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与独立审计质量的相关概念,然后以委托代理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对独立审计质量的作用机制,最后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公司治理 治理结构 独立审计质量
公司治理结构与独立审计质量的概念
我国学者吴敬琏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就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和解雇的权力;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是其实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很难给予统一的定义,但从公司治理结构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来看,我们可以说公司治理结构是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一种制度,其目的是为保障公司内外部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独立审计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审计对象,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真实性发表审计意见,从而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审计质量的概念做了界定,表达方式有所差异,但本质相同。DeAngelo(1981)提出定义审计质量的两个重要部分,其一是重大的会计差错可以被查出,其二是重大会计差错能够被披露,前者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后者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张龙平(1994)认为审计质量具体表现为审计人员的质量和审计过程的质量,最终体现为审计报告的质量,核心在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公司治理与独立审计的相关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作为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根据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该理论起源于“专业化”的存在。专业化即是对劳动的分工,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开篇就有讲解。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是现代公司的主要特征,两权分离必然会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公司治理中的主要的代理关系是股东与经理间的代理关系。他们分别代表着所有者与经营者。他们的效用函数不同,股东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经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委托代理关系也同样在独立审计中发挥作用,独立审计师作为对公司经营者经营成果的外部监督,帮助所有者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关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我们先回顾科斯在《企业的本质》一文中提到的一个问题:如果生产是由价格机制来调节的,那么生产就可以在没有任何组织结构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对此我们要问,为什么还会存在企业。科斯的回答是,有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其一是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方式,其二是企业内部的机制调节。在科斯的理论中,企业存在的价值是企业内部契约代替外部市场契约的成本节约。公司的所有者与经营者订立契约,构成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部分。人的相对理性,即我们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加上外部環境的复杂多变,使得公司契约必将不完整。对于独立审计来讲,公司所有者要聘用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业务进行审计,但是二者在彼此了解中存在着信息和专业差异,会发生很高的签约成本,使得独立审计成为一份不完整的契约。
公司治理结构通过会计信息影响独立审计质量
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内部控制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会计信息是审计师开展独立审计的基本对象,因此会计信息质量必定会影响独立审计的质量。在信息生成方面,会计信息产生于企业内部,作为独立审计的对象,内部控制影响会计信息的生成质量从而影响企业外部多方面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性,有助于减少舞弊和错报发生的可能性,健全的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证。
信息披露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面向内部和外部使用者的信息披露。现代公司的两权分离,使经营者与所有者在信息沟通和掌握方面存在不对称问题,经理层掌握着公司经营的全面信息, 而所有者掌握企业信息的多少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理层向其披露信息的数量。经理层通过向所有者传递信息,有助于解决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于独立审计来说,会计信息披露得越多、质量越高,越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在公司披露的众多信息中,审计师可以相互验证、分析从而有助于发现问题,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股权结构方面
“一股独占、一股独大”的问题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许多上市公司由政府绝对控股,而且第二名股东的持股量与第一大股东相差悬殊。一股独大容易引发剥夺型的公司治理问题。剥夺是指一切利用控制股东身份侵犯公司资源,进而损害其他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行为。
(2)董事会本身存在的问题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机构的核心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一,董事会是以正式召集的会议形式体地进行公司决策,但是中国依然是注重等级的国家,组织中的决策权掌握在上级个人手中,董事长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实质却高于董事会。其二,缺乏必要的机制保证董事严格履行勤勉和诚信义务,董事对自身硬承担的责任不明晰。
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措施
(1)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股权结构。国有上市公司可以寻求有效的国有股减持与退出机制,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达到分散股权的目的,从而形成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
(2)在董事会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独立董事制度创立于美国,其主要作用在于监督经理和控股股东的行为,而经理和控股股东容易公司实行操纵所以,为了真正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必须给予独立董事特殊的权利,以制衡经理和控股股东的权利。
作者简介:郭姗姗,女,汉族,山东菏泽,硕士研究生,辽宁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企业并购及业绩评价。
