,发放劳务费8350万元。
围绕全域旅游和森林康养,该县对环库环城荒山、主要河流两岸、重要廊道两侧大规模、高标准推进绿化,提高常绿、彩叶、开花树种比例,使通道变绿道、生态变景观,提升淅川整体形象。
攻坚克难 高效推进
“石头山上造林十分艰辛。没有土,我们组织群众肩挑人抬,一袋袋搬运上山;没有水,我们在山上用石头围堰,铺上塑料布,分级提灌;为了确保苗木根部培土不被雨水冲走,我们扛来一块块石头,在每一棵树苗根部垒起月牙形围挡。”该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石漠化地区地貌复杂,为了提高造林成效,该县林业局工作人员走遍每一座山头,创新推行植苗、直播、飞播、混交等多维造林模式,因地制宜、宜苗则苗、宜播则播,加快荒山披绿。近5年,累计完成植树造林25.2万亩。
淅川是国家级贫困县和河南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该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造林,凝聚各方力量,保障造林资金。目前,累计投入资金17.4亿元,吸引社会资本2.6亿元。
该县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在石漠化严重区域,以橡子直播为主,与原生树种形成复层林,形成更加完整、稳定的森林群落。近5年,共直播橡子18万亩,成活率达到了85%以上。同时,坚持不懈飞播造林,完成深山、高山区飞播造林10万亩,在纪念河南省飞播造林40周年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淅川县委、县政府成立造林督导组,包片包乡、蹲点驻守,造林不结束,人员不撤离,书记、县长带头到一线督进度、解难题、促落实,并制定观摩台账,现场观摩,现场点评,现场排序,推动造林绿化高质量、高效率开展。
多措并举 确保成效
该县以提升造林成活率为核心,在造林机制、科技服务、资源管护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造林成效。
该县坚持市场运作,把重点区域的造林全部推向市场,把造林成活率作为支付造林费用的唯一标准,采取企业和大户承包、专业队造林等合同造林办法,包栽包管包活,验收后由国有公司连管三年,造林成活率均达到85%以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该县持续抓好科技服务,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建成中国林业科学院荒漠化生态观测定位研究站和森林生态省级定位观测研究站,为服务生态效益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借助省林业局对口帮扶机遇,在实施造林过程中,成立技术指导组,分包乡(镇)全程跟进,严把整地、苗木、栽植等关口。同时,严格落实石漠化造林挖大穴、栽壮苗、浇大水、客土造林等措施,确保栽一棵活一棵,造一山成一山。
在启动新一年度造林时,该县首先对近3年造林区域进行排查,保存率不足80%的进行补植补造。建成智慧林业中心,购置应急救援艇、森林管护无人机,结合森林防火通信指挥车,初步形成了“陆、水、空”三位一体的森林资源管护网络。森林公安、林政稽查协调联动,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等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作者单位:淅川县林业局)
“石頭山连山,山上石头连”,在淅川,石漠化土地面积达125万亩,其中,55万亩为重度石漠化区域,并由此引发缺水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的恶性循环。
为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保障水质安全,近年来,淅川县强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完成石漠化治理38.2万亩,在环库打造5000亩以上石漠化造林点12个,环库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的45.7%提升到52.4%,“青山抱绿水、绿水映青山”已成为淅川的真实写照。
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
该县立足水源涵养面积大、荒山绿化任务重的特殊县情,把困难地造林与保水质、助脱贫、兴旅游等工作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布局,种下富民树、栽下涵养林。
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该县在环丹江口水库宜林荒山区,实施困难地造林,大力构筑护水防线,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服务南水北调工程。
该县把林业发展融入脱贫攻坚大局,突出“短、中、长”三线战略,优先在贫困乡(镇)、贫困村石漠化区实施困难地造林,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经济效益好的用材经济兼用林,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2018年以来,先后在困难地造林区发放土地流转费3000多万元,发放劳务费8350万元。
围绕全域旅游和森林康养,该县对环库环城荒山、主要河流两岸、重要廊道两侧大规模、高标准推进绿化,提高常绿、彩叶、开花树种比例,使通道变绿道、生态变景观,提升淅川整体形象。
攻坚克难 高效推进
“石头山上造林十分艰辛。没有土,我们组织群众肩挑人抬,一袋袋搬运上山;没有水,我们在山上用石头围堰,铺上塑料布,分级提灌;为了确保苗木根部培土不被雨水冲走,我们扛来一块块石头,在每一棵树苗根部垒起月牙形围挡。”该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石漠化地区地貌复杂,为了提高造林成效,该县林业局工作人员走遍每一座山头,创新推行植苗、直播、飞播、混交等多维造林模式,因地制宜、宜苗则苗、宜播则播,加快荒山披绿。近5年,累计完成植树造林25.2万亩。
淅川是国家级贫困县和河南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该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造林,凝聚各方力量,保障造林资金。目前,累计投入资金17.4亿元,吸引社会资本2.6亿元。
该县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在石漠化严重区域,以橡子直播为主,与原生树种形成复层林,形成更加完整、稳定的森林群落。近5年,共直播橡子18万亩,成活率达到了85%以上。同时,坚持不懈飞播造林,完成深山、高山区飞播造林10万亩,在纪念河南省飞播造林40周年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淅川县委、县政府成立造林督导组,包片包乡、蹲点驻守,造林不结束,人员不撤离,书记、县长带头到一线督进度、解难题、促落实,并制定观摩台账,现场观摩,现场点评,现场排序,推动造林绿化高质量、高效率开展。
多措并举 确保成效
该县以提升造林成活率为核心,在造林机制、科技服务、资源管护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造林成效。
该县坚持市场运作,把重点区域的造林全部推向市场,把造林成活率作为支付造林费用的唯一标准,采取企业和大户承包、专业队造林等合同造林办法,包栽包管包活,验收后由国有公司连管三年,造林成活率均达到85%以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该县持续抓好科技服务,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建成中国林业科学院荒漠化生态观测定位研究站和森林生态省级定位观测研究站,为服务生态效益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借助省林业局对口帮扶机遇,在实施造林过程中,成立技术指导组,分包乡(镇)全程跟进,严把整地、苗木、栽植等关口。同时,严格落实石漠化造林挖大穴、栽壮苗、浇大水、客土造林等措施,确保栽一棵活一棵,造一山成一山。
在启动新一年度造林时,该县首先对近3年造林区域进行排查,保存率不足80%的进行补植补造。建成智慧林业中心,购置应急救援艇、森林管护无人机,结合森林防火通信指挥车,初步形成了“陆、水、空”三位一体的森林资源管护网络。森林公安、林政稽查协调联动,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等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作者单位:淅川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