[1] 吴炯.公司治理.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91
[2] 谢志华、张庆龙、袁蓉丽.董事会结构与决策效率.会计研究,2011.01:31~37
公司治理 治理结构 独立审计质量
公司治理结构与独立审计质量的概念
我国学者吴敬琏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就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和解雇的权力;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是其实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很难给予统一的定义,但从公司治理结构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来看,我们可以说公司治理结构是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一种制度,其目的是为保障公司内外部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独立审计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审计对象,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真实性发表审计意见,从而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审计质量的概念做了界定,表达方式有所差异,但本质相同。DeAngelo(1981)提出定义审计质量的两个重要部分,其一是重大的会计差错可以被查出,其二是重大会计差错能够被披露,前者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后者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张龙平(1994)认为审计质量具体表现为审计人员的质量和审计过程的质量,最终体现为审计报告的质量,核心在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公司治理与独立审计的相关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作为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根据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该理论起源于“专业化”的存在。专业化即是对劳动的分工,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开篇就有讲解。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是现代公司的主要特征,两权分离必然会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公司治理中的主要的代理关系是股东与经理间的代理关系。他们分别代表着所有者与经营者。他们的效用函数不同,股东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经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委托代理关系也同样在独立审计中发挥作用,独立审计师作为对公司经营者经营成果的外部监督,帮助所有者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关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我们先回顾科斯在《企业的本质》一文中提到的一个问题:如果生产是由价格机制来调节的,那么生产就可以在没有任何组织结构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对此我们要问,为什么还会存在企业。科斯的回答是,有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其一是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方式,其二是企业内部的机制调节。在科斯的理论中,企业存在的价值是企业内部契约代替外部市场契约的成本节约。公司的所有者与经营者订立契约,构成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部分。人的相对理性,即我们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加上外部環境的复杂多变,使得公司契约必将不完整。对于独立审计来讲,公司所有者要聘用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业务进行审计,但是二者在彼此了解中存在着信息和专业差异,会发生很高的签约成本,使得独立审计成为一份不完整的契约。
公司治理结构通过会计信息影响独立审计质量
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内部控制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会计信息是审计师开展独立审计的基本对象,因此会计信息质量必定会影响独立审计的质量。在信息生成方面,会计信息产生于企业内部,作为独立审计的对象,内部控制影响会计信息的生成质量从而影响企业外部多方面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性,有助于减少舞弊和错报发生的可能性,健全的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证。
信息披露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面向内部和外部使用者的信息披露。现代公司的两权分离,使经营者与所有者在信息沟通和掌握方面存在不对称问题,经理层掌握着公司经营的全面信息, 而所有者掌握企业信息的多少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理层向其披露信息的数量。经理层通过向所有者传递信息,有助于解决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于独立审计来说,会计信息披露得越多、质量越高,越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在公司披露的众多信息中,审计师可以相互验证、分析从而有助于发现问题,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股权结构方面
“一股独占、一股独大”的问题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许多上市公司由政府绝对控股,而且第二名股东的持股量与第一大股东相差悬殊。一股独大容易引发剥夺型的公司治理问题。剥夺是指一切利用控制股东身份侵犯公司资源,进而损害其他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行为。
(2)董事会本身存在的问题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机构的核心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一,董事会是以正式召集的会议形式体地进行公司决策,但是中国依然是注重等级的国家,组织中的决策权掌握在上级个人手中,董事长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实质却高于董事会。其二,缺乏必要的机制保证董事严格履行勤勉和诚信义务,董事对自身硬承担的责任不明晰。
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措施
(1)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股权结构。国有上市公司可以寻求有效的国有股减持与退出机制,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达到分散股权的目的,从而形成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
(2)在董事会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独立董事制度创立于美国,其主要作用在于监督经理和控股股东的行为,而经理和控股股东容易公司实行操纵所以,为了真正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必须给予独立董事特殊的权利,以制衡经理和控股股东的权利。
作者简介:郭姗姗,女,汉族,山东菏泽,硕士研究生,辽宁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企业并购及业绩评价。
[1] 吴炯.公司治理.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91
[2] 谢志华、张庆龙、袁蓉丽.董事会结构与决策效率.会计研究,2011.01:31~37